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霸萬朝:開局獲得趙云模板第61章國號 轟隆!
在陳霸先的陳軍開始潰敗時,合肥城的城門也迅速開啟,謝琰率領三千生力軍進行反擊,幫助淮軍的騎兵,加快了擊潰和剿滅敵軍的速度。
“陳霸先已死,爾等還不棄械投降?”
羊侃的聲音回蕩在方圓十幾里的戰場。
本來就已經崩潰的南陳大軍,在聽到這句話之后,更是連一點反抗的欲望都沒有,被曹景宗率領騎兵不斷的打散收編。
一隊隊的南陳兵卒,跪地投降,還有一些潰兵朝著四面八方逃竄,淮軍騎兵在將校的帶領下,恍如羅網前去追擊。
大約一兩個時辰后。
合肥城方圓數十里的戰場,廝殺戰斗的情況才慢慢的平復。
而羊侃、謝玄他們和南陳九階大將的戰斗,早在陳霸先隕落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
此時。
諸葛瑾、裴矩帶著合肥城內的文吏,輔助大軍清點戰果,以及統計傷亡。
“恭喜羊將軍,十萬鐵騎所向披靡,不到半日,便擊滅南陳,斬殺陳霸先,此乃滅國之功啊!”
裴矩一臉的笑容,主動向羊侃道賀。
這時候眾人都在城頭的門樓中。
外面便是尸山血海一樣的戰場,尸體和鮮血的腥臭氣,能讓正常人掩鼻而過,不過對于這些戰場大將來說,這種環境早已習以為常。
謝玄渾身染血,一臉的疲憊。
這些天幾乎是他依靠一己之力,這才抗住了南陳數十萬大軍的圍攻,在讓敵軍無法破城的同時,還給對方帶來極大的傷亡。
這種戰績,已經能和歷史上固守玉璧的韋孝寬相比了。
除了謝玄之外,諸葛瑾父子也列席一旁。
羊侃立刻擺擺手,沉聲說道:“裴尚書過譽了,此戰能覆滅南陳,多是謝將軍和諸位的功勞,若非諸位堅守合肥,正面拖住南陳數十萬大軍,豈有今日之勝?”
“此戰的經過,在下一定會向王上詳細稟報,尤其是謝將軍的功勞,更是不容抹殺!”
身為大將,追求的便是戰功。
尤其是在淮軍這個勢力,軍隊的兵卒想要升遷,需要戰功,想要得到更高深的修行法門,還是需要戰功。
戰功越多,在軍中的地位就越高,尤其是眼下淮王立國在即,軍中將校都在等著開國時的冊封,到時候便是以軍功來封爵。
羊侃若是得到了覆滅南陳的滅國之功,將來開國的時候,一個侯爵能穩穩拿到。
不過,羊侃沒有把別人的功勞占為己有的心思。
尤其是謝玄乃是陳郡謝氏,家主謝安,已經投奔了王上,以后必然成為朝中重臣,跟腳深厚。
于情于理,羊侃都要與之交好。
謝玄也能感受到對方的示好,當即強打精神,拱手道謝。他剛剛加入淮軍,還真的需要一份功勞在軍中站穩腳跟。
雙方客套一陣,很默契的把這次的功勞劃分完畢。
其中謝玄是首功,羊侃是次功,然后諸葛瑾父子、裴矩的功勞位列兩人之下。裴矩已經把中樞六部的禮部拿到手中,立下更多功勞也無法進入三省。
而諸葛瑾父子,此時只想安安穩穩的進入淮軍,所以都沒有異議。
這時,戰果和傷亡的統計的結果也送上來了。
南陳兵馬太多,想要具體的傷亡數字和繳獲的物資名單,沒有幾天的時間無法清點,現在送上來的只是大略數字。
為的是先給淮王遞送捷報。
裴矩接過了名冊,目光一掃,面上的笑意更勝,說道:“此戰一舉擊潰南陳主力,戰場綿延數十里,南陳在進攻合肥之前,號稱有兵馬四十萬!如今四十萬大軍一朝喪盡!”
“南陳大軍在攻城的時候,大概折損五萬兵馬,今日又傷亡數萬,幾乎是四分之一的戰損,鐵軍精銳也扛不住!除了傷亡的兵卒,被我軍當場俘虜的接近二十萬,其他的潰兵正在四處流竄…這捷報若是傳回揚州,王上必然大喜!”
