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個問題,為什么所有的學名好像都是拉丁文啊不這樣怎么襯托出老方的多才多藝懂不懂八國語言的含金量啊拜托,稍微學點生物分類就知道,拉丁文是必備的 五年研究生告訴你,所有的生物學名,基本都是拉丁文或者是拉丁化的希臘文,屬于是一種國際通用的做法,目的是為了世界各國在植物學的交流能夠更加便利。
直播間有不少的專業人士做出的解答,同樣的,也正如他們所說,畢方說拉丁學名并不是為了裝逼,展示自己會多種語言的能力。
“會一點拉丁文,幾乎是每一個動植物研究學者的必備技能。”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所有的專業物種學名,全都是由拉丁文構成的。”
“大家都知道,一個動植物的名稱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的稱呼,為了方便研究,科學家就需要一種全世界唯一的名字,最后大家的選擇就是用由生物學家林奈創造的雙名法,也就是屬名和種加詞兩個拉丁詞組成。”
“屬名的作用是表明一種動植物所在的屬,種加詞則是用來修飾屬名,表示這個種的特性。”
“比如說我們最常見的土豆,學名叫snumtuberosum,其中snum,表示它是茄屬的,種加詞tuberosum意思是‘有塊莖的’,這個名字的含義就是有一種奇怪的茄子,它的下面有塊莖。”
“還有一些植物的種加詞是edulis,意思是‘可食用的’,比如冰激凌豆,inga,edulis,翻譯過來就是一種可以吃的豆子。”
“甚至還有像deliciosa,這種意思是‘美味的’的種加詞,比如我們華夏的aidiadeliciosa,意思是美味獼猴桃。”
有種哈利波特念咒語的感覺 阿瓦達啃大瓜!
我靠,那我是不是知道它的學名,就能判斷能不能吃,好不好吃了?
我喜歡吃獼猴桃 畢方繼續道:“至于為什么會選拉丁文,不是因為生物分類的開創者是拉丁人,而是基于拉丁文的一些顯著優勢,比如不常用。”
不常用?
這也是優勢?
許多人摸不著頭腦。
畢方笑道:“沒錯,這就是優勢,作為一種死語言,除了梵蒂岡外,拉丁文不是任何國家的官方語言,也幾乎沒有人以拉丁文為母語。”
“這就導致了拉丁語非常穩定,無論是地位,還是語法甚至是單詞的拼寫。”
“世界流行語言變化過很多次,古代的時候法語、意大利語、阿拉伯語都流行過,近代德語也牛過,冷戰時期的俄語也是一大語種,現在丑式英語最流行,未來可以預見的是漢語大熱。”
漢語大熱點贊 “在主流語言不斷變化的情況下,拉丁語就顯得很‘中立’,對誰而言都是外語,學一門就可以看懂很多東西,‘沒有活力’在此時反而成了優點。”
“大家都知道,一門有活力的語言更新換代是很快的,不更新它也無法表達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
“可是你寫的文字怎么能保證一千年以后的人還能讀懂呢?咳咳,當然,這種變化作為象形文字的漢字要排除在外,至于為什么,這個我們待會再講。”
畢方停頓了一下,接著道。
“所以,對于中文以外的文字而言,就像莎士比亞的原文,對于現代央國人其實已經開始有些理解上的障礙了,而其中的時間跨度還不到四百年。”
今天命名了一個東西,明天這個單詞就變得誰都不認識了。
這就是大部分表音文字切實存在的問題,變化的太快,幾百年的時間就會出現后人看不懂的情況。
“拉丁語就沒這個問題,有什么用法都寫在千年前的古羅馬字典里了。”
“大家都不是以拉丁文為母語,一家之言就想改語法或者單詞拼寫那是不可能的,一千年是什么樣,現在還是什么樣。”
“其次是詞匯量的豐富,我們學英文,要是能記下幾千個單詞,就可以輕松過四級了,可拉丁文的詞匯量則多達百萬,給全世界三十多萬種植物命名綽綽有余。”
“這就是為什么基本研究動植物分類的都會拉丁文的原因了。”
