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閑海軍被關羽擊敗,王磊在江淮之地的困局的消息,很快就就傳遞到參謀部了。
讓整個參謀部一陣驚呼,大乾已經勝利了十幾年了,驟然聽到他們戰敗的消息,很多人都難以接受。
王舸更是無奈搖頭道:“淮河和大海果然不一樣,我們的戰艦可以適應大海,但卻不適合在河道當中行走,最起碼不適合在淮河當中行走,明明我們的戰艦比關羽的大,火炮也比關羽的多,但還是敗了,想要征服江南之地,還需要打造適合江河的戰艦,這次王磊敗的太冤枉了,江淮之地沒有水師幫忙,王磊他們即便有數倍于關羽的大軍,也很難擊敗關羽!”
本來一向是他們大乾軍用騎兵斷絕敵人的糧道,分割敵人的大軍,但這次在江淮之地的戰爭卻攻守之勢逆轉,變成關羽以水師截斷大乾軍的糧道,分割大乾的軍隊,這也是王舸手中即便有20多萬大軍,但卻要駐守江淮各地的城池,真正可以作為機動的力量不超過5萬人,自然被關羽這水上閃電戰打的措手不及。
賈詡更是無奈對徐偉說道:“我軍兵鋒已經到達了極限。從范閑的水師戰敗開始,劉備他們已經立于不敗之地了。現在我們要繼續打下去,只怕我軍也是徒增傷亡。”
徐偉道:“雖然敗了,但我們的損失算不得大,而且知道原因之后,我們才好改進,不就是海船不適合在江河當中戰斗,大不了我們在豫州,徐州建立適合江河的戰艦,以我大乾造船工匠能力,最多三年時間,我大乾的戰艦數量就可以超過漢軍!”
打造一支專門適合江河作戰的水師部隊,耗費的財力物力自然不是等閑勢力可以做到的,歷史上的曹操就一直沒有成功,而就是因為缺乏水師,所以曹操父子三代人一直就沒打過長江,甚至到了曹睿時期,攻守之勢逆轉,變成了孫十萬反攻江淮。
而現在這個問題輪到徐偉來解決了,但徐偉解決起來卻比曹操容易多了,徐偉不像曹操一樣缺少水手,在大乾有航海經驗的水手有近百萬人。想要招募水兵輕而易舉。他只要打造出適合長江航道的船只就可以了。而建造超越漢軍水師的船支雖然花費高,但對徐偉來說卻算不得什么!
大乾的財政收入超過了大漢十倍,還有先進融資系統,比拼財力劉備根本不可能是徐偉的對手,這就是種田流的好處,后期沒有弱點,基本上天下無敵,加上大乾本事造船行業發達,只要徐偉加大投入資源,最多三年就可以追上劉備水師的力量!
賈詡說道:“現在我軍在揚州自保有余,進攻不足,南陽郡又遭受病疫侵擾,顯然在短時間內各條戰線都難以突破,這場大戰我軍已經占據了青州,徐州,甚至還占據了半個江淮和半個南陽郡,可以說已經超出了當初我們制定的戰略目標了,現在我軍是不是就這樣結束戰斗?”
徐偉想了想道:“命令王磊撤退到合肥,停戰修整!同時任命他為徐州刺史,掌管徐州的軍陣大權,任命趙榮為青州刺史,掌管青州的政務,這次戰爭就到此為止吧!”
聽到徐偉這話,大家都輕松起來了,雖然這次的大戰最后他們小敗一場,但他們畢竟奪取了青州,徐州兩州之地,整個中原都納入大乾軍手中,可以說天下的態勢已經明了,只剩下江南之地的劉備是不可能戰勝大乾的,他們統一天下只是時間問題了。
這個時候王舸試探著問道:“執政,現在整個中原已經被我們占據了,您是不是應該登基稱帝,也讓天下人安心?同時我們跟著執政打了十幾年天下,也算是出死入生了,是不是也應該評定大家的功勞!”
這個問題一提出,參謀部里面人人都來了精神,當初他們就想要徐偉登基稱帝,好讓他們也成為開國功臣,在王舸他們看來只有徐偉稱帝了,建立新的國家,他們才能名正言順掌握新國家的權力,徐偉也名正言順的給他們封賞,確立他們開國功臣的地位,他們的后代也可以像大漢開國功臣一樣,有幾百年的榮華富貴。
但當初徐偉只弄了一個執政的名頭,加上當時天下大半都在大漢手中,而且黃巾軍當中其興也勃,其亡也忽,黃巾軍很多勢力稱王稱霸的,但轉瞬就被大漢剿滅,王舸他們也擔心被天下人嘲笑沐猴而冠,所以就沒有提的太多,大家都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平定天下上面。
但現在整個中原都被他們平定了,天下十三州,最富饒,武力最強,人口最多的九州都被他們占據,即便是江南的劉備最多只能給他們造成一點點的阻礙,在場的人都相信,只要他們的水師建立好,江南之地,唾手可得!
大乾王朝已經勢不可擋了,沒有任何人會對自己以后在大乾有什么地位,可以成為列侯還是諸侯?沒人能做到視若無睹,所以此時大家都看著徐偉!
王舸問徐偉何時正式稱帝的事情,讓參謀部徹底安靜下來了,王舸他們跟著徐偉有十幾年時間,那里還不知道徐偉對成為皇帝的事情看的很澹,當年他們剛剛占據河北之地的時候,他們就勸徐偉稱帝了,但徐偉不愿意,用執政湖弄過去了。
但到了現在,即便徐偉不愿意稱帝,但卻也阻擋不住大家想要評功的心思了,王舸就是說破這點,讓徐偉明白即便是為了他們,他也應該稱帝了。
看著這些期待的目光徐偉也一陣苦笑了,封建時代的上線也這樣,徐偉在現代也是一個普通人,人最多給大家畫大餅,但如何做餅,這其中有什么步奏,又如何讓他們抵制功臣思想的誘惑,這些徐偉都很難對王舸他們講明白,他最多知道,要弄蒸汽機,要解放生產力,但這些都被王舸他們看了是為了增強大乾的實力,他們根本不明白其中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