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七十三章張斗的高見

  其實,在建奴的歷史上并不乏“轉房收繼婚”的事例。

  如老奴努爾哈赤的原配嫡福晉佟佳·哈哈納扎青死后,他就曾再娶富察·袞代為自己的側福晉。

  而富察·袞代,原先可是努爾哈赤三祖索長阿孫子威準的福晉,且還給威準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昂阿拉按昂阿拉。

  努爾哈赤的嫡福晉哈哈納扎青病逝之時,富察·袞代的第一任丈夫,威準也正好剛剛戰死不久,正在為了改嫁一事發愁的她,似乎看到了一絲光芒。

  袞代既有著出眾的美貌容顏,而且又是建州右衛酋長莽色督珠乎的小女兒,有著顯赫的家族支撐,并且還十分的精明能干,為此威準對她那可是相當的寵愛。

  可惜,威準沒有那個福分罷了,他年歲輕輕就在部落紛爭中戰死,從而導致袞代年歲輕輕就成了寡婦。

  恰好此時,努爾哈赤的嫡福晉也病亡,這樣按照當時女真社會兄死弟妻的風俗,所以袞代帶著他的兒子,重新改嫁給努爾哈赤,成為了他的繼福晉,

  并且還為他生了兩個兒子愛新覺羅·莽古爾泰、愛新覺羅·德格類,一個女兒愛新覺羅·莽古濟。

  即使是在黃臺吉改元稱帝,頒布明令嚴厲禁止“不許娶庶母、嬸母、嫂子、侄婦等”,但這種風俗形成日久,又豈是一道嚴令既能禁止?

  在原本的那一條歷史線上,就有兩個十分明顯的真實歷史記錄。

  其一,就是原本清朝順治時期,那個秉持朝政的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就曾經接娶自己的侄媳。

  此事,在《清實錄》上可是有明確記載,順治七年的正月,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將自己侄子肅親王豪格小罪大罰,收監入獄后更是整治死在獄中。

  而后,便將豪格的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杜勒瑪,迎娶過來做了自己的王妃福晉。

  其二,便是清朝的順治皇帝,他作為皇帝也未能遵守父親黃臺吉的明令。

  據當時在清朝宮中效力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回憶,順治皇帝竟然不可一世的愛上了自己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王妃董鄂氏。

  這股“火熱的愛戀”使得順治皇帝整日都茶飯不思,也使得他的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抑郁不已,終因此而抑郁成疾。

  順治十三年的七月襄親王博穆博果爾因病死去后,才只過了一個多月,順治皇帝便迫不及待地把弟媳董鄂妃迎入自己的皇帝后宮中,并封為賢妃。

  當然,關于順治皇帝與董鄂妃的故事,一直都是一個謎團,真個是古今多少事,又怎能事事都記得詳實呢?

  總之,董鄂妃直到18歲才入順治皇帝的后宮,已不符合選取秀女的年齡,所以,她應該不是通過正規選秀女的渠道進入皇宮之中。

  而按照當時的習俗,沒有被選上秀女的少女,到了這個年齡一般也都早已嫁作人婦了,因此幾乎可以斷言她很可能是嫁人之后,才被二次選入皇宮。

  這一情況與黃臺吉的關睢宮宸妃海蘭珠,就極為相似,都是一樣的大齡入宮,留給后人無限遐思和猜想。

  但不管怎么說,大清一朝的黃臺吉與福臨這對父子兩代皇帝,都是萬中無一的情種!

  而此刻,多爾袞會有如此想法也是一點都不出奇,或許在許多人的心中都有著這樣,或者是那樣的想法。

  不管這些想法有多么的稀奇古怪和不切實際,但只有在這些想法成為事實之后,才會被世人所熟知,若不然便僅僅是存在于別人腦子里的幻想,外人完全無法知悉。

  “大玉兒,你早晚都是我的!”