原來如此又是長知識的一天那中文呢,中文有什么不同?方神你還沒講呢 “漢字嘛,這個其實解釋起來就比較復雜了,涉及到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區別,甚至不僅如此。”
畢方組織了一下語言,接著開始闡述。
倘若說類似于英文這樣的表音文字,五六百年就會讓人看不懂,那作為表意文字的漢字,就有相當程度上的優越性了。
莎士比亞的文字不過四百年,就對現代人產生了閱讀上的障礙。
可對華夏人而言,這樣的閱讀障礙出現,要一直向前推進到超過三千年的尚書。
這對使用表音文字的外國而言,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奇跡。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表音和表意的不同。
最典型的表音文字——英文,音和字是一樣的,能讀就能寫。
華夏人在民國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問題:西方拼音文字只要會說就會寫,故國民識字率很高,而漢字不是會說就會寫,所以一般人學習漢字很難。
乃至知識分子們開始要求對漢字進行改革,甚至要廢除方塊字,改用字母文字。
這不能說錯,時代的局限性擺在那。
表音文字短期內好處確實多,極其方便溝通,交流和傳播,乃至于同樣發展出象形文字的古埃及,因為受到表音文字的沖擊,放棄了已初步成型的象形體系,轉頭加入了表音的行列。
可表音也有缺點——太容易變了。
最典型的就是英文,居然還要被區分成丑式和央式。
明明是同一種語言,卻因為口音的變化,兩百年的時間,就讓部分單詞拼寫已經漸漸發生了區分性改變。
這還是現代印刷術幫助固定的結果,在此之前的變化之迅勐可想而知。
相反,由象形文字起家的漢字就沒有這樣的缺點,因為文字不隨口音走,變得極其穩定。
初期成型或許變化較大,從最簡易的壁畫到成熟的文字體系,中間的變化十分迅勐,但這不是類似于表音般的變化,而是發展,從稚嫩到成熟,從復雜到簡便。
初期發展結束之后,基本定型的漢千年里改變基本不大,后人可以毫無障礙的汲取前人智慧,一千年,兩千年,三千年,上下五千年而毫無障礙。
相反,表音文字的擁有者,在現代考古學技能點出來之前,其能閱覽的歷史僅有三四百年,一些歷史逐漸變成神話......
講真,最近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huanyuanapp安卓蘋果均可。
乃至目前有學者認為,華夏之所以是非宗教國家,和自身所擁有的漢字體系也有一定關系,尚祖而不崇神。
其實最初發展出象形文字的,不僅僅是華夏,例如埃及,在初期同樣是象形文字,可惜在成熟之前便受到了表音文字的沖擊,被徹底同化。
而華夏則距離表音體系太過遙遠,中間還隔了高加索山脈,喜馬拉山脈,自個在家搗鼓自己的,等接觸到表音系統的時候,體系早已成熟,很難改了,這無疑是值得慶幸的。
甚至漢字還不僅僅是表意文字這般簡單,本身還存在一定的表音。
形聲字,假借字都是一種漢字表音現象。
這種表音用法和英文、法文、俄文等文字完全不同。
因此,真正的語言系統上分類,漢字不單單是表意文字這么簡單,而是屬于意音文字,這就屬于是更進一步的理解了。
畢方沒有在這里面多加贅述。
但漢字的穩定性是毫無疑問的,如果用漢字來作為動植物學名,其實也沒有任何問題。
只不過,最初的生物學分類體系都是由外國人搭建的,歐洲各國的語言又多多少少都與拉丁文有關系,對他們來說拉丁文學習起來較容易,自然不可能選你一個中文了。
由于直播間不止是有華夏人,還有不少外國友人,畢方也沒有說得太過明白,只是簡單的科普了一下漢字的穩定性和獨特性,就讓不少網友著實感到驚訝。
擦,原來漢字這么叼論一個荒野求生主播為什么對語言體系也有所研究這回事荒野求生會八門外語很奇怪嗎,這不是基礎技能嗎 單走一個6
不了解漢字,但感覺很厲害 有吹噓嫌疑......
