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星期五。
英格蘭銀行在獲得審查報告一周后,采取斷然行動,聯合盧森堡、開曼群島等有關當局,于當天查封了國商銀行,凍結它在世界各地的資產。
消息傳到香江,引發國商銀行(香港)擠提浪潮,當天存款減少3.2億!
當天傍晚,香江銀監官員召開新聞媒體會表示,‘國商事件’的根源不在本港而在海外,本港‘國商’是獨立‘運作’,經營是‘完善可行的’,無需停業。
一時間,眾多媒體也沒有懷疑,打算按照銀監官員的話進行第二天的新聞排版。
翌日,周六。
當所有媒體都報導正面消息的時候,香港的權威《經濟日報》刊登了‘負面消息’。
其專業的經濟學家、評論家犀利的指出三條反駁意見:
第一,香江國商是‘獨立運作’、‘不受母公司影響’的官方言論,完全是不負責任的言論,說明銀監官員對國際金融運作缺乏應有的認識,豈有母公司出了問題,所屬公司能獨善其身的。
第二,若是港府官員對于銀監會的說法認可,何不出具‘外匯擔保’的聲明,打消儲戶的憂慮。
第三,香江國商銀行應該立即查封,避免資產轉出海外。
一時間,成為《經濟日報》硬鋼萬輝傳媒集團以外的所有媒體,這讓很多人非常意外。
昨天港府召開發布會,就是希望透過媒體,起到安撫國商儲戶,以及安撫整個香江金融界的意思。按理來說,媒體只需將港府的話,傳遞出去即可。
如今沒想到,《經濟日報》直接質問起港府起來,大有興師問罪的意思。
早晨。
李炳強是一名國商銀行的大客戶,足足存了200萬在國商銀行,因為他是做餐飲生意的。原本,他也不考慮國商銀行合作的,不過奈何國商銀行的利息比別人高一點。
只是沒有想到,昨天晚上他從新聞上得知,國商銀行發生擠提,這讓他大驚失色。他做的生意也不大,200萬幾乎是他很大一部分現金了。他還指望著這筆錢到期后,取出來購買物業呢!
“老板,給我來一份《信報》?”李炳強急迫的說道。
《信報》是香江第一的財經類雜志,所以李炳強想從上面了解情況。
“在你面前,自己拿一下!”報攤老板指指李炳強面前。
李炳強一看,果然在自己的面前,他居然緊張的沒看見!
付完錢,李炳強就在馬上邊看了起來,當看到《信報》轉述港府的話后,李炳強豁然開朗,虛驚一場。
“還是去國商銀行門口看看吧!”李炳強長了一個心眼,他畢竟是做生意的,不需要請假。
來到中環一家國商銀行,他驚呆了,已經排起了長龍。
“老兄,港府都說國商銀行一切正常,你們怎么還要取錢,不怕折了利息啊!”
排隊者不高興的說道:“港府說的話你也信,你看看這是《經濟日報》的觀點,他們說香江國商不可能獨善其身!再說了,我只要我的本錢保住就行了,利息什么的,不在乎了!”
“啊,給我看看!”
排隊者心想自己排在前面,也不怕多個競爭對手,更何況這種事,一定要大家齊心,便隨手將報紙給李炳強。
這一看不打緊,李炳強嚇得出了一聲冷汗,連忙加入排隊的序列。
“《信報》一點也不可靠,一點也不專業,差點誤我大事,以后還是看《經濟日報》吧!”李炳強自言自語的說道。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財政司和銀監處的官員們也緊急開始召開會議,他們本來打算利用周末的時間,和阿聯酋政府進行緊急的溝通、聯系,讓作為國商銀行大股東的阿聯酋政府進行財政擔保和注資,這樣一來香港國商銀行便不會有危機。
而他們不封查國商銀行,也是希望香江銀行屆不要發生擠提浪潮。
當然了,這些官員判斷失誤,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財政司的司長翟克誠是個英國佬,他不懂中文,只聽助理說國商銀行門口聚集了大量的儲戶,準備提款。
“怎么回事?我們不是已經發出公告和建議了嘛,怎么擠提事情還是在發生?”
