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505 光伏布局

  與雙馬的對話結束后,整個互聯網大會的現場頓時開始熱鬧起來,雷布斯、紅衣教主、羅錘子的各種演講內容頓時到了腦瓜之后,周宇杰所說的,成了討論的核心。

  周宇杰投資電動車領域,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雖然投資方面比較激進,但也沒人認為這是一種戰略方向的轉移,因為幾十億的前期投入對于蔚來、理想這種新勢力造車可能是一大筆錢,但對于周宇杰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

  就如蘋果從13年開始流傳要造車一樣,這可能只是一個有潛力方向的擴張而已,區別是蘋果非要找人代工,條件還苛刻無比,非要找前十的大型汽車集團來代工,結果一直也沒有什么實際性的進展。而周宇杰就是直接進入了制造業,自己建廠,這也與曾經整個頭條的輕資產模式相反。

  但互聯網大會上的一番對話,大家才知道,原來周宇杰不僅僅要造車,還會花數百億在全國各地興建充電站。

  充電站這個風口,其實很多人也清楚,在電動車發展是全球發展趨勢的情況下,回報是肯定有的,但涉及到實體投資,回報率再高,也遠遠比不了IT行業,因此風投并不積極,但周宇杰卻親自上馬,顯然不是為了利潤,而是為了電動車的配套服務。

  至于之前說的光伏發電方面的數據分析,因為不會涉及到建廠以及自己興建電站,純粹是研發的話,投入的資金資源是多少就難說了,但看態度,應該也是很重視的。

  只要所謂的“生物云端大數據計劃”,看起來似乎行的通,但太復雜了,能不能做起來,真的很讓人懷疑,不過能夠有這種為人類解決生命問題的想法而存在,不少人還是覺得很不錯的。

  外面的討論熙熙攘攘,烏鎮一間靠近小河的獨棟別墅內,周宇杰曬著太陽,與林有德等人一起釣著魚。

  “外面現在的討論越來越離譜了,一些人差點要說周總你準備跟馬斯克一樣造火箭了。”林有德一邊釣魚,一邊笑著說道。

  周宇杰搖搖頭說道:“就算政策容許,我也不會嘗試,這是不可能的。”

  人類商業模式中,有很多都是晚了一步就沒有機會了,互聯網排他性強的軟件就是如此,而在實體行業中,芯片也一樣,當先行者成功之后,成本與技術優勢太大,后面的人基本上就不可能追趕了。

  火箭技術也是一樣,當SpaceX技術成熟后,可以輕松壟斷太空發射行業,周宇杰知道,到了20年以后,全球70的商業航空發射都被SpaceX壟斷,其他人連分杯羹都機會都沒有,而SpaceX會利用這個行業的利潤再繼續優化自己,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后來者基本上沒有機會了,除非SpaceX自己犯錯。

  而電動車行業之所以其他人有機會,則是因為這個市場太大了,特斯拉很成功,但產能的提高速度讓它不太可能壟斷這個領域,不過不出意外,未來第一基本上也跑不掉。

  這其實也是市場對于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回報。

  林有德點點頭,說道:“周總,按照你的要求,我已經在上滬、燕京、深海、重慶注冊了新能源研究中心,已經通知了獵頭開始準備招聘四個中心的負責人。”

  “好,待遇方面不是問題,我要全國最優秀的人才。”周宇杰笑著說道。

  實體行業的人才,哪怕是高技術人才,其實待遇也比不了互聯網,只要拿出互聯網公司肯出的價格,那么就能吸引足夠的人才。

  林有德問道:“那這四個研究中心,每個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周宇杰說道:“上滬的研究中心,靠近我們總部,在數據方面會有很強的優勢,所以研究的就是光伏電力如何以最佳方式入網,最終的研究方向就是光伏電源的輸出端可以做到與正常的火力發電站一般。

  燕京、深海、重慶三個城市的主要方向就是材料這一塊,單晶硅、多晶硅、薄膜發電、光熱發電,盡一切努力降低制造成本和發電效率。”

  林有德想了想說道:“研發輸出電源這一塊雖然難,但總有一個方向,但是研究材料這一塊,可能會很困難,這一方面,西方國家已經研究了幾十年了。”

  “電池這一塊西方都已經研究了一百年了,我們中國不一樣還是誕生了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嗎,現在鋰電池的制造技術,我們國內可絲毫不比海外差。”周宇杰說道:“當初王傳副以及曾敏群,也是冒著極大的風險來進行創業,才有了今天的成績,相對來說,我們的研發資金不缺,已經算是條件很好了。”

  “這倒也是,那我們現在就是全力押注太陽能光伏技術了嗎?”林有德問道。

  周宇杰點點頭說道:“可以這么說,新能源這一賽道上,我們入局晚了,現在也只剩下一個技術還不成熟的光伏了。”

  新能源的核心,是從輸入到輸出,也就是從發電、傳輸、保存、終端使用四個領域。

  傳輸這一塊,中國本身就有超高壓輸電技術,這種技術是太陽能大規模發電的基礎,要不然幾千公里之外的太陽能電源到了城市就消耗了太多,新能源的意義就小了很多,不僅僅在國內,其他國家也是一樣,因為需要大規模用電的城市與能夠大規模創造清潔能源(太陽能、風能)的距離,一般都非常非常的遠。

  電力保存技術,自然是電池,目前寧德時代、比亞迪在這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進軍這個領域也比較早。還有少部分特殊的固定地點儲電技術也可以研發,比如高壓空氣儲電、水位勢能儲電等等,這些成本要低得多,適合特定地方使用。

  終端使用這一塊,指的自然是運輸設備,包括轎車、卡車、公共交通、輪船、飛機等等,不過目前來說,能用電的只有轎車以及部分公共交通,其他的還比較遙遠。

  只有一個能源的輸入端,目前還不穩定,理論上可控核聚變是最佳選擇,但除非出現科技的大規模爆發,否則應該不太可能實現,而科技爆發的前提是有這方面的物理理論基礎,但問題是,目前人類還沒有這方面的物理理論,利用特殊方法短時間內控制核聚變已經是極致。

  風能與水能太依耐地理環境,總量也少,核電風險太大,唯一能夠取代火力的就只有太陽能。

  但太陽能雖說已經發展很久,目前還沒有出現革命性的突破,這是目前新能源賽道中唯一剩下的一條路。

  太陽能發電目前有4種模式,最簡單的就是光熱,以鏡子將熱能聚集在一起,產生熱量,然后通過特定液體帶走熱量去燒開水發電,后面三種就是光伏發電,原理差不多,單晶硅效率高但價格昂貴,多晶硅效率低一點但價格便宜,10年左右的光伏熱就是這種光伏板,最后一種薄膜比較特殊,成本低,但效率更低,衰退很快,用來發電不劃算,不過一些特定場合還是可以的。

  目前來說,光熱發電成本最高,基本上沒有改變的空間,其他三種則需要大量的研究,或許才能慢慢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就像當初電池的更新換代一樣,不知道多少公司投入多少資源進去,最后才會開花結果。

  林有德說道:“比亞迪、寧德時代包括特斯拉,都是自建工廠,然后以生產利潤來進行后續研發,我們這樣只研發,會不會跟不上需求?”

  周宇杰笑著說道:“放心,我之前也只是說短期內不會大規模生產,但未來真的有結果了,自然該怎么樣就怎樣。

  至于配套生產問題,我們收購一家小一點的光伏公司就行了,前期用來實驗各種新技術,也為后期大規模生產做好技術人員的準備吧。”

大熊貓文學    大時代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