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異和文欽父子已經決定投奔淮軍,裴矩也給出了很好的待遇,其中文欽、朱異兩人,在加入淮軍之后直接便是參將。
文鴦冊封為游擊將軍,調入侍衛親軍。等淮軍主力趕到的時候,就地加入前軍聽從大將元英的調遣。
參將可以統帥萬人以上的軍隊,在淮軍體系中一般可以統帥三萬到五萬左右。
此時八公山的大軍一共十余萬,光是朱異和文欽這兩個參將,就能消化十萬的名額,文鴦再選拔三千精銳。
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老弱了。
無論是新加入淮軍的精兵還是被淘汰的老弱,淮軍都有成體系的安置辦法,簡單來說便是退到二線屯田,亦或者加入各府縣成為地方巡檢。
只要是有能力的人,都不會埋沒。
“王上厚愛,真是讓我們受寵若驚啊!”
朱異在聽了裴矩說出的待遇和安置條件后,忍不住的感慨。
這句話,之前加入淮軍的不少將校也經常提起。
他們說的也都是事實,對比一些君主對待剛投奔的大將,有些君主或是收義子,或是高官厚祿,無論什么樣的態度,都改變不了剛歸附的大將在開始時要坐冷板凳,無法掌握權柄的事實。
唯有等到忠誠得到充足的考驗后,才能慢慢的融入勢力,得到信任。
但這個過程所要消耗的時間,是以年為單位的。
王景的手段,和其他君主略有不同,那就是用人干脆利落,只要是能得到他認可的大將,只要投奔過來,便直接給予信任。
帶兵投奔過來的,按照所帶兵馬的數量和實力,直接賜予將軍之位,單獨投奔而來的,編入軍中給予充足的立功機會。
只要是有能力的大將,很快就能從淮軍脫穎而出,成為淮軍的中上層將校。
文欽心中也很滿意。
尤其是當他聽到,這次統兵攻打壽春的前軍大將,就是前段時間才投奔淮軍的元英時,更是如此。
連剛投奔的元英都敢任命為前軍主將,看來淮王的確是能容人,度量極大的明君。
像文欽這種在歷史上三番兩次叛亂的大將,最擔心的便是君主的猜忌。
歷史上,文欽先是曹魏大將,跟隨大軍征討東吳,后來跟隨他人發起叛亂,兵敗后逃入東吳…曹魏后期的淮南三叛,文欽便是其中的核心人物。
對于這種反復橫跳的大將,沒有幾個君主會放心。
這也是文欽的兒子文鴦,明明是能力極強的大將、勐將,為司馬氏立下赫赫戰功,最后卻被滅了三族的原因之一。
當文欽看了史書中關于自己和兒子的記載后,對于司馬氏有了發自內心的排斥和仇恨。
與此同時,文欽內心也會變得極度敏感。
一旦投奔其他勢力,稍微有些風吹草動,他都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又受到了排擠和打壓,君主是不是要他下手。
王景的態度,反而能讓文欽內心深處松一口氣。慢慢的,真正的融入淮軍。
一旁的裴矩看著眼前兩人的神色,便知道他們心中想的什么。
王上對于半路投奔的將校的確寬宏,裴矩也知道王上這么做,有著充足的底氣、自信。
如今的淮軍,名將如云。
光是有潛力踏入九階的大將就有不少,文欽和朱異,連九階的潛力都沒有,如果敢有二心,派一個九階強者前來,就能將之覆滅。
并且王上此時已然是九階強者,有國運加持,只要在淮軍城池之內,就能壓制其他九階,即便是史萬歲這樣的強者都能鎮壓。
有強大的實力,自然能從容大度。
“裴兄,剛才你說讓劣子加入侍衛親軍,在前軍主將元英麾下效力…恕我冒昧,不知道元英將軍什么時候發兵前來?”
文欽問道。
裴矩暗自計算了一下時間,笑道:“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元英將軍此時應該到了鳳陽府,王上也會前往鳳陽坐鎮!”
“如果兩位有時間,可以留下一人坐鎮八公山,另一人隨我前往鳳陽拜見王上!”
淮軍主力已經到了鳳陽?
朱異和文欽神色微微一變,忍不住的對視一眼,他們可沒有收到這個消息,也沒有想到淮軍的動作居然如此迅勐。
不久前還派兵馬前往天長,威壓南陳兵馬,收編王僧辯。
這才幾天,主力大軍就已經悄然到了鳳陽!
幸好,他們沒有答應諸葛瑾。
若是做了錯誤的決斷,只怕要不了幾天,淮軍的浩蕩大軍水陸并進,他們八公山的軍寨下場難料。
反正朱異和文欽兩人,誰都不會有憑著自家兵馬戰勝淮軍的信心。
能趕在淮軍主力出兵之前投奔,他們的運氣還算不錯。
“裴兄所言甚是,我們既然決定投奔王上,豈能不去拜見?既然王上駕臨鳳陽,那么大都督就留在八公山,我去鳳陽拜見…”
文欽主動的說道。
朱異微微沉吟,“這樣也好,我便趁著這段時間,在八公山揀選精銳,按照淮軍…我軍的體系重新整編!”
鳳陽府北面便是寬闊的淮河。
淮水水面寬廣,大量的船只在河面上來回穿行,這些船只不是以前最常見的商船,而是一艘艘爪牙猙獰的五牙大艦。
五牙大艦乃是歷史上隋朝水軍戰船的巔峰之作,長達五十五米,前后左右設置六座拍桿,靠近敵軍戰船,便可放下拍桿摧毀敵船,若是被包圍,亦可六管齊下,戰斗力強橫無比。
經過何稠這位隋朝大匠的督造和改進,隋朝巔峰時期的五牙大艦,成了淮軍水師最為犀利的戰船。
一艘五牙大艦,便可匹敵尋常數十艘戰船,可以充當旗艦。
此時河面上,五牙大艦便有整整十艘。
除了充當主力的五牙大艦之外,還有大大小小的樓船艨艟。
攻略壽春,自然不能光憑著步軍。
水師也非常重要。
此時王景便站在其中一艘五牙大艦之上,看著水陸并進,浩蕩來到鳳陽的大軍,微微點頭。
“稟王上,這是裴侍郎從八公山傳來的消息!”
這時一個侍衛靠近,手中拿著一封奏疏。
跟在身邊的高熲接過來,簡單看了一眼封面,便上前遞給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