設置

第四百五十八章 李存兒子,朕以你為榮

  毫無疑問,如果現在就死去,不僅完成中國傳統的大一統,還徹底收復了東北地區、箕地、安南、占城等地,搞出大航海時代發現了皇子大陸這塊新大陸,開啟了工業革命,創造了大量影響世界進程的科技,推廣了玉米、紅薯、土豆等高產量農作物的種植,促進了雜交水稻的誕生,推廣了棉花的種植和紡織技術,使得民眾可以豐衣足食,大力推廣海上貿易,使得大乾王朝的經濟遠遠超過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政通人和,使民眾對朝廷有信心,還創造了一個在軍事上無敵的王朝,增強了民族自信心的李存,肯定會是一個千古一帝,完完全全有資格跟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比肩,連宋太祖趙匡都不配跟李存相提并論。

  而歷史上的很多皇帝,都是因為活得太久,而變成了老糊涂,甚至是變成了昏君。

  長命百歲是自古以來所有人的追求,畢竟人生七十古來稀,年過花甲已算是高壽,活到九十九只能是期望,尤其是在這個時代。

  雖然人們都希望自己長壽,但是事實證明,有時候活得太久,也不是啥好事,尤其對那些位高權重的皇帝而言。

  皇帝君臨天下,手握生殺大權,慢慢年事增高,往往就開始怠政、享樂。

  這樣的事情忠臣所不能容忍的,但是奸臣則非常喜歡,所以隨之而來的是忠臣外流,大量奸臣、小人擠入朝堂,直接導致整個朝廷烏煙瘴氣,而后就是國運中道而衰。

  最典型的還是打造出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在發動唐隆之變、先天之變后掌握大唐朝廷實權后,開始任用姚崇、宋璟等一系列能臣勵精圖治,繼貞觀之治后打造出來了開元盛世,國家的強盛贏來海內外的贊譽。

  在一片贊譽聲中,李隆基志得意滿,開始忘乎所以,逐漸驕奢淫逸,失去了早年虛心納諫的耐心,于是李林甫、楊國忠等開始進入朝廷,而隨著楊玉環的入宮,更加加速了李隆基怠政的程度。

  后來,李隆基任用的楊國忠和寵信的安祿山又是一對活寶,互相看不順眼,在李隆基的放縱之下,終于導致了安史之亂,大唐盛世也就此在楊玉環的溫柔鄉中消弭無形,接下來就是藩鎮割據和五代十國的亂象。

  除了李隆基,歷史上這樣的例子非常多,和他相似甚至幾乎完全一樣的皇帝也為數不少。

  這些皇帝的共同點就是活得太久,他們前期勵精圖治,后期奢靡無度,身死國滅者有之,國運中道而衰者有之。

  譬如,南梁蕭衍,他本來是南齊的偏遠宗室,后來發動兵變奪權,剛剛上任的他一樣勤懇處理正事,任用賢明,一掃南齊頹廢氣象,但是他在位四十八年,隨著國事安定,他開始迷戀佛教,多次舍身出家。

  而蕭衍每一次出家,都要大臣花費巨款贖身。

  后來,蕭衍又因老糊涂,而收下了逃來南梁的羯人侯景。

  收下侯景之后,蕭衍又因為侯景是羯人而不信任侯景,最終導致侯景再次反叛,率軍攻入建康,俘虜蕭衍,最后活活餓死蕭衍,南梁也很快滅亡。

  還有乾隆,活了八十九歲,早年他也是勤懇親政,國事上絕對沒有啥大過,平準噶爾、大小金川等等都是實打實的大功,但是中期以后隨著四海無事,他也不免流俗,逐漸由勵精圖治變為揮霍無度。

  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乾隆四十年后,和珅的發跡。

  和珅的出現直接讓原本氛圍還不錯的清朝朝廷一片烏煙瘴氣,大臣黨同伐異,互相攻擊。

  然而因為和珅優秀的理財能力讓乾隆省事不少,乾隆對和珅的依賴越來越重。

  而和珅回報乾隆的就是中飽私囊,終于成為第一大貪。

  乾隆和和珅都死后,清朝國運迅速急轉直下。

  由此一看,似乎李存現在就死了,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

  可問題是,李存現在不僅身體健康屁病沒有,還能夜馭五七女而不累,身體好得簡直比那些十七八歲的壯小伙還要強出一大截,怎么看,都不像短期就會死掉的樣子。

  自殺?

  那李存可能會被穿越圈笑掉大牙。

  關鍵,李存目前所取得的成就雖然也還不錯,但別說是跟那些穿越圈的哥們相比了,就是跟歷史上的一些猛人、強人都比不了。

  這么說吧。

  草原李存收復了嗎?

  西夏李存收復了嗎?

  吐蕃李存收復了嗎?

  大理李存收復了嗎?

  西域李存收復了嗎?

