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百六十一章 西夏之變(四)

  夏國中興府,皇城皇極殿,經過一番清理與整肅,原屬于李遵頊的派系已經被完全清除,那些以往親近蒙古的朝臣也多被罷官下獄,以通敵叛國罪論處。

  運氣稍好一些的則在官府抓捕之前,就買到了前往明國的移民資格。從而跟隨明國的商隊一起,浩浩蕩蕩的踏上了前往明國的旅途。夏國官府盡管知道明國商隊里窩藏了不少逃犯,但也不敢太過強硬的搜捕。再加上錢財打點得當,所以那些求得庇護的夏國罪民都能安然無恙的離開夏國的國境。

  這樣的情況,也引得更多的夏國‘罪民’效仿。

  而在夏國國內,隨著大清洗的持續,整個夏國的政治勢力,都迎來了重新洗牌的機會。從前還殘留的少數支持太子李德任的黨羽,也被這次清洗給一起掃滅了。

  在這期間,明國的暗衛也明里暗里的推波助瀾,讓此次的風暴波及得更廣。因為受牽連的越多,就有更多人愿意在明國商隊的蠱惑下,前往明國。

  那些識文斷字,或是會一門手藝的匠人,都是明國急需的人才。即便對方才華有限,去地方當個教書先生也是可以的。明國很多的地方,都急需教書先生補充呢。

  不過明國也不全是在挖夏國的墻角。

  比如明國駐大明時節安良辰就代表明國國主兀魯圖斯,向新皇李德旺‘送溫暖’來了。其中僅火器一項,就有二十萬支火筒、五百箱火雷以及建造投雷車的技術。

  這也不全是送的。夏國要拿馬匹、牛羊乃至是人口和各種礦物資源去換。還有糧食、甲胄、刀箭等‘有償援助’,也在‘送溫暖’之列。

  要知道,此前明國的‘援助’可是限制頗多的!就以緊缺的糧草為例,此前無論夏國好說歹說,明國就是不賣。火器上也只較落后且單發的火筒,哪里像現在,連火雷都賣了。

  這種看得見的支持正是李德旺急需的!

  到底汗庭的使臣可不是那么好殺的!而且一開始,李德旺也沒打算要殺了孛禿。如果將那個違抗軍令動手的士卒大卸八塊,孛禿就能活過來,李德旺是一定會動手的。

  可惜對方是個絕戶。家里就有他一人當兵吃糧,其他家人早就死在連年的天災人禍中了。

  他不知道的是,其實對方還是有家人的。只是早已經被人送到了明國安頓,因而夏國這邊想查也是什么都查不出來了。

  所以李德旺只能兀自頭疼了!

  再一想到孛禿可是汗王的妹婿兼女婿,算得上親上加親了。且起勢時,就跟著大汗,這樣的老臣就這么把命丟在了夏國,汗庭不興兵報復是不可能的。

  好在夏國已經跟金國講和,不用擔心東面的威脅了。但指望對方來救援自己,那也是幾乎不可能。畢竟金國和汗庭在邊境上一直都沒消停過,現在龜縮在黃河南岸之地,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

  因而李德旺雖然成為了夏國的新主,但心里卻是一直害怕汗庭的報復。這次有了明國火器和糧草、軍械上的大力援助,他守衛國土的信心也就增加了不少。

  另外安良辰也向李德旺再次承諾,根據此前簽訂的同盟條約。一旦汗庭扣邊,明國一定會出兵支援。

  這才是真真解了李德旺的后顧之憂!