銀監專員卓盛才,將《經濟日報》的刊文,全部轉述給崔克誠。
崔克誠頓時臉上變換起來,不滿的說道:“他們怎么回事?不知道這樣會引起整個香江銀行擠提事件嘛?”
雖然憤怒,他卻對《經濟日報》的舉動無能為力,因為這是屬于新聞自由,特別是在香江這個地方,更是不可能發生《經濟日報》被針對,那樣會引起整個媒體的對抗,甚至海外媒體都會聲援。
不過,《經濟日報》的言論,也給一些財政和銀監官員提醒。
副司長就說道:“我覺得我們應該還是重視起來,馬上再次派駐團隊入駐國商銀行總部,不能讓他們將資金調往海外。與此同時,加緊聯系阿聯酋政府,一定要讓他們給一個明確的說法。他們注資、擔保與否,關系著這次國商銀行的命運!”
崔克誠也反應過來,點點頭說道:“好吧!大家都提起精神起來,一定不能讓這件事蔓延至其他銀行,影響整個香江銀行界,和港元的匯率!”
一番安排,財政司和銀監處便加班,處理這件事。
就這樣,周末兩天香江的銀行界過得心驚膽戰,生怕擠提延續到自己頭上。
而國商銀行的門口一直是大排長龍,銀行的現金很快便被擠提一空。
4月8日,禮拜一。
早晨,香江各大媒體都刊登了:香江政府下令國商銀行停業,接受封查。
理由是,大股東阿布扎比政府不同意財政支持,且國際信用卡股份公司已經將國商銀行集團發出的所有信用卡停用。
一時間,香江輿論嘩然。
因為還是有大部分人相信了港府的話,并沒有去國商銀行提取存款。而且,港府聲明外匯基金不準備擔保國商銀行。
頓時,他們憤怒了!
大批國商儲戶集體到禮賓府請愿,在國商銀行靜坐、抗議,甚至到街上游行、阻礙交通。
他們的行動得到了市民和社會輿論的同情和支持,同聲譴責港府政府政策搖擺不定,‘誤導’市民,有損政府信譽。若是一開始進行封查,可能損失會降到最低。
與此同時,《經濟日報》成為香江銷量最高的專業性報紙,理由是這次進行了公正性質的報道。
而在阿聯酋政府拒絕想國商注資和擔保后,‘國商事件’的處理方法只剩下三種:
一、動用外匯基金收購或注資國商,這是儲戶們的第一要求。80年代以來,香江銀行出現問題都是由外匯基金接管或擔保。不過,港府今天查封國商時,已經表示不考慮動用外匯基金,理由是:動用公共資產去挽救香港以外事件影響的銀行,對納稅人不公平,且‘國商事件’未影響港幣匯率的穩定。
一、替該行尋找合適的買家,這是存戶比較愿意接受的。因為國商出售其資產和負債均由買方承擔,儲戶可取回如數存款。當天銀監官員卓盛才也表示,有兩家財團表示有意接手國商銀行。
三、清盤。這是儲戶最反對的,儲戶請愿到示威,就是不愿意國商被清盤。清盤后,銀行資產分配有一定次序:首先是有優先權的債務,如清盤所需的一切支出、員工薪水/福利/遣散費、欠政府的法定債務;其次是有抵押的債務;最后才是儲戶的錢,一般來說,儲戶只能拿到部分錢,而且是數年才能拿到。
經過一個多星期尋找買家失敗后,財政司于4月17日在立法局會議上,宣布向高院申請國商銀行清盤。港府準備墊付20億港幣,向儲戶發放30的存款(最高金額為50萬港幣)。
消息傳出,守候在立法局外的儲戶頓時情緒激動,部分人甚至沖到皇后大道中坐在馬路上阻礙交通,以宣泄不滿。最后J方動用武力清場,逮捕了數人才得以恢復交通。
與此同時,國商銀行清盤,對中東背景的銀行帶來了沖擊,道亨銀行、港基銀行(原新鴻基銀行)都發生了擠提;就連渣打銀行、花旗銀行,也開始遭到擠提。
隨著事情的發酵,林祖輝知道自己該出場了!
