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人的時間觀念,總是與眾不同的。
自從下令封山之后,亞倫就開始了閉關。
直到某一日,一道靈符飛入洞府之中,才堪堪將他喚醒 “我閉關了多久"
他睜開眼眸,掐指一算,發現才不過一甲子多一點的時間,不由有些無語:"這么快叫我出來作甚"
一念至此,又掃了眼屬性欄:姓名:辛辰(方玉、亞倫)
天賦:長生不老、不在算中年齡:800境界:金丹 功法:太乙五靈經(42398/100000)都天劍經(55432/0太乙元磁神禁(49829/100000)
“不過今年剛好這具身體八百歲大壽,該當好好慶祝一番啊…”
煉就元神非是一日之功,亞倫感應了一番自己的太乙元磁金丹,發現也沒多大增長,于是便施施然出關,來到掌教大殿。
“掌教!”
武媚、元元子、乃至十幾個玄光內門弟子都在,此時紛紛行禮。
“罷了!"
亞倫坐在萬年溫玉制成的座椅上,手掌隨意一揮,問著:“出了何事,要喚本座出關本座閉關之前,不是吩咐過,無甚大事,不要叨擾本座么"
武媚聞言,心中暗自翻了個白眼:“還特么沒大事如今外門弟子,未曾晉升玄光的,全都特么老死了啊!"
"現如今,羅浮不是只有百人,而是算上咱們,連五十人都沒了啊…
掌教一直閉關,又下令封山,哪怕想外出招收弟子都難!
如今的羅浮,當真是繁華落盡,一副凄慘落魄之象,若是內山門洞府沒有陣法防護,搞不好都要荒廢長草了!
不過,今日請掌教出關,還真不是為了這事。
元元子是個圓臉微胖的青年模樣,此時出列一步,說道:“掌教師兄…最近東海仙洲,有血魔為亂,已成禍患!”
“哦什么血魔”
亞倫無辜地眨了眨眼睛,仿佛此事與他根本無關。
“大概在掌教閉關前后,東海龍宮發生了一件大事…原來整但東海妖族,都在不知不覺問被血魔侵蝕…”
武媚說話都帶著一絲驚恐:“那血魔有一道無上神通,名為“分身化念血影大法’,能將一顆血魔念頭分化萬千,潛伏入普通修道者與妖族體內,慢慢影響、控制、侵蝕…東海妖族功法任劣,神念蒙昧,根本難以發覺…等到事情敗露之時,整個東海龍宮的蛟龍王子都被屠戮一空,妖族伏尸百萬,化為血池,為此還引動了一條元神老龍!"
"但那條元神老龍,也被血魔用大陣困住,數年之后,元神寂滅,血魔反而煉就元神,兇威滔天,接連攻打東海仙洲的仙道宗門…如今,五靈宗、天水派、逍遙島盡皆被滅,東海仙洲人心惶惶…”
"師姐你想多了,五靈宗,天水派之所以被滅,完全是因為他們人太多啊…現在羅浮山才大貓小貓兩三只,這點精血,血魔是看不上的…
亞倫心中吐槽一句。
”如今看來,師兄嚴格弟子之法,倒也正當其時…須知就連南海派中,據說都發現了被血魔侵蝕的弟子…”
元元子補充一句。
亞倫沉默良久,才道:“任憑外界血魔為亂,我等封閉山門,卻也沒有關系了….”
武媚等人的表情一滯,大有掌教果然是龜仙之感 “咳咳…羅浮山門雖然難以抵擋元神老怪,但到最后關頭,卻也可玉石俱楚…為了咱們這區區數十人精血,那血魔何必呢"
亞倫想了想,還是將自己的理由說了出來。
實際上,縱然丁夏冬解除了血神盤,擺脫了控制,但他一身血海魔經,還是自己傳的。
如果說其中沒有幾個暗門,或者自己不知道他的弱點所在,那也是個笑話!
武媚與元元子不知道掌教心中如此多小心思,只是遲疑著,將一份玉質稟帖拿了出來:“南海派天河真人,派人廣發傳書,召集東海仙洲之宗門,于天河水府,共同商討血魔之事…我們門派"
“當然不去!"
亞倫想都沒想便拒絕了。
羅浮既然已經衰落下來,就不應該再執著于什么旁門第一大派的面子。
這種大會,去了就是湊人頭,搞不好還要被拉壯丁 甚至可能出亂子…
不對,有血魔在,十成十要出亂子,還是應當遠程監控一下為好。
“這似乎…也是一個機會”
“丁夏冬做事毛手毛腳,當年圍攻羅浮的門派,著實被漏了幾個,正好趁機一網打盡”
“甚至…他自己都是我給自己準備的大禮啊,也是時候,收回禮包了吧"
打發走羅浮眾人之后,亞倫望著空蕩蕩的殿堂,目光瞬間變得幽暗 數月之后。
九真仙娘駕馭著一道粉紅遁光,前往天河水府 作為玄門正宗,南海派的山門雖然不大,卻建立在東海海眼之上,護山大陣更是號稱僅在峨眉兩界十方微塵大陣之下的周天星辰銀河大陣!
據傳此陣法乃三十三天之外的仙家真傳,威能至大,能掀起無盡海水,接引天河,削人頂上三花。
"不愧是東海海眼,南海派也是玄門正宗,東海氣數所鐘…”
一名玄光修士騎著一匹黑色康鹿,望著氣象萬千的恢弘水府,不由感慨 "正是…相比而言,羅浮山號稱旁門第一大派,就是個笑話…如今弟子才區區百人不到,已經是徹底沒落了…”
另外一名御劍散修冷笑一聲。
沒有人發現,在他眼底,有一抹極其深邃的猩紅閃過。
羅浮…
九真仙娘心中嘆息,但臉上不露絲毫表情。
如今,她只是一介海外散修許三娘!
喜好結交同道,順帶參與四方集會。
南海派召集海外宗門,商討血魔之災的大事,她當然不得不來。
此時,望著萬仙來朝的場景,眼底帶著一絲追憶與憎惡:"這景象,依稀有些像羅浮山啊…可惜,山中再無此景了…南海派與峨眉為伍,也是自甘墮落…卻不知那血魔能否有可以利用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