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白行簡的云手拂上肩頭的時候,石之軒一身的功力便凝聚到了極點。
只等白行簡真氣侵來,不死印法陰極生陽,物極必反的功力便會被催發到極致。
到時候,石之軒固然輸了一籌,甚至還有可能落敗身死,但在他生命最危急的時刻,也能爆發出最恐怖的力量。
臨死前的一擊,足以將大宗師甚至是無上大宗師重創,白行簡便是不死,也絕不會好過。
不過,出乎意料的,當白行簡的云手落在石之軒肩頭的時候,卻是空空無力,好似情人的手輕輕從他肩頭拂去一片碎葉一樣。
白行簡的手一觸即分,身形如輕羽飄路,整個人瞬間落在戰圈之外。
“為什么?”石之軒眉頭一皺,不明白為什么最后關頭,白行簡沒有痛下殺手。
只見白行簡微微一笑,“邪王此次雖然輸我一招,但我知道,真要是生死相搏,我也沒有把握在邪王臨死一擊下全身而退。”
“況且,在下還想和邪王聯手,共謀天下,既然如此,又何必打打殺殺,有什么事,不能坐下來聊聊呢?”白行簡笑道。
“你要和我合作?共盟天下?”
石之軒像是聽了一個天大的笑話一樣,可面對白行簡那毫不作偽的眼神,卻又說不出其他的話來。
“你認真的?”石之軒眉頭一皺。
白行簡笑道:“我的情況,邪王應該很清楚,我南方堅持漢家正統,排斥外族,想要爭奪天下的話,最大的阻礙就是來自北地的佛門。”
“如今慈航靜齋的傳人已經出世,支持李閥的二公子李世民奪取天下,甚至還拿出和氏璧這等千古異寶為他造勢,宋閥和李閥對上是遲早的事情。”
“慈航靜齋是正道領袖,邪王所在的圣門與其是天生的對手,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既然都要對付佛門,你我何不聯手呢?”
石之軒深深地看了白行簡一眼,“我圣門多年來被正道壓制,臭名昭著,宋少主就不怕用了我魔門會遭受反噬,重現大隋二世而亡的景象嗎?”
白行簡面色不改,開口道:“邪王不必試探,對于圣門,宋某也有所了解。”
“春秋戰國之世,有百家爭鳴,魔門,其實就是百家學派的繼承者。”
“但隨著,秦國一統天下,漢室繼秦而興,君權開始膨脹而籠罩一切,官方意識形態亦隨之成為天地間唯一響亮的聲音。于是一些原本亦曾活躍一時的階層,由于價值取向與官方意識形態不盡相同甚且背道而弛,逐漸變得黯淡而失語。”
“尤其是儒家崛起,獨尊儒術之后,其他各家學派學說被打成邪魔外道,各派人士不得不抱團取暖,由此形成了圣門。”
“你圣門中的兩派六道,便包括了以從事服務業的女性組成的陰癸派,由刺客、雇傭兵們組成的補天閣,代表商賈階層的天蓮宗,保存了原始道教殘余的真傳道等。”
“你們之所以被稱之為魔門,是因為與主流相悖,使得你們的一切無法進入公眾的視野,從而公眾對于他們由于無法理解而產生了種種的揣測與傳說。”
“在不理解之下,圣門也因此更加的放浪形骸,行為也越來越出格,也越來越不受正統道德觀念的認同,魔門之稱,便由此深入人心。”
“可天下間,又有幾人愿意被稱之為魔,魔門與正道的交手,不過是試圖走到陽光下,取得主流話語輔翼的地位,由此,便有了千年道魔之爭。”
“因此,對于圣門,在下并非完全摒棄,比如邪王曾出身的花間派,講究的是書畫技藝,比如魔相宗的縱橫之道,比如圣極宗機關之術等,都是能夠有用于天下的學術。”
“若是邪王能助我平定天下,圣門之中那些能見得光的部分,都能并入主流之中,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局面,也將一掃而空。”
“若是如此,圣門還得隴望蜀,另有所圖,那宋某也無話可說了。”
“除此之外,難道邪王就不想修復自己的心靈漏洞,從分裂之中走出來嗎?”
石之軒身子微顫,一陣瞳孔地震。
既因為白行簡承諾讓圣門重現人間的話語,同時也因為他提及的修補心神漏洞的話語。
“宋少主此言何意?”石之軒追問道。
白行簡聞言道:“邪王之所以來找我,不就是因為不知道我和石姑娘之間的關系,從而心神失守的嗎?”
“實不相瞞,在下只是得知石姑娘手中有邪王獨步天下的不死印法,借來一觀而已。”
“哼,不死印法是石某的武學根本,除非是石某的徒弟,否則便是得了秘籍,也是有害無益。”石之軒冷哼一聲,可見提起石青璇,讓他的心神再次有了波動。
不過,白行簡毫不在意,輕笑道。
“邪王未免太自負了些,不死印法的確博大精深,利用陰陽相生,物極必反的原理,通過真氣的快速生死轉換以致幾乎源源不絕而且不會有回不過氣的現象,更能截取對手真氣,自然利于不敗之地,號稱群攻無敵。”
“若非邪王這種身兼兩家之長的高手,絕對領悟不了其中玄妙,但門檻高,不代表沒人可以,至少宋某不在其中。”
“參悟邪王的不死印法之后,在下也是大有收獲,同時也察覺了不死印法的缺陷所在,正是這份缺陷,才導致邪王這十五年來的精神分裂。”
“什么?”
現身至今,石之軒第一次變了臉色,在此之前,從未有人對不死印法有所懷疑,白行簡卻說,不死印法有個巨大的缺陷。
白行簡道:“不死印法集花間派和補天閣的武功于一體,以佛門精義糅合而成,故能在生死之間轉換,陰陽相生,無窮無盡。”
“可陰陽生死之理,最根本的便是極陰對極陽,生死陰陽之力必須等同才行。”
“但花間派的武功和補天閣的武功有所差距,也導致了不死印法之中,死氣大于生氣,陰陽不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