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百二十六章:內閣的制度優勢

  文華殿中,天子的口氣淡然,但是態度卻足夠堅定。

  這讓在場的一幫內閣大臣,皆是愁容不展。

  陛下您這意思,就是放著不管了唄?

  啥叫等情緒平息,自會歸朝,就是等太上皇自己繃不住了,灰溜溜的回來唄。

  但是,問題就在于,太上皇需要的就是臺階,這滿朝廷的,總不能真的等著太上皇自己想明白吧?

  當然,最重要的是,從朝局的角度來考慮,太上皇持久盤桓在宣府不歸,那么民間必定會流言四起,有損朝廷的威嚴。

  這一點,估計現在的太上皇是不在乎的。

  反正,朝廷已經不是他做主了,會帶來什么影響,也不重要了。

  而在京城當中,舒良的事情,始終是紙包不住火的。

  他們今天已經知道的,過上幾天,走驛站慢傳的公文到了,京城的諸大臣自然也會知道。

  到時候,群臣都會知道,舒良是如何當眾冒犯太上皇,將太上皇氣的駐蹕宣府不歸的。

  舒良是天子的人,如今天子又是這副明顯保護他的態度。

  如此一來,天家失和的壓力,也就全壓到了天子的身上。

  作為文臣當中排在第一梯隊的大臣,在場的眾人,對于陳鎰這些日子對科道的壓制,也都并非沒有察覺。

  但是須知,這些科道官員,并非是那么好拿捏的。

  憑著個人的威望,陳鎰能夠壓制他們一時,但是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陳鎰讓他們通過別的方式,來達到了讓孫太后不干預朝政的目的,所以,他們才如此安靜。

  可,一旦舒良的消息傳到京城,這份平靜必然會不復存在!

  都察院御史上百人,有的是頭鐵的,不懂得何為明哲保身,權變通達的,他們同樣不會容忍,舒良一個宦官如此冒犯皇權。

  如果說,這個宦官是得了天子的授意,那么在科道官員看來,只會更加嚴重。

  皇太后干政,他們會參劾皇太后,天子不遵禮法,他們也同樣會諫止天子。

  所以,要么舒良被交出來平息眾怒,要么,太上皇主動回京。

  否則,這件事情想要結束,基本上不可能。

  內閣的職能,在于調和內外,所以,天子和外朝發生了矛盾沖突,首先就是內閣的失職。

  他們這幫人,個個擔著二品尚書的加銜,可不是白拿俸祿的,真要是鬧起來,夾在內廷外朝之間,最難自處的,反而是內閣的大臣。

  因此,眼瞧著天子現下無所謂的態度,內閣的幾個大臣皆是愁容滿面。

  稍頃,俞士悅也斟酌著開口道。

  “陛下,太上皇如今留駐宣府,總歸多有不便,陛下方才說,為了迎復大禮,諸衙門已經準備多時,此時罷停,空耗朝廷物力,然則若太上皇遲遲不歸,群臣不安,亦會讓朝局受阻,故臣以為,還是須得想想法子,讓太上皇盡快起行。”

  這話柔和了幾分,更像是在試探的口氣,但是,態度卻表明了。

  其他的內閣大臣,也連忙附和起來,仿佛剛剛為了東宮蒙師吵起來的,不是他們一樣。

  不過這回,天子顯然沒有那么體貼,反而不悅道。

  “朕和圣母,還有皇嫂,都已經送了家信過去,胡先生和任侯,兩員重臣丟下禮部和中軍都督府,翻山越嶺的前去迎候,但是太上皇執意不歸,你們說,朕能想什么法子?難不成,真的叫朕下一道旨意,強令太上皇起行返京?”

  這話說的就有些重了。

  身為臣子,難道真的能去教君上怎么做嗎?

  俞士悅也退了下來,打了個眼色,江淵也只能硬著頭皮頂了上去。

  隨著高谷的離去,俞士悅的上位,內閣的局面,實質上也發生了變化。

  原本,王翺身居首輔之位,掌有分票權,但在京中沒有什么勢力,高谷身為次輔,聯合同為翰林出身的江淵,可與其分庭抗禮,不落下風。

  俞士悅和張敏二人,因為資歷淺,又同是部院出身,也理所當然的形成了松散聯盟,明哲保身。

  三方勢力,維持著內閣脆弱的平衡。

  后來,高谷一朝行差踏錯,被打發到了南京去,內閣就變成了王翺獨大,其他三方角逐次輔的局面。

  面對著次輔之位,俞士悅和張敏二人本就不穩固的聯盟關系,自然疏遠起來,因為三人的目標都不是首輔,所以對于王翺暫時沒有什么威脅。

  所以,大家各憑本事,江淵也處境也不算太差。

  但是問題就在于,在這場斗爭當中,最終勝利的,是俞士悅!

  這就麻煩了!

  朝堂之上,聯合和分裂,都是常有的事情,無非逐利而已。

  俞士悅成為了次輔,想要站穩腳跟,獲得話語權,勢必要跟王翺有所沖突。

  當初高谷在時,尚且要拉攏江淵抗衡王翺,俞士悅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區別就在于,俞士悅拉攏的依舊是張敏。

  雖然說,大家曾經因為次輔的位置有過爭斗,但是,都沒有過分的舉動,張敏也并非是如此看不開的人,所以,俞士悅成為次輔之后,兩人的關系反而越發好了起來。

  可這么一弄,江淵就尷尬了!

  眾所周知,王翺和高谷,陳循兩位曾經的翰林學士,都頗為不睦,那次經筵之上,他被當中落面子,這件事情甚至可以說讓雙方結了仇。

  同為翰林出身,江淵要是向王翺靠近,且不說對方會不會介意,就單他被同年的翰林戳脊梁骨的風險,江淵都覺得得不償失。

  但是,內閣如今四人,王翺有分票權,誰也不怕,張敏跟著俞士悅,話語權也不低,唯有他一個人,位置不尷不尬的。

  平日里,處理的那些政務,都是瑣碎耗心神,但卻沒什么實際用處的,閣議的時候,也只能當個泥塑木雕。

  到了如今,得罪天子的事兒,反而想起他了,這讓江淵怎一個郁悶了得。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不能不開口。

  這種大事上,他如果都不發表意見,就真的只能被完全邊緣化了。

  所幸,前面兩個,都已經為他排除了錯誤答案,所以,江淵沉吟片刻,道。

  “陛下息怒,臣等自然不敢如此冒犯,不過,即便是太上皇暫留宣府,一應的器物用具,也不能簡省,為彰顯陛下孝悌之義,再遣大臣前去迎復,也是該的,相信只要多去幾次,就如陛下所說,太上皇心緒平寧了,也自然就回來了。”

  所以,這就是內閣人多的優勢了,一個人勸不行,幾個人一起勸,一個角度勸不行,就每人找一個角度。

  這回,天子倒是有所動容,他老人家開口,問道。

  “既然如此,哪位卿家主動請纓,再去迎復太上皇?”

大熊貓文學    皇兄何故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