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制瓷業更加繁榮昌盛。
這一時期的制瓷工藝,又有了改革創新。
這時的器形燒造富于變化,裝飾技法與題材更為豐富多彩。
釉色品種也更加繁多,可以說色彩紛呈,開創了我國制瓷史的新篇章。
元明清時期,倒流壺一直都有制作。
保留下來的實物,尤以清代為多。
其質地有彩瓷、紫砂以及錫壺等,較前代有較大發展。
清代倒裝壺很少再有早期帶提梁的樣式,而是將提梁改為執柄。
造型一般都作成枝葉壽桃形,壺上多裝飾蝙蝠、鹿、壽星、童子、松樹等圖桉。
在現代社會,倒裝壺仍在普通百姓家中發揮著它的作用,并以其頗具趣味的獨特使用方法引人入勝。
比如倒流壺在銅川陳爐古鎮,依然在制作。
在我國的五代時期,西陜銅川一帶被稱為京兆華原。
從那時起,當地就開始生產陶瓷,被稱為耀州陶瓷。
到了宋代,耀州已有11萬戶工匠燒窯作瓷。
耀州窯與宋代的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享有同樣的聲譽。
它的青瓷釉色光潔明亮,胎體玲瓏多變,是我國古瓷藝苑中一朵絢麗的奇葩。
元代后期,耀州窯一躍成為西北地區的瓷業基地和最大的燒造區。
明清時期,耀州的陶瓷業達到鼎盛,爐火晝夜不熄,故有“爐山不夜”之稱。
如今這個被稱為國寶的倒流壺,作為銅川的榮譽象征,永遠鑲嵌在了這塊土地上。
如果有機會,誰都希望你能親臨銅川,一睹“魔壺”的風采。
而陳文哲沒有這個時間,所以他就只能根據得到的資料,盡量復制出一些古代魔壺。
當然,陳文哲還沒忘了,他這一次主要做的是青花瓷。
所以在彷了一件青瓷倒流壺之后,其他做的都是青花倒流壺。
一把精美的瓷壺,除了壺嘴,上不開口,沒有壺蓋,整個壺身渾然一體。
要向壺內注水,需將壺體倒置,從底部的孔里注入。
注滿后再將壺體正立,水卻不會從底部漏出。
這把“不走尋常路”的瓷壺,就是倒流壺。
陳文哲最先彷的,肯定是五代時期那件提梁青釉倒流壺!
接著就到了唐宋,唐代比五代還要早。
因為倒流壺創燒于唐朝,流行于宋、遼時期。
唐代的倒流壺流傳到現在的很少,陳文哲知道的就只有一件,那是一件晚唐時期的作品。
那是一件晚唐至五代時期的越窯青瓷倒流壺。
越窯青瓷有如山巒般翠綠的釉色,備受唐代詩人的稱許,“秘色”一詞最早出自晚唐詩人陸龜蒙詩《秘色越器》。
詩云:“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
自唐代開始文人雅士大多喜歡飲茶,所以越窯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越窯青瓷杯的釉質溫潤細膩,青綠略帶閃黃的色彩,能完美地烘托出茶湯的顏色。
盛行的飲茶風尚,對越窯青瓷的形制也有所影響。
唐代早期以瘦高的立型器為主,到了唐代晚期出現了荷葉式、花口式的盤和碗。
瓷器裝飾以光素為主,也有劃花、刻花、堆貼和鏤空的紋飾,以劃花為多。
常見的紋飾是花鳥、水草和人物等。
這些瓷器刻劃線條流暢簡潔,纖細生動。
五代越窯青瓷胎質細膩,胎壁較薄,表面潤澤。
胎色呈灰或澆灰色,釉質腴潤光亮,半透明,如寧靜的湖水一般,清澈純凈。
釉層薄而勻,釉色前期以黃為主,后期以青為主。
而這一時期的倒流壺,也肯定是青瓷,只不過越窯青瓷更接近秘色瓷,所以更加精美。
器型就是那件五代的提梁倒流壺,只不過釉色不一樣。
做完這一件,從晚唐到五代,就全都有了作品,之后就是宋代。
宋代的倒流壺做的也不錯,他彷的是一件青白釉的倒流壺。
這件倒流壺的珍品藏在故宮,是景鎮窯青白釉倒流壺。
它整個壺身高11.2厘米,足徑6厘米。
壺體呈球形,頂部堆塑一條螭龍,巧妙地形成壺流與提梁。
壺的腹部作瓜棱狀,實足,中心有一注酒的圓洞。
通體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
對于青釉,或者是青白釉瓷器,陳文哲做的太多了,他已經可以很好的駕馭這種釉色。
加上他的巧手,所以做起唐、五代、宋時期的瓷器,一點難度都沒有。
做完了這件宋代的,陳文哲想了一下,他還想要彷一件元代的倒流壺。
元代的倒流壺十分出名,但是流傳到現在的珍品應該更少。
陳文哲知道的有一件粉彩的壽桃型倒流壺,還有一件霽藍釉鳳紋倒流壺。
粉彩和霽藍釉,陳文哲做起來很順手,畢竟他之前做過很多粉彩瓷器,現在還剛剛做過不少霽藍釉瓷器。
做完這兩把壺,陳文哲想了一下,又利用手中的青花料,做了兩件青花白地鳳紋倒流壺和青花壽桃型倒流壺。
做完這幾件,陳文哲比價滿意。
當然,青花壽桃看著感覺有點奇怪,其他就沒什么了。
“明代有什么樣的倒流壺?”
明代最出名的,應該是磁州窯黑釉矯龍倒流壺了吧?
這種黑釉倒流壺,壺通高19.2厘米,腹徑12厘米,底徑7厘米。
真品保存基本完好,壺嘴處略有殘。
壺體呈圓鼓形,壺嘴與提梁相接,捏塑為龍的形象——壺嘴為龍頭,提梁為龍身,四只龍爪緊貼壺身。
特別的是,這是一只黑釉瓷器。
之前陳文哲也做過黑釉瓷,做這么一直壺自然不在話下。
明代的倒流壺還是不少的,除了這件比較特別的,還有五彩云龍紋倒流壺等。
陳文哲把能想到的,全都做了一遍也就算了。
做完了明代,就到了清代,而清代流傳下來的倒流壺比較多。
但是,陳文哲并不想多做,所以他首先做了一些乾隆的。
先前已經說過,清代倒流壺很少再有早期帶提梁的樣式,而是將提梁改為執柄。
造型一般都制成枝葉壽桃形,壺上多裝飾蝙蝠、鹿、壽星、童子、松樹等圖桉。
可以說,乾隆時期的瓷器造型,還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