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志社快下班的時候,蘇桐走出辦公室沖著于東招了招手:“走了,于東。”
于東跟柳學民他們打了聲招呼,然后跟蘇桐出了雜志社。
下樓后,于東正要騎車,蘇桐拉住了他:“車放這兒吧,我們叫輛車過去。”
“還挺遠?”
“不算近,放心,車擱這里不會有事的。”
聽到蘇桐這話,于東有些好奇了。新街口就在跟前,在金陵想要吃飯,這附近應該是最好的選擇。別的不說,先看看雜志社旁邊的這條街,兩邊敞著門的近半都是民營餐館。要是嫌這些不上檔次,再往遠處看看,金陵飯店就矗立在不遠處。
不過他也沒有多問,只管跟著蘇桐去了,反正他也不信蘇桐還能把他給賣了。
招了輛面的,上車后蘇桐跟司機說:“師傅,利河路和昌河交口,到了我再給你指具體位置。”
聽到蘇桐說的位置,于東在腦海里面想了想,這地方確實不近,都到雨花臺了。在于東印象中,現在那個位置應該不太熱鬧,吃飯的地方也很少。
車子一直開到一個掛著“大華菜館”牌子的二層小樓,蘇桐對司機說道:“師傅,在這停就行。”
下車之后,于東看了看這棟小樓,別說,它還挺好認的,這附近也就這一棟小樓,孤零零的。
從老遠就能看到二樓墻面掛著的招牌。
蘇桐笑著解釋道:“別看這里偏僻,他家的菜燒得不錯,老板我也很熟。”
說話間,兩人到了飯店門口,老板圍著個圍裙坐在堂屋抽煙,見到兩人,笑著走上來,“蘇老師來啦,菜都備好了,隨時能起菜。”
他又忙著散煙,到于東這里的時候,于東拿手把煙擋了回去:“謝謝,我不抽煙。”
“他向來不抽煙。”蘇桐笑著把煙點上,然后介紹道:“這是老李,是這家店的老板,也是廚子,這是我師弟于東。”
“呦,又是個高材生,幸會幸會。兩位里面請吧,今晚店里沒旁人,就你們一桌。”
隨后老李把兩人引到旁邊的包廂里面。
他這個飯店應該就是用自家房子改的,三進的屋子,中間做大廳,兩邊做了包廂,后面又圍了一個院子,遮了個棚做廚房。
包廂里面放了個方桌,上面架著一個木頭圓盤,墻只是簡單地刷白,沒有其他什么裝飾。
蘇桐大概是提前打過了招呼,所以省去了點菜的環節。老板去了后廚,老板娘跑到前面來接待于東他們,她跟蘇桐也很熟,倒水的時候跟蘇桐聊了幾句,隨后就出去了。
等到包廂只有他們兩個人,蘇桐看了看時間,說道:“他們應該一會兒就要到了。”
于東這會兒也懶得問蘇桐來人是誰了,只是笑道:“沒想到師哥還是個老饕,這么偏的地方都能給你找到。”
“畢竟在金陵待了好些年了,對這地界上的事情多少有些了解。”
這話讓于東有些慚愧,他在金陵待了那么久,也都不知道這里還有個飯店,他甚至連雨花臺這邊都沒有來過幾次。
吃飯也通常就在食堂解決,最多也就在學校附近找個餐館,一般都是劉昌敏他們帶著一起去的。
他這個人雖然嘴里也長了條舌頭,但是對美食的追求卻沒多少。
但是于東佩服那些在美食上花了心思的,他一直認為美食跟文學作品有著相似之處,都是文化的一種載體。所以上次在蓉城的時候,楊蕭給他介紹當地美食的時候,他會聽得津津有味。
于東打量著包廂里面的環境,點頭道:“裝修倒是怪樸素的。”
“怎么,在工美當了一段時間輔導員,開始關心起裝修了?”蘇桐笑著說道。
“沒有,隨意看看。”
“這段時間在學校的工作還好么?適應得怎么樣?”
“挺好的,學生們都挺爭氣,也不用我太操心。”
“既然如此,那有時間的時候就多想想你師哥我,我可是一直在等你的新稿子。”蘇桐笑呵呵地把煙屁股掐滅,“今晚這頓飯可不是白吃的,回頭你得還我一篇稿子來。”
“怪不得來的時候眼皮一直在跳,果然沒有好事。古人誠不我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什么古人說過這話?應該是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才對。”
蘇桐把于東下午說的這句奉還給于東,兩人都哈哈笑了起來。至于吃飯還稿的事情,自然也是蘇桐開玩笑。
鐘山兩月一刊,每年有無數人往他們雜志社投稿,他們收的稿子也都是精選中的精選,肯定不缺于東的稿子。
不過,蘇桐的玩笑間也有對于東的看重,他希望于東能在文學創作上有更多的發展,于東是個好苗子,不應該荒廢了。
玩笑過后,兩人又隨意地聊了起來,他們兩個可以聊的話題實在太多了。同一個大學畢業,同樣有在金藝當輔導員的經歷,同樣寫小說。
世上很難再找到這樣的巧合來。
又聊了大概半個小時時間,外面響起一道低沉渾厚的聲音:“老板你好,我們是蘇老師的朋友。”
“哦,好,蘇老師他們已經到了,我帶你們進去。”
老板把人帶進來的時候,蘇桐和于東已經站起來準備迎接客人了。
于東先看到的是一個黑色的鴨舌帽帽沿,他還沒來得及看到下面那張臉,就又被另一外一頂紅色的圓邊帽子吸引了注意力。
紅色的圓邊帽子下面,先露出一張紅艷的嘴,然后是一襲紅色碎花長裙。
一男一女,兩個人都戴著一頂帽子,一上來就讓于東體會到了一股神秘感。
隨即沒有等到他去猜測,男人已經抬起頭來,看向他和蘇桐。
蘇桐笑著走上去跟男人握了握手,“張導,鞏小姐,路上辛苦。”
說完他又把于東拉到兩人面前,為他們介紹:“這位是我的師弟,于東。于東,這兩位…”
于東忽然笑了起來:“師哥,這兩位恐怕就不用介紹了吧,張導,鞏小姐,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