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百二十章勾動空間,扭曲光線

  直播間里面很是熱鬧,各種彈幕不斷。

  哪怕是再不懂行的人,也明白超光速飛行技術的價值和意義。

  這項技術一旦突破,人類文明真的可以說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了。

  就拿太陽系周邊的區域來說,在太陽系周邊二十或者三十光年之內,與太陽系結構相差不大的星系有好幾個。

  盡管從目前的觀測來看,這些星系上的行星并不算適合人類居住。

  但隔著這么遠的距離,所有的信息都來源于天文望遠鏡的觀測,實際上這些星球適不適合人類居住,誰也不知道。

  說不定這些類地行星里面就有適合人類居住的呢?

  而且退一萬步來說,即便這些星系里面并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只要掌握了超光速飛行技術,各國也不會介意花上幾年的時間過去看看的。

  這完全是值得的事情。

  以人類的膽子來說,給一架單兵戰機,都敢一個人開著前往天狼星,更別提掌握超光速飛行技術了。

  即便是沒有這種技術,只要能將飛行速度推到光速,不,二分之一光速,甚至是三分之一光速,人類就敢駕駛飛船離開太陽系前往其他星系。

  對于‘人’這種膽大包天的生物來說,被逼急了沒什么事做不出來。

  嗯,數學題除外。

  模擬空間內,韓元沒有理會沸沸揚揚的直播間。

  因為第二批的對撞數據出來了。

  這一次的對撞實驗,能級在1100Gev,小零按照他的要求從低能級向高能級開始進行的。

  “發生指數(Events)在2831豐度區間,最高豐值為30.11.”

  “輕子核子深度非彈散射性指標在0.124(±0.0041)..”

  盯著顯示屏上的能譜圖像,韓元將隱藏在這些能譜圖像中的各項數據源源不斷的解析出來。

  和之前1500Gev能級時的數據略有些差別,但差別不大。

  這正是超·引力子在不同能級下的波峰表現。

  就像一段心電圖一樣,有峰頂,也有波谷,但這些數據共同的組成了一次心跳。

  解析這些峰頂和波谷,將其湊完整,就能看到整個超·引力子的蹤跡和形態了。

  能找到超·引力子完整的數據,就可以通過數學語言將其描繪出來。

  而通過數學語言描繪出來后,工科才能將其轉變成可以實際運用的設備。

  無論是制造生產超·引力子的發生器,還是可以讓超·引力子勾動空間波動的設備,這些都需要數學語言作為基礎支持。

  當然,這是用簡單的話語來進行描述的。實際上要成功的利用超·引力子這種東西,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哪怕是集結全人類的力量,需要的研究時間恐怕也是以十年,甚至是百年為單位的。

  對于韓元來說,這也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

  他通過大型強粒子對撞機來尋找超·引力子,并沒有想過要在這次外太空探索任務中去完善和使用它。

  目的僅僅是將其找出來,而后在后面的時間中,去慢慢的分析和應用。

  至少這次外太空探索任務,大抵是用不上的。

  而且正在修建的宇宙飛船,也沒有給超光速飛行技術留下改裝的空間。

  不過對于現實中的各國來說,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狂歡。

  隨著韓元不斷的進行粒子對撞實驗,在收集到的數據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各國幾乎同步組織了物理學家和數學家開始對這顆適用于超光速飛行的基本粒子進行研究。

