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歌聲飄蕩讓地獄化為天堂

  《放牛班的春天》隨著正式開始上映,聲音也漸漸地多了起來。

  特別是針對電影里面的皮埃爾這個角色,可以說充滿了爭議。

  為什么這么說?

  「雖然說馬修作為老師,把「壞孩子」培育成才,不求名利,可是皮埃爾和佩皮諾,這兩個孩子可以說在馬修心里是最特別的。

  他對皮埃爾的偏愛更勝過佩皮諾,但是結果呢?

  皮埃爾卻連馬修的名字都記不住,真的為馬修感到悲哀,也為皮埃爾的冷漠悲哀!」

  「是啊,電影開篇,他記不住馬修的名字,本來還沒覺得有什么,可是看完電影,卻突然覺得,皮埃爾太過冷漠,太過自私了!」

  「誰說不是呢?可以說沒有馬修,皮埃爾會有那樣的成就嗎?我想是不可能的!甚至馬修還給他寫了推薦信,那么多年過去,他竟然沒有回去看過一次馬修,或者說,沒有想起來馬修的名字,這真的令人很憤慨!

  這說難聽點,算不算是某種程度上的忘恩負義?」

  「忘恩負義有些過了,不過的確讓人很不舒服啊!」

  「《天堂電影院》里面的托托是因為阿爾弗雷德不希望他回來,所以他才沒有回來一直到他死才回來。

  可是皮埃爾連馬修死了都不知道,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種悲哀,馬修作為他的啟蒙恩師,對他的恩情,不言而喻,可是他卻忘記了,連同馬修的名字!實在讓人難以喜歡!」

  「不能這么說吧?因為皮埃爾根本不知道是馬修出主意讓他媽媽把他送到里昂音樂學校的,馬修從來沒對皮埃爾說過,他只是想幫一個不受自己兒子理解的母親和一個有天賦卻被埋沒的孩子,直到佩皮諾在五十年后帶著馬修的日記來到皮埃爾的家里告訴他一切,皮埃爾才恍然大悟這個啟蒙老師,自己生命中的過客才是改變了自己生命的恩師,才引出了這一段故事。」

  「這才突顯馬修默默無聞的一生,卻影響了很多人。」

  「也許在這50年里,皮埃爾也遇到了很多改變了他的人。

  但其實我也不太明白,畢竟馬修是他的啟蒙老師,又是第一個讓他懂得感激的人!

  怎么會不記得?」

  「正視一種現實,皮埃爾已成為一個著名的指揮家,與一個尋常小人物,形成巨大反差。他今朝功成名就,經歷無數精彩,記不起人名字才尋常!」

  「樓上的把忘恩負義說的這么清新脫俗也是夠了!」

  「行了,這部電影的核心訴說就是:「這位偉大的老師沒人知道。」

  連他最得意的學生都幾乎不記得他,正是這一核心訴說的最重一筆。我覺得這或許是狗導演生怕這電影還不夠感人吧。」

  有影評人也在長篇影評里面提出了這個疑問。

  「其實我覺得挺難過的。

  看其他評論說這是一部進化心靈的電影,引發了人性教育的思考。

  但我整體看下來卻覺得還是比較悲傷,不是說悲傷不好,事實上我覺得正是因為這種悲傷,才讓這部電影達到了一種高度。

  悲傷的最大來源應該是馬修后續平淡的一生。

  我所預測或是期待的結局應該是把高光放在一場重要的比賽上。合唱團獲得了一次參加重大比賽的機會,但校長出面阻撓,馬修在其他老師的幫助下逃離了校長的封鎖,在最后一秒鐘登上舞臺,帶領合唱團大獲成功。合唱團獲得了榮耀,馬修也獲得了掌聲,影片也接近尾聲。

我沒有想到為伯爵夫人的那場演唱就是最重要的場合了。并且這一幕著重描寫了馬修對小男孩的諒解,而不是合唱團突破困難迎來的成功。沒有設置淚點,這是讓我感到驚訝,也  是開心的。

  可是我也還是很難過,因為一直到最后馬修都還是那個平凡的人。他的耐心與努力并沒有為自己換來世俗認可的成功。他的一生就像是一位盡責的普通老師的一生,而這樣的老師只能一輩子平凡的待在自己的崗位上,沒有沒有鮮花和掌聲。我感到很不公平,或許是我太膚淺了吧,但是我就是難過,為馬修難過。

