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九十二章:徐永寧來到了南京

  軒輗也是一位老臣子了,不管是在中央還是地方,都有豐富的處理經驗,性格比起王竑還要直白,在外的名聲是老流氓。

  更重要的是,他非常贊同考成法,在聽說京師頒布考核官員績效的命令后,沒多久就發來奏疏對著太子大加稱贊,并且表示自己早就在南京那邊罷免了幾個混日子的官員,還暗搓搓的指責南京那邊的本地官全是摸魚黨,讓他恨不得全給擼了帽子。

  “京師這邊可以派遣左春坊司直郎林聰而去。”高谷不甘落后,對于洗白自己工作態度這事非常積極。

  朱見濟卻是插嘴,“讓錦衣衛指揮使朱驤也去衡州府!”

  “此前賑災,已有通知。可衡州府還是爆發了如此之大的災情,隱藏至此方才上報…不以重法施壓,不足以正朝廷威嚴。”

  一萬多人!

  平常打仗都不會死這么多,結果就硬生生讓人給拖死在了天災人禍之中!

  朱見濟決定,他要對衡州府的官員狠狠一巴掌,讓他們見識到什么叫做“太祖皇帝的疼愛”。

  “那好,那就依太子和諸卿所奏!”景泰帝點點頭,眉間因為重大災情帶來的陰影還沒驅除。

  會議過后,朱驤被急召入宮,拜見太子。

  在聽聞衡州府大災后,他也是一副難掩怒氣的樣子。

  作為于謙的女婿,他是非常厭惡這種誤國誤民的家伙的!

  特別是地方上出了問題還要瞞報,首先考慮的是自己頭上的烏紗帽,等瞞不住了才上報中央,讓后者來背鍋。

  想想都惡心!

  這也是朱見濟放心任命朱驤的緣故。

  在這種時候,朱驤的剛正反而是很適合打擊黑暗分子的利器,而且他身負皇權和于謙兩重光環加持,做的狠了也不會被人噴到哪里去。

  “你此去衡州府,對于地方上的那些人,但凡涉及瞞報災情,尸位素餐的,該抓的抓,該殺的殺,不要放過!”

  朱見濟語帶殺氣的對著朱驤吩咐道,“父皇那邊已經準備,給你便宜行事之權,切莫辜負了湖廣數萬百姓!”

  “卿家掌管錦衣衛,自當為我皇家張目,不使某些官員失職辱命。”

  他要借用這個機會,把衡州府的官場好好整頓一番!

  朱驤鄭重抱拳,“臣,領旨!”

  隨后幾天,朝廷又張榜召集了一些民間有名的大夫,連同太醫院的官員,一起打包讓林聰朱驤帶去了湖廣。

  而快船快馬攜帶的旨意也迅速達到南京,軒輗接到后,即刻啟程,乘船順著長江而上,直至衡州府。

  同時期乘著官方快船來到南京的,除了讓軒輗去當救火隊員的圣旨,還有徐永寧,以及被朱見濟指使過來幫忙忽悠某些人的仝寅。

  在朱見濟和景泰帝都為了救濟湖廣災情而急得嘴上長泡之時,準定國公終于來到了大明朝的第二首都。

  “侄兒快來!”

  當代的魏國公徐承宗非常熱情的接待了這個親戚。

  徐永寧臉色蒼白,腳步虛浮的跟著叔叔走入府邸。

  真是沒想到,陸地上活蹦亂跳的徐國公,竟然會暈船?!

  徐承宗在見到大侄子的時候也很為他擔心,但徐永寧死活不肯松口承認自己暈船,于是只好維護他的面子,用轎子把人抬了回來。

  雙方行了家禮,認了一下親戚,徐承宗見著侄子的臉色還沒恢復,便讓其余人退下,等人好一點再仔細聯絡下感情。

  在叔叔家里坐了一會兒,徐永寧感覺舒服了些,便問徐承宗,“朝廷不是下旨不準人坐轎子嗎?怎么南京這邊還是如此普及?”

