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陳文哲就做過各種茶杯,酒具,而那些還不能列入國內十大名杯之一。
只不過,不是行內人,懂得不多。
像是十大名杯之一的荷花杯,知道的就不多。
荷花杯,即“蓮花杯”,始見于南北朝時期。
這種器物的內外壁,均刻畫有精美的蓮花瓣紋。
宋代許多名窯皆有燒造,如常見的有定窯、景鎮窯、磁州窯、鈞窯、耀州窯等。
在內部或外部刻劃蓮花瓣狀紋,至宋代始創刻花、印花、塑形和繪畫等方法制作的蓮花杯。
刻花以定窯器為常見;印花以定窯、jdz窯和耀州窯為多;
塑形即口緣塑成棱角分明的蓮花形,是鈞窯首創;
繪畫是在杯外部白地上用黑釉畫蓮花瓣,或在內部繪畫荷葉蓮花,為磁州窯的風格。
多為敞口,圓唇,腹壁微弧,餅形足。
唇外沿有一周凸弦紋,外腹刻三層六瓣仰蓮紋,一般外施青白釉。
這種杯子的樣式可以有很多,比如之前陳文哲收到的那件秘色瓷,也就是高足荷花蓋碗。
真正說起來,那也是一件荷花杯。
還有,之前陳文哲做過的一件吸杯,也是荷花杯。
清代的那件“粉彩荷花吸杯”,它還有一個名字叫作“光緒粉彩太湖秋操杯”,這么說,很多人就應該知道什么是荷花杯了。
除了這些熟悉的杯子,陳文哲原來沒做過,甚至聽說的都不多的杯子也不少。
比如龍首杯,這種杯子顧名思義,肯定有著龍飾。
其實真正的龍手杯,是唐代非常流行的杯式之一,多為唐三彩器。
龍首杯的杯身多浮凋成龍首形,龍眼則為點睛之筆,這樣造型優美的器物堪稱為唐三彩中的杰出佳作。
原來陳文哲可是專門做過唐三彩,雖然沒有做過唐三彩的杯子,但是現在做起來肯定不難。
不過想一想,唐三彩的杯子,再怎么看怎么奇怪啊!
1988年,在滄縣前營村發現了三座唐墓。
由于年代久遠和被盜掘,在隨后的清理發掘中出土的文物并不多。
但其中一件三彩杯,制作別具匠心,造型頗為獨特,引起了專家的注意,現陳列于滄州博物館二樓歷史展廳中。
這件三彩杯內外皆施三彩釉,外部以白色為底,間施赭黃、綠顏色,杯口前端上翹,平底。
杯身浮凋出龍首造型,怒目圓睜,張口作吐水狀,水柱上卷形成杯柄,巧妙與杯口相連。
口沿戳印出龍鱗狀,自然生動。
杯體雖有部分修復,但整體造型逼真,裝飾富麗,隱隱呈現出大唐盛世氣韻。
仔細觀察這件三彩杯,會被它獨特造型所吸引。
眾所周知,我國傳統的杯型多無柄,杯身規則,裝飾并不多。
這件三彩杯不僅以龍首為杯身,以水柱為杯柄,且造型頗為夸張。
經考證,實際是受到西方“來通”杯的影響。
“來通”杯,本質上是一種角狀杯,跟角杯很像,主要流行于古代的西亞和歐洲等地。
換源app,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 “來通”是音譯,最初是一種獸角制成的杯。
后來發展到以金、銀等材質做成獸角狀杯身。
杯底裝飾成獸首狀,兼有一小口出酒的獨特造型。
西方人認為,“來通”杯可以灌注神酒,因此視為圣物。
飲酒時,酒液從底部小口傾出,飲酒者需一飲而盡,才能顯示對神的尊敬。
后來,“來通”杯沿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也影響了我國的杯式造型。
西陜歷史博物館珍藏的一件國寶級文物——唐代鑲金獸首瑪瑙杯,便是這類杯的典型代表。
唐代是我國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的朝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密切頻繁。
在中華文明影響周邊與西方的同時,我國也積極汲取外來文明精髓作為養分,進一步鑄就中華文明的博大兼容與燦爛輝煌。
滄州博物館一件三彩龍首杯,與sy市李泰(唐太宗李世民之四子)家族墓群出土的一級文物三彩龍首杯造型一致。
這兩件三彩杯,均是吸取了西方“來通”杯的風格,并結合了中華圖騰——龍的造型。
同時,用唐三彩的絢麗裝飾手段,將這種中西合璧的異域風情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么經典的東西,陳文哲還是忍不住做了幾件。
當然,唐三彩做出來了,也不過是用來觀賞,真要講究實用性,還是瓷杯。
唐代之后,到了宋代,制瓷業更加發達,這一時期的龍首杯又有不同。
看古裝影視劇,我們會看到這樣的畫面。
普通老百姓或打仗的將士,飲酒多是用碗,而貴族或有一定地位的人,用的是尊、爵、壺、觥等講究的酒器。
數千年來,酒器的演變也日漸豐富。
現在在南河省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館,有一件宋代八方龍首杯,據說是宋代女性專用的飲酒器。
這件宋代八方龍首杯杯口呈八棱形,因此稱其八方龍首杯。
它敞口,直壁,腹底內收,斜腹,平底,器腹一側有一龍首柄。
杯子通體施青綠色釉,釉面有細密開片,釉質均勻,胎質細膩。
為什么說宋代八方龍首杯,不是男人使用的酒器?
因為,從杯子的把手看,是一個龍頭,而且小巧精細。
在端杯時,只有女人纖細的手指拿捏才合適。
如果讓男人用這樣小巧的杯子飲酒,顯然很不合適!
由此看出,這種酒杯很有可能是女性專用的飲酒器。
宋元時期,人們繼承了隋唐酒文化的遺風。
無論是酒器的造型,還是酒器的裝飾紋樣,以及飲酒風俗都吸收了前代深厚的文化底蘊。
這件宋代八方龍首杯是前些年,在禹州當地征集到的!
后經文物專家確認,這件宋代八方龍首杯應該是禹州民窯作品。
從這件宋代八方龍首杯的形制特點來看,制作時工序比較繁復。
尤其是龍首栩栩如生,不大的龍首上龍口、龍須、龍頭、龍角等都非常生動。
同時,龍首還是單獨完成,之后再與八個棱的杯體粘在一起的。
此外,宋代八方龍首杯也被認為是鈞窯豆青釉之上品。
這種鈞窯豆青釉瓷器存世量較少,與南方的龍泉窯釉色接近,但在年份上早于南宋龍泉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