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百七十九章 武淵閣

戀上你看書網,長生從錦衣衛開始  乾清宮。

  李修立于桌案之前,目光已經定格在桌上的一副草圖上許久。

  草圖之上,幾行小字,亦是清晰可見。

  兵部,五軍都督府,以及武淵閣。

  兵部與五軍都督府,自然是已經固定的機構。

  兵部掌調兵權,掌后勤糧草軍械,掌武將升遷選授…

  五軍都督府掌統兵權,負責軍隊操練,衛所軍戶管理,得到調兵之令后,統兵作戰。

  兩者職能都很是清晰,且是一個相互鉗制,相輔相成的存在。

  雖說在明末,兩者的權利已經完全失衡,五軍都督府,幾乎完全淪為兵部下屬部門,淪為了文臣圈養武將的“豬圈!”

  但一開始,兩者是完全制衡的,若非留學生朱叫門的那番神奇操作,縱使大明重文輕武,但也絕不至于淪落到了文貴武賤的地步。

  這種情況,直到李修掌京軍開始,才慢慢得到改變,直到現如今,反倒是兵部的權勢被侵占了。

  調兵權沒了,后勤權也沒了,人事權,也沒了,皆被牢牢的握在李修自己手中。

  而現如今,經歷了那么多以武勛為首的戰爭,以及已經初步完成的軍改,乃至于最重要的改朝換代,至少在北方,文貴武賤的慣性思維,已經被扭轉了不少。

  大權獨攬己身,雖是好事,但顯然,對一個國家而言,這并非是長久之計。

  他李修,也不在是那個只需要顧著自己一畝三分地的秦公,而是統治天下的君王。

  一個完善的制度,才是長久的根本。

  以軍功崛起,以軍隊為倚仗,對軍隊這個暴力機器,李修自然是了解得無比之透徹。

  也正是因為這份透徹,李修才看得更長遠,也才有了兵部,五軍都督府這兩者之外,武淵閣這第三者的出現。

  五軍都督府與兵部,一個掌統兵權,一個掌調兵權,兩者,只要并行,那無疑就是保證了文武的制衡,保證了軍隊的穩定。

  如此,制衡已有,穩定也有,李修考慮的,儼然就是軍隊的專業性,與戰斗力的維持了。

  五軍都督府統兵,雖未有調兵權,但,任何一支部隊,無疑都是處在個人意志的統領之下,一部主將,便是那一部將士的天。

  只知將,而不知朝廷天子,在這個時代,是極其普遍的事情。

  而且,以一人的英明與否,來決定一支軍隊的成敗,這無疑是頗有風險之事。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這種事情,古往今來,可是屢見不鮮。

  再嚴謹的升遷考核制度,也確保不了每個將領都是絕世名將,縱使是他一手鑄就的這支京軍,其中絕大部分,也只能說是勉強堪用。

  畢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在軍中,也不是什么罕見之事,總有不少靠熬資歷,靠苦勞晉升的,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庸才,也總有爬上高位的,這種事,他也阻止不了,只能盡可能的將庸才榮養在五軍都督府。

  如此,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的場景,無疑是稍有不慎,便會出現。

  縱使運氣好,沒有戰事,這種庸才統領之下,軍隊的戰斗力,自然也可想而知。

  而且,最重要的便是,如今的軍隊,已經恰好處在一個冷兵器向熱武器轉換的特殊階段。

  隨著如火銃,火炮這些武器的正規化,慢慢的先進化,對兵將的素養,也比以往要高得多。

  戰爭形態,也復雜得多!

  如此情況之下,相比較個人意志代表的統帥決策,李修更傾向與群策群力,集思廣益!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縱使是庸才,幾個庸才集思廣益下來的決策,也比個人意志下的決策要好上不少。

  準確的說,他是想把已經延續了數千年的軍師幕僚,參軍參議,整合成一個獨立于五軍都督府及兵部之外的正式機構。

  武淵閣,也就相當于后世的參謀制度!

  由朝廷組建總參謀部,再于各部組建下一級的參謀部,直至基層。

  就相當于原本個人將領需要自掏腰包請的幕僚軍師,被朝廷包攬,成為徹底的公職人員。

  兵部調兵,軍械后勤,糧響撥發,軍官選授,五軍都督府統兵作戰,日常軍隊管理,軍籍黃冊整理。

  而總參謀部則負責組織日常操練演練,做好戰爭預案及作戰準備,戰時則負責作戰計劃,整個作戰大局把控。

  如此,總參謀部,就相當于軍隊這個暴力機器的大腦中樞,五軍都督府,就相當于負責實施執行的軀干手腳。

  而兵部,就是拴住這個殺伐的巨人的韁繩。

  五軍都督府與兵部,已有完善且嚴整的制度,只需慢慢肅清調整即可。

  唯有總參謀部,卻非一朝一夕能夠健全的。

  要讓總參謀部起到軍隊大腦的作用,自然不是在武淵閣擺出架勢就能做到的,而是要借著這次軍改,將參謀制度,貫徹到所有軍隊之中。

  且,還需要一個完善且嚴謹的人才培養系統,和漫長時間的制度適應及調整。

  而且,縱使這些都完成,短時間內,總參謀部,也不可能一下子打破數千年統帥決策的慣性,一躍成為軍隊的頭腦中樞。

  這也絕非他一道軍令,一道旨意就能完成的。

  他能做的,就是將參謀制度完善好,在軍隊中種下這顆種子,再時常呵護澆水,最終,能否成長起來,成為軍隊頭腦中樞,還得靠參謀制度本身。

  就如曾經的內閣一般。

  畢竟,權利……是爭取來的。

  如今,他賦予武淵閣的,是參議兵事之權,準確的說,是如最開始內閣的輔助處理政事,并且提出意見的權利。

  參謀軍事,然后給出解決方案。

  只有用事實去證明,參謀制度,給出的意見,是堪用的,是能起大用的。

  只有一次次用事實證明,才能慢慢的讓參謀制度,在軍中站穩腳跟,而不至于流于形式,流于表面。

  種種思緒流轉,李修緩緩拿起書桌一側的一摞奏本,其上所書,皆為武淵閣參謀上呈的作戰預案。

  也是他對武淵閣的第一個戰爭命題。

  若蒙古后金聯合,叩邊大恒,大恒當如何反應?

  不得不說,至少,他目前挑出來的這一批武淵閣參謀,都是有著真材實料的人才。

  這些參謀,曾經皆是各部的中上層將領,對各部軍隊自然了如指掌。再加之武院的培訓,增強其軍事素養,以及武學工科那些專業性極強的學子之存在。

  僅僅是這封戰爭預案,就已經是證明了,如今之武淵閣,儼然已是一個頗為專業,正規的軍事智囊機構。

  能不能從單純的智囊,轉變成能夠影響決策的參謀機構,李修頗為期待。

大熊貓文學    長生從錦衣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