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零六章 遷民

  黃山館鎮,人口有七百多戶,三千多人。且因靠近萊州,又臨著渤海。并且東南方向便是大大小小的丘陵山地,只有臨著海岸線的一小塊兒,才是平坦的平原。

  所以這里也就成了往來益都的重要交通樞紐!在東蒙古人還沒打過來的時候,還經常有走私的商船偷偷上岸,希望能避過高昂的賦稅。鎮子的百姓也喜聞樂見的為這些商賈們遮掩,畢竟這也算是為鎮子帶來額外的收益。

  如今小小的黃山館鎮已不見往日的安寧/祥和,取而代之的,是顯而易見的肅殺之氣。

  卻是東蒙古的將士進駐黃山館鎮后,便根據上頭的命令,在此地構筑防線。到底主力軍還沒有到來,他們這些水師只算是探路的先頭部隊。能夠為主力軍守住登州這個登陸橋頭堡,便是大功一件了。

  不過高鳴士也沒有等著敵人打上門,在讓己軍構筑防線的同時,還讓小股斥候進入萊州境內,以期打探軍情。

  ”報!賊軍已命偽萊州兵馬使國安用領五萬大軍前來討伐!”,正在視察防線進度的高鳴士忽然得到親衛的緊急稟報,心里不由一寒。

  因為黃山館鎮的兵馬只有兩千人,要應付五萬大軍來襲,不得不說實力太懸殊了。

  “消息可靠嗎?”,高鳴士有些希望這是假的。

  “這是蓬萊送來的消息,聽說是出自暗衛。”,親衛斟酌著回稟道。

  暗衛的力量隨著東蒙古勢力的膨脹,而越發壯大。此次攻打山東,又涉及到了與汗庭的較量,因而暗衛在山東之地,也是投下了巨力,發展了不少探子。

  雖然高鳴士目前的級別還沒資格知道暗衛具體的事情,但他知道,自己的軍中,說不得就說人是暗衛的探子。因而對于從蓬萊送來的絕密情報,他不敢不信,便又反問道“那府尹可有交待什么?”

  指望這點兵馬守住黃山鎮,完全是不可能的。所以高鳴士隱隱希望,祖爾別也能多派點援軍過來。

  只是水師的兵馬著實不多,此次渡海而來的兵馬總計只有萬余人,這里面還包括了部分在島上招募的高麗人與倭人,真正完全屬于從遼東本土帶到濟州島上的兵馬,只有六千余人。

  “府尹說會再派一千援軍過來,讓我等務必堅守兩個時辰。到時候,自會有奇兵解我等之圍!”親衛有些不確信的說道。

  高鳴士也頓生疑惑,奇兵?到底是怎樣的奇兵,竟然都不能跟他們透露一二。

  “哎!再多挖兩道壕溝吧!鎮子的百姓也都盡數遷走。能不能活下來,就看老天的意思了!”高鳴士把心一橫,用有些破罐子破摔的語氣說道。

  于是黃山鎮內,頓時響起了一片哭嚎之聲。也是在這戰亂不休的年代,鎮上的鎮民都是早些年逃難過來的。好不容易扎下根過上安生日子沒幾年,又要逃難了,實在難忍悲痛。

  “各位鄉親父老,這真不是逃難!離開了這里,我們東蒙古會給你們重新分田分地,會讓你們過上好日子。大戰馬上就要來了,這黃山鎮還能不能留都要看老天的意思。興許等不到明天,我們這些當兵的也都被老天給收了去!你們若是還留在這兒,只會跟我們一起白白受死啊!”一個年歲看不上不大的小兵一邊幫著百姓搬運家什,一邊苦口婆心的勸道。

  “嘿,兵娃子,我咋個曉得你似不似騙額們訥?”,一個上了年紀,頭發花白的老爺子仗著自己的年歲大,也沒多少活頭了,便不怕得罪了誰,出聲問道。

  這卻是問出了諸多正被逼著遷移的鎮民的心聲。便都不由自主的豎起了耳朵,腳上的動作也都慢了下來。

  “老爺子,我叫王周正,本來叫王黑蛋的。入伍的時候,征兵的老爺見我名字難聽,就給我取了個新的名字。分田分地的事兒,還真不是騙你們的。以前我們家也是登州的,早些年不是鬧兵亂么?蒙古人來搶了一遍,女真人也來搶一遍,后來又有義軍來了,阿爹領著我們一家老小,就逃難去了海對面的遼東。

  那地兒其實也不太平,阿爹下船沒多久,便遭了馬匪。我娘也被馬匪搶走了,就剩下我和一個哥哥/兩個妹妹。這日子啊,是越過越難過。那忍饑挨餓,更是常有的事兒。我的一個妹妹就因受不了餓,偷了一個女真地主老爺家的包子,被活活打死了。”

  說到這里,這叫王周正的新兵也不禁紅了眼眶。在場的鎮民聽著,也都心有戚戚然。這忍饑挨餓的日子,可距離他們不遠。早些年的兵荒馬亂,他們更是感同身受。

  否則的話,也不會從五湖四海逃到黃山館鎮來。

  特別是那女真地主,山東地界從前可是少不了女真老爺。他們這些漢人奴才,也沒少受這些女真老爺的欺負。如果說戰亂給他們帶來的唯一好處,就是山東地界再沒有欺壓在他們頭上的女真老爺了。

  但沒了女真老爺,還有漢人老爺。山東之地新的主人,雖同樣起家于平民百姓,卻不會對除自己以外的平民百姓有什么優待。該交的苛捐雜稅,那是一個都不能少。

  甚至因山東近些年不斷與周邊勢力開戰的緣故,還要多交一些戰爭糧。

  若不是日子過得太苦,這些黃山館鎮的百姓,也不愿去跟那些走私的海商有所勾結。畢竟是掉腦袋的事兒,誰不怕呀。

  這時候王周正也調整好了情緒,繼續道“本以為日子就這樣困頓的過著,說不得那天我也得去地府陪我妹妹走一遭。但東蒙古人突然來了,英明仁愛的兀魯圖斯大王給所有沒了活路的窮苦人家指明了活路。

  沒有田地可以給我們分田分地,三年賦稅全免,從第四年開始征稅,也只給收成的三成。就算不種地,也可以安排著去工坊做工。并且還提供廉租房供我們這些無家可歸的人居住,等到做工賺了錢,還可以低價將房子買下來。

  現在我的哥哥在鋼鐵坊上工,每月都有三銀元的收入。我當兵吃糧,每月也有最少兩金元的貼補錢。最小的妹妹也上了學堂,中午學堂還免費提供吃食。

  我們一家可以說是真正過上好日子了!只是我爹娘還有我三妹沒那個福氣,沒能等到兀魯圖斯大王的恩賜,沒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這樣平鋪直敘的話雖沒有華麗的辭藻修飾,卻最能拉近與百姓們的距離,打動人心。盡管還是少了有足夠說服力的證據,但百姓們還是大多選擇了相信。

  原本動作極慢的遷移隊伍,也都加快了速度。

大熊貓文學    雄起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