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六百五十一章 勝利果實

大熊貓文學    頑賊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正當明軍的河南總兵摩拳擦掌,要到洛陽尋元帥府的河南總兵。

  西安府的劉承宗則正在享受戰爭勝利的果實。

  漠南之役,這場在崇禎看來,實屬劉承宗造反,墮名城、蹶名將以來,六年反叛,打過最丟臉的戰役。

  抱頭鼠竄啊。

  但是對劉承宗來說,卻是其起兵生涯中,得來最簡單的巨大勝利。

  元帥府任何一寸土地,都是劉獅子親領軍兵,刀槍開路,明搶豪奪,打出累累尸骨,直教西北無敵手,才一塊塊拼出如今廣袤無邊的帥府版圖。

  唯獨漠南,比青海、甘肅加到一起還大的漠南。

  得來全不費工夫。

  楊麒,名不見經傳的敗軍之將。

  額璘臣,被林丹汗廢了汗號的濟農。

  兩萬漠北蒙古的散兵游勇,就是三汗親自領軍,都不敢跟后金扎刺。

  劉承宗多驕傲啊。

  方圓五百里的部落全趕著牲畜帳房鉆進鄂爾多斯大漠,主力收縮一路避戰,大都督龜縮城內不敢應戰。

  是狼狽了些。

  但是過程不重要。

  劉承宗看重的是結果,他對楊麒等人的命令,就是讓他們在漠南維持存在。

  換句話說,只要楊麒那些人活著,在漠南草原上活著,哪怕什么都不做,也已經完成了劉承宗的部署。

  就連劉承宗自己都沒料到,他把數以千計的空頭支票開出去,漠南都督府的蒙古兵就能長驅奔襲,沖進哈喇慎的領地。

  讓首屈一指的部落國成為一地骨灰,差一點就讓哈喇慎成為歷史名詞。

  最終的戰役結果,楊麒的漠南都督府不僅維持了存在,還讓元帥府的威勢籠罩在漠南草原的天空。

  什么大明,什么北元,什么后金,什么漠北三汗,在籠罩之下全是土雞瓦狗。

  沒有任何人,能在漠南庇護元帥府的敵人,哈喇慎就是下場。

  來的時候再猖狂有什么用,你總要回去,你回去了,我還在這兒,我才是這里的主人。

  這就是勝利,偉大的勝利。

  到這個時候,對劉獅子來說,需要考慮的便只有如何消化戰果這一件事了。

  因為封賞很難啊。

  立下如此大功,不封賞是不合適的。

  但是封賞,又涉及到一個問題,當時他給楊麒他們的官職,甚至包括漠南那些千戶萬戶的冊封,實際上都是戰后才該有封賞。

  也就是說,本身就是頂格了。

  況且,楊麒和額璘臣,此次戰役中出力最大的兩個人,都有個問題:沒兒子。

  楊麒的兒子,早些年在駐防山海關的時候死了;額璘臣的兒子,則是跟林丹汗干架的時候死了。

  后來這些年,大家的生活狀態都一樣,在戰火中顛沛流離,誰也顧不上下崽兒。

  以至于蔭官都很困難。

  不過所幸,進入關中的劉承宗,正處于人生中最富裕的時候,同時面臨的問題也比較多。

  所以剛好,用一個問題解決另一個問題。

  他的封賞也很大方,首先是給楊麒賞銀五千兩,在靜寧州賜田地萬畝、草場萬畝,另有甲胄、寶刀、駿馬、衣裳。

  同時在楊麒的蘭州老家,選子侄輩親戚兩人入羽林營,授都尉銜。

  與之對應的是粆圖臺吉、賀虎臣、王承恩,以及隨軍出征漠南的各級軍官,賞格依次降低,授予田地、草場都在靜寧州、固原州等地。

  因為那些地方沒人,田地也好、草場也罷,都早就撂荒了,整個陜西除了關中,哪兒都缺人,也沒法子搞移民。

  畢竟移民這東西,并不是說一個地方的人吃不飽飯,把他們移到別處去,就能吃飽了。

  實際上移出去,只能讓別的地方也吃不飽。

  原因很簡單,古代的農業社會,恩格爾系數太高。

  就比如大明萬歷以后,白銀成為主要貨幣單位。

  普通人打個長短工、當個走卒販夫,一年掙上十兩銀子很簡單。

  做的是最普通、最普遍的工作,拿的也是最普通、最普遍的薪水。

  這讓十兩銀子看上去,好像沒多少錢。

  但同樣也是在這個時代,一戶人家有二十兩的固定資產和財富,就算中人之家了。

  就會顯得好像很古怪,怎么刨去宅子、牲口、幾畝地,一戶人家的財富,還沒有一個人出去做工一年的薪水高呢?

