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一。
恰逢白露節氣。
幽京的早晨卻是秋風凜冽。
便是偶爾從層云中探出頭角的朝陽也沒法給人帶來什么暖意。
想來傍晚將更為陰寒了。
值此寒秋,朝堂上倒是難得的一片熱火朝天。
今早朝會所議之事主要圍繞著天南地北的兩件大事展開。
北邊大事自然是興安境與瓦剌的戰事。
瓦剌東庭軍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破山門城,侵入興安境,但這一旬光景內雷聲大雨點小,未能突破中州軍的阻擊,沒能把戰火向南蔓延。
于是乎,
對于無法帶來多少緊張感的興安境戰事,朝堂諸公們興致缺缺,大多把注意力放在了近日突發的南邊大事上。
南邊大事涵蓋了南少林大火、魔頭屠萬方授首、紅衣教造反、九蓮山大戰等事宜。
這些事說來也可以當成一件事,便是由東瀛細作所暗中經營的紅衣教妄圖通過南少林大火誘殺中州江湖人士以期禍亂中州。
時距南少林一役已過七日。
當地官府一面徹查上報南少林大火一事原委,一面發放錢糧撫慰百姓。
臨時受命封鎖莆田郡的官兵撤去七成,三成留下幫當地官府收拾殘局,
助當地百姓修繕家園、恢復生產秩序。
撤離莆田郡的各方江湖勢力,
不是已回到各自駐地,便是在趕回駐地的路上。
至于那位手刃屠萬方首級的江湖游俠,正乘著驛路專供車馬一路北上,約莫三日后抵京,領走萬兩黃金的懸賞。
在昔時瓦剌第一勇士離奇復生魔化又艱難伏誅一事上,朝堂諸公們拍手稱快之余,皆憤懣不平地斥責紅衣教培育此獠之舉其心可誅!
并有多位大臣紛紛表示,對于即將進京的首功義士不僅該得重賞,也值得朝廷招攬。
不過,暫代小皇帝掌管錦衣衛的第五將軍卻說此人為昆侖境中窮苦人士,入京受賞后多半不會接受官職,而是趕回家中以此重金造福鄉里。
那幾位大臣聞言進諫,能人難得,可由朝廷另行撥付錢款予義士家鄉,再授官予職留其為朝廷效命。
這時候便有其他大臣出言,且不說此舉與制不符難以服眾,單說現在北邊正在大戰,又多出了紅衣教一大攤子待收拾的產業,縱然朝廷不缺錢,可正當花錢的時候,
萬兩黃金已是重賞,其他錢此時不宜亂花,該花在急用錢的地方。
顯然后者所言更為在理,話題便也順勢轉到了紅衣教上。
五天前的朝會上,由東西廠聯合查辦的平海郡動亂一案有了結果,坐實了紅衣教的東瀛背景,三大秘洞廣積錢糧是為配合東瀛方面的入侵。
對于這個披著羊皮的狼,眾大臣上回便恨得牙癢癢,卻頭疼得不知從何處著手。
只因紅衣教的底子基本已全投入到南少林一役中,余下沒有利用價值的皮毛都是中州百姓。
此番雖已肯定紅衣教被連根拔除,但剩下的爛攤子卻牽動著中州近半民生經濟根基。
朝堂諸公不免為推脫責任或爭奪好處進行一番唇槍舌劍的爭論。
最后,議事重點則來到了各中州江湖勢力的身上。
有鑒于中州數十年來武道昌盛的大環境,很多時候朝廷都不得不在江湖面前低頭,對以武犯禁之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江湖也始終是扎在朝廷心中的一根刺。
直至上次外夷大亂后,朝廷、江湖均元氣大傷,經過近二十年的修生養息、韜光養晦,朝廷才終于在追趕上了江湖的步伐,在這一兩年間展示出較為強硬的一面,
直接與江湖抗衡。
