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新想的可不是道格少校說的那樣。
誠然,以最快的速度快往臨汾機場的確會出現像道格少校擔心的問題,也就是找不到已經勘測好的發射點,于是高度、方向等就無法把握。
但這個問題其實可以解決。
簡單的說,就是道格少校的機群可以不用趕往臨汾,而是直達發射點。
發射點的坐標早就告知飛行員了,另外發射點還會在接到通知后點著火堆,以道格少校的飛行經驗,改變路線提前找到這些發射點并不是什么難事。
王學新是這么想的:
如果臨汾機場接到偵察機的警告,肯定會馬上派出戰機攔截。
臨汾機場距完縣機場兩百多公里,全程需要二十幾分鐘。
以鬼子飛行員的素質及臨汾機場的四條跑道,緊急起飛兩個中隊也不過只需幾分鐘…
鬼子這些戰機起飛后會做什么呢?
肯定是直飛完縣機場。
如果八路軍的霍克81機群此時為了盡快趕到目的地發起進攻,也就意味著霍克81也是直飛臨汾機場。
敵我雙方都是直飛而且是相向而行,那就是大概率的迎頭撞上了。
鬼子兩個中隊就是24架戰機,而霍克81就只有10架。
而且霍克81還是掛著火箭彈的,其中還有兩架由李東成和周元凱駕駛…他們甚至是第一次開這種機型的戰斗機,能穩定飛行不出事就不錯了,還希望他們跟訓練有素的鬼子飛行員空戰?
所以,王學新認為不能讓這事發生。
解決方法就是讓霍克81按原定路線飛行,先往東再沿著呂梁山往北。
于是鬼子的戰機是走三角形的斜邊,而霍克81則是走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再加上此時天還沒亮,敵我機群幾乎沒有相遇和發現彼此的可能性。
王學新猜的沒錯,鬼子緊急升空攔截的飛機是有賀知理少佐他是個戰斗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曾經在帝國赤城號航母上服役。
原本像有賀知理這樣的艦載飛行員,帝國海軍是不會輕易放棄的…鬼子海軍與陸軍矛盾很深,彼此裝備研發都自成體系不愿共享技術,更別提飛行員了。
但有賀知理在一次戰斗中腿部負傷,一旦陰雨天氣或是在潮濕地區就隱隱作痛。
這樣的傷勢,顯然不適合繼續在太平洋戰場作戰…太平洋戰場十分潮濕,不管是在島上還是航母上。
再加上海軍又退役了一批艦載機(用“零”式替96式),這些退役的艦載機按照命令必須轉交給位于華夏的陸軍使用,這需要熟悉96艦戰的飛行員出任教官。
于是有賀知理就被派到了華夏戰場。
有賀知理原本不需要親自帶隊的,但他一聽說八路軍的霍克81升空就有些慌了。
“那些可不是八路軍!”有賀知理對副官說:“他們是訓練有素的鷹醬飛行員,絕對不能讓他們轟炸臨汾機場,否則我們將遭受慘重的損失!”
因此,有駕知理二話不說,甩下手中的地圖就跟其它飛行員一同爬上了飛機并緊急升空。
天空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有賀知理只能帶著機群朝八路軍的完縣機場飛。
幾分鐘后,有賀知理就感到有些不對。
帝國機群起飛和編隊用了十分鐘,現在又在空中飛行了幾分鐘,如果八路軍機群在這條航線上的話,現在應該相遇了。
但有賀知理卻什么也看不到,一點敵機的影子也沒有。
為什么會這樣?
有賀知理心下暗道:
難道是八路軍戰機的速度太慢?
應該不會,霍克81的時速達到五百多公里,比帝國的96艦戰還快。
那是八路軍回頭了?
不應該,空戰往往是開弓沒有回頭箭。
比如這一次,八路軍的十架戰機被帝國發現,如果不放手一搏,接下來就很可能會被帝國的轟炸機炸毀在機場里。
那么…
就是他們改變了航線!
想著,有賀知理就下令:“高島大尉,帶上你的人,兩翼散開搜索前進!”
“是!”高島大尉馬上就將戰機散開搜尋目標。
如果是在白天,這么做很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能找到目標,因為天空萬里無云,只要有幾個小黑點老遠就能看得到。
但此時卻是黎明前的黑夜,尤其是東方已現出一些魚肚白…往往就是這時候能見度才是最差的,因為視線會被那一抹魚肚白吸引,眼睛適應了一定的亮度結果能見度更差,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黎明前的黑暗。
因此,有賀知理的機群在空中搜索了好一會兒卻毫無結果。
有賀知理駕駛著飛機倒飛想看看目標是否是低空飛行,但依舊沒有半點發現。
這時幾點火光進入有賀知理的視線中。
夜晚出現幾點火光其實沒什么好奇怪的,此時已進入冬季,許多華夏百姓都會生火取暖,尤其是那些無家可歸的難民。
但這些火光太有規律了,它們隔著幾里就一堆,連成一條彎彎曲曲的長蛇一直延伸到北方。
有賀知理心下一陣疑惑,他一邊穩住飛機一邊拿出地圖對照了下火光延伸的方向,然后他就明白了,這是敵人飛機的航線…他們是沿著呂梁山前進然后跨越呂梁山突然出現在臨汾機場上空。
有賀知理當機立斷,下令:“所有單位,馬上返回機場,重復,馬上返回機場!”
有賀知理之所以會下這個命令,是因為他判斷此時敵人的飛機已經大跨越呂梁山了,帝國已經失去了攔截它們的機會。
現在能做的,就是希望能趕在他們飛臨機場上空時給他們致命一擊。
再帶著機群返回機場時,有賀知理還用無線電聯系了在機場指揮的石井大佐。
“大佐閣下!”有賀知理說:“他們改變航線躲過我們的攔截,我估計他們會從正西方向出現在機場的上空,讓防空部隊注意這個方向!”
石井大佐聽到報告后也不敢怠慢,當下對副官下令:“命令防空部隊,注意正西,他們將跨越呂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