  還有一個難過的點——是皮埃爾的忘卻。

  于馬修來說,皮埃爾是馬修的驕傲。于皮埃爾來說,馬修是改變了他人生的人,馬修將皮埃爾引上了專業的音樂之路,說服她的母親將他送去音樂學院,可以說沒有馬修就沒有皮埃爾現在的成功。

  但皮埃爾忘記了馬修的名字。

  皮埃爾的成功肯定不來自于馬修。他應該感謝他的音樂天分,感謝她有一個偉大的母親。

  但我感到很難過的是,他不應該忘記馬修的名字。他的一生應該遇到了很多很多的老師,能到他那個高度,他的老師中肯定有知名的音樂家,他師從某某藝術家的經歷,可能會被雜志追蹤報道。但是沒有人會知道曾塘底那個黑暗的地方,還有一個默默無聞的偉大教育家,沒有他就沒有皮埃爾今天的成功。

  或許有人會說,是因為他不知道是馬修去找了他的母親,讓她決定帶他去里昂,但是這根本說不通,難道馬修的母親也會不告訴他?

  畢竟,他憑什么獲得機會?是馬修的推薦信啊!既然如此,他不可能不知道馬修對他的幫助,可是他依然忘記了這個對于他的人生而言,極為重要的人。

  我和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他說,其實現實中很多老師都是這樣的,從當前社會「成功」視角他們都是很平凡,堅持自己的工作崗位,背后看不到的就是桃李滿天下。

  他說,看到這一段的時候也是很驚訝,為什么「恩師」叫不起來名字,感覺對馬修很不公平和失落。但是突然他又說想到現在的自己,他印象深刻,幫助他的老師,他也叫不出來名字,但是知道他們教的學科。

  有時候叫「老師」足以!

  可是我不能認同「只叫老師足矣」的觀點。首先,別的老師可能只是在學科上為你多上了點心。但馬修可是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啊,他是那個轉折點,可以說,沒有馬修,也就沒有后來的他。

  退一步說,一個老師為學生花了這么多的心血,學生長大成名后,沒有試圖聯系一下這位改變人生的老師,我覺得令人難過。至少從身邊經歷來看,幾個同學畢業回校看望老師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我每年都會給當時幫助我的班主任郵寄特產。

  或許他并不缺這些東西,但是我只是想告訴他,我還記得他,永遠記得!

  我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有些道德綁架,不是說他要為馬修提供任何的物質資助。我只希望,最后馬修離開學校的消息,至少是他自己打聽到的,而不是靠同學千里迢迢,在馬修去世后,從遠處帶來這些消息。這說明他從沒試圖打聽馬修的消息。這最令我難過。」

  事實上,不少人也在熱議這個話題。

  無他,國人從古至今可以說都講究一個尊師重道。

  「或許是因為我們是華國人,因為我們更注重尊師重道,要知道在古時候,拜師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老師可以當學生的半個父親。

  哪怕到了現代,對于老師,我們總是給予更多的尊重,至少,我相信每個家長,對于一位好老師,都絕對是無比的尊重的。

  可是電影里面的皮埃爾,說真的,有再多的理由,也無法掩蓋,五十年啊!

  五十年的時間,可以看的出來,他甚至從未去探望,乃至于去聽人說起這位老師的事情,他現在如何了?他還好嗎?

  他沒有!

  他甚至要到佩皮諾拿出照片之后,才想起來曾經有這么一位恩師!

  我想說的是,馬修稱作是對皮埃爾的命運改變最大的恩師吧?或者說,稱之為皮埃爾的恩師也不為過吧?

  如果說,皮埃爾混的不好,那么或許大家也不至于那么在意,可是問題在于,他已經是世界頂級的指揮家了,他是做音樂的,難道他在做音樂的時候,就一刻也不曾想起曾經帶給他音樂啟蒙的那位恩師嗎?

  何等涼薄的人才會如此,所以,真的為馬修感到不值,我相信,馬修必定在關注著這位得意門生,或許他也會想過,這位得意門生,會不會哪一天來探望他?

  可是沒有!哪怕馬修去世,他也沒有再見過這位曾經的得意門生。

  或許是導演的安排吧,還記得最初的時候,那位老師說皮埃爾是天使面孔,魔鬼心腸嗎?

