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碎磚破瓦中的斯大林格勒,總顧問正在一間地下工事里對著地圖發愁,地面上傳來的廣播的號召聲和播報聲為工事內平添了幾分壓抑。
戰斗打到現在,總顧問認為已經到了他最后關頭了。
這段時間漢斯一直在用飛彈轟炸拖拉機廠…他們知道斯大林格勒是毛熊用來生產t34坦克的地方,這在戰前就已經不是秘密,因此漢斯從開戰以來都將進攻拖拉機廠為主要目標。
起初,總顧問認為漢斯希望能占領拖拉機廠,因為他們想繳獲拖拉機廠的設備、彈藥和零件,這樣一來拖拉機廠就能成為漢斯的維修基地以及坦克生產基地。
但是現在,漢斯發現這是不現實的,他們就算能占領拖拉機廠也只會得到一片廢墟,因此,他們已經下定決心將其摧毀。
一直以來,漢斯的進攻和炮擊都沒能得逞。
因為在炮火數量和彈藥上毛熊占據優勢,漢斯只要用炮火轟炸拖拉機廠,馬上就會遭到毛熊炮兵的瘋狂反擊。
其中尤其是華夏團長提議的火箭戰機…這簡直就是一種天才的想法,把火箭炮搬上飛機,然后從空中對敵人炮兵實施火力壓制。
這戰術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因為斯大林格勒要得到補給并不容易…漢斯的軍隊已經從幾個方向包圍了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想要得到補給,就只有從伏爾加河東岸得到,而漢斯又用戰機和炮火轟炸兩岸的港口封鎖河面。
但戰機從伏爾加河東岸起飛卻不需要考慮伏爾加河的問題,它們突然出現在斯大林格勒上空,在幾分鐘內俯沖并傾瀉完火箭彈后馬上撤走,即便是漢斯的戰機都來不及起飛攔截。
這使斯大林格勒一次又一次的渡過難關,拖拉機廠也從未停止生產坦克,t34源源不斷的開上前線成為前線部隊收割敵人生命的利器。
然而,當天空中出現漢斯的飛彈,所有的一切全都變了:坦克的生產受到嚴重的影響,前線部隊因此節節敗退,就連總顧問所在的指揮部都因為遭到轟炸而變成了一片廢墟。
雖然總顧問不想承認,但他卻很清楚:如果再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斯大林格勒就會失守了。
這時通訊員上前報告道:“總顧問同志,今晚七點整,上級命令我們接受一批重要裝備!這需要我們發起反攻配合,以防裝備被敵人炸毀在伏爾加河上!”
總顧問皺了皺眉頭,臉色十分難看的罵了聲:“去他媽的,我們的部隊已經很緊張了,居然還要因為接收所謂的‘重要裝備’而發起反攻!”
想了想,總顧問又問了聲:“知道是什么重要裝備嗎?”
“上級沒說!”通訊兵回答:“只說是來自華夏!”
總顧問眼睛一亮:“來自華夏?”
“是的!”通訊員回答:“而且是最高機密!”
于是總顧問就明白了,雖然他不知道這批“重要裝備”是什么,但他卻知道這批裝備絕對值得他以及他的部隊發起一次反攻實施掩護,就算在這兵力緊缺的時刻犧牲一批士兵也是如此。
果然,當裝備在槍聲和炮聲中順利運過伏爾加河送到總顧問手中后,總顧問就相信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
事實上,送來的東西遠超他預期。
“你是說,這東西能幫我們攔截敵人的飛彈?”總顧問滿臉不信:“怎么才能做到?”
來蒙洛科夫是跟著炮偵雷達一起來的顧問之一,因為斯大林格勒戰情緊急,他們已經來不及培訓更多的技術人員并派上戰場了。
“是的,總顧問同志!”來蒙洛科夫回答:“這是華夏團長發明出來的東西,具體原理請讓我之后再詳細向您報告,但是…今晚我們應該乘著夜色組織起我們的‘天網’,這樣等到天亮后,我們就會知道它到底有沒有用了!”
總顧問點了點頭,然后就按照來蒙洛科夫的建議開始組織火力。
準備工作可一點都不輕松,首先要做的就是與分散在各處的高炮部隊取得聯系。
這里所說的“取得聯系”不是派出一兩個通訊員通知一下就行了,而是鋪設電話線過去,且每個單位至少兩條電話線以保證通話。
在此之前,這些高炮部隊基本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這并不是說總顧問指揮能力不行,而是高炮部隊往往不需要統一行動,他們要做的就是隱藏自己,然后當敵人飛機出現在自己空域時自發的對目標實施打擊就可以了。
這方面其實很難統一指揮,因為高射炮的布署相對分散,指揮官也不知道敵人飛機在什么時候會出現在哪個空域適合哪些高炮開火射擊。
但是現在,來蒙洛科夫卻用電話線將它們組織在一起。
不僅組織在一起,還讓這些高炮上報了自己的詳細坐標。
來蒙洛科夫將這些坐標輸進那個奇怪的機器后就會得到一批數據…高炮就按這些數據設定好自己的諸元以及射高。
總顧問看著不由一陣奇怪,他忍不住好奇問來蒙洛科夫:“設定固定的諸元和射高有什么用?難道敵人的飛彈還會往我們設定好的諸元上撞嗎?”
“差不多是這樣,總顧問同志!”來蒙洛科夫一邊忙著手里的工作一邊回答。
“你簡直是瘋了!”總顧問說。
來蒙洛科夫挺身朝總顧問報告道:“總顧問同志,這是華夏團長的攔截方式,你不相信我,總該相信華夏團長吧?”
聞言總顧問不由沉默了,華夏團長從來沒有讓他失望過。
但是…
這也太讓人匪夷所思了吧?
設定好諸元等著敵人的飛彈往炮彈上撞?
怎么可能會有這種事發生?
來蒙洛科夫沒有解釋太多,他忙著對所有高炮做好統計,然后又預演了幾遍,也就是讓他控制下的二十幾個通訊兵知道什么時候該下令開火什么時候不。
確認無誤后,就等著第二天天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