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百三十七章生物芯片再現

  從船塢出來,韓元回到了基地中心的材料實驗室。

  這艘宇宙飛船的修建速度其實已經很快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能完成一艘直徑接近六百米的巨型飛船,這速度,差不多和一年的時間修建完一艘大型航空母艦是一樣的概念。

  而一艘大型航空母艦的修建,往往需要耗費數年。

  比如華國的第一艘全國產自建航母山東號,排除設計過程,是2013年11月開工建造,2017年4月26日正式下水的,耗時三年半。

  三年半的時間修建一艘航母出來,速度其實已經很快了,西半球擁有航母最多的米國修建一艘航母差不多也要四五年。

  當然,凡事也有列外,有一個國家造航母的速度正在不斷的創造最長和最慢的記錄。

  那就是阿三自行研制建造的“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

  這艘航母軍事迷應該不陌生,因為它曾經鬧出過不少的國際笑話。

  比如阿三的軍方曾讓它以半成品的狀態兩次舉辦忽悠人的下水儀式。

  于是就有了“無頭”航母(沒有安裝艦島)下水的這種歷史性奇觀。

  從船塢回來,休息了一下午后,韓元將精力投入到了從撒哈拉之眼基地遺址中帶回來的維生艙的研究中。

  相對比目前受到挫折,無法繼續研究的超·引力子,以及連理論都摸不到邊的能源石,研究維生艙是目前比較靠譜的事情。

  至于釋能材料,那已經折騰完了,目前正在由小零進行逆向還原。

  在有了詳細的結構數據、分子晶構、化合結構,分子形式等數據后,逆向還原出來是肯定可以做到的,只不過時間方面韓元就無法保證了。

  畢竟在逆向的過程中,即便是他的腦海中的知識信息進行輔助,也需要大量的進行實驗,可以說是萬里挑一也不過分。

  所以接下來的時間韓元沒準備再耗在釋能材料的逆向上。

  雖然這種材料的用途和價值相當大,但維生艙的價值也不低。

  考慮到超光速飛行技術尚未實現,而下一個任務大概率又是進入宇宙深空中,所以維生艙是韓元給自己準備的一條退路。

  哪怕他造出來的宇宙飛船速度能達到三分之一光速左右,但在面對浩瀚無邊的宇宙時,這點速度壓根就不算什么。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比鄰星系也有4.2光年。

  即便是全程按照三分之一光速的速度航行,也需要足足十三年的時間,跟別提還有初始加速、達到目標地后緩速等各種活動了。

  在宇宙中孤獨的航行十四五年甚至更久,這是韓元不愿意的。

  這和在模擬地球上一個人孤獨的生活還是有區別的。

  在地球上,即便是他也是一個人,但有著一個龐大的地基和遼闊的空間可以給他活動。

  他可以在基地中做實驗,在其他地方旅行游玩放松心情。

  但在飛船上,那就真的是度日如年了。

  別看他將宇宙飛船修了那么大,可實際上能供應他活動的區域并不多。

  所以韓元在考慮,如果超光速飛行技術在他離開宇宙前都沒有實現的話,可能會選擇維生艙來進行休眠度過這段時間。

  當然,這僅僅是一種應對的手段,具體用不用還不確定。不過可以實現準備一下。

  除了維生艙外,還有一種東西也是他需要研究的。

  泰山基地前任宿主留給他的那支‘細胞端粒修改劑’。

  這東西可以修復改進生物的細胞端粒以及促進神經干細胞的分化,延長生物的壽命。

  從泰山基地中得到這支藥劑已經好幾年了,得虧保質期很長,否則還真就浪費了。

  之前他將這支藥劑的一部分給了華國,供華國輔助他研究,提供一些幫助,但華國的研究進度并不是很大。

  到現在,他只能自己動手去研究這東西。

  雖然已經注射過系統提供的基因強化藥劑和人體開發藥劑,而且在完成這次外太空探索任務后,他還能獲得一只人體強化藥劑,但誰會嫌棄自己壽命更長,身體更強壯呢?

