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碳酸丙烯酯溶液’來說,配置混合型電解質鋰鹽要簡單一些。
當然,這個簡單只是相對而言的,電解質鋰鹽的提純,還是有點麻煩的。
畢竟電解質鋰鹽沒法用飽和氯化鈉提煉精鹽的方式來提純,除此之外還得注意一下提純是溶液的溫度。
一旦溫度超出預定值,像高氯酸氯鋰鹽里面的氯離子就容易分解一樣,到時候制備出來的鋰鹽溶液就廢掉了。
除去提純電解質鋰鹽外,還有一個稍難的點就是穩定添加劑。
這是一項全新的化合材料:‘13丙磺內酯’,屬于有機添加劑的一種。
其分子之間的鏈接宛如人體大腦神經細胞一樣,以丙磺大分子為核心細胞,伸出來的神經觸手能有效的粘連住其他的電解質鋰鹽離子,從而達到穩定電解質鋰鹽又不影響導電率的效果。
制備起來時需要用到大量的硫磺和丙酸,氣溫相當難聞。
不過制備出來后的成品卻只有淡淡的硫磺氣味,聞起來還挺不錯的。
上述東西雖然麻煩,但對于一名優秀而且還開了掛的老化工來說,是不會被這些東西打倒的,忙碌了接近一天的時間,韓元順利的制備出來了合格的電解質溶液。
這一步完成,相當于鋰硫電池完成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制備。
剩下需要處理,是鋰硫電池的陰陽兩極以及最關鍵的人工sei薄膜。
陰陽兩極好處理,正好還剩下一些時間,韓元打算今天就處理了。
典型的鋰硫電池一般采用單質硫作為正極,金屬鋰片作為負極。
它的反應機理不同于鋰離子電池的離子脫嵌機理,而是電化學機理。
放電時負極反應為鋰失去電子變為鋰離子,正極反應為硫與鋰離子及電子反應生成硫化物。
正極和負極反應的電勢差即為鋰硫電池所提供的放電電壓。
充電時則是在外加電壓作用下,鋰硫電池的正極和負極反應逆向進行,即為充電過程。
而然這里面就有一個致命的問題。
金屬鋰負極在充放電過程會發生體積變化,并容易形成枝晶,這就是美麗而又致命的‘鋰枝晶’。
也是一直困擾鋰離子電池發展的關鍵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類已經研究了好幾十年,但依舊沒有研究出來什么很好的解決辦法。
這些科研學者們研究來研究去,到最后發現除了鋰枝晶的生成問題無法解決外,他們還找到了‘一堆’全新的問題。
比如在研究鋰枝晶的生長問題時,他們發現無論如何更換電解質,單純的硫都不太適合用來當做鋰硫電池的陽極。
因為單質硫的電子導電性和離子導電性差,硫材料在室溫下的電導率極低。
又比如硫在充放電過程中,體積的擴大縮小非常大,有可能導致電池損壞。
但幾十年的努力總歸是沒有白費的。
至少在硫材料的陽極使用上,科學家們找到了一些硫的化合物,可以有效的解決鋰硫電池硫陽極問題。
這一次韓元使用陽極的材料,就是在現在華國科學家研發的硫碳復合材料基礎上再升級一次的硫介孔碳復合材料。
可以解決硫的不導電和體積膨脹問題。
另一個陰極,則自然是金屬鋰了。
至于鋰枝晶的生成問題,這個是關鍵,韓元會留到明天來進行處理。
金屬鋰陰極材料這個沒什么需要處理的,儲物間里面有一大堆用石蠟封存起來的鋰金屬,處理一下后便可用作陰極材料。
關鍵點在于硫介孔碳符合材料。
這是在華國科研學家研究的普通硫碳復合材料的基礎上對碳材料進行了一次升級后制備出來的復合材料。
事實證明,在研究鋰硫電池這一條道路上,華國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至少在陽極材料方面,估計再有一段時間,華國就能研發出適合鋰硫電池的復合硫碳材料。
當然,這個所謂的一段時間具體是多久,誰也說不清。
可能是一個月,可能是一年,也有可能一天的時間就研發出來了,或者五六年都不一定能搞定。
畢竟科研是一件很吃經驗和靈感的事情。
經驗占據了百分之九十九,但往往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才是關鍵,才能推進科技的進步。
