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謙,回頭有時間,你把之前在農村基層采訪寫的稿子發給我看看。”
本來還想聊一聊楊謙當歌手、混上娛樂圈的那些話題,但聽戴羽妮說楊謙去年下半年有大半的時間都是在跑農村新聞,然后又聽楊謙說了一些他在農村的見聞,喬建杰就忍不住跟楊謙討論了起來。
作為新聞從業者、輿情研究專家,同時也是拿了粵省優秀青年教師科研資助、專注于“新媒體和社會發展”課題研究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喬建杰很敏銳地察覺到楊謙說的農村新聞,或許是一個不錯的研究角度。
當然,喬建杰不是想研究農村發生了什么新聞,他是想透過楊謙和他記者師傅對農村題材新聞的深耕,探討媒體從業人員的社會責任、道德要求。
“自媒體的出現,看起來像是打破了傳統媒體和記者對新聞源的壟斷、控制,提升了消息的傳播效率,滿足了民眾日益膨脹的信息需求,好像讓新聞業得以蓬勃發展。”
“但實際上,最近十年,從我們做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自媒體帶來的并不完全是發展、進步,甚至有時候可以說是弊大于利,是整個新聞業的退步。”
喬建杰和楊謙討論的話題,在這兒的時候,戴羽妮還是聽得懂的。
但后面他們聊的,戴羽妮發現自己就有點跟不上他們思維的轉換速度了。
“比如說自媒體的平民化、自主化,傳播平臺的放縱和不作為,完全顛覆了以前媒體機構的層層把關、嚴格審查的監管制度,很容易出現極端言論、煽動性報道等情況。”
“自媒體本身的逐利屬性,也讓他們喪失了新聞媒體從業者應該有的客觀性、真實性、準確性!近幾年自媒體在報道民生事件的時候,經常出現沒有充分了解事情的真實性和具體細節,就編造添油加醋的新聞故事,故意引導輿論的一邊倒的發展的情況…”
楊謙聽到這兒,也忍不住點了點頭附和:
“喬教授,就跟以前您和我們說的米國十九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初期的‘黃色新聞’風潮那樣,大量的煽動性標題、大量未經證實的圖片內容、大量捏造的訪談記錄報道、大量標榜同情受壓迫者的新聞等等!”
這個“黃色新聞”風潮的出現,源自于當時兩個米國報業大亨的競爭,其中一個就是設立了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普利策獎的約瑟夫·普利策。
具體的情況無需多言,這個風潮發展到后面,甚至還煽動了戰爭,煽動造成了他們自己總統的被刺殺。
但即便是這場風潮結束,它依然對全世界的媒體造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即便是到現在,像以黃色新聞聞名于世的《太陽報》還存在著,像《太陽報》背后的默多克,現在還在利用他們的影響力,在全世界煽動著反華的情緒…
這都是喬建杰在講《中外新聞史》跟學生們講過的內容。
喬建杰很欣慰的是,即便是過了兩年,即便是現在楊謙已經走上工作崗位,他還記得自己以前上課講的內容。
當然,喬建杰現在不是想做國外媒體的研究報告,還研究國外媒體意義不大,關鍵是我們自己國家的媒體、自媒體都要規范起來!
“沒錯,我們現在自媒體的發展狀況,跟米國那時候差不多,區別的只是當時是有一個集團、一個人在主導,現在他們卻是化整為零,你處理了其中一個自媒體,還會有千千萬萬的自媒體在做著同樣煽動性的報道!”
喬建杰嘆了一口氣。
不是不可以管,而是很難管!
“相同點就是他們都是利益的驅動,老師您剛才說了傳播平臺的縱容。其實我們可以建議從傳播平臺,比如現在大家經常看的一些大的新聞平臺、一些社交、短視頻平臺的管理上入手。”
“傳播平臺方面就應該負起新聞審查的責任,不能夠他們又吸引流量賺錢,又不想負責任去審查,還故意推波助瀾,給用戶推廣一些具有煽動性、吸引眼球的沒有價值的新聞。”
楊謙研究過音樂平臺、視頻平臺的侵權、維權問題,他覺得新聞平臺也同樣是治理的關鍵。
喬建杰贊賞地點了點頭:
“沒錯,所以我想要從你們報道的農村、民生相關的新聞內容作為切入點,來探討現階段自媒體、新聞傳播平臺的內容規范化、運營制度化,以及我們國家管理方面的審查權威化的問題。”
沒看到現在的新聞傳播平臺,現在的社交平臺,都很少能看得到農村相關的新聞了嗎?