  也許這個故事的結局就正好印證了這句話吧。

  馬修或許不會后悔曾經挖掘過,皮埃爾這樣的得意門生,可是作為旁觀者,我們很難理解皮埃爾的所作所為!」

  除了皮埃爾這個角色的爭議,很多人同時也對馬修的教育方式有爭論。

  無他,因為在電影里面,可以說,池塘之底的學生們的叛逆和問題,也讓很多人反而覺得馬修是不是有些「圣母」!

  當然,這個解讀不是沒有道理的。

  畢竟,電影給出來的蒙丹這個角色,科爾班這個角色,可以說他們做的事情,的確已經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蒙丹放火,科爾班偷錢,那可不是一筆小錢,這樣的行為馬修也原諒了,我不能理解!」

  「對啊,我也在想,馬修為什么要保護科爾班?只是因為他是個孩子?可是偷那么多錢,還害的蒙丹被冤枉,這怎么都解釋不通吧?」

  「對,雖然說不能一刀切,但是的確,蒙丹和科爾班這兩個孩子,問題真的很嚴重!」

  「蒙丹放火?不是吧?不是吧?電影告訴你們火是他放的?這不是和校長一樣帶有巨大的偏見嗎?曾經犯過錯,就必然還會犯錯?誰說是他放的火?

  至于科爾班,我想說的是,他對金錢的概念沒有那么深刻吧?其實現在一些學校里面也會出現孩子偷拿同學東西的情況,但是難道就要報警,往少管所送?

  注意,他們是孩子啊!」

  「我覺得不能一刀切吧?這里面的孩子并非都是壞的,有像佩皮諾這樣的孤兒,有像皮埃爾這樣的本質不壞的叛逆的孩子,當然也有像蒙丹這樣的孩子!」

  「以校長為代表的「犯錯懲罰」派和馬修的感化派是兩個對立的陣營,沒有說哪個一定好吧,校長派能快速糾正,相當于利用人的條件反射,用暴力聯想犯錯,從而減少犯罪;而馬修是覺得應該感化,慢慢教導,兩種教育方式現實中都有使用的場景吧,因地制宜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沒必要上升到意識層面的鄙視吧!」

  「電影本身就是一個對于很多人來說提出了問題,當你面對一群年幼但是調皮到邪惡的孩子,你會如何對待他們?

  是循循善誘,還是簡單粗暴的用暴力解決?

  我相信大多數肯定會答前者!

  但是言論與行動的誤差,現實與理想的遙遠,讓我們見到的總是第二種!

  我們的主人公馬修看上去還有一些憨厚的感覺,他是單純的理想的,當他進入那個像監獄一樣的學校時,親眼見證了發生在眼前的一幕幕場景時,我想他是震驚的過著難以接受的他可以一走了之,也可以隨波逐流!

  但是他沒有,他選擇的是留下來去改變這一切,盡管這一切不是看上去的那么容易,

  但是他對孩子們的愛是支撐他留下來的強大動力,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的壞人并不是真正的壞人,只是在該站出來的時候選擇了沉默和順從!

  而馬修確實一個單純的好人,單純到不適合在這個社會生存,但是往往是那些單純的人改變了世界,作曲是他的夢想,當他來到這里之后,他又開始作曲來讓孩子們唱,我們時刻相信音樂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力量,也是最美好的事物,它可以感染這世界一切邪惡與骯臟,純凈我們的心靈和這個世界。

  最終他用自己的行為改變了周圍的人和世界,那些歌聲將成為永遠靈魂的凈化劑。

  當他來到這所學校,我是疑惑的,當他被學生嘲弄欺負,我是氣憤的,當他無私保護學生,我是欣慰的,當他帶領孩子們在那個陰暗的世界歌唱時,我是震撼的,當他不得不離去時,紙飛機漫天飛下我是感傷又感動的。我們看著這樣一部影片,不知道他好在哪里,但是它確實感動了我們,震撼了我們,我想這就夠了。

  我們捫心自問,如果我們曾經是這樣的孩子里面的一員,你們更愿意遇到校長這樣的人,還是馬修這樣的人?答案不言而喻,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我們可以評頭論足,但是如果是我們自己呢?誰會不想遇到一個馬修這樣的老師?」

大熊貓文學    催淚系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