這不,當之前就在研究硫碳復合材料的專家在看到韓元制備硫介孔碳復合材料時,頓時恍然大悟。
猶如被高人打通了奇經八脈一樣,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介孔材料是一種具有極高的比表面積、規則有序的孔道結構、狹窄的孔徑分布、孔徑大小連續可調等特點的材料。
正是因為這些特性,使得它能完成的大分子的吸附、分離,尤及催化。
而且這種材料的有序孔道可作為“微型反應器”。
用介孔碳作為硫碳復合材料中的碳材料,能比單純的碳材料或者石墨烯或者高分子納米碳管材更有效的運送鋰離子。
或者說,介孔碳就像是一個磁鐵一樣,能吸引電解液中的帶電離子。
看到韓元處理硫介孔碳材料,研究這一行業的科研學者和專家們臉色都有些復雜。
這應該是他們離這個主播最近的一次。
硫碳復合材料用于鋰硫電池的陽極是他們一直在研究的東西。
但他們更多考慮的是使用導電能力更好,性能更穩定的石墨烯、高分子碳材料或者碳納米管材等碳材料去復合硫。
介孔碳相對于來說性能并不出色。
但眼前的這名主播卻用實際行動告訴了他們,并不是最優秀和最頂尖的就合適。
而是最適合的才最合適。
這是走在前路上的先行者給他們點明的一盞燈,引人深思。
無塵工作室中,韓元已經快忙成一個陀螺了,根本就沒想到自己的舉動給華國的科學家帶來了新的思想心態。
硫介孔碳復合材料是一種含有籠結構的介孔材料,以大分子硫為基底,以介孔碳為枝干構成。
在制備的過程中,需要控制溶液溫度保持恒定的同時需要不停的高速攪拌的同時還需要不斷摻入新材料。
事實上這種材料的實驗室制備一般是由兩人或者三人共同完成的。
工業化制備的話,則是使用智能全自動流水線控制生產,并不太適合一個人進行生產處理。
但韓元也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
而硬著頭皮上的結果,自然就是失敗了。
第一次失敗、第二次失敗、第三次失敗接連而至。
這應該是他在注射基因藥劑后進行生產某種東西失敗次數最多的了。
但隨著失敗的次數變多,韓元開始感覺自己好像開始能做到一心多用了。
直到將硫介孔碳復合材料制備出來后,他才從這種狀態中醒過來。
停下工作后,韓元回想了這種一心多用的狀態,頓時就明白了這應該是人體開發藥劑在起作用了。
這種感覺很是奇妙,就好像一手畫圓一手畫方一樣,不過他能感控的事件更多。
一心多用就是指同時干好幾樣事情,對于大部分的人來說,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普通人一手畫圓一手畫方的結果基本就是最后都畫成了圓或者方。
但實際上這種能力是可以進行培養的。
對于一個頭腦和身體均正常的人來說,“一心”是完全可以“兩用”甚至“多用”的。
然而很多時候,一心兩用或者多用并沒有什么卵用,甚至事倍功半,嚴重的時候還會影響大腦的智力發育。
這并不是無稽之談,而是人類科學家對大腦做出研究后得出來的結論。
比如澳州昆士蘭大學的一名叫做艾倫·基恩的博士教授就通過研究發現,邊走路邊說話會損害健康。
這是因為說話和呼吸同屬大腦同一區域控制,邊走路邊說話會使大腦“一心二用”,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神經信號傳輸的中斷,腹部肌肉活動減弱,降低對脊椎等的保護作用。
同樣,如果一邊進食,一邊思考問題;或一邊進食,一邊看書、看電視,大量的血液要供應腦部工作,會直接影響胃腸道的血液供應。
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胃的功能,導致胃病發生。
也有可能引發一系列危險的精神問題,比如成年人的巨大壓力和狂躁癥,或者孩子身上的學習障礙和自閉癥等。
所以吃飯的時候別玩手機或者看電視還真是對的。
只不過對于大部分人而言,這就是在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