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3年4月18日,漢洲,黑山(今澳洲北部帕默斯頓市附近)。
“轟!轟!轟!…”
十余門火炮勐烈地轟擊著,共持續了六七輪,聲震不絕于耳,將前方數百米的“敵軍”區域炸成一片火海,修筑的一段模擬城墻也是千瘡百孔。
在后方觀看的鄭芝莞,嘴角雖然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表現出自己的鎮定,但心中卻極為震撼,這齊國的火炮發射彈藥,赫然是威力巨大的開花彈,四散飛濺的彈片,升騰冒起的熊熊火光(深切懷疑在著彈區域布置了引火物),顯得聲勢更加驚人。
火炮轟擊過后,攻擊陣地上突然煙塵四起,火光沖天,一排排火箭彈拖著紅色的尾焰,呼嘯著撲向前方,越過那段模擬城墻,進入“城”中,然后落地爆炸,燃起了熊熊大火。一排排草木編制的假人在爆炸和大火中,劇烈地燃燒飛濺,宛如慘烈的戰場境地。
這種齊國軍工部門新近研制的火箭彈,是以前宋軍中初期的火箭武器—“霹靂炮”而彷造。數年前為了應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海上威脅,做出了一款升級版的“神火飛鴉”,在海上用來攻擊荷蘭武裝商船,并發揮了不錯的效果。
這幾年來,齊國陸戰隊在攻擊敵人堅固的城防時,除了使用威力巨大的重炮外,就是采用笨拙的掘土挖壕方式,雖然最終也能攻克堅壘,但過程中卻耗費不少時間,并且在破城后還要面對城中守軍的巷戰。
因而,軍方便希望軍工部門在不斷優化改進開花彈的同時,再提供一種新的武器,可以大量殺傷城中的守軍,以減少官兵于巷戰的損失。
黑山軍工廠接到軍方的要求后,便將主意打到了此前研制的“神火飛鴉”這種武器上面。它既然可以在海上,通過己方艦船發射,并引燃敵艦的甲板上火藥或者風帆,那么是不是可以加大其戰斗部位,將其設計成一個會飛行的“炸彈”,以達到對敵人實施遠程攻擊的目的。
經過數年的研制,陸地版的“神火飛鴉”在不斷改進和優化后,陸續試制出幾款樣品,開始時主要以尾焰燃燒殺傷敵人,后來又配備了爆破彈頭,以破碎彈片殺傷敵人。今日特意在這場攻防演習中拿來進行一番試驗,向軍方驗證這種武器的殺傷力。
眾所周知,中國在宋代就已經可以制造用火藥推進飛行的火箭,這種火箭大約在元代或明代傳入了印度,很快被印度人彷造和改進。從16世紀到18世紀,印度的火箭技術有了極大的發展,火箭威力和射程都大大增加,一些火箭的火藥筒已經改用鐵制,還出現了各種型號。
17世紀,英,法等國入侵印度,遭到印度人的頑強抵抗。在這些戰斗中,火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邁索爾蘇丹狄波·薩布在1792年和1799年抗擊英軍的戰斗中用專門的火箭部隊發射了大量火箭,使英軍傷亡慘重。
英國人在征服邁索爾后,將繳獲的火箭帶回國內。當時正值拿破侖戰爭時期,拿破侖試圖登陸英國本土,由于英國陸軍兵力不足,需要在海上消滅敵軍,所以急需能夠有效攻擊法國登陸船的武器。印度火箭引起了在武爾威治兵工廠皇家實驗室工作的炮兵上校威廉·康格里夫的極大興趣,他認為火箭是對抗拿破侖最好的武器,于是立即著手對其進行改造。
經過幾年的探索,康格里夫于1805年采用新型火藥制造出了一種實用的火箭,并經過不斷改進,射程最遠可達34千米。這種新型火箭相對于19世紀初期的火炮具有射速快,射程遠,機動靈活等特點,使的康格里夫火箭在新式火炮出現之前大出風頭。
康格里夫火箭一經裝備就廣泛在拿破侖戰爭中使用。首先在布倫攻擊了法國艦隊,戰果不錯。之后,由康格里夫親自指揮,英國海軍向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發射了約25000枚火箭,幾乎將城市夷為平地。1812年來比錫戰役時,瑞典軍中的英國火箭炮部隊用一次勐烈的射擊就把一隊法軍“象螞蟻堆一樣打得星散”。
當然,齊國目前試制的火箭彈還沒有后世康格里夫火箭那般威力,主要依靠其燃燒性能,以密集發射的方式,焚燒城墻附近的工事,震懾守軍,部分裝有爆破彈頭的火箭彈,因為引信的問題,還不能完全保證其爆炸威力。
不過今日數百枚火箭彈齊射,看著威力著實驚人,若是落入敵人密集陣列當中,足可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傷亡,繼而引發敵軍的混亂。
在火箭彈發射完畢后,數百陸戰隊和鄉兵組成的步兵方陣,排著整齊的步伐,以行進射擊的的隊列,向假象的敵軍城池攻去。在距離模擬城墻還有三四十多米的地方,數十名擲彈兵立時拋出手擲炸彈,在硝煙彌漫的戰火中,端著刺刀,發起了最后突擊。
“若是齊軍以這種模式攻我福建,咱們守得住嗎?”鄭芝莞臉色有些發白,轉頭低聲問身旁的楊耿。
“估計…有些困難。”楊耿吞咽了一下口水,搖頭說道:“不過,聽說齊國陸師兵力不多,我們或許可以憑借人數優勢,勉強據堅城與之一戰。”
“齊國陸師兵力是少,但他們卻可以驅使李定國等賊軍來攻我福建!”鄭芝莞苦笑道:“另外,登來永初朝廷也有數萬兵馬。只要人家愿意,可隨時以舟船轉運至我福建,襲我沿海薄弱之處。就以剛才這般戰法,我鄭軍如何抗之?”
