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9.03章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高原區,是神州面積第三旳治理區。(第一大是嶺北,第二大是西域。)

  在只靠著茶馬古道通商時,這里非常荒涼。

  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后,西經聯向西開發,鐵路延申到了高原,就如同第一次工業革命前嫩江平原的開發一樣,驟然繁榮。

  并且相對西域、嶺北兩地,高原區域有一個神州人忽略,但歐洲人羨慕的優勢。光照多!

  這地方和徽、蘇、魯是同一緯度的,相比西歐有洋流保溫,但實際上緯度和HLJ一條線。

  緯度高,就意味著冬季白天要短。中世紀歐洲發展歷程很大程度受限于此。

  盡管現代有了電燈照明,白天的光照也是經濟活動能夠繁榮的重要因素。

  請注意,神州高原地區是臨海的!

  2282年環天竺洋經濟圈開始起步,剛好開始承接東亞西太平洋的工業鏈轉移。

  這是大食地區的亞述戰役打出來的和平發展空間,由于東方聯軍在戰爭中令該地區力量體現出反外界干涉的能力,被投資者認為是可以長遠投資的地帶。

  當下該地區這么好的地緣環境是主世界近古時代不具備的。

  近古時代大英帝國后撤后,在印巴、巴以埋了兩個大雷。然后白頭鷹給毛熊腹部戰略增加壓力,開始教唆保守教派,埋了一系列小雷。毛熊倒了后,白頭鷹直接過河拆橋,把一個個試圖將該地區帶入近現代的穩定閥打掉,做了一大批炸藥和平獎支持的事情。再由著南亞三哥們一頓繼承英聯邦遺產的騷操作,這地方就沒得好了。

  只有遏制住戰爭意外,讓該地區的治理者們開始著眼于長久發展,進而讓經濟騰飛。

  2280年戰爭結束,天竺洋所有地方勢力在知道了當世該抱哪條大腿后,同時也意識到了鋼鐵洪流、導彈空艇的好處。

  火箭飛彈可比用炸彈人來威脅西邊一千公里外的歐洲國家,更能拿到應有的國際地位。所以紛紛開啟了工業化發展道路,接受了神州方面專家提供的一攬子工業輸出。

  而天竺洋這一環內的高原區域,接下來要在這新興經濟圈內如何自處呢?

  衛鏗上一次穿越的時候,西經聯就打通了喜馬拉雅高原到天竺洋的隧道群,從孟加拉灣進入大海,所以是妥妥的天竺洋經濟體重要一員。

  如果單單是通過特高壓電網作為能源輸出,就是將這一手牌朝著坐吃山空的方向打。衛老爺雖然不是專業的經濟戰略家,但是至少要比大食地區現在那些軍閥眼界要廣闊,并且有發展耐心。

  繁榮當然是要共同繁榮,但是產業鏈的上游該搶、該卷,還是要當仁不讓。

  高原地區現在的優勢,在于背靠神州。目前基礎建設還是比天竺洋其他地區要好,并且基礎教育水平高。這些都是目前能優先吸引投資,建設“產業鏈上游”的優勢。

  不過這些優勢,可不是萬年不變。隨著天竺洋其他地區發力,這個優勢極有可能變成先發劣勢。

  (主世界燈塔在二十世紀的基礎設施優勢,在二十一世紀就不復存在了。)

  衛鏗做了最嚴肅的預料:大食方面在接下來肯定會教育改革,同時解放社會上的生產力。并且優質碳氫能源會吸引來神州的投資。

  高原區域必須應對競爭,進行長遠戰略布局。

  布局是技術活,例如吸引投資,必須要把自己變成資金蓄水池。所以地產肯定要漲,但漲價要悠著點,要相對于周邊略高,確保投資在這里保值,確保在條件相同下,科技產業鏈優先朝著自己這投資。

  但絕不能任由地產狂飆。主世界這個時期:熱錢資本最喜歡在東亞房產上堆砌泡沫然后驟然抽空。對此,衛老爺讓白經奇(白招娣)幫自己看著場子。

  衛老爺在天竺洋聚攏初始資金的時候,絕不會讓江南集團把自己給收割了。

  衛鏗:世界的經濟就如同一個大監獄,你長槍依在對準別人,也得時刻給自己后門護上。

如何要讓高原區域升值  衛鏗沒做什么技術性的操作,采用了霸王硬上弓的方式。直接將洛水簽約的多所大學遷移到了高原。這些學校是不愿意去的,但是錢給足了,建分校就可以。再然后將師資力量給挖了過去。教育師資力量過來的同時,一些氣息奄奄的產業鏈淘汰者被挖過來了。

