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過去也拍過不少公益短片了。
但是像這種類型的卻還是比較少,或者說他拍的第一個短片《交易》倒是有點這個類型的意思。
不過,其實也不太一樣。
這種公益慈善宣傳片,其實拍倒是容易,慈善機構有太多太多的感人的故事了,但是如果想要做宣傳片,卻未必就合適了。
其實每年國內的衛視,都有一些公益短片,也不乏有這類型的。
但是到了李易這里,平庸就意味著失敗。
他這里倒是有一點靈感,但是具體行不行,合適不合適,卻還需要細細考慮。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同樣的是短篇故事。
不過,故事發生的年代比較久遠,而且故事的背景也是國外。
當然了,這個故事,哪怕只是看著文字,都能讓人忍不住動容。
這是個童話故事,可是卻又有別于其他的任何一個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太真實太平凡了。
她和一般童話的主角不一樣。
她不是血統高貴的公主,沒有英俊的王子能夠救她于危難,她沒有一頭美麗的長發,也沒有讓人念念不忘的容貌。
可以說在所有的童話故事里,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篇真的不像童話。
因為她連她的拖鞋都弄丟了。
她只有火柴,能夠在寒冷的雪夜里散發微弱的光與熱的火柴。
對了,還有她吃飽穿暖的卑微愿望,她在火光中看到的美好幻境轉瞬即逝,而真正的溫暖和快樂與她隔著一扇薄薄的玻璃窗。
她那么孤獨,沒有同伴,也沒有浪漫的愛情。
她還那么小,就連最后她的結局,也不是海面上能夠映出陽光耀眼顏色的泡沫,而只是一具冰冷的、無人問津的尸骨。
可是脫離了這些美好的設定,她會讓人覺得,可能真的在現實里,在某個寒夜的某個街角,就有這樣一個靠劃火柴取暖的光腳小姑娘在瑟瑟發抖。
其實像此前的那個小余雨又何嘗不是現實版的賣火柴的小女孩?
只是不同的是,這個社會不像“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里面的那般冷漠,至少她最后離開,不是因為這個社會的冷漠,而是因為病魔的無情和命運的殘酷。
當然,不同的人看待這個故事,有不同的感受。
也有人說,這的確是個童話故事,因為我們成年人,很多人都是沒有真正的信仰的。
我們不會相信,人死后會上天堂,哪怕那些嘴里口口聲聲祈禱著的的人,可是實際上,他們也依然沒有表現的那般有信仰。
或者說,沒有那么的天真。
至少在小女孩離開這個世界的最后,她是含著笑地跟著最疼愛她的奶奶一起離開的。
去到那個沒有寒冷沒有饑寒交迫的天堂,在她那小小的稚嫩的天真的想法里,天堂是存在的,因為奶奶,最疼愛她的奶奶就去了天堂不是嗎?
當然,這個故事最大的諷刺是那些冷漠的人,以及冷漠的社會環境。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作為慈善宣傳片,倒是也恰如其分。
有句歌詞叫做:“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那么這個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其實《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劇,是多方面造成的,試問如果有善心的人路過,愿意給予她一點溫暖,也許就不會是那樣的悲劇了。
“《賣火柴的小女孩》?”慕晴看到封面上的名字,不由地有些訝然。
然后低頭開始看了起來。
其實李易給她看的只是短篇的原文,并不是劇本,很短。
可是慕晴卻看的很慢很慢。
一開始她還面帶著笑容,可是漸漸地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眼里就有了淚霧彌漫。
良久之后,她抬起頭來看著李易,她想起了那個留下遺書說:“自愿放棄治療”的小姑娘。
“你覺得怎么樣?”李易問道。
“會不會太,太殘忍了?”慕晴紅著眼眶看著他道。
盡管知道這只是一個編撰的故事,可是她依然忍不住在腦海來構筑出來了那一幕幕。
每點燃一根火柴,似乎都給予了小女孩溫暖,可是火柴那么短,總會熄滅,美好總是那么的短暫,最終的結局,盡管她是帶著笑容離開這個世界的,可是依然讓人痛徹心扉。
“你覺得不合適嗎?”李易問道。
慕晴搖了搖頭道:“只是覺得結局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不過,這個故事真的很深刻。”
李易點了點頭。
其實李易覺得自己之前純粹是想多了,既然想到了那就拍出來,未必一定要給慈善機構做宣傳片什么的。
他只是希望把這個故事拍出來。
但凡能讓這個世界少一個像“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樣的悲劇的事情,那么這個片子就有價值。
是,我們如今的生活的確越來越好,可是在許多看不見的角落,真的就沒有像“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樣的孩子存在嗎?
答桉是否定的!
就像小余雨那樣,她深愛這個世界,希望溫暖,可是等不來黎明。
因為命運對她來說,完全沒得選,沒開始就結束了。
《賣火柴的小女孩》畢竟比較特殊,所以李易索性也不說給什么慈善基金做宣傳片了,就當自己拍個作品就是了。
李易自然也不打算出國去拍,一個短片而已。
背景完全可以虛化嘛。
決定了之后,他就開始籌備起來。
對于他這么一個大導演而言,這種小片子肯定不是什么難事兒。
其實這個短片主要就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小主角,其他的反倒是都只是背景板了。
不過,到了李易這個份上,他的一舉一動都被無數的目光注視著。
他這邊才開始籌備著,外界就已經傳開了。
只不過很多人并不清楚他這次要拍什么作品而已。
不過,肯定不是電影之類的,畢竟,如果是電影的話,那么動靜不可能這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