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小劇場:大清正統在西亞

  永樂二十年。

  拜占庭國的皇帝朱允炆看著眼前的局勢圖,心中正在盤算著如何對付那些蒙古人。

  “跟這些蒙古人做交易,還真是不容易啊。

  居然敢跟朕要八百里的牧場,還要朕給他們提供軍械。還真是窮瘋了,簡直就是明搶!”

  朱允炆的拜占庭國現在控制了大半個小亞細亞半島以及整個希臘,而他下一步就是消滅了盤踞在小亞細亞半島另一半土地上的蒙古諸部與希臘北方的保加爾人。

  朱允炆戰略當中總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收服少數派的馬扎爾人去消滅蒙古人占領波斯以西、高加索山脈以南的地區。

  第二部分則是與巴格達聯手對付西亞的幾個騎士團,朱允炆獲得北方摩蘇爾一帶的統治權。

  第三部分則是著手控制保加爾人,以保衛歐洲部分的領土。

  不過朱允炆頭痛的是,沒有一個合適的治國方針來讓他統治這個國家。

  這個他構想中的國家民族雜亂,不像是中原一樣有一個占據絕對優勢的主體民族與主體文化去連結所有的民族。而他本人也是個中原人,在這里根本沒有什么根基。

  朱允炆這些年一直在打聽大明帝國的改革,他也效仿朱棣建立一套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與鼓勵技術、科學、貿易的政策。朱允炆甚至省下錢來,為拜占庭國建立了一支說得過去的海軍部隊。

  但是朱允炆知道,這些都是不穩定的。

  一旦朱允炆打了敗仗,或者他的政策稍微沒照顧到某一個民族、階層。那么全國性的叛亂,將會讓拜占庭國風雨飄搖。

  就在朱允炆考慮要不要建立“錦衣衛”的時候,一封信送到了他的面前。

  “皇帝陛下,這是東方那個強大帝國的艦隊指揮官王將軍(王景弘)通過巴格達方面給您送來的信件。”

  “哦?王景弘給朕送信是什么道理?”

  朱允炆揮揮手示意來人出去,拿起信封拆開了便讀道“允炆叔父,小侄瞻基參上:

  小侄聞叔父苦惱于拜占庭國志治國體制,特書信一封送叔父妙計一條不知叔父可聽否?”

  “朱瞻基?這小子怎地會給朕寫信?”

  朱允炆來了興趣,便繼續往下都道“拜占庭國乃古之羅馬帝國后裔,其稱我中華之大漢帝國為賽里斯國。其意為絲綢之國,不知叔父可曾聞也?

  允炆叔父何不就此說法,以賽里斯皇室之名號收攏當地之人心。

  如蒙古人、傾慕中華之拜占庭人、與我中華有淵源之人,皆可上其戶籍為賽里斯族。

  允炆叔父亦可尋治下之少數族裔,其族無完備之文化、無統一之文字亦納入賽里斯族籍。

  此賽里斯族者,編為八旗統領之。

  八旗分正、鑲黃、白、紅、藍,每旗設旗主統御。而旗主者,乃允炆叔父之親信也。小侄建議,擇兩旗由允炆叔父親領之。八旗者,乃戰士也。不種地、不從商,為大明帝國之軍戶看齊。而八旗戶籍者,亦由國家之供養。政治以特權,軍功以從優。

  而八旗者,終歸乃少數族也。允炆叔父必需幫手,可擇一善戰、文化底蘊頗深、忠于允炆叔父之族裔另設八旗。如西化之蒙古或馬扎爾人,設八旗蒙古或八旗馬扎爾。

  封其于邊境之草原,為允炆叔父戍守邊關之地。

  如封馬扎爾人于小羅斯(烏克蘭),分馬扎爾人為十部每部首領由允炆叔父冊封為公。十部馬扎爾人皆編馬扎爾八旗,享賽里斯八旗之一切權力。而亦盡賽里斯八旗之一切義務,允炆叔父更要明確立規矩賽里斯八旗與馬扎爾八旗通婚平等。

