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絕世雙璧

  可惜眼前的青銅巨龍不是正品,陳文哲看不到當時修復的場景,要不然收獲會更大。

  而就算這樣,陳文哲也能夠通過眼前的彷品,推斷出當時這件青銅器的大體模樣。

  他知道,當時發現它們的時候,那就是一堆包裹嚴實的青銅殘件。

  當一大堆時是銅銹斑駁的銅塊,總共8塊,重92.5公斤。

  長安市公安局將8件秦代青銅龍殘件,移交西陜歷史博物館后,才經文物修復專家反復研究、仔細拼對,才發現這是一件令人嘆為觀止的秦代青銅重器。

  1號、2號殘件經粘接為龍頭;

  4號、5號殘件粘接后為一個整體,長83厘米、寬20.1厘米、壁厚0.4厘米至0.6厘米。

  從中可見龍體是分別鑄造后焊接而成,它們與3號殘件龍體呈穿插關系,構成盤屈纏繞的雙龍。

  8號殘件為龍尾,是4條龍尾交纏,呈中空錐體,底徑32厘米、口徑19厘米、高28厘米。

  專家判斷,盤纏青銅龍應該是一對,只可惜其他殘件不知身在何處。

  相比原來的器型,現在修復的部分,肯定差之甚遠。

  但是,因為盜墓,真正的原器型,已經不知道是什么樣子。

  現在也只能認為,他是一件樂器的底座了。

  所以,那件三足蛙青銅鼓,就放在了它的后面,沒有放在其上,也是不知道這么做對不對。

  繞過這兩條氣勢磅礴的青龍,后面除了那靈山三足蛙青銅鼓,就是一只大型圓鼎。

  看到這只圓鼎,陳文哲立即笑了出來。

  這些東西,居然都有關聯,雖然不是配套的東西,但是都能聯系起來。

  “這是子龍鼎吧?”

  要知道最早的龍字,可就是出自這尊鼎。

  “厲害,居然一眼就認出來了。”

  李金鯉不得不佩服陳文哲,在鑒定文物這方面,他真的是很厲害。

  商子龍鼎,商代末期青銅圓鼎,國家一級文物,因器內壁近口緣處鑄有銘文“子龍”而得名。

  子龍鼎系20世紀20年代出土于南河輝縣,后流入霓虹,又輾轉至香江。

  2006年4月由國家文物局征集回國,現藏于華夏國家博物館。

  商子龍鼎通高103厘米,鼎寬37厘米,腹深43厘米。

  它保存品相完整,造型雄偉,器身飽滿,體型碩大。

  這一件圓鼎是已發現的所有商代青銅圓鼎中最大的一件,同時也是迄今所知帶有“龍”字的最早青銅器。

  商子龍鼎屬于國家一級文物,就是因器內壁近口緣處,鑄有銘文“子龍”而得名。

  高出鼎身22厘米的雙耳,為整個大鼎增添了威嚴的氣勢。

  器頸部和三足的獸面紋飾雄渾莊重,顯示出高超的青銅鑄造工藝技術。

  作為我國商代青銅器中的瑰寶,子龍鼎與最大的方鼎——司母戊鼎相映成輝。

  它們一圓一方,堪稱青銅國寶中的絕世雙璧。

  2013年8月,子龍鼎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專家根據掌握的資料推測,子龍鼎很可能出土于我國南河省輝縣。

  因為輝縣地處中原,曾經是古代殷商時期王室的所在地。

  這個地方出土過大量的商周時期的文物,是商周青銅時代的重要遺址。

  20世紀30年代,我國內憂外患,一個名叫“山中株式會社”的霓虹公司在我國專門從事文物販賣活動。

  子龍鼎出土后不久,就被山中株式會社倒賣到霓虹,之后一直未曾露面。

  2004年6月,霓虹大坂舉辦了一場私人文物收藏展覽。

  當時展出的藏品,大多是我國的珍貴文物,當中就有子龍鼎。

  我國青銅器專家馬承源、陳佩芬先后趕到霓虹,查看子龍鼎。

  2005年底,子龍鼎被一位香江文物收藏家購得,輾轉到達香港。

  2005年12月和2006年1月,我國國家文物信息咨詢中心的專家奔赴香江。

  他們對子龍鼎進行實物鑒定,并征求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青銅專業組所有專業委員意見。

  專家們一致認定,子龍鼎是罕見的青銅重器。

  所以,子龍鼎進入了“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之列。

  2006年4月,子龍鼎被國家文物局和財政部聯合項目運作征集回國,現藏于國家博物館。

  子龍鼎方唇、寬沿、立耳,垂腹圜底,下置三足,已接近蹄足,鼎高103厘米,口徑80厘米,重230公斤。

  該鼎厚立耳,微外撇,外側飾兩周凹弦紋,折沿寬緣,腹部橫向寬大,微下垂,下承三蹄足。

  器頸部以云雷紋為地,周飾2類6組浮凋式獸面紋,足上端飾高浮凋式獸面紋,下襯三周凸弦紋。

  “子龍”二字銘文,鑄刻在鼎的內壁近口緣處。

  銘文中的“子”字居左上角,字較小,實筆陰刻。

  “龍”字在右下,系雙鉤而成,很像一條豎立而尾向右卷的龍。

  張口,圓目,頭上碩大的瓶形角突出,與龍頭并不連筆。

  子龍鼎是已發現的商代最大圓鼎,象征著商代王室貴族鼎禮制度的森嚴。

  鼎是中國青銅文化的代表,也是中華文明的見證,“一言九鼎”、“三足鼎立”、“問鼎中原”。

  從這些包含“鼎”字的成語中,可以看出鼎是國家權力、地位的象征。

  從“子龍”銘文中,可以對子龍鼎的身世做出推測。

  現存甲骨文中,也有對商朝王室中“子某”的記載。

  在我國歷史上,“子某”的稱呼通常見于甲骨文和商周青銅器,指代的是有“王子”身份的宗法貴族。

  因此可以推測,子龍鼎的主人,可能是商朝末年的王子。

  或者是商朝王室內,擔任卿士僚尹、具備強大勢力的宗法貴族長。

  擁有這樣一件巨大的鼎,不僅是權力的象征,在禮制森嚴的商朝,它也是商王室內部等級劃分的重要標志。

  2006年6月,我國國家博物館舉辦《文化遺產日特別展覽》之時,子龍鼎才開始第一次展出。

  當時子龍鼎擺放在展覽大廳入口處的展臺上,這是子龍鼎與我國觀眾的第一次近距離接觸。

  當然,接觸不等于觸摸,所以現在就算是一只彷品,能夠放在展館之中,讓人隨手可摸,也是十分難得的。

  看我的系統不正經。

大熊貓文學    我的系統不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