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八路軍戰士是在與鬼子拼命。
但戰爭這東西本身就是與敵人拼命,現在這種拼命從根本上說沒有什么區別。
如果說有什么區別的話,那就是當戰士們沖進毒氣區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的生命要定格在這里了…這場仗不管是打贏還是打輸,他們基本不可能活著回去。
甚至已經進入倒數秒狀態:這要視毒氣濃度而情況略有不同,濃度較高10分鐘內就有半數致死,濃度較低就能生存更久甚至只是負傷。
然而,也恰恰是這樣戰士們打起來才越發兇勐。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非死即傷,所以就急切的要拉上幾個鬼子墊背,于是就處于暴走狀態,有些戰士嫌蒙在口鼻上的濕毛礙事,干脆就把它們扯掉全速追殺鬼子。
這都不能說是追殺了,有許多戰士因為吸進了毒氣并且毒性開始發作,想要結束痛苦的他們抱著炸藥包和集束手榴彈就沖進鬼子人群。
反觀鬼子,在黑暗中戴著防毒面具作戰可不是什么好體驗,雖然有房屋焚燒時的火光,但火光更多的是照亮鬼子而不是八路軍戰士。
這使鬼子無論是遠距射擊還是近距肉搏都大失水準。
于是,八路軍只用了一個連的兵力就沖垮了兩個中隊將近四百名鬼子,這其中兩百多名鬼子當場被打死留在城內,剩下的一百多名鬼子慌忙逃竄,其中有些逃跑的理由竟然是防毒面具被負傷的八路軍戰士扯下了!
八路軍戰士在打退鬼子后并沒有撤退,因為他們的任務不只是擊退鬼子還有救火。
救火其實并沒有那么困難。
戰士們要做的是及時將房屋內的百姓撤出,然后用炸藥包將房屋炸塌及時阻斷火勢向其它地方蔓延。
這是在毒氣下救火的最好方式,取水滅火幾乎是不可能成功,那只會造成更多的人員傷亡。
最終,梅津美治郎看似完美的作戰計劃就這樣被八路軍給破解了。
原本應該是八路軍陷入兩難狀態,他們救火不行不救火也不行。
現在卻是梅津美治郎陷入了兩難:
繼續毒氣加火攻?
在八路軍這種不要命的打法下能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甚至帝隊損失更多…帝隊因為戴著防毒面具影響戰斗力,以至于數倍的兵力被八路軍沖散潰逃。
但要是不這么打,還能有什么戰術能攻下四平?
歇斯底里的梅津美治郎下令帝國士兵只用燃燒彈進攻不與八路軍接觸。
這似乎是個解決的方法,因為鬼子燃燒彈可以用擲彈筒發射,他們不斷的把火勢往前方百米外引,同時自身做好防御準備比如架好機槍,就等著八路軍沖上來時用火力將其擋下。
然而,現實情況卻比梅津美治郎的想像要復雜得多,這戰術在實戰中根本無法有效執行。
原因一是四平的街道平直,鬼子一旦往前放火并沿著火勢往前推進,其實就是將自己暴露在八路軍的槍口下…八路軍老遠就能發現他們將其一個個擊斃,而鬼子此時甚至還不知道八路軍在哪。
二是四平的每幢房屋里都有可能隱藏著八路軍戰士,鬼子想要避免近戰幾乎不可能,時不時的從燃燒中的房屋中就會沖出幾名戰士甚至是拿著木棍的百姓與鬼子拼命。
有句話叫“困獸猶斗”。
毒氣加火攻的確讓部份區域失去了生的希望。
但就因為失去了生了希望,他們才有可能拋下一切負擔做最后一搏,而這最后一搏能發揮出的潛力就不是用“驚人”可以形容了,它甚至可以稱得上恐怖。
因為就有一名百姓,而且還是六十余歲的老人,他沖出房屋時身上還帶著火焰,他用八路軍戰士給的軍刺扎死一名鬼子,被趕來增援的鬼子用刺刀扎了幾下后依舊用最后一點力氣從鬼子尸體上摸出了兩枚手雷拉燃了甩出去…
所以,聰明的指揮官永遠不會把敵人逼上絕路,他們會給敵人一條似是而非的生路,讓敵人在忐忑和猶豫中走向滅亡。
從這個角度來看,梅津美治郎并不是一個聰明的指揮官。
但徹底打敗鬼子這種戰術的,還是八路軍的坦克。
丁偉很快就發現坦克在這種戰場上的優勢。
“我們能正常使用的裝備只有坦克!”丁偉說:“坦克的空間相對較封閉,如果做好防護的話毒氣基本無法進入坦克艙!”
政委說:“但坦克同樣也無法開炮,一開火坦克艙內就到處是煙霧,使原本就缺少氧氣的坦克艙內雪上加霜。另外,毒氣也會沿著炮管倒灌進坦克艙!”
“那就不開炮!”丁偉當機立斷:“它們可以用機槍作戰!”
于是,十幾輛“謝爾曼”坦克就被派到街上與鬼子作戰。
因為有厚厚的坦克裝甲掩護同時又填補了縫隙根本不懼毒氣,正在放火的鬼子又處在明處,坦克就可以放心的用并列機槍和航向機槍朝鬼子開火。
那一串串子彈飛射而出,打得沒有防護沒有掩體,戴著防毒面具笨拙的做著戰術機動的鬼子慘叫連天。
一整夜的幾個回合下來,鬼子根本就沒有占到一點便宜。
不過八路軍的傷亡也十分慘重,躺在街上沒能回來的就有一千余人,吸入毒氣負傷或是皮膚被燒傷的更是有兩千多人。
要知道八路軍在四平的總兵力才不過三個團八千余人,這一夜的傷亡數就接近一半了。
然而,這對八路軍而言卻完全不是問題。
原本四平的百姓還在猶豫中,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要支持八路軍還是保持觀望…大多數人選擇觀望。
這不是說他們不支持自己的軍隊而是明哲保身,他們擔心八路軍最終還是打不過鬼子最終會給他們帶來的災難。
但是現在,經過昨晚那一仗后,他們明白了鬼子是要置他們于死地而八路軍卻拼上性命救他們的命。
于是就沒什么好猶豫的了,當然得跟八路軍團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