楊耿默然不語,近兩年的海上纏斗,鄭軍水師除非集結數十上百艘不同類型的戰船對抗齊軍水師,否則,單獨數艘或者十數艘艦船出海,根本不是齊軍戰艦的對手。他們往往組成24艘的編隊,游曳于福建、廣東、江浙,乃至日本附近海域,頻頻襲殺鄭軍船只。齊國艦船不僅火力強大,而且速度也非常快,少量鄭軍船只在遭到齊國艦船后,打也打不過,跑也跑不掉,只能落帆投降。
現在看來,齊國不僅水師強大,陸師戰力也非鄭軍所能抵擋,尤以火器犀利無比。看來,齊國針對鄭氏和談所提出的條件,必須認真對待。
其實,鄭芝龍反正歸明后,打算給付齊國白銀五十萬兩,茶葉兩千石(約150噸)、生絲一千擔(約50噸),瓷器一萬件,以換得與齊國休兵止戰,恢復曾經的友好合作關系。
齊國軍政聯席會議上,也原則上同意停止與鄭芝龍的海上戰爭,并準備施壓荷蘭東印度公司,一起解除對鄭芝龍的海上貿易封鎖。但為了保證鄭芝龍以后不會再出現反復,提出福建必須出兵北上,聯合舟山的張明振部明軍,攻擊清虜占據的蘇杭,威脅江南,策應江西李定國部明軍。
另外,福建需讓出漳州沿海的廈門島、金門島,由永初朝廷官軍入駐。鄭氏既然已反正歸明,那么漳州府、泉州府、興化府(今莆田)等地區即為后方,無需駐守兵力,要將守軍員額削減至最低。如此要求,赫然是將福建南部精華地區完全置于潮州李來亨、高一功部明軍的兵鋒之下。而位于廈門島的中左所進駐永初朝廷官軍,更是讓齊國水師于福建沿海獲得一處重要的泊地,對鄭氏水師進行監視和挾制。
若是鄭芝龍全部答應齊國的要求,并據此做出安排。待他日后再次反復,降于清虜,那么整個福建將瞬間被明齊聯軍擊破,幾無翻身之力。
當然,若鄭氏一意反清復明,齊國將一如從前那般對他支援各種火器,并且還會將部分被攻占的呂宋領地歸還與他,大家在南洋地區繼續愉快地一起打土人,占田地,挖金礦。
因此,鄭芝莞等鄭氏使團一行,在收到休戰條件后,內心不免惶惶。需知,為了獲得更多的反清力量,福建在反正歸明,可以得到永初朝廷的再次接納,免遭明軍陸地上的攻擊。但人家齊國可未必會聽朝廷的吩咐,為了確保海上安全,他們必然會對鄭氏做出諸多限制和防范。
4月25日,軍部大樓。
“鑒于目前大明境內出現非常有利的局面,我們總參謀部經過一個多月的不斷推演和測算,制定了一場宏大的戰略江南戰役。”總參謀長崔少川目光炯炯地看著在座的十余位高級軍官,“此作戰計劃思路主要是,東西并舉,水陸并進,會師北伐。”
“會師的地點位于長江南京附近,東路,主要作戰兵馬以舟山、余杭等地明軍為首的東南抗清武裝,若是鄭芝龍真心反正歸明,則可進一步加強東路軍的攻勢;西路,是以孫可望、李定國部明軍為主力,分別從湖廣、江西地區沿長江順流而下,直取南京。”
“此戰役中,東路軍充當偏師,執行吸引清虜注意力,誘使清軍主力來攻。待孫可望、李定國部趁虛攻至長江中下游,兩路大軍及各地義師突然在同一時間發動攻擊,從而一舉恢復江浙一帶,奪取整個江南。”
“我齊國水師集合主力戰艦,聯合鄭森、顧榮(顧三麻子)部水師,突入長江口,先奪占崇明沙、鎮江等地,建立作戰后勤基地。隨后,朔流而上,截斷江北清軍援兵,并擇機攻占江北幾座重埠大城,徹底掐斷清虜長江兩岸之間的聯系。登來、山東南部兩部明軍則在戰役發起后,實施羊動,吸引北方清軍主力,不使其南下支援江淮和江浙地區。”