  金鳳凰也引不過來,就挖那些只剩一口氣的公司。

  這可不是什么風投,也絕不是什么賭城操作。——而是確定這個盤口有贏家,所以就多頭下注壓上去。對沖平攤風險。

  這是已經確定了天竺洋地區總經濟要騰飛,整個地區在長遠大趨勢中,急缺工業鏈補全。笨鳥先飛肯定能收獲到好處的。

  二十一世紀那個內陸城市所謂最強風投,也就是確定了國家總戰略中“全套產業鏈”是必然存在的。這個戰略中必然有贏家。于是乎就大膽地多頭下注。

  至于自己地區的總風險,是和大國氣運綁在一起的。自己敗了,那就代表國家產業鏈布局落敗。而國家產業鏈布局敗了,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內陸城市不是北上廣這些有著對外碼頭天然吸納資本的金飯碗地區。內陸地區想要崛起,押寶在產業鏈需求這種大趨勢。多頭下注下,那些還有一口氣的公司總會隨著國家產業鏈布局的需要,活下來一部分。形成技術團隊,最后讓內陸城市占領供應鏈一環。

  神州位面,大食戰役后,衛鏗現在作為操盤者,現在天竺洋經濟區是不可能出現戰爭的。(歐洲那邊,不敢打了。神州這邊,只要衛鏗說‘不能打’,二十年內西域的鷹派們只會停留在嘴上。)

  確定沒有戰爭風險,并且選出來的那些大食本土頭目們也都有比較新的眼界,該地區民眾在和平狀態下,生產產業會興起,并且旺盛需求在十幾二十年中會迅猛爆發。

  而與此同時神州絲綢派商私勢力,要把工業鏈轉移到天竺洋,也必須要找到一個落腳點。尤其是那些比較高端的產業鏈。總不可能讓部落制殘余的地區來玩吧。

  從目前的治理技術、管理團隊的搭建來看。大食地區那些尚未進行深度社會革命,還憑借個人魅力進行統帥的地區。在工業規劃能力,以及政策、法規制定,以及效率執行上,都遠遠落后于現在重建的高原地區。

  衛鏗:可能是干不過東邊商業精英們,但要玩不過大食這幫菜雞,老子衛字倒著寫。

  對大食這樣的新興地區,產業鏈可是個復雜的東西,運轉不好極容易和當地出現矛盾沖突。諸如:銷售店打砸搶盜不說,工業生產斷電,道路貨物被搶劫,以及各個環節都需要賄賂。這就像顯卡帶動游戲一樣,底子不好就要燒掉。

  而最糟糕的,可能是當地法規不完善,導致財務被上下其手。

  當該地區人員不得不通過“回吐”來打通地區環節時,大公司對這個沒法報銷,就導致工作消極,而報銷的話公司內部就會腐敗,這就相當于公司管理被拉回了封建時代。

  所以別看主世界近古時代一個個資本家說,東亞土地、水、電、人力什么都高,一個個要威脅跑到東南亞、南亞建廠。最后世界局勢稍微一波動,全跑回來。別的不說,就是這個貪瀆的隱形損耗成本上,就是難以逾越的天塹。

  那些社會架構都沒搭建好的地方,有一種社會落后的慣性。任何先進集團管理在那里落地都會被拉回同樣的水平,被人家用豐富的經驗給撂倒在地。

  近古那些企業家再能耐,能強過袁宮保?這些商業集團極盛時對所在領域的優勢,再強?強得過北洋對當時各方勢力的軍事碾壓?

  2282年,整個高原地區經濟生態欣欣向榮。天竺洋的大環境下,就是能讓豬都起飛的風口,更何況,這里真的有翅膀。

  各大舊城市都在改造。科技上,航天發射站正在建設。

  基礎建設上,高原湖泊的下方,鐵罐子裝載的數據中心一個個安放在湖底,提供數據服務!(嗯,這個技術能夠省去大量的冷卻費用,而數據中心運行每年在電費上花費極大。)

  高尖端機械加工、新一代機器手臂,一系列的產業鏈,隨著廠房,人員,工程師們的到位也開始調試。

  從太空俯視,可以看到高原區的新城市周圍出現了大量的規劃,一個個大型方塊的房子和綠化地區相間。這些長寬數百米、高二三十米的大房子,就是光電元件,高精密科技的工廠。

  至于有色金屬的冶煉,這些高耗能且污染的產業全部安排距離高原區非常近的孟加拉灣地區了。由高原區域供電,外部港灣供礦產,高原區提供核心技術,夏勝銀行提供資本,當地提供人力,進行生產。

  神州東部的輿場中,充斥著雜亂的才子佳人的戲文,對這里劇變報道很少,

  只有部分商私嗅覺敏銳的人員開始將目光轉向西,轉向衛鏗坐的這個“莊”。

  2282年最新的經濟數據出來,高原區域的各種投資迅速迎來了前期成本投入的拐點,開始上漲。

  其發電增加了百分之四十,而用電同步增加到了百分之五百(原來用電規模太少,所以增幅規模大)。

  這樣的經濟奇跡,一度讓整個神州內不少經濟學家們驚呼,西經聯時代回來了。——這樣的驚呼無外乎是噱頭。并且很快就被神州網絡管制系統給封了。

  這股封禁的力量非常強橫,整個神州頂層仿佛是肺管子被捅了——對于神都某些人來說:“飯可以亂吃,但是話不能亂說。”

