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十七章 打敗突厥西進拓海

  跟著,李智云又問了他戰船建造所耗費的錢財,以及目前國人對外開辟的航道。

  有的張鎮周能答上來,有的他則無法回答。畢竟,他是將軍,不是造船師。

  李智云起身踱步一二,看向張鎮周。

  “張卿,本王欲以你為揚州刺史,交托大事。”

  張鎮周起身一拜,“愿為殿下效命。”

  李智云走上前,扶起他,言道:“你去了揚州之后,替本王做兩件事情。第一,擴建揚州原有的渡口,船廠。第二,招募精通造船工匠,以及深諳水性猛士。”

  “殿下欲征海外?”張鎮周問道。

  “非也。”李智云微笑道:“待他日萬國來朝,本王要大唐貨物流傳海內外,彰顯我大唐之盛!”

  呵呵,資本主義那一套,誰不會啊。

  賣你產品,我拿原料。

  航線開到哪兒,哪兒就是我的勢力范圍。

  不服?

  那太好了,正缺奴隸呢!

  后世西方的原始資本積累,不就是昆侖奴的血淚史么。

  張鎮周心里暗自嘀咕這位楚王殿下好大的雄心壯志。

  他遲疑道:“殿下,這資金......”

  李智云一笑,握著他的手,“朝廷拿一點,剩下的,本王會派人秘密送給你。”

  聞言,張鎮周松口氣,他就擔心楚王要他抽調官資這么做。現在天下百廢待興,揚州情況只怕也不好,他實在做不出損民的事情。

  緊跟著,李智云道:“我知道地方情況不好,所以你辦事的時候不必著急,可以慢慢來,不要損及百姓。此外,在這些事情之前,還有一事,你上任揚州之后,要立即去做。”

  “何事?”

  “此次伱前往揚州,本王會讓人將一艘洛陽那邊的五牙戰船交付你,你記著,到了揚州之后,派人出海,一路向東........”

  五牙戰船,李智云當年隨著二哥打下洛陽的時候,在船廠見過好幾艘擱置的。

  半晌后,張鎮周離開大殿,腦子嗡嗡的。

  楚王,好離譜啊。

  一路向東,真的會有另一片天地?

  還有,楚王讓他找到那幾種東西,真的存在嗎?

  帶著這樣的疑惑,張鎮周離開了。

  殿內。

  李智云對著李珍吩咐道:“派遣專人前往揚州,幫助張鎮周,資金另外抽調,直接送過去。”

  “是。”頓了頓,李珍遲疑道:“殿下,出海真的有利可圖么,方才聽張使君所言,戰船建造,耗費甚多。何況,殿下所求,非琉球倭國,那種地方,真的找得到嗎?”

  李智云一笑,拍拍他肩膀。

  “阿珍,此事若成,你也是歷史的見證者了。”

  怎么可能沒有!

  只要找到那幾樣農作物,大唐將會更加強盛,唐人也會越來越多!

  若不是迫于現在國內的情況,李智云真想大肆建造戰船,然后派遣他們出海,去尋找那失落的大陸。

  只可惜,他不能。

  不僅不能,還得慢慢熬著。

  他交給張鎮周的任務,期限可以看作是五年甚至七年左右。

  畢竟,他當前要做的不是出海。

  北有突厥大患,西域還有諸多小國。

  首先,他得拿下這幾個地方,然后再考慮其他。貪多嚼不爛的道理,他還是明白的。

  不過,現在他倒是可以讓張鎮周在揚州那邊先派人出海探探路,等突厥平定,國內安穩,那個時候或許就可以出海了。

  在李珍下去后,李智云想了想,又任命趙慈皓為揚州長史,讓他去揚州配合張鎮周。

  這樣一來,再加上拂衣的人,一明一暗,方能徹底掌控揚州的大小事務。

  他暗自告訴自己,現在不能著急。

  當務之急是先掃平反賊,打敗突厥,然后再來決定是西進還是拓海。

  反正,現在急也沒用,揚州等地元氣還沒恢復,民生凋敝,不宜大興土木。

  在他看來,讓張鎮周擴建渡口和船廠,只怕是個長久的工程。

  “不管那么多了,先埋一子,待將來條件成熟,再言其他。”

  想到這里,李智云又神思天外,將來要不要搞一個船舶司呢?

  緊跟著,他搖頭苦笑。

  好高騖遠了,還是先沉下心做眼前的事情吧。

  隔日,民部尚書唐儉向李智云匯報秋收成果。

  關中、巴蜀兩地,不出意料的豐收。河東、河北兩道的收成,則是勉強供百姓食用,河南道倒是多收了一些,算是一個好消息。此外淮南道、安州道、山南道,收成較之往年都有提升。

  再三考慮,李智云下令,將收上來的糧食全部封入庫倉。

  現在是武德六年,他得開始儲糧了。

  因為,他隱約記得,武德九年以后,天下各地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

  一連好幾年!

  干燥的糧倉,可以藏粟九年,藏米五年。

  從現在開始儲備,到時候面對災害,完全可以拿出來賑災。

  關內有不少大倉,如永豐倉,常平倉,廣通倉、太倉等等等。如果能裝滿,應該可以平穩渡過災難。

  在和相國們商議后,李智雲便派人開始儲糧。

  關于未來的災害,李智云半個字沒有和楊恭仁等人提起,因為沒有意義。

  糧食收上來,儲存起來。

  這樣的制度,原本就有,不需要多做考慮。

  而楊恭仁等人更多的則是猜測,楚王殿下屯糧,只怕是為了將來應對突厥。

  故而,當楊恭仁等人稱贊李智云高瞻遠矚之時,李智云有那么一瞬的懵逼。

  他還以為裴矩他們會說自己未雨綢繆。

  弄清事情后,李智云哭笑不得之余又有些可惜。若是將來沒有那些災難,這些糧食倒是可以拿出去當作軍資,發動戰爭,捶死突厥狗。

  不過,誰說取糧食,聚軍資,一定要從百姓頭上拿?

  若說這天下誰的糧食最多,那肯定是占地多的世家大族!

  上次竇琎栽了,老李從竇氏那里坑來的糧食,讓李智云有底氣發動剿滅林士弘的戰爭。

  如果,能設計多拿幾家,到時候不論是征討突厥還是賑災,應該都能完全支持。

  不著急,慢慢來。

  這一日,李智云在政事堂和相國們商議事情。

  “粟已收成,本王決議,以流民在地方開荒種植。”

  天下大亂,流民甚多,且各地流竄。朝廷對此的解決方法是讓他們在荒地開墾,果腹之余,所得糧食部分上交,如此幾年,那些荒地便會徹底交給流民。到時候,上交糧食數目,回歸朝廷規制。

  這算是個不錯的方法。

  幾名相國面面相覷,有些不解。

  陳叔達道:“殿下,此策可行,只是快要冬季,不可種粟啊。如此一來,不如等來年開墾。”

  他們覺得楚王有些天真,而且不通農事。

  哪有冬天開荒種植的。

  “本王沒說要種粟啊。”李智云咧嘴一笑。

  不種粟?

  眾人一楞。

文學網

大熊貓文學    貞觀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