羊侃、謝玄聽到這個戰果后,都有些振奮。
“還有,陳軍的陳霸先、吳明徹,戰死沙場,大將蕭摩柯、周鐵虎被生擒,侯安都、虞世基和淳于量不知所蹤!”
“虞世基、淳于量,即便突圍逃走,也影響不大,不必管他。陳霸先、吳明徹的尸體,還有被擒拿的蕭摩柯等人,都要迅速押回揚州!”
除了這些之外。
裴矩在讓人清點戰果的時候,還讓一部分的淮軍騎兵以及合肥守軍,把城墻內外戰場所遺留下來的尸體,迅速的處理。
若是自家兵卒的尸體,則尋找附近的山清水秀之地集體下葬。
敵軍兵卒的尸體,同樣迅速處理,以免尸體腐爛造成瘟疫。
好在此時的天氣剛剛開春,還沒有到炎熱的夏季,要不然,兩軍加起來十余萬的尸體,腐爛所造成的疫病,早就讓合肥城內爆發瘟疫了。
除此之外,戰場上繳獲的兵器、戰馬、以及南陳剩下的一部分糧草輜重,剩下的數量雖然不多,但這是相對于一個勢力來說的。
想要完全清點,同樣需要時間。
“羊將軍,陳霸先雖然已經戰死,但南陳的勢力猶存,尤其是巢縣,陳軍兵卒的家卷,和剩下的一部分精銳都在此地。”
“還請羊將軍派兵拿下此地,并立刻分出精銳,前去接收和州,嚴防明軍常遇春所部!”
裴矩最后提醒道。
和州和金陵的重鎮當涂隔河相望,此地更是從江淮進攻金陵的要害之地。如果常遇春知道陳霸先戰死,肯定會選擇渡河北上,先奪取和州。
和州落入明軍手中,他們就會以此和淮軍進行拉鋸戰。就算最后無法保住此地,也能挫敗淮軍的銳氣。
“在下明白!”
羊侃神色微動,領受了對方的好意。
揚州城內。
上午的喧囂剛剛平息。街道上的百姓,還殘留著激動情緒,都在討論上午匯聚在歸雁宮外的淮軍文武群臣。
在王景帶著群臣返回揚州之后,原本駐守泗洪的沉翼、步騭等人也護送王后大喬以及后宮的其他妃子前來。
所有人都知道,王上立國稱帝在即,王朝未來的重心,也會從泗洪慢慢的向揚州、金陵轉移。
在拿下金陵之前,揚州便是王朝的臨時都城。
揚州的地形雖然不算太好,但四通八達,屬于大運河的重要節點,并且名氣足夠大。
充當臨時都城綽綽有余。
當淮軍的各路重臣匯聚揚州之后,在蕭道成、沉翼等人的率領下,群臣進行了第一次勸進。
理所當然的,王景當場拒絕,稱自己才德淺薄,不足以登臨帝位。
至于為什么勸進的首要人物是蕭道成,主要是對方率先勸進,并且還是曾經的南齊高祖,在歷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
而不久前群臣在王宮前面跪地勸進,已經是第二次了。
但凡是讀過史書的人,都知道所謂的三次三讓。
等到第三次勸進的時候,需要發動百姓,以示天下民心歸附。
這時候,無論是淮軍的眾多文武,還是金陵的大明君臣,都知道王景稱帝在即。
歸雁宮,承明殿。
此時的王景,正在召見心腹重臣。
軍中的各路大將,大部分還在各地鎮守,唯有裴邃、李善長、范云、岑文本暫時放下身上的事情,從各地趕到。
還有沉翼、步騭、汪廣洋、謝晦、高熲、韓熙載等人位于殿內。
“王上,臣已經命民夫、工匠在城外三十里處建造高臺,并封鎖四方,群臣的禮儀也已經演練純熟…如今只剩下一件大事,那便是立國的國號!需要王上和列位決斷!”