  別說跟歷史上打下了當時已知世界一半的鐵木真及其子孫相比了,李存甚至連歷史上國內的大多數大一統王朝都比不了。

  老實說,如今的大乾王朝,估計也就能吊打一下沒有完成過大一統的趙宋王朝,略微越過秦、晉、隋三個王朝而已。

  ——當然,這沒有算上皇子大陸,算上的話,也就元朝的版圖可以比大乾王朝大了。

  而如果不算皇子大陸,漢、唐、元、明、清的版圖,大乾王朝哪一個能真正比得過?

  而且,千萬別忘了,這個世界可不只有中國這不到一成的疆土,外面還有更廣闊的疆域。

  關鍵的關鍵,李存生出來了這么多兒孫,不將他們全都安置好了,你讓李存怎么安心退休等死?

  所以,李存痛痛快快的在自己的后宮中玩了差不多一整年時間以后,李存慢慢的又將精力放回到了政務之上。

  李存之所以再次出山,主要是因為,李存發現,在李標的主持之下,大乾王朝滅西夏一事,進展得非常緩慢。

  公平的說,這里面的原因其實挺多的:

  像,乾軍需要做前期準備工作,像是調兵,像是準備糧草輜重武器裝備,又像是往橫山地區鋪建鐵路,等等…

  像,西夏方面的外交搞得不錯,見大乾王朝要伐西夏了,西夏方面一邊積極備戰,一邊多次遣使向大乾王朝表示西夏愿意成為大乾王朝的藩屬國永不叛變,同時還給大乾王朝各種進貢,單單是西夏美人,就給李存進獻了三百個,除此之外,西夏的細作還大量收買大乾王朝的大臣游說李標不要攻打西夏。

  像,大乾王朝的很多文官都反對大乾王朝對西夏用兵,在他們看來,大乾王朝已經起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結果,西夏已經不可能成為大乾王朝的威脅了,實在沒必要對西夏趕盡殺絕,可以留著西夏讓西夏幫大乾王朝抵御草原上的胡人和西南的吐蕃人以及西域諸國。還有,此戰不開,大乾王朝就肯定獲得了勝利,而開了此戰,萬一大乾王朝打輸了,那么勢必會傷到大乾王朝的國威,反而讓西夏脫離大乾王朝的掌控,就像當初的趙宋王朝一樣。

  像,李標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治理大乾王朝上,而沒有太將消滅西夏為大乾王朝開疆拓土一事放在心上。

  像,李標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治理大乾王朝上,而沒有太將消滅西夏為大乾王朝開疆拓土一事放在心上。

  又像,經歷了兩年戰爭的李標,似乎不太喜歡戰爭,當然,這也是因為,盡管李存一直在教導李標,但還是李標受到了很多儒家思想的影響,從內心深處比較崇尚仁政。

  總之,自從伐西夏的戰略戰策制定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差不多一年時間,卻毫無進展可言,甚至直到現在,大乾王朝都還沒有跟西夏正式開戰。

  對此,李存其實一直都很清楚。

  畢竟,大梁氏、小梁氏、李察哥的獨女李氏以及西夏最近給李存進獻的美人全都在向李存吹枕邊風,李存哪能不知道西夏一直在求放過?

  關鍵,李存雖然讓李標打理朝政,可這并不意味著李存就什么都管了,做一個甩手掌柜,事實恰恰相反,這段時間李存盯得比以往任何一段時間都緊——這段時間也是武德司、親軍都衛府和軍情處最忙的一段時間,因為他們不僅要緊緊地盯著李標的一舉一動,還要緊緊地監視大乾王朝的所有大臣和將領的一舉一動。

  李存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動,只是因為李存想看看,李標到底會怎么處理這些他將來還有可能會經歷的事,再加上,李存也不想這么快就一邊將朝政交給李標打理、一邊對李標的施政方針指手畫腳。

  當然,這個前提也是,一切都盡在李存的掌握中。

  結果,李標執政以后,主抓官員的玩忽職守之風,李標首先從自己做起,勤于政事,每天都一大早就來給李存請安,然后就去批閱奏章,召見大臣商量政務。對于拖拉延擱的現象嚴斥不貸。不久前,李標的次子出世,內閣考慮到李標肯定正高興,怕送奏章影響李標的心情,李標知道后就對這種做法進行了嚴厲的斥責。李標還多次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纖悉無隱,據實陳報,力戒欺隱、粉飾、怠惰之風。

  而經濟上,教育上,民生上,李標全都嚴格按照李存制定的路線進行,沒有任何改革的傾向。

  總結一下,李存對李標的評價是,守成有余,進取不足,指望他開疆拓土消滅草原諸部、消滅西夏、消滅吐蕃、消滅大理、消滅西域繼續壯大大乾王朝,可能性不大。

  所以,李存離開了溫柔鄉,親自接回伐西夏一事。

  不過李存也沒有批評李標,打擊李標的威望和自信心,而是將吳玠和陳遘給叫回來訓斥了一頓。

  吳玠和陳遘很委屈,朝廷遲遲不讓他們動手,沒有調兵權的他們哪敢私自出兵?