  多爾袞對著天上皎潔的明月,暗暗在心中對自己吼叫,也算是發泄了一些對黃臺吉的不滿。

  黃土嶺下的大明宣府軍中軍大營內,燈火通明一片,誘人的肉香尚未完全散去,顯是才用罷晚飯不久。

  中軍大營雖有數千人馬,且還有眾多隨行的軍勇,以許多民夫丁壯,但卻并不顯得混亂,除了一隊隊往來巡行的軍士外,幾無閑雜人等隨意行走。

  惟大營左側略顯熱鬧一些,這里有木柵與外間相隔,無論柵門還是柵墻處,都有軍士守衛和巡邏,顯示著里邊與外面的區別。

  此處,正是宣府軍虎衛營的駐地,自截殺奴酋黃臺吉后,乘坐龍武水師船隊歸來已有三日,張誠未再派給他們任務,而是使之全心休養生息。

  此一戰,虎衛營六百余將士渡過小凌河出戰,而回來的卻只有五百多戰士,就這五百余人中還有數十具戰亡將士尸體,以及近百的傷者。

  可謂是損失慘重,一戰而折損過百精銳戰士,實在是虎衛營自成軍以來的首次。

  雖然此戰打出了虎衛營的威名,以幾乎同等的兵力對戰韃子精銳巴牙喇兵,竟還能打出一比二的傷亡比,可確確實實給大明、給宣府軍正了名。

  但是,面對昔日戰友的遺體時,他們還是感到陣陣悲傷,或許戰爭就是這樣,沙場爭鋒之時可以完全不計生死,可一旦戰事結束,卻滿是失去戰友的悲傷。

  為此,張誠才特意給虎衛營將士們放假休息,他們除了不能離營外出,其他一切都不禁止,而且虎衛營此戰的傷兵,也都留在營中醫治,并未轉往醫士營中。

  張金泰這時雖未完全康復,但已然是行動無礙,他也在此時被準予正式加入虎衛營,成為一名真正的夜不收戰士。

  對于虎衛營此番過河截擊奴酋黃臺吉的表現,張誠更是極為滿意,他這幾日幾乎天天都會親自前來探望傷兵,并且給眾將士鼓勁打氣。

  畢竟虎衛營是張誠的親衛部隊,若是在別的總兵麾下,那可是相當于家丁隊一樣的存在。

  而且,張誠更有意在錦州戰事結束后,將原宣府總兵楊國柱麾下家丁隊納入到虎衛營中,并且還要從其他各營選拔忠誠、勇敢、善戰的騎兵,最終將虎衛營擴充至兩千到三千人馬。

  他的目的是使虎衛營,成為自己麾下真正的核心戰力!

  只要將精銳騎戰力量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再加上完全掌控著糧餉、甲械、銃炮等物資的生產與調配,張誠便不怕麾下那些部將們私心作祟,擺他的道。

  畢竟,‘人心不足蛇吞象’是恒古不變的道理。

  總也有人以為一個團隊取得的功勞,都是自己一個人在外面沖鋒陷陣而得,自己才是那個團隊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所在。

  他們永遠也不會明白,真正的核心是永遠都不會沖鋒在前,拋頭露面,而是坐鎮在后方,運籌于帷幄之中的那一個人!

  當然,如果自己的團隊中有人想要出去發展,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單獨闖一闖碼頭的話。

  張誠是不會刻意阻攔,不過勸終歸還是會勸一下,只要不是完全反叛自己,不帶走自己的核心技術,他并不準備為難那些人。

  他能如此想,自然是源于自信,而自信又源于絕對的實力。

  所以,張誠才需要未雨綢繆,他已經在為明年,甚至是后年、大后年的事情謀劃著,自打穿越以來,他都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是一直在超前謀劃,才有今日之成就。