其實也不能說沒變化,就像菊花以前是花,現在......
“扯得有點遠了,明明只想介紹一下雜毛狼的,話題被帶偏了,一不小心就聊了這么多。”
畢方撓了撓鬢角,頗為不好意思。
講完這一大通話,斑鬣狗都快把斑馬啃成骨頭了。
好在雜毛狼還在,畢方趕緊扯回話題。
“在更多時候,不管是學界還是民間,雜毛狼都被人稱作‘afriwilddog’,也就是非洲野犬。”
“這個隨意的名字也不能算很離譜,甚至比較貼切。”
雜毛狼就像“土狗”一樣,它看上去確實沒什么出奇,體型跟拉布拉多相彷,只是顯得身材更修長,臉更短,耳朵更大。
在勐獸輩出的非洲大陸,這實在算是其貌不揚。
就是這其貌不揚的雜色狼,同樣是非洲頂尖的掠食者之一。
每次出擊都有差不多六成的把握不會空“嘴”而歸,它們的獵物,也是各種羚羊、疣豬,乃至角馬這樣的大家伙。
“雜色狼從不單打獨斗,這在哺乳動物捕食者中極其罕見的,哪怕是鬣狗,狼這種廣為人知的群居動物,也有獨居的時候,但雜色狼不是。”
“按照e.o威爾遜的評價,雜色狼是社會行為最復雜的食肉目動物。”
“它們總是群居生活,最小的群是一對成年雜色狼和它的未成年孩子們,而最大的群有四五十只之多。”
“在大群里,雌性和雄性各有一個領袖,它倆會領導整個狼群,并且享有幾乎唯一的生育權。”
“領袖夫妻一年生育一胎,每胎平均有10個狼崽,多的時候甚至可達20只,這是所有現有犬科動物里最多的,也能保證只要一對繁殖就可以維持整個狼群的發展。”
厲害啊,這也太能生了我愿稱之為銷冠 “幼崽出生后的頭幾周是在洞穴里度過的,母親會一直守護在近旁,她的吃飯問題就由群里的其他雜色狼帶外賣回家了。”
“等一個月后狼崽們可以吃肉的時候,母親才會允許群里其他個體接近,因為現在狼崽也需要吃外賣了。”
“在愛幼方面,雜色狼絕對是典范,大家打獵帶回來的外賣,小朋友先吃。”
“小朋友吃飽了才是帶頭夫妻,然后是其他狼。”
畢方的話語頗為俏皮,讓屏幕前的觀眾忍俊不禁。
“就這還不是最離譜的,除了長幼有序,你們敢相信嗎,雜色狼還有‘民主議事’制度!”
草,老方你是不是在開玩笑?
我幻聽了我不信怎么可能這么聰明這不是和人差不多了嗎 彈幕一片驚呼,基本沒人相信。
畢方也沒有多解釋,直接說起了雜色狼的行為表現。
“17年的時候,丑國、央國、博茨瓦納和澳小利亞四國科學家共同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了博茨瓦納奧卡萬戈三角洲的雜色狼群體的一種特殊行為:用‘噴嚏’投票。”
“他們觀察到當雜色狼準備集體捕獵前,往往會有一種奇怪的儀式,那就是一個接一個的‘打噴嚏’。”
“這并不是偶然行為,而是每一次都會這樣,那它就必然蘊含著我們人類不知道的意義在其中。”
“經過長時間的跟蹤和觀察,我們終于明白了這種儀式的含義——一種另類的投票制。”
“如果是帶頭夫妻中的一個最先開始打噴嚏,那其余個體只需要超過三個跟著打噴嚏,大家就會起身捕獵。”
“而當帶頭夫妻沒發話,群里的其他個體先打了噴嚏,則需要接力到至少十個大家才會出發。”
“必須得到足夠多的‘噴嚏數’,捕獵行動才會開始,否則就會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