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科舉會試來了

手機請訪問  嘉靖六年二月,會試!

  科舉乃是為國倫才之大典,傳承千年之久,即便是蒙元異族占據中原都未曾易。

  然而科舉千年,從隋唐時期的舞弊成風,門閥操縱科舉到宋代的相對公正,再到明朝時期科舉制度徹底完善,整整走了數百年的路。

  宋代科舉襲唐制,考帖經、墨義和詩賦。

  因此考生以聲韻為務,多昧古今,明經只強記博誦,而其義理,學而無用。

  王安石變法,改革科舉制度,取消詩賦、帖經、墨義,專以經義、論、策取士,算是為后世科舉奠定了大的方向。

  等到了明朝以后,因為經歷了異族百年,讀書人凋零疲敝,加上洪武皇帝極為推崇朱子理學,故而在洪武三年昭告天下,定下大明科舉制度只能從朱熹做注解的《四書五經》中取題,從此朱熹徹底登上神壇。

  歷代大明皇帝對朱熹也是推崇備至,比如太宗為朱熹作注的《四書五經》作序,比如正統皇帝免除朱熹嫡系子孫全部賦稅,比如…

  然而儒學在吸收道學和陰陽五行學發展成為理學,而理學強調死記硬背、三從四德,扼殺人性這些方面的弊端,大明的皇帝全部選擇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從此以后,禁錮思想的程朱理學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華夏的女子也終于迎來了長達五六百年的黑暗歲月。

  緣何如此?想來是因為大明的皇帝姓朱,而朱熹也姓朱…

  當然洪武皇帝從來不忌諱自己的出身,當過乞丐,做過和尚,又能如何?

  他終究是大明的開國皇帝,是驅逐蒙元,恢復漢人山河的一代雄主,是歷史上得位正的不能再正的千古一帝!

  然而大臣們還是想要為他找一個顯赫的祖宗,卻被其嚴厲駁斥,但是畢竟都姓朱,那么朱洪武推崇歷史上唯一一個朱姓圣人似乎也不是不能理解。

  到了嘉靖朝,嘉靖帝對儒學不感興趣,這一點幾乎朝里朝外的讀書人都清楚的很,可惜儒家沒有辦法改變嘉靖帝,也抗爭不了,那么唯一能堅持的就是儒家最后一塊陣地…

  道統!

  所有的大臣都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帝王的身上,那么他們就只能苦苦煎熬,力爭在嘉靖朝不會讓儒家失去朝堂的絕對話語權!

  但是所有的大臣曾經都在猜測嘉靖帝什么時候會對儒家動手,如何動手!

  算來算去也只算到了兩點,第一點是扶持其它學說來和儒家打擂臺,比如法家!比如墨家!

  第二點則是科舉!

  嘉靖帝對科舉動手了,但是動的和儒家想象中的不太一樣。

  在儒家人眼里,以嘉靖帝之狠辣,徹底廢除科舉都不是沒有可能,就算不廢了科舉,讓新學之學成為科舉主考純屬正常,然而嘉靖帝似乎對溫水煮青蛙那一套比較感興趣,他依舊讓儒學為主導,然后夾雜了四門輔科作為選擇,另外也就是將評優制改為了評分制。

  科舉改了,但是幅度不大,這讓那些原本準備擼袖子跟皇帝硬干,來誓死衛道也好,博取名聲也罷,更或者僅僅只是為了捍衛儒家道統的官員仿佛一拳伸出去,卻打中了棉花一般的難受。

  嘉靖帝沒傷儒家根本還能說什么?

  什么都說不了,難不成逼急了皇帝真個廢除科舉,那所有參與衛道據理力爭的官員都將成為儒家的罪人。

  此次科舉采取全新制度,盡管在士林引起軒然大波,但是不管怎么說,皇帝在嘉靖四年就已經明發旨意,昭告天下讀書人,那對于讀書人而言就不存在什么措手不及,

  給了天下讀書人將近兩年的準備時間,那還有什么好抱怨的?

  對于讀書人而言,他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將百分之百的讀經讀典的精力抽出一部分來去學習輔科!

  而且輔科還不能亂選,因為所有讀書人都知道皇帝的用意,選擇的輔科將會直接影響到自己日后的仕途,豈能不重視。

  主考官禮樂部部長蔣冕,副主考是國子監祭酒張璁、燕京大學祭酒楊慎,以及二十位翰林才子作為同考,還有從通州什么研究院抽調而來的二十位新學人才作為輔科閱卷官,組成了此番會試的閱卷陣容。

  按照往年的科舉,參將考試的讀書人進入貢院之后會待上整整九天,這九天內吃喝拉撒睡都在一個敞開門的小屋子里面自行解決,然后考生需要在九天時間內完成三到五篇四書題,完成兩到三道五經選經題,最后便是策論。

  大明科舉制度延續了一百多年,期間雖然也有小變動,但是基本上是大同小異,考生苦,考官更他么苦,因為考官必須要在閱卷結束之后才能離開貢院,因此從進貢院到離開,待上半個月,那是一點都不稀奇。

  但是嘉靖六年的會試不一樣,不但科目改了,時間也改了…

  在朱厚煒看來,連續九天的會試是相當不人性化的,所以要縮短。

  怎么縮?

  考完走人唄!

  兩道四書題,一道五經題,一篇策論,兩門輔科,總共六大項!

  時間縮短到四天,考生考完可以直接交卷走人,四天時間考不完交白卷也攆走!

  范和邁入了考場!

  這是他第二次進入貢院參加會試,嘉靖三年會試落榜之后,范和沒有返回廣東老家,而是選擇留在京城備戰嘉靖六年會試,而這三年恰恰是大明王朝發生翻天覆地般改變的三年!

  在這三年內,范和看見了太多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新鮮事物,也在第一時間內感受到了皇宮中那位至高無上存在的絕對意志。

  大明變了,變得面目全非,在大明帝國的心臟,范和沒有看到衣衫襤褸的百姓,沒有看見沿街乞討的乞丐,也沒有看到成片成片的流民和隨時可見倒斃的餓殍。

  這是一個煥發了生機的王朝,中興都不足以形容嘉靖皇帝治理下的大明,這讓范和對大明三年間不斷轉變,擁有的最直觀的感受。

  于是原本打算進國子監的范和,義無反顧的沖進了燕京大學!

手機請訪問

大熊貓文學    大明征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