紅衣教之事可說禍起江湖,中州江湖方面也為此付出了沉痛代價。
朝廷方面要說沒有趁勢打壓江湖勢力以穩固皇權地位的心思純屬自欺欺人。
可前腳才號召各路江湖義士豪俠入閩誅魔,后腳便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也不是這些自詡謙謙君子者能厚顏干出來的事兒。
至少這些事不能放明面上說。
是而諸公爭辯重點便在于如何對參與剿殺紅衣教逆賊、鏟除魔頭屠萬方的各路江湖義士豪俠論功行賞。
前頭基本都是逢場作戲的閹黨、武黨竟在此問題上各持己見、針鋒相對、毫不退讓。
雙方一致認為此番江湖幫派所為救黎民于水火、衛護一方安寧,朝廷不論如何都應有所表示。
只是在行賞大小與形式上意見不一。
以第五侯為首的武黨認為今次江湖方面出力極大卻也吃了大虧,對朝廷的態度正處最為厭憎抵觸之時,這時候進行任何嘉獎恩賞都只會討來謾罵和惡臉相向,甚至不乏拒絕受賞的可能。
朝廷需要換個方式來表達對江湖義士豪俠們的褒獎。
一則布告天下,以天子身份代廣大百姓感謝各江湖幫派的義舉。
二則參照傷亡士兵的撫恤制度,敕令各地官府關照各幫派傷亡義士,尤其對陣亡者,足額發放安葬補貼,減免其家人的賦役負擔等。
以于添馬首是瞻的閹黨對此二則褒獎方式并不完全認同。
他們認為江湖與朝廷間的矛盾本為天塹鴻溝,武黨提出的獎賞辦法實屬溫水煮青蛙,意在慢慢消減江湖人敵對態度、感化對方,此法或許能夠調和雙方間的緊張關系,但沒個十年八載恐怕難有見效,況且,屆時江湖方面多半已恢復元氣,又何須和朝廷客氣?
自百花大會揚眉吐氣以來,朝廷便硬氣了一回又一回,千不該萬不該在此時松懈下來。
在這世界上,只要有硬實力就是道理,就算要以懷柔剛硬的政策并舉,也應體現在其他地方。
賞該重賞,布告感謝該有,參照傷亡士兵的撫恤該有。
自也少不得殺敵除寇的獎賞,如此才能體現出皇恩浩蕩。
紅衣教雖不復存在,卻不乏漏網之魚東躲XZ。
江湖正道與紅衣教之間本便血海仇深,大可下詔獎賞擊殺關鍵余孽者,使之出工出力之余還有益處可得。
閩地既然有東瀛賊寇暗藏其間,不妨再設重賞,鼓勵江湖義士前往清剿。
先前武黨在談及興安境戰事時建議調派強軍馳援,一鼓作氣將瓦剌軍驅逐出境,免夜長夢多。
不如招募江湖人士成軍建制,便可不調動別地駐軍,又加強中州軍戰力,一舉兩得。
聽到后來,第五侯簡直大覺荒唐。
他本以為延帝會一如既往般聽聽便罷。
要作何抉擇,都是他和于添私下磋商完畢后,再在朝堂上走個過場。
豈料延帝今日一改往常,居然采納了閹黨建議,打算大賞江湖人士,并發布些微帶招安意味的政策,乃至獲得九大家過半支持。
若非第五侯當庭據理力爭,強調當下招募江湖人士上戰場,恐觸及對方底線,招致叛亂橫生,目前朝廷之力應對這些叛亂不成問題,卻怕被有心人加以利用,釀造出國邦戰事來,這才讓延帝同意暫時免去最后一條。
待得退朝之后,第五侯才終于在轎子里回過神來。
今日早朝這一局,像是做給自己看的。
一直以來,他都以為小皇帝多少是有自己的主張,會在他、第五侯以及九大家之間尋求個平衡點。
而今細想之下,小皇帝點頭與否,都是于添那老閹貨的意思。
不僅如此,九大家中也有些人已經做出了傾向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