  為了表示夏國的姿態,也是為了討好明國,更是為了給夏國皇族留一條后路。李德旺已經準備選一宗室之女為公主,遠嫁明國,并且帶著一支皇室宗親去明國的九州島落腳。

  到時候即便夏國的戰事不利,也能在海島上留下夏國的血脈,以圖來日復國。

  這么雄心壯志的想著,皇極殿內,莊重的禮樂聲徐徐奏響,身著黃色蟒服,頭戴親王冠冕的李德旺安耐住心里的激動,面顯莊重的迎著諸多朝臣的目光,緩緩向著最上首的龍椅走去。

  那是他從前渴望過,卻是從不敢過分奢求的。哪里想到風水輪流轉,大哥太子被廢,父王也不得人心,竟然讓自己有了窺視皇權的機會。

  不過當瞥見安良辰時,他立即收回了所有的思緒。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皇位能不能坐穩,還跟安良辰所代表的明國息息相關。

  “恭賀齊王了!”安良辰笑呵呵的沖李德旺頷首。

  他是明國使臣,不需要對李德旺行多么重的禮儀。稍稍頷首,已是顯示出自己的尊重了。

  此刻殿外的朝臣已經呼啦啦的跪倒了一片,他們是看不到殿內的情況的,且多是品級稍低的官員。在此次皇權交替中,既沒和太上皇有過多的牽扯,也沒及時投靠到新皇這邊。所以無論是誰當皇帝,頭一個好處都不會落到他們頭上。

  而有些朝臣卻是不一樣了!

  在大殿里,武將里尤以質子軍統領曲也怯律和衛戍軍統領斡扎簀最為激動。文臣中則是微猷閣學士李弁赴和御史張公輔最為興奮。他們已經算是李德旺的鐵桿心腹,所以這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好事自然是要落到他們頭上。

  尤其是李弁赴,舊歲跟著李德旺出使明國,遭逢大難。若不是他大難不死趕赴明國求援,說不得李德旺就被那群女土匪給榨干沒命了。

  如今這等執掌一國權柄的好光景,自然更無從談起了。

  相比他們的高興,被迫稱病退位的李遵頊就完全笑不出來了。為了防止他節外生枝,甚至都沒讓他離開自己的寢宮。現在所有不知內情的人都以為李遵頊是真的病了!

  但他并不孤獨,因為為了表達仁孝之心,李德旺還將一直被幽靜的大哥李德任接到李遵頊的寢宮里。一來是為全了父子之情,二來也是讓李德任在病床上侍疾。

  只是他的仁孝之舉似乎效果并不好!

  因為無論是他那個被廢黜的大哥,還是被生病的父皇,都對其破口大罵,咒罵不休。

  可惜的是,他們的罵聲并不能傳到李德旺耳中。朝中大臣們也選擇性視而不見,都紛紛大贊李德旺的仁孝。

  當下代為主持權利交接的也是一位皇室宗親,乃是崇宗朝的舒王李仁和。人如其名,這位舒王在夏國皇室中,乃是出了名的好脾氣,甚至是有些懦弱。以致歷經仁宗、桓宗、神宗、襄宗四朝,期間大風大浪不少,內憂外患更是接踵不斷,都屹立不倒。

  也是他慣會知足常樂,并不貪戀權利。所以那些兄弟子侄們也就無視了這尊老好人。

  禮部尚書也是在宗室里挑挑選選,才陡然想起還有這尊資歷深的大佛在,便將其請了出來。

  如今李仁和已有八十的高齡了,當初禮部的人找上門時,他還想推辭說身子骨不硬朗,做不了這等機要之事。到底李德旺的登位乃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宮廷z變,而李仁和一直以來的保命法則就是,絕不沾染半點宮廷爭斗。這樣一來,等日后哪天清算起來,也找不到自己的頭上。

  但當李德旺說辦完此事后,會挑選他的女兒作為前往明國的公主,并準許他拖家帶口的前往明國的九州島安居,便連忙改口說身子骨又硬朗了。

  實在是夏國的地界實在安寧不了了!

  李仁和別的眼光沒有,趨利避害的眼光卻很獨到。從前蒙古兩次扣邊,甚至兵圍中興府,就讓他覺得夏國不是安生之地了。只是彼時沒有更好的去處,如今明國在海外有大島,四面環水,卻是亂世中趨利避害的好去處。

大熊貓文學    雄起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