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75章 宮斗不如造反(十二)

  “什么?母親欲拜王十九娘為女侍中?而王氏,哦不,是王家居然同意了?”

  就在永承帝為了皇后人選猶豫不決的時候,聽到了這么一個消息。

  王十九娘,他熟悉啊,就是何太后為他挑選的正妻人選。

  永承帝曾經見過王家的這個女兒,相貌、品性什么的,永承帝并不十分在意。

  他印象最深的,則是王詩玖那筆挺的背脊和高高揚起的頭顱。

  驕傲!

  這是個骨子里透著驕傲的女人。

  頂級世家瑯琊王氏近千年的底蘊與榮耀,在她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她高貴,她嫻靜,她完美的仿佛不似真人。

  對于門第不如自己的人,王詩玖不會面露嫌棄,更不會惡語相向。

  但,站在這樣尊貴的女子身邊,很多人都會情不自禁的感到自慚形穢。

  永承帝是個矛盾的性子,他自卑又自大。

  氏族與庶族之間的差距,哪怕當了皇帝,也無法填平。

  永承帝的內心,是傾慕世家的。

  但理智又告訴他,我才是皇帝,是一國之君。

  自古君尊臣卑,身份有別。就算王中書令是人人吹捧的世家子,也只是個臣子。

  見到他這個皇帝,也須得恭敬行禮。

  然而,永承帝的心里并不十分強大的,他的這些自我安慰,并沒有真正的撫慰自己。

  他反倒覺得自己是在自欺欺人。

  因為世家女就是尊貴,因為人家確實有驕傲的本錢。

  而他呢?

  除了一個皇帝的身份,似乎,也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之前,永承帝在何太后面前,會那般反對求娶王詩玖,撇開情愛的原因外,也有這方面的因素。

  作為男人,一個本該最尊貴的男人,他卻在未來的妻子面前自慚形穢,這樣的婚姻,注定不會幸福!

  永承帝有個強勢的親娘,他格外的希望自己的夫妻關系,應該是正常的男強女弱。

  王詩玖倒是不強勢,但她太驕傲了,永承帝面對她的時候,總覺得底氣不足。

  仿佛他是地上的一攤爛泥,根本就配不上那片高懸在天空的星辰。

  還是念兒最好,她眼里心里只有自己。

  自己對她而言就是天生,就是唯一的信仰!

  唉,可惜自從上次落水后,念兒就得了風寒,身體時好時壞,連精神都看著不好。

  如今又被送到城外的莊子上,那里不如京城繁華、便利,也不知道她過得如何!

  不得不說,永承帝對鄭念兒果然一片真心。

  想著想著就能想到這位被送走的曉青霉身上。

  而有了鄭念兒岔開他的思路,他也就沒有繼續研究親娘冊封女侍中的事兒。

  什么女侍中?

  不過是個糊弄女人的虛職。

  還真當叫個“侍中”,就真能批閱奏章、討論國事?!

  笑話!

  永承帝暗暗冷笑,直接將這件事丟到了腦后。

  轉而繼續考慮皇后的人選。

  “說起來定國公家的嫡幼女也還不錯!”

  永承帝手底下的人手不多,卻有小貓兩三只,總給他打探一些消息。

  再不濟,在宮外他還有鄭家呢。

  鄭有糧是個憨貨,但他與胡氏的兩個兒子十分伶俐。

  靠著他們,永承帝知道了不少京中的八卦。

  比如,誰與誰家有些私怨。

  再比如,哪個勛貴嫌棄家里的黃臉婆,偷偷養了外室,結果被母大蟲堵在了外宅里。

  再再比如——

  雖然沒用的市井笑話比較多,但永承帝還是能夠從中提煉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就拿定國公陶勇來說,他是先帝最得用的舊臣之一。

  大淵建立后,憑借戰功,陶勇得封開國縣公,世襲罔替,位列六大國公之首。

  最要緊的,他還是朝中的大將軍,手里握有二十萬精兵。

  當然,永承帝特意把他挑出來,不單單是為了兵權。

  畢竟永承帝心里有執念——要娶世家女做皇后!

  陶勇不是世家子,但他發跡后續弦的妻子出身世家啊。

  雖然只是個落魄世家的旁支,然而人家只憑一個姓氏就足以抵消一切。

  兩人成親后,生了一女一子。

  女兒在家中排行第六,今年十四五歲,尚未婚配。

  “…成國公也還不錯,夫人雖然不是世家,卻也是一地望族。”

  永承帝兀自琢磨著,將京中那幾個勉強上得了臺面的勛貴人家的女兒都過濾了一遍。

  看看這個,盤算盤算那家,他始終下不定決心。

  唉,有權有勢,對先帝也足夠忠心,唯恨不是世家啊。

  永承帝頹然的坐到榻上,不禁有些心煩意亂。

  “陛下,馮中書令來了!”

