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支軍隊同樣都由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將士為骨干,凡是目睹適才那一幕的老卒,都明白其中的高下之分,也明白繼續纏斗下去的意義不足。于是戰斗的爆發和結束同樣迅速。
當黑軍的步卒將士從后方趕到,開始搬運己方輕傷人馬的時候,定海軍已經收兵折返直沽寨,只有少量士卒手持步弓,停留在戰場原處,虎視眈眈地警備著。
正是這些弓箭手,給黑軍騎士造成了相當的死傷。梁護瞇著眼,往那些弓箭手的方向看看,又看看身邊不斷呻吟的騎士,然后俯下身,將那騎士往后拖。
他在平州城破時受的傷還沒有痊愈,走路一瘸一拐,拖拽那騎士的動作一頓一頓。那騎士喊痛的聲音隨之一起一伏,饒是在肅殺戰場,聽起來難免有點可笑。
于是好幾個定海軍的弓箭手笑出了聲。這也顯示出定海軍將士的放松情緒。這樣的戰斗對他們來說,大概算不上艱難。
而黑軍將士們聽到笑聲,無不覺得刺耳,好幾人立即手持武器,向他們怒視。
梁護注意到,這些定海軍弓箭手所持的弓都是角弓,有用大角的馬蝗面弓,也有用小角的泥鰍面弓,制作都很精良。
金國北方各州的作院就算能夠采買到足夠的牛角,也緊缺生漆和鰾膠、箭桿等物資。所以弓身多用獸皮或樹皮貼裹,箭桿則多用樺木、桃木、柳木。因為弓力不足,徒然以重箭保持殺傷力,但又射不及遠。與定海軍弓箭手的武器相比,實在是遠遠不如了。
聽說定海軍掌握著海上的貿易通道,所以甚是豪闊。梁護估計,他們還從南朝獲得了制作武器的匠人,否則湊不出這么多強弓;而在武備充足之后,能使部下將士嫻熟使用刀槍或弓弩,在訓練上頭下的工夫,就更加駭人了。
好在黑軍的兵力優勢太大,直沽寨的守軍并不敢真正遠離據點作戰。包括梁護在內的隨軍雜兵們把可救的同伴帶上,把可以剝下帶走的武器甲胃也都搜羅,隨即聽到帶隊軍官一聲令下,騎隊前后變換陣列,開始緩慢后撤。
就算在沖陣時候吃了虧,騎兵們的豐富經驗仍在,撤退的時候并不混亂,頂多有點沮喪。
前隊后隊交替轉換,步卒和騎士互相掩護,從海邊的鹽堿地,到潞水上游的灌木和林地,黑色甲胃的武人們在林地前頭稍稍聚集,隊伍又一次變成長列,很快,身在直沽寨的定海軍將士們就只能看到前后相繼的小黑點,小黑點也很快消失了。
一名年輕的定海軍什將低聲道:「他們的騎兵多,想要走的話,我們攔不住。」
在身旁的另一名什將也嘆氣:「可惜了。」
兩名什將都是二十歲上下的小伙子,說話的口音也一樣。他們都是在海倉鎮追隨定海軍,與拖雷所部廝殺的來州人。兩人從軍才一年多,憑借那一場大戰的戰功,被提拔到了什將的位置,而且身在郭寧的侍衛親軍行列,前途無量。
通常來說,定海軍中普遍占據高位的,主要是北疆籍貫的潰兵們,然后是中都人,在來州海倉鎮從軍的山東人排在第三,目前占據很多基層的軍官位置。
但他們想接著繼續往上,就有些難了。這些來州人畢竟從軍的經驗淺薄,就算以忠誠和勇敢自詡,論治軍和應變的能力,比不上后來定海軍不斷從紅襖軍乃至山東金軍潰兵里頭招募的老卒。
那些老卒只消熟悉了定海軍的軍法和戰術套路,很容易就能發揮出色。他們先做押官、承局,然后就到中尉一級。這一來,來州藉的基層軍官們就難免有點急躁。
定海軍厚待武人,所有將士都因為從軍而獲得了極大的好處,故而渴求在軍隊體系里的提升。定海軍組建時間很短,擴充極快,在這個過程中,誰能夠抓住機會,幾乎必定會帶來做夢都想不到的榮 華富貴。
但要抓住機會,靠得不止是戰功,還有運氣。
眼前這回,兩名年輕的什將顯然就缺了點運氣,退兵的時候猶自哀嘆:「那么多的兵將,聲勢那么嚇人,就這么走了?這伙人圖什么?就只是滋擾?」
好在戰爭不斷變得愈發激烈,兩名什將并不愁立功的機會。從這一天開始,黑軍和定海軍沿著潞水上下,不斷地進退廝殺。
黑軍以龐大力量攻打某一處營壘的時候,定海軍就從水路撤退,而黑軍一旦退走,定海軍去而復還,重新控制營壘。旬月間,除了直沽寨本身屹立不搖,自漷陰縣以下的幾個據點都曾易手,雙方各有死傷。
但黑軍如果以截斷中都對外聯絡通道為行動目標,那確定無疑是失敗了。
開春以后,潞水的水量大增,定海軍經常能以三十艘以上的船只,近千人的力量沿河掃蕩,直接抵達通州。而陳冉麾下的千余兵力,經歷了連番惡戰之后,得到了一次輪換,新抵戰場的生力軍抱著建功立業的念頭,斗志愈發高亢。
雖然蒙古附從軍們一度攻下涿州和霸州,幾乎切斷了河北、縉山兩地與中都的陸路聯系,但水上的通道始終未斷,甚至還有許多通州的百姓經過潞水,借由定海軍的水軍撤離。
到目前為止,聚集三千多戶百姓的通州是最后一個能與中都成犄角拱衛的大城。率精兵一萬,駐守在此的,是皇帝的親信,平章政事都元帥完顏承暉。
因為蒙古軍對中都,對通州的包圍越來越嚴密,城外的田畝無法收割,城內的存糧日趨緊張。而定海軍從潞水調運的糧食,終究有其極限。所以完顏承暉請了胥鼎為中人,與代表定海軍的杜時成協議,將城中的百姓陸續放出,交由定海軍安置。
這也確實是定海軍需要的。
此前為了對抗哲別所部,韓煊和李云在遼東招納了許多附從部落,做了許多承諾。事后一一落實,遼東復、蓋二州的在藉編戶,倒有六成以上都是北疆各族的部落民。如果沒有完顏承暉的請求,郭寧倒要盤算從山東路遷移百姓,以維持遼東漢民和異族的比例。
通州的百姓們也很樂于離開。過去兩個月里,通州的物資供給已經緊張至極。闔城的壯丁都要參與守城作戰,而在蒙古軍把絞索不斷收緊的情況下,老人和婦孺既然無法出城撿拾野麥,就成了徹底的累贅。
當然,郭寧也并非憑空發善心。
光是老弱婦孺到了遼東,家里沒有男人頂門立戶,那放在周圍蠻部之中,與羊落虎口何異?何況老人和婦孺也沒有能力開荒,如果人到了遼東,卻要活活餓死,必然引發人心動蕩。落在遼東那些依附的蠻部眼里,更不利于定海軍的威望。
所以,按照郭寧和完顏承暉的約定,這些婦孺先期離開以后,他們家中的男丁也會隨之出發。好在通州城的規模如此,少一些壯丁不至于影響大局,反而減輕供給的壓力。而完顏承暉作為久歷征戰的宿將,對本部兵馬的控制甚是得心應手,也不虞百姓出城以后,將士們驚慌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