他早就第一時間組建了顧問團隊,由家辦、恒金投資的金融專才組成。不過他一直按兵不動,雖然早在4月8日,銀監專員卓盛才就向媒體透露,有兩家財團對收購國商銀行很有興趣,有望達成收購。
不過林祖輝知道,沒有外匯基金擔保‘國商銀行’的壞賬,不可能有人敢收購。
他不一樣,他本來就是個新手,交個學費是應該的。
但他沒有第一時間插手,因為他還打算做‘白騎士’,在香江市民面前‘搏一搏好感’,以后錢都存在自己銀行里。
財政司只是申請清盤,而且高院還會給一個‘臨時清盤’的時間,所以林祖輝完全來得及。
英雄,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候來臨!
林祖輝帶著多名顧問,浩浩蕩蕩殺進財政司。
司長翟克誠是個英國佬,帶著財政司和銀監會的官員,迎接了眾人。
他們怎么也沒有想到,林祖輝這個華人首富,會對‘國商銀行’感興趣。而且林祖輝的主業是地產,他就不擔心遭到銀行的冷落嘛!
大家坐在會議室后,翟克誠說道:“林先生,說實話我很意外,沒想到你會對國商銀行感興趣!”
林祖輝‘虛偽’的說道:“我也是不忍心儲戶們的錢,數年才能折損拿回,才突然動了這個念頭。”
會議室的人,頓時面面相覷,這世上還有如此善良的資本家?
翟克誠笑著說道:“林先生不愧是慈善家!”
他馬上就要任期滿了,發生這樣一件事,難免影響聲譽。若是有人接手,何樂而不為呢!
林祖輝說道:“那么,我們需要了解國商銀行的具體情況,資料準備好了嘛?”
翟克誠示意了一下,然后銀監專員卓盛才拿出一份資料給林祖輝的顧問們。
林祖輝則抽空說道:“據我旗下的一名記者調查,國商銀行海外尚有數十億的無記錄債務,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審查出來?”
頓時,財政司和銀監處的人紛紛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
翟克誠老實的說道:“既然是無記錄的債務,林生旗下的記者如何知道的?我們這邊一點沒有查到!”
林祖輝說道:“這個得保密!因為那名記者得知海外兩名記者,可能因為調查這事,而突然死亡后,已經不敢露面了。再說了,國商銀行一定在海外有這種違規借債,相信你們也能猜測出來的,只是債權人還沒有跳出出來罷了!”
翟克誠點點頭,說道:“我們確實有過猜測,不過還是不會破例為你擔保的!”
林祖輝皺眉,然后說道:“我相信港府也不愿意看到這件事如今這個樣子,如今還是臨時清盤階段,港府也愿意看到有人收購國商銀行吧?”
翟克誠減持說道:“話雖如此,外匯基金確實不能作為擔保,這是我們港府立法局的意見。而且,若是外匯基金肯擔保,前面的幾家財團,也許就和我們達成了協議了!”
林祖輝苦笑了一下,然后沒有說話。
很快,幾名顧問將審閱的情況告訴林祖輝,林祖輝頓時有點猶豫起來。
欠外面的儲戶是66.66億,港府拿出來的20億是借款,也就是說如果全部給儲戶取錢出來,他需要負債66.66億,這還不算可能涌出來20億的無記錄海外借款。
其實,林祖輝不知道的是,前世是80億的存款,港府拿出25億只占了25。也就是說,提前引爆這個雷,減少了十幾億的損失。
當然了,國商銀行的資產也是有不少的,貸款、物業、銀行網絡等,這些價值在50億左右,也包括部分壞賬(老賴)。
看似只虧16.66億,但是壞賬可能達到10億以上,再加上海外可能涌出來20億的無記錄貸款,真的需要近50億。
林祖輝記得,好像前世華人銀行就在臨時清盤期,有意收購;結果被那高達20億的無記錄貸款嚇到了,在最后關頭退卻了。
不過,林祖輝卻不打算退卻。
當然了,他自然不會馬上答應收購,而是告別了翟克誠等人。
這種收購,談判幾個月也是正常的,翟克誠等人還是抱很大的希望,畢竟林祖輝若是有意進軍銀行,說不定真要做這種‘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