  能為超光速飛行技術提供理論基礎的粒子,在整項技術中,無疑是最重要的。

  這種超·引力子,到底是如何生產出來的,是如何運作的?又或者是如何勾起空間波動的。

  這些都是謎團。

  只有解開這些謎團,才能接觸到最核心的超光速飛行技術。

  在物理學家開始聚集的的同時,擁有著粒子對撞機的國家,也幾乎放下了所有其他的對撞任務,開始了結構修改維護,重新部署探測儀等工作。

  他們手里的對撞機太老了,部署在上面的探測儀,根本就觀測不到超·引力子。

  如果要收集更多的資料,必須要對對撞機進行維護。

  哪怕明知道他們自己的研究大概率不會有什么結果,哪怕只有那么一絲微不可見的希望。

  但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忍住超光速飛行技術的誘惑。

  韓元還不知道各國的決心,即便是知道了,大抵也不會說什么。

  不過他知道的是,以人類當前的數學和物理基礎,還不足以支持他們研究這東西。

  要想研究引力和超光速飛行技術,恐怕大統一理論和卡魯扎-克萊因理論的完善是必備的條件。

  而這兩者在當今的物理學界,依舊還只是個‘形容詞’。

  他腦海中有著整個人類幾乎完整的數學物理知識信息,從底層的基礎到前沿最新的發現。

  所以他很清楚,當前情況下對超光速飛行技術進行研究,除了浪費大量人力物理外,連個p都研究不出來。

  不過這對于人類的發展,其實算是一件好事。

  對于一個文明而言,自主研發的能力,是永遠不可缺少的。

  畢竟前路未卜,到處都是迷霧。

  從1100Gev能級開始,到9900Gev能級的對撞實驗,連續進行了兩周。

  兩周的時間,韓元收集到了足夠資料數據,確認了在這個能級區間找到的東西就是他需要的那顆粒子,那顆適用于超光速飛行技術基礎理論的超·引力子。

  除此之外,他還收集到了不少其他的數據,有些數據則論證了超·引力子和空間的關系,有些數據論證了超·引力子會在哪一個能級出現的次數最多.