高熲先出來稟報了建造祭天稱帝的高臺,以及稱帝時的禮儀和程序。
這些事情,原本是禮部尚書裴矩的任務。
不過裴矩需要前往合肥,這些事情便落在了高熲身上,高熲乃是真正的宰相之才,處理這些事情輕而易舉。
他帶著禮部的各級官吏,很快就完成了任務。
此時淮軍只剩下一件事,而且是最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確定國號。
沉翼沉吟道:“但凡國號,要么以地名而定國號,如大秦,以世代居住秦地而得名,漢以劉邦被封為漢中王而得名…還有便是以爵名而定國號!如唐國公李淵,隋國公楊堅…”
“王上崛起江淮,若以地名而定國號,便是“淮”字。但淮字過于偏狹,單以王號都有些偏弱,若是立為國號,更是不妥!”
眾人聽到沉翼這話,都暗中點頭。
這話說的非常對,
王景當初自稱淮王的時候,還沒有全據江淮,自稱淮王,有一統江淮的心思,但當淮軍渡江南下,橫掃四方之后。
這個王號就不行了。
而立國,更是不能把淮字考慮在內。
“如今王上拿下江東半壁,再加上江淮之地,若是以地名而定國號,莫過于楚、吳!”
步騭說道。
“楚國、吳國…同樣過于偏狹,并且楚國正統還在荊楚之地,我軍若是自稱楚國,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
韓熙載連忙說道。
此時發言的眾人,都是熟讀各種典籍之人。
不過他們取的國號,都是按照地名和爵位來思考,但從這兩方面著手的話,國號聽起來都不怎么樣。
“聽聞亦有以讖語來定國號之例,如忽必烈便以易經之大哉乾元為基,定國號大元,嗯,若是我軍以大乾為國號,可有不妥?”
王景看著眾人不斷討論,心中勐然一動,緩聲說道。
神州世界,戰國以后的王朝基本上都降臨了,他們沒有選擇國號的分歧。
但王景這種白手起家,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的王朝,首先要排除神州世界中已經出現的朝代。
最好的辦法,便是如大元、大明、大清一樣,以讖語或者宗教來考慮。
大明取明教的明字,又有日月當空,普照大千的含義,聽起來很不錯,而大元和大清,都是以讖語立的國號。
大元,取得是大哉乾元,廣闊無垠,正好襯托了大元那前所未有的遼闊疆土。
而大清,對于大明非常忌憚,為了克制大明的火德,所以專門取了“清”字,以水克火。
在后世之中。
王景看了不少爭霸故事,其中主人公立國的國號,有大乾、大離…聽起來也都不錯。
“大乾,王上之意,是取乾坤之意?乾為天,天包攬四級,囊括八方,有一統天下之風,臣感覺很不錯!”
沉翼聽了,想了想,感覺這個國號蘊意不錯。
一旁的汪廣洋默默的念了幾下,說道:“大乾,蘊意的確不錯,但聽起來卻有“前”朝之意,頗有忌諱不詳!”
王景、沉翼以及殿內其他人,聞言皺了皺眉。
的確,若是取大乾為國號,到了其他勢力口中,就變成了“大前朝”,能笑死個人。
“那以先生的意思,該取什么國號呢?”
王景眉頭微動,問道。
“臣以為,國號不妨定位“夏”!”
“夏,乃是歷史上第一個國號,是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此外,春秋左傳疏曰: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尚書亦有記載: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最后,夏亦是中原以東的舊稱,王上崛起神州以東,以夏為國號,稱雄東方,無論是以讖語還是地名,都很適合!”
汪廣洋恭聲說道。
大夏!
王景心中沉吟,若是取華夏二字,大夏的確比大華好聽得多。
并且降臨在神州世界的,基本上都是戰國以后的王朝。
夏商周三代王朝,都不曾出現。
商朝的名號…王景又不是商人,并且殷商在史書中名聲太差,取商為國號絕對會被天下名士、讀書人下意識的排斥。
周朝…有武則天的武周,有柴榮的后周,還有宇文氏的北周,周字也有些用爛了。
倒是夏字,除了兩宋時期的西夏,以及金元時期的小勢力東夏之外,很少有人取此名。
“臣以為,汪先生說的很有道理…”
沉翼這時候也對汪廣洋的建議投了贊同票。
王景想了片刻,目光在殿內眾人身上一掃,看到高熲、韓熙載、謝晦等人沒有意見,便立刻做出了決斷。
“好,既如此,那就取汪先生之言,定國號為大夏!”
“王上明斷!”
殿內群臣下拜。
在確定國號之后,下一步便是帝王冕服、改換軍中旗幟,以及揚州各處的龍旗…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