  國土內剩余之各民族,分別上戶籍為羅馬、希臘、突厥等大民族戶籍。化零為整,更便允炆叔父管理。

  誠然,具體之劃分允炆叔父當慮國情而定。不過必規整之允炆叔父國內數十之小民族為數個之大民族,此乃民族政策之重要也。

  另說西方之宗教,更復雜于中原。

  允炆叔父需立孔圣之學為賽里斯八旗之文化信仰,而其余之民族則以基督教(拜占庭國的東正教)為唯一信仰。以東正教為國教,孔圣之學為國法。此國內民心大治也,允炆叔父當重視之。

  而其余之宗教,允炆叔父不可扶之亦不可禁之。禁之,則國亂矣。允炆叔父可效仿小侄之策,以科舉等升官發財之手段引導國民主動向國教、國學靠攏。

  允炆叔父更要注意,若允炆叔父培植如小侄建議之馬扎爾八旗。則要特許其保留傳統之信仰,至于其宗教之盛會允炆叔父亦要參與之。

  至于文字,允炆叔父可定漢語為官方之文字。而另取諸族文字中最易學或使用最廣泛之文字為第二官方文字,國內選官之考試、政令之公布、學堂之教授皆以此為準。

  而賽里斯八旗,或馬扎爾八旗則必學漢語漢文。

  國家之詔書、國書,皆以雙文而告也。

  其余之民族軍隊,編另一軍事制度。小侄取名為綠營,分騎綠營、步綠營、海綠營。

  當然,允炆叔父有更好之名號亦可。

  綠營者,為八旗之外民族軍士編制也。

  如保加爾人善騎術,則其全民參軍者只可入騎綠營。與其余善騎術之民族軍士混編,不可入步綠營或海綠營。

  小侄之策,為防止其軍種全面而反也。此策略一出,縱保加爾人反之其僅有騎兵軍士而無步兵、弓弩兵等作戰單位。允炆叔父欲平叛之,便也簡單許多。

  小侄特此提醒允炆叔父,火器之部隊必須掌握于八旗之手。非八旗者,一顆火藥都不許存之。

  允炆叔父制度成后,可告國內之民族于國有功者可入八旗也。不過入八旗之門檻,允炆叔父需把控其尺度。不可輕易使人入八旗,亦不可無人能完成入八旗之功勞。

  入八旗后,清除其原民族戶籍。賜漢姓、取漢名、學漢話、書漢文、習漢俗,亦享特權!

  另告知,八旗必各旗通婚或與馬扎爾八旗通婚。最次者,亦要與外邦之同等貴族通婚。八旗與國內其余之民族,萬萬不可通婚。一旦通婚,允炆叔父賜予之特權將毫無價值。

  一八旗男子娶一羅馬女子,此還好說。若一八旗女子,嫁一羅馬男子。其孩子是算羅馬籍還是八旗籍,允炆叔父不可斷也。其羅馬家人,可否享八旗之特權允炆叔父亦不可斷也。

  不過納妾通婚,則不限制也。

  如羅馬人可納一妾,則八旗人可納兩妾。反正八旗之待遇,比高于其他之民族也。然八旗男子可納羅馬女子為妾,羅馬男子切不可納八旗女子為妾。

  此乃小侄之想法,允炆叔父可自行考慮。

  另,附小侄設計之八旗旗幟與八旗衣甲允炆叔父可觀之。”

  朱允炆還沒從朱瞻基的政策中出來,便翻開朱瞻基的設計圖看了起來。

  八旗的旗幟基本是照后世的滿洲八旗旗幟模樣畫的,而八旗的衣甲卻不是那套熟悉的樣子。

  八旗帽子乃是晚清出現次數比較多的向上翻的帽子,后面插著十厘米長的羽毛。官職越大,羽毛就越長。最長的正一品旗主,羽毛達到了二十五厘米。

  而八旗的衣甲,也是西亞風格與東亞風格的雜糅。西亞的緊身衣褲與東亞圓領外襯結合,衣甲的正反面畫了一些東亞風格的圖案。鑲旗的衣甲,便是多了一排銅釘。銅釘直徑一厘米,一共十個扣在前甲上面。正旗的衣甲雖然沒有銅釘,但是用同樣大小的兩顆金釘裝飾了領口。

  “朱瞻基!真是好侄子!”