  事實上,吳玠和陳遘已經不知給朝廷上了多少道奏章,催促朝廷盡快開戰,還明確表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可朝廷對于開戰時間總是一拖再拖,對于前線的事物也事無巨細總想插手,甚至就連他們跟李存已經制定好的戰略戰策都想從新討論。

  吳玠和陳遘沒辦法,只能繞過朝廷給李存上奏章,還讓他們在李存后宮中的女兒也去給李存吹枕邊風,讓李存出來管管那些主和的大臣——吳玠和陳遘沒敢讓李存管李標,只能委婉地跟李存抱怨朝中的某些大臣阻礙他們伐西夏。

  這其實也是李存出來親自指揮伐西夏的原因之一。

  被李存象征性的訓斥兩句,為未來的大乾皇帝背口小黑鍋,就能換來他們的政治報復正常進行,吳玠和陳遘當然欣然接受了。

  讓吳玠和陳遘欣喜的是,剛一訓斥完他們,李存就當即降下圣旨,責令他們伺機開戰,不用上報,前線戰事涉及任何部門、任何人,都必須立即全力配合,不得有誤,否則從重從嚴處罰。

  李存的圣旨說得明明白白,那就是將伐西夏一事再度交回給吳玠和陳遘等前線的統帥和總指揮,連什么時候向西夏開戰都讓吳玠和陳遘他們回去自己商量,任何人、任何部門都不僅不得干涉吳玠和陳遘他們伐西夏,還必須全都給吳玠和陳遘他們開綠燈。

  吳玠和陳遘頓時就通體舒暢,心想要么李存是千古一帝呢,李標就是再有賢名,也跟李存完全無法相比。

  當然,也有那些不開眼的,仗著李存從不懲罰言官,力勸李存慎重開戰,說西夏已經完全向大乾王朝臣服,大乾王朝已經起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結果,西夏已經不能成為大乾王朝的威脅云云,也就是將對付李標的那一套用到了李存身上。

  只可惜,李存不是李標,根本就不會被這些不想大乾王朝跟西夏開始的文官給唬住,他們的這套說辭對李存半點作用都沒有。

  結果就是,李存很耐心的聽完一眾主和派文官的進言了之后,二話沒說,就來了一句:“朕心已決,都退下罷。”,然后就將這些主和派的文官給打發了。

  這些主和派的文官也知道,李存不是李標,李存雖然平時也虛心納諫,但要是李存下定了決心做某件事,就絕不是任何人能阻止得了的。

  加上,李存從來都沒有錯過。

  這些主和派大臣也不自信他們自己是對的。

  至于那些收了西夏使臣好處的大臣,在李存那雙仿佛洞悉一切的雙眼之下,連個屁都不敢放。

  于是,被主戰派和主和派吵得連大主意都不敢拿的李標,用了小一年時間都沒能推行的伐西夏一事,李存三言兩語就開始執行了。

  等到所有大臣都退下,養心殿中只剩下李存和李標父子倆的時候。

  李標主動說起:“叫父皇失望了,兒臣知曉,父皇一直未出手,便是想看兒臣如何做此決定,可兒臣常聽,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而不敢冒然開戰。”

  聽了李標的解釋,李標由衷地說:“你生性穩重是好事,不喜歡戰爭,亦是好事,不然,朕還憂心你好大喜功,而致我大乾于萬劫不復之地。”

  李存又說:“你能在我大乾如此兵強馬壯之時,為了大乾穩定和發展,為了與民眾休養生息,而不愿開戰,朕以你為榮,你將來定然會是一個好皇帝。”

  聽李存這么說,李標暗松了一口氣。

  其實,真是因為清楚開啟戰端的兇險,李標才遲遲不敢做這個決定的,畢竟,那些文官說得其實也很有道理,而在結果出來之前,誰又敢說,對西夏開戰就一定對呢?

  李存也沒有說假話,慎重一點的皇帝,確實不容易將王朝帶入深淵中。

  最好的例子就是趙佶。

  要是趙佶不那么好大喜功,能夠慎重一些,趙宋王朝興許就不會滅亡了。

  所以,李存對于李標的選擇,不能說滿意,但也能接受。

  就像李存所說的那樣,自己的繼任者,是一個守成的仁君,對于鞏固他們李乾的統治,其實幫助很大,像劉邦的繼任者漢惠帝劉盈,為政寬仁,在位期間,制定和推行了有利于西漢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的措施,在經濟方面,繼續推行與民休息政策,才有了西漢王朝二百一十年的江山,甚至才有了漢人這個民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至于打江山為大乾王朝開疆拓土的事,還是讓李存來干吧,畢竟李存的寶刀還未老!!!

  上個月答應這個月給兄弟們加更三章。

  結果,這個月一直在忙,就這么一直拖到了月底。

  還有三天,我盡量將那兩更給兄弟們加上,如果真加不上,我下個月也一定補上,肯定童叟無欺!

大熊貓文學    干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