  就在永承帝又開始遷怒“何太后”的時候,小內侍跑來回稟。

  “馮師傅來了?”

  永承帝眼睛一亮,對啊,他還有馮師傅。

  馮中書令,也就是永承帝口中的馮師傅,名馮壽。

  他是先帝留給永承帝的三大輔臣之一,亦是先帝最信任、最器重的人。

  當年起兵的時候,馮壽就是軍師,學識淵博,善于謀斷。

  馮壽出身世家,卻因為某些原因而與家族決裂,成為了豪門棄子。

  淪落江湖,成為草莽。

  他吃了許多苦,更是幾經生死,他對家族,乃至整個世家階層都充滿怨恨。

  先帝當年還沒有起兵,作為領兵的副將,澆滅山寨的時候,遇到了憤世嫉俗、一身反骨的馮壽。

  隨后天下大亂,群雄四起。

  馮壽便積極的勸說先帝“謀大事”。

  當然,也就是造反啦!

  先帝會起兵,確實有他自己的野心,但馮壽的攛掇、謀劃,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先帝南征北戰的時候,馮壽更是獻計獻策,運籌帷幄。

  說他是先帝麾下的頭號功臣,一群牛皮哄哄、誰也不服誰的開國武勛們,卻沒有半點不服氣。

  這位馮壽先生著實是個奇人。

  大淵朝建立后,馮壽并沒有謀權奪利,接受先帝的高官厚祿,而是一門心思的做起了學問。

  先帝覺得浪費人才,可又不想違逆的好友兼造反小伙伴的心意。

  正巧沒多久,謝貴妃生下了大皇子。

  先帝便請馮壽來做皇子老師。

  后來又有了二皇子趙圭,先帝因為何氏不待見這個親兒子,本不愿讓他跟著馮壽讀書。

  但馮壽雖然總把討厭世家的陳規爛矩掛在嘴上,但他骨子里卻最講規矩。

  趙圭雖然不是長子,但他是皇后嫡子啊,是真正的皇位繼承人。

  且當年趙、何兩家結盟,也是馮壽在中間牽線搭橋,并且極力勸說先帝。

  馮壽對先帝的忠誠毋庸置疑,但他并沒有因為效忠先帝就仇視何皇后。

  相反,看到何皇后被先帝打壓,馮壽還有些同情,并暗中提供些許幫助。

  …幾個原因之下,馮壽竭心盡力的教導趙圭。

  永承帝趙圭呢,因為先帝的偏心與冷漠,對于父愛格外渴求。

  馮壽雖然不能代替父親,但也給了孩童時期的趙圭男性長輩的關愛。

  兩人名為師徒,感情卻更加深厚。

  所以后來,馮壽知道是何皇后順水推舟害死了先帝,他也沒有針對、報復。

  他甚至勸著重病垂危的先帝立趙圭為太子。

  當然,那時的何皇后已經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先帝不答應也不會影響大局。

  但,能夠讓先帝開口,更加名正言順。

  永承帝登基后,更不會遭受非議與污蔑。

  馮壽作為先帝的鐵桿謀臣,能夠為永承帝做到這個份兒上,實屬不易!

  另外,他還在先帝病床前發誓,一定會好好輔佐太子,不讓趙氏江山在他手里斷絕。

  就這樣,當了十來年閑散白丁的馮壽,被先帝封為中書令,與王源、趙爍一起輔佐新君。

  馮壽估計是三大輔臣中,唯一一個愿意讓永承帝盡快親政的人。

  也是唯一一個不摻雜個人利益、家族榮耀,而一門心思為永承帝考慮的人。

  “先生,您來了!”

  永承帝快步迎了出去,在殿門外遇到了馮壽,他深深一揖。

  看到永承帝尊敬、孺慕的樣子,胸中又急又怒的馮壽,頓時又壓下了種種情緒。

  皇帝雖然“天真”了些,但本性純良,且他年幼,行事難免有不周全的地方。

  作為長輩,不應該總是生氣、斥責,而是應該耐心的教導、規勸!