  而此刻,宣府總兵張誠的中軍大帳內,各營將官齊聚,連大同總兵王樸與山西總兵李輔明都列席而坐。

  上首三人并排而坐,正是宣府總兵張誠居中,左側總監軍張若麒,右側寧前兵備道張斗三人。

  張若麒自不必說,此時的他早已被張誠所收服,雖說暫時還不能算作是張誠的手下,但雙方已經完全綁定在一起,成為一條藤上的螞蚱,他徹底投效張誠也是遲早的事。

  而張斗卻有所不同,他是邊臣中較為能干之人,且也十分有氣節,并非是趨炎附勢之輩,但越是這樣的人,也越是容易相處,主要還看你是如何與之相處。

  張斗雖然是一位高傲的讀書人,并且也有些真材實料,但是他對于同樣有本事的人,也并不排斥,非是那嫉賢妒能之人。

  自初次軍議以來,他就對張誠十分留心,也可以說張誠的出現使他看到了一絲希望。

  此前,他曾在吳三桂的身上看到過,當時他就以為吳三桂或許是那個可以拯救大明之人,因為在他看來,要想挽救大明這座將傾的大廈高樓,不是非凡人物已無可能。

  而如今的大明朝廷上,結社營私之風盛行,即使是有能力有抱負的人,也無法在這種氛圍中脫穎而出,注定會被那些朝堂上的大佬們壓得死死,還未嶄露頭角,便已被打壓至死。

  惟有手握兵權的地方實力派,才能避免被朝廷上錯綜復雜的結黨關系所打壓,而且更是要對朝廷忠心耿耿,否則終歸還是一個破壞之人,猶如漢末之董卓一般。

  然而,要想在如今的大明朝,找到如他所想的人,又是何其難也?

  縱觀整個大明天下,庸庸碌碌、貪婪成性的文臣有之,驕橫跋扈、殺良冒功的悍將有之,唯獨這既有才干雄略,又有忠君報國之心的難得一見。

  吳三桂雖屬遼東將門后起之秀,且還是遼東將官中的翹楚,更是受到薊遼總督洪承疇的賞識,本來是行此救國之事的絕佳人選,張斗也是對之寄予厚望。

  但是張誠的出現,卻使得張斗開始重新審視起自己吳三桂的看法。

  在張斗看來,吳三桂與張誠似乎不相上下,他們一個在遼東,一個在宣大,都是軍將中表現優異的翹楚。

  他們各有所長,都是腹有詩書、胸懷韜略之人,而吳三桂背后的力量似乎更為強大,或許會在將來給其提供幫助和保護。

  然隨著與張誠的接觸日益增多,張斗卻發現實際上張誠卻是比吳三桂更為適合之人,無論是韜略,還是魄力,張誠似乎都比吳三桂更勝一籌。

  所以,在準備同時攻打黃土嶺和石門山之際,他才會主動請纓,前往黃土嶺督戰,其意就是要進一步仔細觀察宣府軍的實力。

  因為對吳三桂所率寧遠軍,張斗自然是早已了解,那可是遼東大地上首屈一指的強軍,或許與祖大壽駐守在錦州的百戰強軍相比,也是不遑多讓。

  可黃土嶺一戰下來,卻又一次改變了他的看法。

  這一戰不止是讓他看到了宣府軍的勇猛,更為讓他倍感驚異的還是宣府軍的戰法、戰術,這可是他此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而且,對于宣府軍中戰車,以及火銃、火炮的配備,甚至比他們身上精良的盔甲更使他驚奇不已。

  張斗更是由此判斷,張誠雖然沒有吳三桂的后臺強大,但是卻極善借勢。

  他前后借助盧象升、楊嗣昌、陳新甲等督臣、閣老的助力,以及仰仗當今皇上的信重,在宣府所謀甚深。

  以其如此年紀,便已是一鎮總兵大帥,更是握有數萬強軍,將來若不能成為救世之能臣,便是亂世的奸雄。

  總之一句話“張誠未來之成就,一定會在吳三桂之上”,這便是張斗最終做出的斷言!

  所以,張斗才逐漸向張誠這邊靠攏過來,他的私心也很明顯,就是想要影響和改變張誠,使之最終成為救世之能臣,而非是亂世的奸雄。

  而反之亦然,張誠也在向著張斗主動靠近,他的想法則更為簡單和純粹。

  張誠現在對于那些有本事的人,都想收歸自己軍帳之下,不過,對于像張斗這樣的朝廷官員,他可不敢強求。

  他現在與張斗交好,將來自己在遼東就不止有吳三桂這一條線,而張斗這條線雖不能用來控制吳三桂,但作為一條暗線埋伏下來,終非壞事。

  更何況,在張誠看來此一時彼一時,就如張若麒當初在京中與自己初見之時,是何等的神氣,他主動提出與自己連宗之時,完全就是一副折節下交之態。

  而今又如何,他張若麒還不是成為依附于自己之人?

  或許不久的將來,隨著天下情勢之變,如張斗這般人物也會聚攏到自己軍帳之內,成為自己一展抱負,平定天下的助力!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大熊貓文學    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