  因為商品經濟發達,讓社會崩得很緊張。

  一年掙十兩銀子很簡單,但這并不意味著他能拿這十兩銀子買什么大物件兒。

  原因和明朝這場大起義一樣:人要吃飯。

  這個人自己吃飯就得吃掉九兩,所以古話說人無橫財不富,因為收入在基本水平以下,根本不可能攢下錢。

  這場大起事,它一開始跟農民沒關系。

  旱災來了糧價翻倍,陜西的正經農民如果不遭遇人禍,大概率還在地里老實刨食。

  但是因為吃商品糧的人已經要餓死了,當兵吃餉的劉承宗、當差吃糧的張獻忠、當卒送信的李自成、手藝糊口的王自用…這幫人吃不上飯,造了反。

  移民,就等于把這些手停口停的人移走,或者把地里刨食的人變成流民。

  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創造出新的人口問題。

  沒飯吃的人,是百分百被土地拴住,就算殺人越貨當土匪,都只能當個坐寇。

  他們但凡有路上吃的口糧,也不至于變成流民、變成土匪。

  只有讓有飯吃的人,去有飯吃的地方,才能成功移民。

  像靜寧州那些空有土地,卻沒人的地方,劉承宗很難主導移民,成本太大了。

  但是把土地賜給漠南立功的將領,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們手上有錢有人,地賞出去,不論安置傷兵還是讓家眷打理,都能把田地利用起來。

  利用一點兒是一點。

  而對于出了大力氣的漠北蒙古軍戶,劉獅子也沒刻薄,不過賞賜他們就簡單多了。

  蒙古草原上,什么東西最珍貴?

  牧地。

  劉承宗專門從西寧調了一支隊伍,重新啟用閑了很長時間的高顯。

  并且為他召集了汗庭斡耳朵的宰桑、新城書院的制圖師、孩兒營的小童生,以及兩隊羽林營的軍官,組成綜合能力很強的工作隊。

  高顯在新城收到調令,非常興奮,立即馬不停蹄地奔至西安府。

  到了西安府見著劉大帥,立馬垮了臉:「這,這是去漠南啊?」

  高顯是元帥府正兒八經的老資格了,人家出了魚河堡,就整天跟劉承宗混跡一處。

  在平涼打曹文詔的關寧軍,被戰馬創了,因為當時傷兵多,許多人留在平涼,高顯便也以獅子營哨長的身份留在平涼,缺席了元帥府的草創時期。

  不過就像胡三槐那些老資歷一樣,從平涼到青海的高顯雖然沒有再領兵,但軍銜還是隨著元帥府的架子水漲船高,吃穿用度都按參將的待遇來。

  但高顯的情況又跟胡三槐、吳養臣那倆專門保護劉承運、師成我的參將不同,別人是嗷嗷叫著要打仗,高顯則是對劉承宗的安排聽之任之,并不急于升官。

因為他當了韓王府的女婿,嫁妝很  豐厚。

  他老丈人是韓藩的鎮國將軍,韓定王的曾孫,因為實在受不了韓王想方設法從親戚這摟錢兒,遂以驅虎吞狼之計,將還未從朝廷那得到封君稱號的小女兒嫁給了在平涼養傷的高顯。

  從輩分上來講,高顯現在是小韓王的姑父。

  不過因為早年婆姨在旱災與大亂中失散,精神狀態很有問題,他的生活越好,負罪感越強,整個人有一種努力奔向死亡的氣質,活膩了。

  「我知道你這幾年沒閑著,但沒必要出使后金,好好過日子。」

  劉承宗看著高顯,眼神復雜。

  這幾年老兄弟們都在領兵打仗,高顯自從得知劉承宗想讓他出使后金,也沒閑著。

  最開始到青海的時候還挺正常,生了倆娃娃,拿著新婆姨的嫁妝在新城的藥水河流域置辦了點田地、牧場,招攬了些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打理家業。