就算有,那也不是正兒八經的報道農村發展的新聞,頂多是一些家長里短的雞毛蒜皮小事,被自媒體寫得跌宕起伏,搞成了諸如兩個社會群體不可調和的超級大的矛盾問題…
所以,喬建杰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研究角度…
喬建杰不僅很樂意跟楊謙分享自己的研究課題,研究思路,甚至還想讓楊謙考自己的研究生、博士生,帶著他一起做相關的課題研究。
這個傳統和創新方面平衡、共存課題,并不是一兩天的研究就能得出結論的,也不是一兩篇論文就能完結的。
‘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的畸形發展,并不只是互聯網時期、短視頻時期才存在的問題。
它是一個很具有研究價值的動態研究課題,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改革進程上面,都會有著不同的研究結果和研究需求。
只是可惜,喬建杰對楊謙也只能停留在欣賞上面,楊謙是他想要得到但不可能得到的人才。
楊謙已經選擇了自己研究和發展的方向,但并不在新聞學領域。
“我還真有點擔心你會答應了喬教授,說我不唱歌了,我要回去復習考研究生,會南粵大學繼續讀書呢…”
戴羽妮和楊謙告別了喬建杰之后,就出了北門,來到珠江邊漫步。
現在差不多是中午時間,珠江邊上行人稀少,倒是觀光旅游的游船不時地穿過。
戴羽妮不覺得江風吹得很冷,但她還是緊緊地抱著大木頭的胳膊,嘴巴嘟得,都快要可以掛上醬油瓶子了。
今天早上出門前,她大概是沒有想到,過來南粵大學玩,會是這樣驚險的旅程!
她的大木頭居然如此優秀,以至于不只是有很多女孩子在偷偷地覬覦著,就連四五十歲的教授大叔,也想要搶走她的大木頭。
楊謙看著她不情不愿的樣子,不由地莞爾一笑。
“別擔心,喬教授搶不走我,我還是知道我想要做的是什么,還是知道我們想要做的是什么的!”
楊謙伸出空著的左手,幫心愛的女孩整理一下她被風吹亂了的頭發,柔聲說道。
“你說的呀,我們一起唱歌,一起做音樂,不能夠轉頭又跑回去當記者。”
這樣親昵的舉動,對于戴羽妮來說還是很受用的,她心里甜甜,笑著說道。
楊謙張開臂膀,將戴羽妮摟在懷里,柔聲應承:
“嗯,我說的。其實記者這一行,有很多很厲害的前輩在不停地努力著,像喬教授,高屋建瓴,做著理論、制度相關的研究;也像我師傅,歐陽老師那樣,踏踏實實,深耕農村,做著實實在在的新聞報道;”
“國家也一樣,開始加強對新聞采編播發業務的管理,十月初我就看到一個關于禁止非公有資本違規開展新聞傳媒相關業務的意見征求稿。”
“在這么多前輩的努力下,慢慢的,新聞行業的這種亂況就算得不到根治,也會得到改善。這樣的情況,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相比之下,我可能在音樂這一行,能做出更多的貢獻。”
楊謙倒也不是為了安慰戴羽妮亂說的。
獲得了《》系統的那一刻開始,他就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了自己有這樣一份使命感,后來認識了李光民老師,在和他的討論里,楊謙更加確認了自己肩負的責任。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楊謙既然拿到了地球上的音樂資源的支持,那就必須要站出來,為他和所有所鐘愛的音樂貢獻出一份力量!
說不定,地球上也有同樣一個年輕人,帶著楊謙這個位面的音樂和楊謙那些們的希望在做著同樣的努力呢!
當然,戴羽妮不知道這么多,她還以為楊謙嘰里呱啦說了一堆她有點理解不了的話,說要放棄自己以前學的那些知識,就是在安慰她,想要讓她放心。
“才不是多你一個不多,喬教授都那么重視你,你很重要的!”
戴羽妮反對地搖起了頭,腦袋和頭發在楊謙的胸膛上搖得刷刷作響。
“哈哈,你對我更重要!”
楊謙不知道是不是開了竅,居然說了一句讓戴羽妮破了防的情話。
戴羽妮兩只手插在楊謙暖暖的衛衣衣兜里,將自己緊緊地貼在了楊謙的懷抱里,沒有環抱他,卻貼得比啥時候都緊,好像要將自己揉碎了融進他的身體一樣。
楊謙也情不自禁地抱緊了她,下巴輕輕地壓在她柔順的頭發上,聞著她身上好聞的香味。
過了一會兒,戴羽妮才依依不舍地抬起了紅紅的臉蛋,兩只都快溢出水來的水萌萌的大眼睛里情意濃濃的。
“大木頭,我們回家吧!”
戴羽妮呢喃著。
“這么早就回家了?我還想帶你去吃你之前想吃的大盤雞呢!”
“我更想吃你做的飯,你可以給我做大盤雞啊…”
“那不去玩,也不去逛街了?”
“嗯,我們回去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