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
九邊重鎮之一。
但在后世,宣府這個名字,反倒是隨歲月而消磨,取而代之則是張家口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名字。
事實上,在明初之時,張家口,這個名字,尚且不存在于宣府這個重鎮之中。
直到宣德年間,有一些張姓的居民居住在宣府西北側萬全右衛的長城腳下,逐漸形成了一個小鎮,小鎮就以居民的主要姓氏命名為張家莊。
宣德四年,萬全右衛指揮張文在這里修筑堡壘,并將其命名為張家口堡。
張家口,這個名字,才正式存在于大明的統治序列之中。
而后,因張家口地處邊陲,緊靠草原之因,張家口亦是與其他邊防堡壘一起構筑起了宣府重鎮。
而到嘉靖年間,因為蒙古部落的分裂,導致其中俺答汗部沒有了補給來源,于是這一部的首領俺答汗多次上書明廷,請求雙方互通有無。
最終在隆慶年間,朝廷批準了互市的政策,從此大明與蒙古兩族在邊境開始了交易往來。
而互市的地點,則是落在了張家口這個不怎么起眼的小堡之中。
于是乎,這個本不怎么起眼的小堡,在兩國的互市之下,亦是飛速發展,從軍事重鎮,搖身一變,轉身為整個大明都可以說得上的商業重鎮!
而晉商的崛起,自然與這張家口脫不開關系。
畢竟,沒有朝廷組織的互市,沒有朝廷打開的這個口子,偷偷摸摸倒賣物資,終究只是小偷小摸,成不了大器。
而朝廷親自打開這個口子,而隨著時間推移,自然就形成了一個個利益集團。
上下打點,如今的張家口,儼然已經成了晉商門的天下,朝廷所謂的禁令,在這里,已是形同虛設。
每時每刻,張家口那穿梭于大明與草原的商隊,皆是如流水一般,幾乎從未有過停歇。
而這些商隊滿載的物資,最終會送到何處,亦是顯而易見。
大明富庶,什么都不缺,可草原上的蒙古部族,那苦寒之地的遼東,可沒有什么是不缺的。
張家口一座城池,供養著大明北方的所有敵人,也養肥了一大票鋌而走險的晉商!
完全可想而知,張家口這座城池,對晉商們,有著何等重要的意義!
而現如今,對晉商們而言,原本一手遮天的局面,亦是出現了破綻。
上一任宣府總兵兵敗而亡,新任的宣府總兵,已經上任。
而且…油鹽不進!
他們以往那套拉攏腐蝕的手段,在這一位新宣府總兵身上,不管用了!
若在以往,如此之人,他們也是有大把手段可以讓其屈服。
諸如在朝廷彈劾其去職,諸如各方面排擠,不配合,讓其舉步維艱。
可這些手段,對上這位宣府總兵,卻是失效了。
朝廷彈劾?
可滿朝上下,誰不知道這宣府總兵是如今幾近只手遮天的鎮北侯親信,彈劾,誰能彈劾得動!
而排擠…
在背后有李修支持示意的情況下,周遇吉可不用顧忌什么潛規則。
聽話,那就一切好說,不聽話,以宣府總兵之名,給誰戴上一頂通敵賣國之罪名,那都是輕而易舉之事。
畢竟,張家口,雖如今商業重地的屬性要遠遠大過其軍事屬性,但,不管如何說,張家口,是隸屬于宣府鎮管轄統領之下!
在于宣府上任,開啟整編募軍,在京城局勢稍穩之后,周遇吉,便在李修的示意下,高舉朝廷旨意,奉命維護監督互市秩序的名義,率軍入駐張家口,親自坐鎮其中,輕而易舉的將晉商們經營了多年的這塊寶地,給捏在了手中。
事實再一次證明,什么利益關系,在不講理的兵鋒面前,皆是虛妄。
但,任何打破利益團體潛規則的舉動,自然也會遭受到所在利益團體的的反噬。
現如今,原本肩負著互市重任,繁華程度當得上北方首屈一指的張家口,如今…
官員不理事,商人不交易,物資供應短缺…
整個張家口,已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蕭條之中。
互市之職責,已經趨于崩潰。
顯然,這是在對周遇吉進駐張家口,直接侵犯他們核心利益的一次反擊。
互市之事,關乎朝廷大策!
如今互市蕭條,皆是因周遇吉率軍進駐張家口。
罪責晉商們都替朝臣們想好了,肆意妄為,破壞互市,擾亂邊疆安寧,乃至于通敵賣國…
這等罪責,顯然是準備讓周遇吉扛起來。
事實也不會超出晉商們的預料,當消息傳至京城,早就被李修壓得喘不過氣的朝臣們,頓時為之眼前一亮。
扳不倒你李修,難道還不能斷你一臂嘛?
利益訴求相同的情況下,這些朝臣們,顯然不介意與晉商們合作一下。
于是乎,剛剛平靜了不久的朝堂,頓時又是一片烏煙瘴氣。
各種看上去有理有據的彈劾奏章,在朝堂上爭相涌現,好在這一次,經過李修與朱由檢的一番操作,終于不再是滿朝沸反盈天了。
但,很多事情,并不是說天子掌握了朝堂,就能隨心所欲的。
利益訴求,這四個字,才是真諦。
故而,這場風波,亦是不小。
只不過這一次,李修卻沒有和往常那樣,置之不理,如置身事外一般,他這次,雖未親自下場,但,在他的示意下,勛貴,錦衣衛,乃至于一小撮的文官,亦是相繼在朝堂之上,發出了屬于他李修的聲音!
而李修自己,也穩坐釣魚臺,一點一點的撥弄著棋盤上的棋子,撥弄著盤踞山西,通敵賣國的晉商之命運!
錦衣衛早在李若鏈的安排下,派出精干人馬,已經處在奔赴山西的路上。
而周遇吉,則更是早已準備就緒,磨刀霍霍向,正欲殺個痛快,好出出這段時間受的憋屈氣!
當然,萬事俱備,還欠一股東風,那就是,朝堂上的這股風。
畢竟,殺是容易,搜刮也同樣容易,但善后的事,還是離不開朝堂上的這些官員。
而這一次,李修亦是準備借此之機,正式把觸角,蔓延到朝堂之上,蔓延到地方政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