  但他自己就整天學習,胡吃海塞、打熬力氣、磨練技藝。

  甚至還跟老太爺申請了一支百人護兵隊,由帥府撥給新城書院的物資里出糧餉,成日里鍛煉奔襲、破襲、爆破、下毒之類的東西。

  以至于帥府上戰場的將領,一個賽著一個掉肉多,高顯給自己養的膘肥體壯,整個人壯了兩圈。

  甚至怕黃臺吉聽不懂,他還專門精進了蒙古言語,學了很多能熟練運用的臟話。

  高顯是真的在以一個使臣的標準要求自己,明顯是看書了,學了前人擔任使臣的經驗。

  唯獨看的書大概有點不對勁。

  劉承宗了解之后,認為高顯學習的榜樣可能是工作方式上囂張跋扈、工作態度上有去無回,消耗一位使臣,取得戰爭借口的那種漢家使臣。

  這個精神狀態,劉獅子也不敢給他送去出使后金啊。

  過去搞個輕騎斬汗王倒沒啥,關鍵是沒有這個必要。

  大漢那會兒的使臣那個模樣,是從蠻荒時代沖出來的老祖宗拿到世界霸權,國際外交秩序從無到有,使臣都是皇帝隨從,出門囂張跋扈就是奔著搞事去的,隨后定下了殺漢使滅國的外交規矩。

  但那種方式對瘋狗滿地跑的元帥府來說,顯然過于文明。

  元帥府舉世皆敵,周圍勢力有一個算一個,要么早就被揍服了,要么正在揍,哪有需要開戰借口的對手。

  從長白山到天山,所有人都是饑荒和寒冷的奴隸。

  打仗需要借口,還得搭上去個使臣,多新鮮。

  「你不用把自己搭上,帶那些人到漠南去,把輿圖畫出來,協助楊都督將二十三萬戶的領地牧地劃分好,就是大功一件。」

  劉承宗把這事兒對高顯說得極為慎重,道:「這事并不容易,辦不好,漠南這場仗等于白打。」

  這是真正的瓜分勝利果實。

  高顯重重點頭道:「我知道,劃分牧地,還得打仗吧?」

  「大仗今年應該打不起來了,但小沖突難以避免,這事不用操心,到手的地,二十三部不會吐出去,該打就打。」

  劉承宗對這方面的猜測,主要涉及到漠北三汗的喀爾喀邊境貴族,以及哈喇慎的殘余勢力。

  漠北勢力很大,對漠南的無主牧地多半也會心動,劉承宗估計他們會和楊麒鬧點小沖突。

  不過即使真爆發沖突,劉獅子對漠南都督府的前景也很樂觀,漠北那三家心思不齊,干不成什么大事。

  相較而言,他還是覺得哈喇慎的殘余兵眾,給楊麒帶來的麻煩會更大一些。

  別看他們僅剩數百騎,充其量能在漠南東部扮演個草原強盜和馬匪的角色,但也正因如此,流竄搗亂,不好捉。

劉承宗是流竄  搗亂的行家,他當然了解這一點。

  剿匪剿匪,難點不在剿,而在先找到匪在哪兒。

  不過高顯這邊還沒啟程前往漠南,楊麒已經從漠南往西安府送回來戰利品了。

  歸化城之戰中,后金軍含怒攻城,留下了一些兵器甲胄,楊麒挑了幾套步騎全裝,給劉承宗打包送來。

  帶隊回來送貨的是參將白文選,領了百余騎,押了幾輛車。

  白文選到西安府也沒解甲,遍先來見劉承宗,進了帥府中軍所在的華嚴寺,一看劉承宗、張獻忠、韓王都在。

  他先給劉承宗行禮,再給張獻忠行禮,然后用鼻孔看了韓王一眼:「大帥,部堂,卑職奉命押送后金軍甲胄八套、軍馬三匹、獵犬兩頭、俘虜及押解兵兩位,已送抵中軍營。」

  「干得好。」

  劉承宗隨口說了一句,他其實對后金軍甲胄沒啥興趣。

  這年頭滿天下,包括元帥府在內,從衛拉特、北元、后金、朝鮮,底子跟明軍甲胄在規格上大差不差,基本就是帶了點異域裝飾的東西。

  他更感興趣的是人和狗,便問道:「俘虜是怎么回事?」

  「其人身披雙甲,極為健壯,戰場上叫城防的木柱子在城頭懟懵了,醒了之后言語不通,還以為是被錘傻了,不過倒是會訓狗。」

  白文選憨乎乎地笑了出聲:「看來是不傻的,只是不識王化言語不通,問了別的旗奴俘虜,好像是叫魚皮還是什么的怪名字,是從江邊捉的。」

  「另有個科爾沁人,能勉強聽懂他說的幾個字,也會蒙古言語,楊都督便叫人一道送來,連同三條遼東犬,給大帥養狗,別的俘虜傷兵都殺了。」

  說罷,他對劉承宗問道:「對了大帥,楊都督讓卑職過來詢問,漠南斬獲首級六百余,大帥要不要?」

  劉承宗笑道:「我要那玩意干嘛,讓他賣給大明吧。」

大熊貓文學    頑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