  神州的朝堂上,對高原區這閃電般的歸來,是喜憂參半。

  目前衛鑫的身份仍然是高度機密!僅有朝堂極小一圈子人知曉。

  要知道洛水衛家最初的計劃是:衛鏗身份,在衛鑫做出一些小成就后,跑出來作為必要時刻成為信心的放大器。

  但是現在呢!顯然衛鑫本人根本用不著“宣世借名”就已經直接積累起來這一世信譽了。

  當下若是讓世人知曉現在高原規劃者就是當年的衛鏗復活。本就對朝局把握不住的冠氏,那可就真的要,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上一次,夏聯革除君主失敗后,西神州被東部商私收割很慘。從2220到2240年,短短二十年內,西神州人民從尚不覺得‘帝制’錯在哪,就變得“沒有與帝制剛到底”是非常懊惱。

  神州西部百姓們對于夏聯創始人的隕落,則是遺憾。

  很多人覺得“若是讓衛鏗活下來,替代的朝堂的西部就不會如今天這般糜爛。”但是大家也都知道,世界上沒有后悔藥。

  當代神州西部這邊想穿回去給衛鏗披黃袍的人不比當年少。

  衛鏗本人在這次穿越中,作為“衛鑫”絕不會認可幾十年前的身份。

  衛鏗:一個國家已經完成的成就,以及即將發生的偉大,不應當功歸于某個人。而是歷史進程已經發展到了必要的時刻。少數的只是在相關位置上推了一把。

  要在世人面前證明某些舊的東西可以被打倒。要提供可以“先前從未有過的思考方向”,唯獨不能造一個神像。

  衛鏗絕不認為自己是偉人,作為中人之姿,只讓和自己一樣中人的人,能夠找到一個可靠、長遠的目標進行積累。

  82年83年跨大,經濟發展后,傳統節日變得有聲有色了。

  在高原區上27個城市的上空,數百萬臺無人機升到了高空擬出了燦爛燈火。為一年來勞苦工作的年輕男女們演繹了盛大的慶典晚會。

  在今年中,整個高原區在完善的規劃下,以寰宇大戰中的超強動員力實現經濟建設目標。

  兩萬公里道路上,三百萬個充電樁全鋪設成功投入運轉。這使得電力車輛普及速度趕上了東部區域。

  電池能量密度太低了,使得其在長途運輸方面要淘汰燃油車輛,就必須進行基建投入。早年是進行了相關基建投入,并且電力車必須做得大一點,才能抵消電池能量密度低的缺點。而載具變大,連帶著所有設備都要大,必須要機械裝來輔助貨物的運輸、輪胎的更換。

  這一套設施建設和運營的標準,為接下來全電力運輸提供了基礎。

  相對于大食地區現在還在使用的燃油動力運輸,電力運輸不僅僅規避了高原區氣壓低,發動機動力不足的缺陷,反對大食地區形成了了物流成本優勢。

  在一年之內將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完畢。這個執行效率朝著整個神州地區證明,高原區現在具有優良的運轉能力。

  對于眼下天竺洋的局勢來說,高原地帶恢復的“信心”,遠勝過天竺洋其他地區的千軍萬馬。

  至于衛鏗手下有幾個師?這不是和平時期該問的問題。

  高原上工作人員,已經外骨骼化,——盡管東部的環保組織詬病,還是大規模裝備。

  這種帶著紫外線防護面罩、氧氣供應系統的設備是高原的必須品。否則在外勞動的皮膚就會被曬得黢黑,皮膚癌高發。高原上在統計內工作者大約是五百萬。大貨車數量為六百五十萬,其中百分之七十都是載重四十噸的貨車(洲際導彈運輸車需要,二十四個輪子載重六十五噸)。

  目前環保組織要求,西神州在開發過程中維護高原上最后一塊凈土。高原的全電力畫,被他們作為自己“呼吁”所贏得的重大成果。

  但是這突然冒出“環保聲音”其實是東邊某些集團,看到高原經濟騰飛,想在關鍵元件漲價搞得伎倆。

  而一直防著被割韭菜的衛鏗,早就拉來生產線,直接自己供應鏈替代,嚇得東邊馬上不作了。

  然而新的一年,衛鏗看著潔白的雪山,則是在通過時空概率云,驗算未來。

  在大多數時間線上,高原區是個好地方,這里是全球氣象的肚臍眼。

  近古時代,地球東西方文明大核戰時,也都避開了這里,因為科學家們說,在這里破壞,絕對會引起全球大氣環流不可測的影響。尤其是歐洲文明極度依賴于洋流,對這類未知的情況極為擔憂。

  在神州位面,隨著朝陽銳氣的發展重新返回高原區,地表公路網絡運輸量經歷暴漲式恢復,大量的人口聚集消耗能源也讓青藏高原出現額外的變化,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已經出現。科學家們已經能通過觀測,預測到全球氣候改變的程度。不再有對未知的畏懼了。

  選擇挺直腰板,韜晦,就注定無用。

  高原區域已經發展成了天竺洋的戰略后備,成為各個霸權在思考歐亞戰略時不得不考慮的要素,所以自己的擾動,讓高原有戰爭的風險。

  衛鏗凝視著藍天,說了一句簡單的話:應當天行鑄劍。

大熊貓文學    出籠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