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雅、秀、精、純

大熊貓文學    我的系統不正經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這十二色菊瓣盤,除了先前燒制的,還有正統的雍正色號,分別是醬色、靛青、影青、嬌黃、鐵繡、祭藍。

  其中比較特殊的有醬色,也就是紫金釉。

  醬釉又稱:“柿色釉,紫金釉”,是一種以鐵為呈色劑的高溫色釉,

  其釉料中含氧化鐵和氧化亞鐵的總量較高,達5以上。

  醬釉的出現始創于北宋的北方窯口,如定窯、耀州窯等窯場中均有燒造,以定窯醬釉最著名。

  明曹昭《格古要論》中“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價高于白定”的論述。

  所謂紫定并非紫色,其釉呈棕紅色,

  實際上與今天芝麻醬色調相近的釉,

  故而得名。

  這又是一種金屬釉,燒制之時需要特別注意,還有另外一種,就是鐵銹色。

  鐵銹色的菊瓣盤,由于傳統鐵銹花釉的特殊性,鐵銹花釉燒制中靠流淌發色。

  所以在燒制過程中,會形成垂足現象,使底足邊緣呈現一定的錯落感,自然而靈動,這個不屬于質量問題。

  真正成套的仿制單色釉菊瓣盤,自然要統一規格。

  先定下顏色,再統一尺寸,而這一切,其實都是有標準的。

  清宮舊藏的雍正十二色菊瓣盤,是雍正各釉色菊瓣盤中的上品。

  十二件一套,盤敞口,

  弧壁,圈足。

  每件菊瓣盤的高度均為3.3厘米,口徑l7.8厘米,足徑ll.3厘米。

  通體菊花瓣式,有黃、紅、藍、綠、紫、白、醬、藕荷等十二種顏色。

  多數圈足白釉內,有青花雙圈六字楷書款“大清雍正年制”。

  少數圈足內滿釉,有釉下暗刻雙圈六字楷書款“大清雍正年制”。

  這些菊瓣盤色彩豐富、釉汁瑩潤,菊瓣棱線堅韌有力。

  而要仿的到位,肯定要體現出雍正官窯顏色釉瓷器雅、秀、精、純的時代特征。

  想了一下,陳文哲還是從個最簡單的開始仿。

  先做熟,那就先把黃色釉盤做出來,而雍正菊瓣盤中,屬于黃釉系列的有四件。

  分別是黃釉菊瓣盤、明黃釉菊瓣盤、姜黃釉菊瓣盤、米黃釉菊瓣盤。

  “黃”因與“皇”同音,是明、清兩代宮廷中的至尊之色。

  宮殿的屋頂、皇帝的龍袍以及皇帝、皇后日常餐飲所用的盤、碗、盅、碟等餐飲器皿絕大多數都是用黃色。

  陳文哲之前沒有放過清代的黃釉,但是他做過明代的黃釉。

  要真正說起來,瓷器上真正的高溫黃色,就是出現在明宣德時期。

  此后黃釉瓷器,成為明清時期景鎮單色釉中最大宗的產品。

  黃釉的主要呈色劑是氧化銻,雍正時在氧化銻中加入不同數量的鐵,使色調發生豐富的變化。

  除黃釉外有嬌黃(澆黃)、明黃、姜黃、淡黃、米黃、蜜蠟黃、鱔魚黃等數種顏色。

  這組十二色菊瓣盤中的明黃釉,

  黃中泛綠,鮮明眩目;

  姜黃釉,

  色澤深濃,堅實沉穩;

  米黃釉則黃中泛粉,色調柔和。

  從那么多黃色釉中,調制出合適的幾種特色黃釉本身就不容易,更何況還要讓這些特色黃釉,特征更加明顯。

  想一想,只是一種黃中泛綠的明黃釉,就不容易燒制。

  幸虧先前試燒過,讓陳文哲明白他先前通過隋侯之珠學到的傳承經驗,都很有用,也是正確的。

  所以,現在調配其釉料,也沒有過多擔心,只要是他燒制出來的瓷器,大體都不會太差,萬一不行,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大不了調整一下配方,多燒制幾次,反正現在他也有時間。

  所以穩妥起見,他還是要多做幾件。

  這一次,他能想到的黃釉,全都調配出來,等全都燒制成功之后,再選擇最漂亮的組成一套。

  做完黃釉菊瓣盤,在做白釉。

  雍正菊瓣盤中有一件白釉菊瓣盤,細白潤潔,白如凝脂。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認為是最容易控制的,其實不然。

  因為所有的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氧化鐵。

  燒成之后,會呈現出或深或淺的青色調。

  必需把胎釉中的鐵元素降低到0.75o以下,才能燒出純正的白色。

  雍正時期的白釉,沒有添加任何呈色劑,只是將胎與釉中的鐵,降低到最底限度,再施一層高質量的透明釉,完全依靠胎土本身的白度呈現出白色。

  白釉瓷器胎土的精純度,要求非常高,稍微有一點雜質,就會影響釉面的純凈。

  陳文哲最不擔心,也最省心的一道工序,就是胎土,因為現代很多泥廠,可以根據他的需要,調配出完美的胎土。

  所以,只要把握好顏色,制作白瓷還真不難。

  “需要變化一些了,也要小心一些。”

  做完白瓷,陳文哲感覺需要來點有難度的,所以這一次他選擇調配胭脂紫釉。

  雍正菊瓣盤中有一件胭脂紫釉盤,色澤艷如胭脂。

  而這種胭脂紫釉是清康熙年間,由西方引進的一種以金為呈色劑的紅粉低溫釉。

  雍正時發展到極至,有深、淺兩種,較淺的近乎于粉紅,俗稱胭脂水。

  較深的接近玫瑰紅,俗稱胭脂紫。

  此盤釉汁深艷細膩,光潤勻凈,較胭脂水釉更加深濃泛紫。

  清代的胭脂水或胭脂紫釉,均為官窯瓷器,因數量稀少,故極其名貴。

  這個陳文哲做的多了,做起來也沒有難度,甚至入窯燒制陳文哲都不擔心出錯,所以并沒有多做。

  接下來是綠釉盤,菊瓣盤中屬于綠釉系列的有三件,綠釉菊瓣盤、蔥綠釉菊瓣盤、湖綠釉菊瓣盤。

  銅金屬在氧化氣氛中會呈現出綠色調,明代中期景鎮就燒出了亮麗的低溫綠釉。

  但由于是直接將釉涂在沒有上釉的素坯之上,釉的潔凈度差,胎中的細小雜質顆粒清晰可見。

  雍正時期在繼承前代的銅綠釉的基礎上,研制出摻進其它金屬呈色劑的各種綠釉瓷器。

  所以,那個時期不僅有一般的綠釉,還有魚子綠、松石綠、瓜皮綠、湖水綠、蔥綠、龜裙綠等新釉色。

  綠釉的精純度也大大提高,色澤亮翠鮮艷,潔凈透明。

  菊瓣盤中綠釉盤釉色濃綠發藍,無紋片;

  蔥綠釉盤釉色綠中閃黃,接近草綠色,如初芽之嫩蔥,亮艷嬌嫩:

  湖水綠釉盤色澤淡雅發天藍,柔和如絲,滋潤光亮。

  這些陳文哲之前就試燒過,也沒有什么難度。

大熊貓文學    我的系統不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