  馮壽深吸一口氣,努力在心底這般勸慰。

  幾個月前,馮壽的老妻病逝,他離京去料理后事。

  他與家族決裂,但家族給他選中的妻子,卻是與他同甘共苦了三十多年。

  他對妻子非常敬重,早些年他先是被驅逐出宗族、落草為寇,接著又是跟先帝一起造反。

  妻子擔驚受怕,還要面對官府的追捕、各方軍閥的截殺,著實吃了許多苦。

  唯一的一次懷孕,也是在躲避亂兵的時候流掉了。

  后來,新朝建立,馮壽身邊的許多“同僚”,都甩掉糟糠妻、迎娶美嬌娘。

  相較于那些見異思遷、背信棄義的男人,馮壽似乎更有理由停妻再娶——子嗣啊!

  就是馮壽的妻子,也勸馮壽實在不行就納房妾室,總不好斷了自家的血脈。

  馮壽卻沒有答應,他反過來問妻子,“血脈?我連祖宗都不要了,還要什么血脈?”

  要兒子,是為了傳宗接代。

  馮壽早已是孤家寡人,連姓氏都改了,祖宗也不認了。

  他認為,自己著實沒有延續香火、綿延子嗣的必要。

  他不是不喜歡孩子,而是覺得,妻子被他連累而失去了生育的能力,那便是他注定命中無子。

  左右那個臟臟、腐朽的家族已經在戰火中灰飛煙滅,馮壽報了仇,心底沒有了執念。

  往后余生,他與其去汲汲營營求子、謀劃傳承,還不如陪著老妻,收幾個小徒弟,悠然自在的過一輩子。

  可惜啊,他的隱士生活被先帝破壞了。

  先帝讓他做了皇子先生,臨終前,更是重新把他拉回了朝堂這個大泥潭。

  馮壽與先帝感情很好,他們相互成就,相互扶持,一個靠著先帝的兵馬報了仇,一個則依仗馮壽的謀斷奪取了江山。

  對于先帝,馮壽是感激的。

  所以,他即便不愿入朝堂,卻還是傾力教導兩個皇子。

  而兩個皇子中,他更看重趙圭。

  一則,趙圭是嫡子,他成為繼承人是正統、是規矩。

  二則,馮壽對何氏同情又虧欠,他不想過分欺辱這么一個女子。

  三則,是為了江山穩固。

  一個王朝想要穩定長久,那就必須遵循禮法,遵守大部人都認可的規矩。

  如果為君者肆意妄為,枉顧正統,朝堂肯定會出亂子。

  大淵朝這份基業,不只是先帝打下來的,其中也有他馮壽的心血啊。

  馮壽不想大淵如同大秦一般,二世而亡。

  他竭盡所能的教導趙圭,并一直勸說先帝。

  后來,先帝駕崩,趙圭登基,馮壽雖然惱恨何氏狠毒,卻依然盡心盡力的輔佐趙圭。

  只是幾個月前老妻病逝,他要把靈柩送去皇陵附近的墓地安葬,這才離開了大半年的時間。

  原以為,不過是區區幾個月,趙圭身邊還有何太后幫忙,應該不會出亂子。

  但…馮壽閉了閉眼睛,一想到路上聽聞的那些事兒,他真是無奈又焦急。

  尤其是昨天晚上他剛回到京城,就聽到外面傳得沸沸揚揚——

  “何太后欲拜王十九娘為女侍中!”

  馮壽不是永承帝,他沒有那么的“天真”。

  他雖然還沒有與何太后見面,無法面對面的探知她的態度。

  但,只這坊間的一則流言,就足以讓馮壽心驚——何氏莫非變了?她不肯把政權交還給小皇帝?

  她、她要繼續把持朝政,讓小皇帝一輩子都活在她的陰影之下,當個有名無實的傀儡?!

  馮壽簡直不敢相信,畢竟何氏一直以來都是個為了兒子的好母親。

  就是太過信任何氏,馮壽才會放心的離開好幾個月。

  結果——

  馮壽趕忙命人搜集消息,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將這些瑣碎的消息提煉匯總。

  然后,馮壽就一臉的無語凝噎。

  皇帝太糊涂了!

  怎么能這般胡鬧?

  就算有何太后的偏愛,也不能這么拼命試探啊。

  抬舉胡氏,打壓何家?

  為了一個賤婢所出的女子,拒絕太后為他挑選的世家貴女?

  還生生氣暈了親生母親?!

  馮壽看到埋在宮里的眼線發出來的消息,直接都被氣笑了。

  趙圭是真以為自己是太后唯一的兒子就能有恃無恐?

  太后是誰?

  她在先帝這個丈夫面前,都不曾退讓半步!

大熊貓文學    女主拿了反派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