“若是有可能,則使永初朝廷聯絡朝鮮,出兵遼東,將簇聚在北京附近的清軍八旗主力一部引入遼東。我齊國水師分出一部,協助登來明軍在廣寧衛(今遼寧葫蘆島市興城區)登陸,從而隔斷清虜與遼東的聯系。”
“明軍在穩住江南局勢后,便可以富庶的江南做根據地,出兵湖北、河南,掃清河朔,最終大軍直取北京,完成北伐計劃的最后一步。”
“計劃雖好,但明軍各部會盡心配合執行嗎?”齊大江沉聲問道:“另外,鄭芝龍雖然反正歸明,但誰敢保證在東西兩路大軍會師長江之際,不會再次出現反復,襲取東路軍的后方?”
“孫可望、李定國二人雖有矛盾,但在面對清虜時,卻表現出較為積極的姿態。故而,我們參謀部認定,只要江南清軍主力為東路抗清武裝所吸引,留出大片防守空檔,孫、李二人即使不相配合,聯合進擊,但沿江順流攻取江南的誘惑,他們必然都無法拒絕。只要有三五萬人攻至南京,則江南必然震動。至于鄭芝龍會不會再次出現反復,對此,我齊國水師可集結主力艦隊聯合顧榮部水師前往福建沿海,迫其答應我方提出的休戰條件。”
“若是鄭芝龍在我威逼之下,依舊不應我方條件,又該如何?”
“若是不應我方條件,那么證明鄭芝龍依舊存有首鼠兩端的心思。既如此,那就…攻福州!”崔少川狠聲說道:“高一功、李來亨、袁宗地部明軍想必是非常希望將整個福建拿下,作為他們的安身休養之地。以我們推演,即使缺了福建鄭芝龍的襄助,僅憑舟山張明振、張煌言部明軍和各地義師,也足以調動江南清軍的主力。只要南京即下,長江隔斷,整個江南清軍將成為徹底的孤軍,覆滅也是遲早之事。
崔少川說完,轉頭看向齊天,等待大王的決斷。
齊天雙手抱臂,站在前方,出神地盯著墻上一副大明地圖,上面已經被參謀人員用各種標記和箭頭,標識出幾方勢力的分布和數路大軍的進軍路線。他的神情看起來有些恍忽,似乎想從這副地圖的形勢當中窺探出什么。
“十年前,我們派出十余艘艦船,數百陸戰隊進駐大明沿海,攏流民,襲建奴。待至甲申天變,則攻遼東,戰登來,以振人心,試圖挽回大明傾覆之局面。”齊天轉過頭來,緩緩地說道:“這么多年來,我們做出種種努力,卻遭遇一次又一次打擊,大明破碎,百姓離亂,死者以千百萬計。清虜逞兇,攻城略地,若勢如破竹,無人可擋。”
“然,我漢洲之民,齊國之兵,卻從不言與之放棄。扶助永初,亦派駐更多人員和物資,數度擊清虜于山東、登來。更有兩破遼東,搗清虜巢穴,屠韃虜之眾,慰千萬死難百姓。繼而,奇襲南京,俘洪賊,震動天下。最終,聯西軍,攻兩廣,斬清虜尚耿兩偽王,就此初初奠定南方大局。”
“今,集眾人之謀,定江南之攻略,北伐之大計,若能據此順利而行,重振大明之勢,再復漢人天下,則可一舉扭轉我華夏民族未來數百年之運勢。然,其中必有無數莫測之險,也有再遭挫銳之危,更有陷絕境之慮。但要就此畏縮不做,卻是少了亮劍的氣勢,最終使我等…心意難平。”
“…既如此,且去試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