  更關鍵的是,這東西可以給他父母用。

  他父母的年紀不小了,雖然身體依舊健康,但時間的力量實在太可怕。

  上次韓元回去的時候,從自家父母頭上看到了一絲白發。

  以前是沒有能力,只能不去想這些事情,現在有能力了,自然要去做。

  而且除了他父母外,細胞端粒修改劑的變種應該是可以給寵物用的。

  小八小九那兩只大綠金剛鸚鵡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兩個是泰山基地前任宿主的寵物,是肯定注射過‘細胞端粒修改劑’的。

  不然以大綠金剛鸚鵡的壽命來說,不可能活這么久。

  兩只鸚鵡注射過藥劑,但他一手帶大的豹一豹二可沒有。

  雖然現在這兩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自己的后代,但壽命的限制擺在哪里。

  美洲豹的壽命只有二十年左右,現在已經過去了六七年了,也就是說兩小家伙其實已經步入中年了。

  即便是韓元不選擇將其帶走,也不會看著它們老死的。

  所以對細胞端粒修改劑的研究需要提上日程了。

  模擬空間,基地邊緣區域的材料實驗室中,韓元正在拆解一臺從撒哈拉之眼基地中帶回來的維生艙。

  這東西,和科幻電影中生物實驗室中的那種玻璃培養罐很像。

  主體是一個大型的透明的‘玻璃’罐子,玻璃罐子連接著繁多的導管,里面則是各種淡綠色、淡灰色且半透明能讓人看到里面正在培養的生物的營養液。

  若要說區別,那就是撒哈拉之眼基地中的這種維生艙里面保存的各種生物身上并沒有大大小小的各種管道。

  除此之外,幾乎就沒有什么太大的差別了。

  不過當韓元一路小心的將手中的這個維生艙全部拆成零件后,才發現這東西并不是那么的簡單。

  除去核心的那個‘玻璃罐體’外,一個維生艙拆出來了近四位數的零件,結構相當復雜,比那種使用能源石的釋能設備結構復雜多了。

  “這個應該是能量轉換裝置,在之前的釋能設備中有看到過。”

  “這個應該是固定器.”

  韓元從拆開的零件中挑挑選選的,將一些之前在釋能設備中看到過的零部件挑出來放到一邊。

  對于一個全新的設備,要想研究它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因為你不知道這個設備中的每一個零件都是干什么用的。

  就像將現在的一臺筆記本電腦丟到十八世紀去,那時候的人絕對是一臉懵逼的。

  除去螺栓、電線這種東西,筆記本里面每一個零件對于那時候的人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壓根就不知道這些東西是做什么用的,也不知道機制。

  這還是人類本身發展的造物,就能達到這種地步,更何況韓元現在研究的還是另外一種幾乎完全不同體系的儀器設備。

  兩者間的差距就更大了。

  韓元現在面臨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他完全不知道這些從維生艙里面拆出來的零件是干什么用的,運行機制也不知道。

  但如果他想要研究的話,又不得不拆。

  拆了,還能通過一定的手段,比如通過結構分析儀進行掃描內部結構,通過能量刺激觀察它的應激反應這些手段來分析這些零件用途。

  不拆,那就真的是啥都不知道。

  “這個是什么?里面似乎還有東西的樣子”

  分類著零件,韓元將底座上的一個小孩巴掌大的黑色匣子拿在手上頗感興趣的觀察著。

  從輕微的敲擊聲來說,這東西似乎是空的,里面可能還有東西。

  不過從外面來看,這東西是個整體,沒有絲毫的縫隙。

  “應該是從這上面拆下來的。”

  研究了一下,韓元從地上的一堆零件中摸出來了一塊金屬板。

  這塊板子有些類似于電腦主機里面的主板,上面有著一些大大小小的凹槽,是將上面的東西拆除后留下來的。

  韓元覺得這東西有一定的概率可能是控制系統里面的組件,能收集各種數據,比如溫度,氣壓,液體狀態等反饋到類計算機設備里面,供使用者確定情況。

  “小零,掃描一下這個零件的結構。”

  喊了一聲,韓元將手中的黑色匣子遞給了一旁的一臺X1型工業機器人。

  “收到,主人。”

  很快,掃描的結果就出來了,數據也傳遞到了韓元眼前的虛擬投影上。

  “果然,這里面是空的,看結構里面還有東西。”

  看著虛擬投影上的掃描結構圖,韓元摸了摸下巴,接著道:“小零,將這東西切開,別傷到里面那凸起的部分。”

  “好的。”

  小零的聲音從實驗室的墻壁里面傳來,很快,被切割開的黑色匣子重新回到了韓元手里。

  “這是那種芯片?”

