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62章:沒幾斧子就廢了

  看到趙連成很是不高興的樣子,林弘毅覺得很奇怪。

  正要詢問是什么事惹得他不高興,林弘毅又見他已經大笑起來:“我就是提前進駐!否則,你把這活兒給別人了怎么辦?”

  林弘毅暗贊趙連成勤奮以外,也稱贊他精明:“您這樣做,我們更不好意思轉給別人做了。”

  吳航笑著接過話來:“趙老板,您的預算還沒出來,可別跟我們用‘苦肉計’。”

  趙連成連連擺手:“我怎么能做那樣的人!回頭兒,圖紙和預算都交給你們,都滿意了才算數!要是覺得不行,我這清理工作,就算是白贈送了!”

  幾人說笑著,在小樓內部巡轉。

  隨著走動,林弘毅和吳航再提出一些建議:這里可以做辦公區,那里應該做展示區…。

  趙連成一邊聽著,一邊在手中的小本子上做著記錄。

  說話間,幾人再來到樓下。

  看著空闊的院子,林弘毅心情更加舒暢:“趙老板,就在臨街的地方蓋房!一溜兒都是一樣大小的。”

  趙連成問:“不要分出大小來,方便客戶租用嗎?”

  林弘毅心中暗想:分出大小來當然好,但很有可能與我們的主店產生競爭。

  想著,他搖搖頭:“沒必要,都一樣的,也好管理。”

  趙連成再做好記錄后,與林弘毅二人確認。

  做過溝通后,林弘毅問吳航:“吳總,您心情好點兒了嗎?”

  吳航愣了一下,哈哈大笑起來。隨后,他再點頭說:“弘毅,你這方法不錯。有事兒別跟自己較勁!”

  “嗯。”林弘毅也說,“關鍵還是較勁也沒用的事兒。”

  趙連成聽得糊涂,林弘毅微笑著作答:“大家都開心生活,開心做事。煩心事兒也肯定有,但只管往開了想。”

  趙連成想了想,表示認可:“可不是嗎?!”

  再聊了一會兒,趙連成要去接著忙碌,林弘毅二人也就與他道別。

  吳航走去路邊攔車,被林弘毅阻止。

  指了指前面得地鐵站,林弘毅拉著吳航就走:“坐地鐵――一號線倒二號線直接就到了,省錢還方便!”

  京城的地鐵,始建于1953年。一號線從西山的蘋果園站,一直到東面的八王墳站。

  二號線是繞行的環線,大致范圍就是老城墻的環繞位置。

  兩人走下長長的步行梯,再到售票窗口排隊。

  林弘毅拿出一元錢,買了兩張地鐵票后,和吳航一起走去檢票口。

  今天是周末,出行的人本來就很多。此時又已進入交通晚高峰期間,地鐵站里的乘客,也就更多。

  “乘客太多了!”吳航一邊走著,一邊發著牢騷。

  林弘毅暗笑:這還算多嗎?小航哥,你等著看吧。因為乘坐地鐵既便捷又舒適,未來的乘客,會越來越多的。有的地鐵站在高峰時期,乘客排隊,居然可以排出上千米之外!

  當然,隨著其它線路的修通,也還是能夠承受增長的乘客數量的。

  不好解釋,林弘毅只好安慰著吳航,走下地鐵站臺。

  地鐵列車駛來,二人跟著前面的乘客擠進車廂里。

  二人好歹站住了腳,吳航的心情也稍微平緩。

  列車頂部的換氣窗口,“呼呼”地送進風來,吳航愜意地說:“好多了,不那么燥熱了。”

  “嗯,是很好。”林弘毅說著,再看向吳航。

  列車在隧道里穿行,燈光忽明忽暗。

  林弘毅看著吳航,覺得似乎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心中一緊,他連忙收住心神:吳航,一定會活著看到、體會到――未來的地鐵,乘坐將更加舒適,是真正的冬暖夏涼。

  列車進了站,燈光穩定的亮著。

  吳航見林弘毅看著自己發呆,不禁喝問:“傻看什么呢!”

  林弘毅回過神來,看看吳航鬢角流下來的汗滴,就抬手指了指。

  吳航用手抹了一下,低聲說:“不如打車。”

  “省著點兒吧!”林弘毅說完,想了一下笑著繼續說,“小面的里面,不也一樣嗎?”

  吳航想起中午打車去京城大學的經歷,也笑了起來:“可不是嗎?跟他瑪坐在小火爐兒上一樣!”

  再又記起大哥大的事,吳航仍是氣惱:“那部機子,到底送誰了?”

  林弘毅看看車門上方的路線圖:“快到換乘車站了!”

  說話間,復興門站到了。

  吳航見林弘毅打岔不回應,就繼續追問:“問你話呢!到底送誰了?!”

  林弘毅一邊自顧走下車廂,一邊說:“你不是說,我送給丈母娘了嗎?”

  吳航雖然猜疑,但也終究不信。他大笑著說:“你太著急吧?!小伙兒!”

  二人說笑著,換乘了二號線。乘坐幾站之后,二人就在積水潭站下了車。

  走出地鐵站,上到地面,吳航覺得很滿意:天氣不再炙熱,微風徐來。

  四處看了一下,他對林弘毅笑著說:“走,咱倆找個小飯館兒喝點兒去!”

  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居高臨下的矗立著一片古典建筑。

  “山釜餐廳”的字樣,讓遠近的行人,稍一抬頭就可望見。

  林弘毅看看掩映在綠樹之間的建筑群,對吳航說:“去這家怎么樣?”

  吳航看了一眼,大笑著說:“得了,還是別去了。就咱兩個人,去吃這個不值當的。餐飲業赫赫有名的‘三刀一斧’,呵呵,咱的錢,還是先攢著點兒吧!”

  三刀一斧,并非只是揶揄,而是帶有詼諧,甚至羨慕的稱呼。

  三刀的說法,并不一定。大致是指:地安門附近的明珠海鮮大酒樓、景山附近的大三元酒家、騾馬市大街的肥牛火鍋店。

  而這一斧,就毫無爭議了。指的就是眼前這座小山上的山釜餐廳。

  找幾個朋友,任選這幾家餐廳的其中一家去聚會,就能吃個少說幾百,多了就是千八百塊錢,甚至數千元。

  這樣的餐費,別說是八九十年代,就是幾十年后,也算是很貴的了。

  需要格外提示的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時候,人們的按月平均工資收入,不過是二三百元左右。

  能去到,甚至經常去這幾家餐廳聚會用餐的,毫無疑問的,都是當時社會中的名流賢達和大款。

  這些高收入者,也就一直支撐著這些高端餐飲店鋪的經營。

  山釜餐廳雖然近在眼前,但二人并不想去。

  吳航再開玩笑著說:“咱這身子骨兒,沒幾‘斧子’就他瑪廢了!”

  見吳航開心,林弘毅也是心情愉快:“好!那就去‘西安飯莊’!好長時間沒去了。”

  “走著!”吳航手指前方,“向‘老西安’進發!”

大熊貓文學    重回1991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