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瓷所需要的泥料,都是山上運下來的,這個材料價格并不高,這是龍泉的自然資源。
山上運下來的泥土,并不是這樣就可以用的,要經過清洗。
這個清洗過程,無非就是過濾掉其中的雜質。
為了減少其中鐵含量,都要用大磁鐵來吸掉顆粒狀的鐵質;
釉是紫金土自然發色,現在很純正的紫金土已經很少了。
有了合格的泥土,制作了合格的素胚,就可以開始進窯燒制第一次。
將木柴備好,點燃窯火,一時煙霧蒸騰。
已經建起來一年多的窯爐,遠望似一條長龍,因此古窯又稱“龍窯”。
就是這種柴窯,傳承著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方法。
陳文哲現在用的這座窯口,是經過他的設計之后,復制出來的古龍。
在古代,這種窯口之內的窯火不斷的話,每年才能兩燒。
所以,古代的柴窯燒制成本,才會那么高。
當然,到了清代,特別是清咸豐元年,這種龍窯已經發展的很完善,最主要的是一次燒制數量很大。
在那個時期,一座龍窯有可能朝三十多米,共分二十多個室,一次可燒1萬余件。
高嶺土經粉碎淘洗之后,練泥成型,再歷修坯、裝飾、素燒、上釉等多道工序,方可放入匣缽中裝窯。
在龍窯內,用木柴燒足一天一夜后再冷卻三天三夜,才能大功告成。
燒窯時,匠人一刻也不能松懈。
他們要和窯工們一起,晝夜守在龍窯兩邊,觀察火焰的顏色,并通過每室兩邊的投柴孔增補柴火。
直到溫度達到1300攝氏度——那是燒出上好青釉色的溫度。
得益于龍泉得天獨厚的礦石和高嶺土,才能燒制出龍泉青瓷那溫潤如玉的手感。
而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原料之外,火候的把控更為重要。
特別是溫度,控溫稍有不慎,便會變形和產生色差。
即便經驗老到,時時刻刻蹲守在窯前,最終的成品率依舊不過1/10。
這是土與火的結合,人工很難掌控,所以好作品可遇而不可求。
當然,話雖如此,陳文哲依然堅持傳承古法燒制技藝。
千余年的燒制過程中,龍泉窯形成了以哥窯和弟窯為代表的窯址。
出現于南宋的黑胎厚釉開片瓷器,產自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哥窯;
白胎厚釉,釉色青碧柔和的則出自弟窯。
其中,粉青和梅子青是傳統青瓷釉色之美的代表。
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這就是最頂級龍泉青瓷的經典特征。
在龍泉,青瓷是藝術品,也是日用品。
千百年來,青瓷器皿的光彩,不僅收藏在博物館里,陳列在西街的店鋪中,也在裝點著普通人家的茶幾、餐桌、陽臺。
釉色,是青瓷之魂。
好的釉色配方,需要數百次試驗才能成功。
因此,古代匠人們的制釉配方往往師徒相傳,秘而不宣。
而陳文哲想要獲得一些好的配方,就容易多了。
比如青釉配方,我國在1957年,就設立了國營龍泉瓷廠及青瓷研究所。
這使龍泉青瓷生產,在極短的時間內恢復到較高水平。
集中力量辦大事,從來都是最管用的攻關方法。
當年在多方努力下,近乎失傳的龍泉青瓷釉料配比方法,得以基本恢復。
現在每一個青瓷廠家,都有他們不同的調釉方式。
所以燒出來的釉色,沒有完全相同的。
調釉就是一個祖傳秘方,外人是不知道的。
但絕對不會是添加顏料的,因為釉色是在還原焰中產生的。
午后,暖陽斜照。
昨天進窯燒制過一次的半成品,已經出窯。
這是第一道工序素燒,只見工人們熟練的將素燒完成的坯體取出來。
而等涼透,陳文哲就會江胚體放入配好釉料的釉桶中上釉。
將坯體浸入釉漿后取出,使釉漿均勻地附著于坯體表面。
而后又將釉漿注入坯體內,來回旋蕩,使釉漿滿布內壁…
經過蕩釉、浸釉、涂釉、噴釉等幾個步驟后,施釉方才完成。
厚釉青瓷則要施釉數層,施一層素燒一次,反復多次,才是正燒。
在這里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是燒制溫度,龍泉青瓷要經過兩次燒制,第一次叫塑燒,也可以說是素燒。
也就是燒青瓷的胚胎,燒制溫度在800度左右,出窯后再上釉。
第二次燒成品,燒制溫度在1300度左右。
一般都是比較準確的1300度,溫度低了幾度釉色會不夠透,也就是不夠光亮。
要是高了幾度就會流釉,很有可能整窯都會是次品。
龍泉青瓷還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因為胎土的問題很容易變形。
要控制這個變形,最關鍵的還是在胎上。
這個胎厚了會開裂,更何況青瓷是以薄胎厚釉在瓷器中站有獨特的一席之地,可太薄了容易變形。
如果這些問題都解決了,燒制出來之后,還需要看釉色、釉質。
龍泉青瓷最經典的精髓是釉色,最高的境界是似玉非玉的釉質。
在這方面,上千年下來,制瓷匠人們一只在探索。
現在想要重現輝煌,乃至有所突破,技術的革新必不可少。
比如相比龍窯,液化氣窯有不斷創新的可能。
20世紀90年代,景鎮已經有在燒液化氣的梭式窯。
而在這種窯口的啟發下,改造出了人工控制的新式窯爐。
這種爐窯可以解決釉發色不純正和不穩定等難題。
古法燒制的青瓷,代表了千年技藝的傳承。
現代化的氣窯,則讓影響因素更加可控。
結合釉料配制工藝的突破,才有當代青瓷的中興。
從紫銅色釉,到高溫黑色釉,再到虎斑色釉、赫色釉…
有了現代科技助力,現代青瓷產品設計和創意愈加豐富。
陳文哲站在這些前人的肩膀之上,自然會有著更多的選擇。
他不用依靠經驗摸索試錯,就能夠得到想要的釉色。
但是,如果想要更好的,他也必須在燒制過程當中,進行反復對比。
只有多次修改配方,才能在傳統龍泉青瓷釉料配制技藝研究上,取得突破。
最終找回歲月淘洗中的釉色,讓純正的梅子青、粉青、鐵胎哥窯青瓷重獲新生。
請:wap.99m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