  黑匣子拿到手,韓元看了一眼,里面東西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這黑匣子里面的東西,和他在幾年前從那條遠古沃那比蛇身上取下來的芯片很像。

  讓小零將保存在儲物間里面的那塊芯片去取過來后,韓元仔細的觀察著手中黑匣子里面的芯片。

  芯片不大,只有兩指寬,厚度肉眼看上去不到零點二厘米,整體附著在黑匣子底部,四角邊緣部分有明顯突出類似于觸角一樣的東西。

  不過顏色和遠古沃那比蛇體內的那塊不同,黑匣子里面的這塊是淡白色的,沃那比蛇體內的那塊是墨綠色的。

  沒一會,一個X1型工業機器人將墨綠色的芯片送了過來,兩者對比了一下,韓元更加確定兩者是同一種東西了。

  雖然用途可能不同,但從外觀,結構,制造工藝等方面來看,是同一種方法制造出來的。

  確定兩者是同一種東西后,韓元對于手中的兩塊芯片更加感興趣了。

  這東西的功能和現代化的芯片應該是一樣的,但制造手法和機制應該完全不同。

  從目前收集到的信息來看,這玩意應該和能源石是勾結在一起的。

  大概率使用的是某種輻射粒子作為介質的。

  就像人類制造的芯片使用電能作為介質和功能一樣,這種生物芯片的原理應該相差不大。

  至于里面的結構,以及用什么樣的東西存儲數據和做判斷,暫時還不確定。

  不過現在的他,有足夠的條件對這塊芯片做研究了。

  通過設備對手中的芯片進行掃描后,韓元找到了拆開這種芯片的辦法。

  先將四角的金屬細線取下來,然后通過溫控對這種芯片進行處理,將其置與零下兩百多度的環境中,底部的區域因為熱脹冷縮效應的高于上面盒蓋,會出現一條細小的縫隙,通過這種手段就能將其無傷的拆解下來。

  原理其實和很多高科技設備的構建一樣。

  比如他自己使用的一些數控加工設備,有些地方需要螺栓進行固定,但因為密封度和封控問題,需要螺栓和螺母完全吻合,沒有一點縫隙。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螺栓的口徑比螺母的凹徑大一些才能做到。

  但螺栓比螺母大的話,是塞不進去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辦法就是將螺栓丟到零下一百多度的液氮中進行冷卻,因為熱脹冷縮,螺栓的體積會縮小一些。

  等到冷卻完,螺栓足夠小后拿出來,然后再在復溫的那幾秒鐘將螺栓擰進去,這樣就能做到將大號的螺栓擰進小號的螺母中了。

  如果在復溫的那幾秒沒有擰進去,那這顆螺栓就徹底報廢了,因為材料的原因,無法做到二次冷凍。

  當然,適用這種方法的,都是一些比較特殊的合金或者頂級的科技設備,一般都是用于尖端的航天、數控母床一類的設備。

  能抗住液氮零下一百多度溫度疾速冷凍的金屬材料,基本都是特定的合金,造價很高。

  畢竟大部分的金屬置于零下一百多度的環境中,是會被凍壞的。

  比如鐵,將一塊生鐵丟到液氮里面再拿出來,會直接被凍出裂紋,往地上一丟,這鐵塊就會像玻璃一樣直接碎一地。

  因為里面的晶體結構和分子結構在超低溫下直接被凍裂開了,導致鐵失去了本身的韌性。

  1秒:m.bxwx.tv

大熊貓文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