  朱允炆看著區區兩張紙,像是看到了至寶一樣的興奮。朱允炆已經想好了,朱瞻基的這套制度他要推廣出去。

  如果說朱瞻基也在這里,一定會說一句話。

  大清正統在西亞。

  清朝的政治制度,落后歸落后。但是就統治一個多民族國家,與雜糅一個多民族國家的方面來說可謂是天才般的制度。

  朱瞻基是要借朱允炆的手,在拜占庭國這個東西方交界地以清朝的統治政策種下中華文化的種子。

  不管拜占庭國以后會如何,都會用這顆種子讓中華文化生根發芽。

  且拜占庭國絕佳的地理位置,也讓中華文化向西的發展有了一個后盾。

  “朱瞻基這小子雖說只是舉例,但是對朕國內的民族分部還是頗為準確的。

  賽里斯八旗的初步組成,還真得是蒙古人和朕的心腹。至于說朱瞻基提到的幫手,也必須是馬扎爾人。這些馬扎爾人善戰,且是個人口不多但有完備文化的民族。朕若是想要尋一助力,非馬扎爾人莫屬了。

  而其余的民族,大概也就是羅馬族、希臘族、突厥族、保加爾族、格魯吉亞族五種了。若是再細分,這國內的民族就亂了套了。

  信真主的統一劃成突厥族,信耶穌的除希臘地區以外統一劃分羅馬族。高加索地區的諸民族,統一劃分成勢力最大的格魯吉亞族。

  不過關于語言問題,一種第二官方語言肯定是不夠用的。除了拉丁語以外,至少還要加一個突厥語才行。羅馬族、希臘族、保加爾族都學拉丁語,突厥族、格魯吉亞族都學突厥語這才是國內實情。”

  朱允炆本想著以朱瞻基的提議為藍本,他自己規劃一下民族的分配問題。但是朱允炆怎么想、怎么看,朱瞻基關于民族分配的舉例都是唯一解決方案。

  而且不用擔心這些少數民族雜糅會不順利,在宗教與文化的引導之下雜糅政策不是問題。朱允炆選擇讓其余少數民族雜糅進去的五個主體民族,其文化風俗都是當地最具有權威性與影響力的。

  唯一需要的,就是一個雜糅的時間。

  朱瞻基的“八旗制度”與“民族雜糅”,必須要在一個強權政府以長時間的不懈努力才能完成。期間政策不許更改,手段也不能有偏差。政策更改會造成雜糅中斷,手段的不準會造成雜糅不完全或者叛亂。

  所以說這就代表了一件事,朱允炆未來的國策必須要以穩重為主。

  不能對外爆發過多的戰爭而造成國內不穩或者邦交問題,也不能一場仗都不打會讓八旗或想要進入八旗的人失去上升空間。

  而且打仗,不說一定要贏但也絕不可以敗的太慘。

  清朝的八旗制度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清朝統治者只需要籠絡好國內的唯一主體民族——漢族就可以依靠漢人為他們擺平一切國內問題。

  而朱允炆,顯然沒有這個優勢。

  但朱允炆光靠自己很難完成這樣的政治制度建設,可不代表他沒有辦法。

  有一個絕對靠譜的方案,出現在了朱允炆的腦海當中。

  求援。

  向大明帝國求援。

  朱允炆知道高產作物在大明帝國推廣培植的事情,他敏銳的察覺到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大明帝國的人口會爆發式的增長。如此一來大明帝國海外移民的政策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朱允炆如果抓住機遇從大明帝國獲取一定數量的移民就可以解決他的問題。