  特別是前者。

  雖然已經提前知道超·引力子是超光速飛行技術的基礎,也知道了超·引力子是通過勾動空間來實現超光速飛行技術的。

  但在親眼看到超·引力子是如何勾動加速管道中的空間,如何讓對撞產生的光線扭曲的時候,韓元還是興奮不已。

  盡管只有相當微弱的一點,盡管只有一次,但這足以證明,只要找到了那個合適的條件,利用超·引力子是完全可以做到將空間拉伸彎曲,從而改變的物體的飛行速度的。

  可以說,這是超·引力子超光速飛行技術中最關鍵的東西。

  在愛因斯坦的時空觀中,宇宙時空具有一個古怪的性質,時空會彎曲。

  像地球這樣的物體并非由于稱為引力的力使之沿著彎曲軌道運動,而是它沿著彎曲空間中的時空弧運動。

  只有地球逃離運行軌道,時空弧才會對地球產生引力,離心力作用。

  而韓元在零號粒子對撞機加速管道中觀測到的這一現象,其實和愛因斯坦的時空觀有些類似。

  簡單的來說,利用超·引力子為基礎研發出來的超光速飛行技術,并非讓飛船本身超光速。

  而是通過超·引力子,制造出一個彎曲的時空。

  如果我們將宇宙空間看做一張平整且有彈性的薄膜,而宇宙飛船位于這個薄膜上的一點。

  超·引力子超光速飛行技術,就是利用超·引力子在飛船后面制造出一只手。

  這只手會捏著空間薄膜的某一個點,讓它彎曲起來,具有一定的弧度。

  就像一座山峰一樣,會呈現出一個∩形狀,而宇宙飛船位于這個∩形的一側。

  等到這只手松開的時候,∩形會快速的恢復正常,而位于∩形一側的宇宙飛船,刷的一下就被彈出去了。

  雖然這種比喻方式有些奇怪,但利用超·引力子進行超光速飛行的確就是這樣的。

  它借助的宇宙空間在恢復時的速度遠比光速快這一個點。

  驀的,韓元想到了科幻電影小說中的‘曲率引擎’。

  大名鼎鼎的曲速引擎看過科幻小說和電影的基本都聽說過。

  “曲速引擎”就是利用空間的可伸縮特性,通過操縱飛船前后的時空結構,讓飛船可以在時空結構中“超光速”飛行。

  有些類似于地球上的沖浪運動,沖浪愛好者利用自己的技術,讓腳下的沖浪波隨著波浪的起伏力量快速前行。

  這種速度是非常快的,在整個沖浪過程中,沖浪板和人體本身是處于相對靜止狀態,前進的是波浪。

  而曲速引擎飛船在超光速飛行中,是處于一個相對靜止的狀態中的,它周圍的時空在超光速運動,帶動著飛船超光速前進。

  從這一方面來看,超·引力子超光速飛行技術的確和科幻小說電影中的曲率引擎很像。

  不過按照科幻小說中的設定,曲率引擎使用的能源和材料是反物質材料勾動空間。

  而超·引力子超光速飛行技術則使用的是超·引力子。

  抓到超·引力子勾動空間扭曲光線的線索后,韓元趁熱打鐵,不斷重復原有的條件進行粒子對撞實驗,希望收集到更多的證據。

  但超·引力子勾動空間似乎是一個隨即結果,而且發生的概率低的可憐。

  在不斷重復原有的條件進行粒子對撞實驗后,韓元暫停了粒子對撞實驗。

  截止到終止,小零總共進行了七十八次的對撞實驗,這七十八次對撞實驗,全都是按照抓到超·引力子勾動空間扭曲光線的實驗參數來進行的。

  這七十八次的對撞實驗,盡管每一次都會觀測到超·引力子出現的波峰,但超·引力子勾動空間扭曲的次數,只有三次。

  次數少的可憐不說,每一次觀測到超·引力子勾動空間扭曲現象,也沒有任何的規律可言。

  第一次出現在第十次對撞實驗,第二次出現在第四十二次對撞實驗,第三次出現在第六十一次對撞實驗中,出現的節點沒有任何規律。

  當然,有可能是他進行的對撞實驗次數太少,還無法發現規律,也有可能是每次都發生了,但部署在粒子對撞機加速管道上的探測儀沒有捕捉到。

  但無論如何,這種毫無規律可言的結果,根本就無法實際運用起來,或者說,連對其進行研究都做不到。

  這令韓元有些煩躁。

  明明每一次的對撞實驗都是按照之前出現超·引力子勾動空間扭曲的實驗參數來進行的,而且每一次都有捕捉到超·引力子出現的痕跡,為什么超·引力子勾動空間扭曲卻是隨機?

  是這顆超·引力子并沒有他想象中那么強大,還是他漏掉了些什么東西?

  停止對撞實驗后,韓元從坐了超過六個小時的藤椅上站起身,長舒了一口濁氣。

  他準備出去走走,放空一下大腦。

  長達一個多月的研究,每天都盯著各種能譜圖像和對撞數據,現在他滿腦子都是曲線圖和阿拉伯數字,還有那令人煩躁的超·引力子勾動空間扭曲現象。

  韓元知道自己有些急了。

  超光速飛行技術,這可是從未有人踏足過的領域,別說將其研究出來了,就算是在這條路上往前推進一步,那也是驚人的成果。

  其他的不說。

  光是從粒子對撞機開啟實驗到現在的研究成果,如果放到現實世界,諾貝爾物理獎他至少可以拿好幾個。

  首先希格斯粒子β玻色子的發現拿一個完全沒問題,畢竟希格斯粒子的發現當年就拿到了諾貝爾物理獎,沒可能更重要的β玻色子的發現拿不到。

  隨之發現的希格斯場震蕩再拿一個也沒有任何問題,而希格斯場震蕩時出現的能量湮滅現象再拿一個也沒有任何認為。

  且不說希格斯場震蕩可以制造出希格斯粒子的發現,光是能量湮滅現象可能涉及到暗物質與暗能量的生成就足夠拿好幾個物理獎了,如果繼續研究下去的話。

  除此之外,還有超·引力子的發現,超·引力子勾動空間扭曲現象的發現,這些發現毫無疑問都能配的上諾貝爾獎。

  甚至可以說擁有諾貝爾獎不是他的這些發現的榮耀,而是諾貝爾獎擁有這些才是它的榮耀。

  畢竟上述的這些東西,每一個都能改變物理學的發展,都能改變人類的發展。

  1秒:m.bxwx.tv

大熊貓文學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