  魏國公長嘆一聲,跟大侄子解釋道,“此前府里的確是不打算坐轎子的,可家中的轎夫自陳不知道后面能做什么,其他官員顯貴仍然我行我素,我魏國公府既然在南京…總不能過于標新立異。”

  徐承宗本人還是順著老徐家的家規家風辦事的,平時生活也算簡樸。

  再加上他們在靖難之役中得罪過太宗皇帝,一度被奪爵,二代魏國公連個追贈和謚號都沒有,所以一家人都算行事低調了,生怕又勾起北京皇宮里的天子不滿。

  奈何身處南京,徐承宗想把自己打扮成一朵白蓮花是絕不可能的,于是在一些日常生活上,也只能跟著潮流走,生怕自己落了伍。

  “所以南京這邊是怎么搞的?”

  徐永寧眨巴一下大眼睛,好奇的打聽起了南京官場的動向。

  只能說真是“近朱者赤”,徐永寧這么個二哈學著朱見濟的手段裝無知懵懂,還真讓徐承宗有了傾訴的欲望。

  雖然之前和大侄子沒見過面,但魏定二府分出去也沒多久,雙方更常有書信往來,一筆寫不出兩個徐字,所以徐承宗對徐永寧還是很親近的。

  更何況徐永寧是東宮伴讀,靠近權力的最頂端,讓徐承宗也想過去蹭一蹭侄子的光。

  南京的勛貴們大多在靖難中犯過事兒,對太宗皇帝還是很有陰影的,也擔憂自己的富貴會不會哪天被天子廢掉。

  于是徐承宗為大侄子介紹起了南京的情況。

  徐永寧時不時的插兩句嘴,引導著徐承宗往自己想要知道的方面說下去。

  也許是認為那都是普遍現象,徐承宗并沒有生出警惕來,而是順著徐永寧的話說了下去。

  既然大家都在做,

  那就沒必要瞞著大侄子嘛!

  然后徐永寧就知道了南京官員普遍“官商勾結”,并且生活墮落的事。

  而這兒,距離正式遷還不到四十年。

  按著官員的政治生命算,兩代人都沒過去,竟然就變成了這般模樣。

  “官場真是黑暗!”

  徐永寧最后發表了自己的聽后感。

  徐承宗在旁邊尷尬出一張老臉。

  他雖然沒有授任官職,但勛貴的身份還是可以讓他混入官僚生活圈子的。

  只是受限于太宗皇帝的威懾,讓本應該是大明頂級勛貴的魏國公一家的地位打了個折上折。

  好在他們老徐家的另外一支靠得住,現在都混成太子伴讀了。

  等太子登基成新任皇帝,那徐永寧妥妥的天子近臣。

  作為親戚,現在跟人建立起深厚的叔侄情誼,以后的好日子還會遠嗎?

  徐承宗想的很好,于是他很配合徐永寧,聽著年輕人正義的指責,并不吭聲。

  畢竟利益讓人無法團結。

  雖然在經濟上,魏國公府的確和南京官場有牽扯,但徐承宗看的非常清楚——

  能決定他們家長久富貴的,不在南京這群當官的手里,而在遙遠的京城之內。

  徐承宗在大哥去世卻沒有子嗣繼承后,還擔心過很久,生怕北京的天子借著這個事情直接把他們家的爵位給廢了。

  好在他到底是撿漏成功,在正統十三年成了新的魏國公。

  而且作為勛貴,“與國同休”的口號可不是平白無故喊出來的。

  不管是為了老祖宗還是子孫后代的福氣,徐承宗都很想舔一舔皇權。

  徐永寧跟第一次見面的叔叔進行了親切且誠懇的交流,最后不得不承認,朱見濟預料的果然正確。

  魏國公果然有很大可能把屁股歪到自己這一邊。

  不過那是因為他倆本來是親戚,魏國公一脈又飽受過皇權痛擊,一直處于不尷不尬的狀態,對皇帝有需求,加上徐承宗本人沒什么過度的欲望,這才主動游到了他的魚簍里。

  那其他人呢?

大熊貓文學    我要做明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