  這些真正的中華子民,才是賽里斯八旗最佳的成員。什么蒙古人、什么親信,他們畢竟都是西方人是不值得朱允炆信任的。

  這些真正的中華子民,他們帶著先進的中華文化、一顆勇于冒險的心來到拜占庭國后很快就可以進行一次“降維打擊”。這樣朱允炆的“東方化”計劃,才有了最穩定的后盾。

  不過讓朱允炆去求朱棣,他是拉不下來臉的。

  燕系可謂是朱允炆的仇敵,他是不可能去尋求燕系皇帝的幫助。

  不過朱允炆忽然間想到,既然朱瞻基給他提出了這樣的意見那想必朱瞻基也一定知道他面臨的問題。

  朱瞻基要通過他朱允炆完成中華文化西進的道路,就必須支持他朱允炆。

  朱允炆想著,或許朱瞻基會給他通過各種方式送來足夠的移民也說不定呢。

  雖說朱允炆不想求朱瞻基,但若是朱瞻基上桿子來送移民給他的國家他可就笑納了。

  畢竟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他朱允炆才不是王八蛋呢。

  或許這才是老朱家的性格吧。

  “等一下,這里面還有一張小紙條?”

  朱允炆抖了抖信紙,發現里面還有一張小紙條他沒有看見。

  “允炆叔父在八旗制度穩定后,不如更改國號。拜占庭之國號,乃西方化之國號不適合于叔父這種中華裔皇帝。

  允炆叔父乃大明帝國之皇室,亦是大明帝國曾經之皇帝。可取明月有清風之意,取國號為清。明月在東照耀九州,清風在西送明月之光輝于西方之土地。

  大清,合適也。”

  誰說穿越不能用清朝的制度來著?

  咱大明帝國自己不用,送去國外推廣還不行嗎?

  清朝的不少制度,在中華文化當中或許落后。但是在這個時代的西方,那可是最先進的制度呢。

  而且朱瞻基的改革,也借鑒了一些清朝的蒙古政策與軍機處制度來完成民族統一和中央集權。

  只要不在國內搞八旗制度與閉關鎖國政策,那就是沒問題的。

  清朝的其他制度不好說,畢竟時代不同看問題的眼光也不同。

  但是八旗制度與閉關鎖國政策,絕對可以統一論調。這倆制度對于中華文明來說,一定是落后的。

  還有文字獄,這也不是啥好政策。

  其余的如蒙古劃旗、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倒是可以有限度的根據國情來效仿。

  總之一句話,清朝制度的落后絕對不能效仿。但是其在對于文官集團的手段和中央集權的套路上,可以有限度的學習一些。

  “大清!大清!不錯,大清這個名字真好!”

  朱允炆心中已經選擇了“大清”這個國號,他要把拜占庭國變成大清帝國。

  “君士坦丁堡也要改名字,不過朕還沒想好。

  對了,看看朱瞻基寫沒寫什么合適的名字?”

  朱允炆將那張字條翻過來,之間上面赫然寫著兩個大字。

  盛京。

  漂亮。

  拜占庭國在“大清化”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了。

  朱瞻在寫完這封信后,李蕙玉問了一句讓朱瞻基無語的話“郎君這種政治制度堪稱天才,為何咱大明帝國不用呢?”

  “蕙玉我跟你說,這套制度誰愛用誰用。但是大明帝國絕對不能用,用了就是個滅國。

  八旗制度鼓勵戰爭,看似能夠讓國家擁有一批職業戰士是個不錯的政治制度。

  但是當八旗所在的國家進入平穩狀態后,八旗制度的弊端便顯現出來了。

  八旗戰士享受著特權,他們會非常厭惡打生打死的戰爭。創業時期還好,畢竟上戰場博個封妻蔭子是不虧的。但是守成時期,八旗戰士絕對會避戰、畏戰!

  這樣一來一個戰士集團,就將會變為國家的蛀蟲!

  而且八旗戰士作為特權階級,為了統治國家他們會盡可能的進行愚民政策。只有大多數的國民愚昧無知,才方便他們騎在頭上作威作福。”

  “那郎君為何還要給建文推薦這套制度?”

  “我不都說了,這套制度在守成時期堪稱反面教科書。但是在創業時期,絕對是正面教科書。

  允炆叔父的國家地處四戰之地,以戰爭為主的創業期短不了。他的國家使用八旗制度,會發揮出八旗制度最長的優勢期。而我就是要用他們的優勢期,在西方扎下中華文化的根。

  如此來說,蕙玉你可明白了?”

  “就是說誰敢在大明帝國用這套制度,當場就砍了他。

  但是誰要在別國用這套制度,一定要支持他!”

  “對嘍!”

大熊貓文學    宣德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