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第二戰區于臨汾召開的集團軍司令官、軍長一級的軍事會議結束。
各司令官、軍長開始向各部折返。
時任第22集團軍第47軍軍長的李家于在從臨汾出發之前,就給麾下兩部發出戰斗動員令。
一部是104師,另一部不是別人,正是四行團!
“戰區軍令已下,各部做好準備,不日即將出兵!”李軍長給104師和四行團的電報內容一模一樣。
雖然唐刀還沒得到具體會議通報,但這封電報已經表明,此次為幫助正在如火如荼中的江夏會戰而實施的戰術型反攻,四行團是決計逃不開的。
收到即將出兵信息的四行團各部訓練的更加瘋狂,所有人都知道,留給他們繼續熟悉裝備、練習槍法、炮術的時間不多了。
而四行團團部、參謀部、軍需處、輜重連、工兵連、醫護連、通信連各部也忙都忙得腳不沾地。
參謀部制定各種作戰計劃,軍需處、輜重連則需要備用各種作戰物資,工兵連、醫護連、通信連這種特種連則更是加班加點備用他們三個連戰時所需物資。
比如白勝,他幾乎天天守在兵工廠,其目的就是希望兵工廠的機床和煉鋼爐能幫他的工兵連加工厚10毫米和20毫米兩種規格的鋼板,那玩意兒是構筑重火力工事的必需品。
根據唐團座對重機槍、機關炮這種大家伙火力點防護工事的要求,如果能造地堡,那頂部需得有10毫米鋼板和原木以及半米以上土層進行防護,正面則需要以20毫米鋼板配合三層沙袋。
這種防護強度是能抵御70毫米步兵炮800米外正面轟擊以及75毫米山炮的炮擊。
若沒時間或者沒條件造地堡,那機關炮和重機槍工事也必須由20毫米鋼板和沙袋達到1.2米的高度,既可以正面硬扛下步兵炮轟擊,也能有效減少山炮轟擊給重火力點帶來的傷害,除非是被山炮精準轟中。
現在白勝的工兵連早已膨脹至410人,下轄的5個工兵排各有80人,幾乎相當于原來的半個工兵連人數了。
正好,4個步兵營每個分一個工兵排,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還剩下一個工兵排就跟著團部,隨時支援各部。
原木、沙袋這些隨時可以就地取材,但鋼板這類的特殊材料可就必須得工兵們先準備好并自行攜帶了。
除了這些構筑堅固工事所需的特殊材料外,工兵連攜帶最多的一種武器恐怕就是地雷了。
大量的反步兵雷,這玩意兒原理很簡單,但制造卻是不易,尤其是不能被日本人金屬探測器輕易探測出來。
至今,小何老師領銜的科研團隊也沒能把唐團座要求的那種微型反步兵雷進行大量量產。
那是唐刀防未來72式反步兵跳雷的設計,直徑79毫米,高度35毫米,戰斗全重僅為125克的跳雷采用整體式引信,塑料雷殼大大降低了探雷器的探測率,包裹殺傷鋼柱的設計則使其殺傷破片達到了驚人的650枚,地雷引爆后將在14米的殺傷半徑內完全沒死角。
這種地雷更恐怖的一點是,其內含的炸藥量不多,使得破片殺傷動能不那么大,許多士兵誤踩地雷后大多數也是只傷不死。
而這才是這種反步兵跳雷的真正目的,戰場上,死去的士兵你可以不管,但活著的呢?就算以殘忍見長的日軍也不會不管不顧,而一名傷員往往需要2到4名士兵協助才能撤出戰場,這就大大限制了敵人兵力投入,一旦傷兵多了,這支部隊的戰斗力將急劇下滑。
可惜,這種反步兵跳雷所需要的塑料外殼對這個時代來說實在太難了,只能換成鐵皮殼,限于工藝,包裹的鋼珠也沒那么多,試驗中破片率最高也只有400多,由于炸藥威力不足,殺傷半徑也減小為8米,但那依然很難得了。
自晉東南戰役結束后唐團座離開后被研發出來并定型為民二七式反步兵雷,受到四行團團部幾位主官的喜愛,并要求兵工廠加班趕制這種地雷。
可惜兵工廠要趕工的裝備太多了,這種地雷到現在也只生產了區區1500枚,其中600枚更是早已被偵察連給預定了。
偵察連可是四行團戰時最重要的耳目,所有裝備都是先緊著他們,比如剛生產出來的‘黑星’手槍,連唐刀和雷雄等主官們都還沒裝備,偵察連就已經人手一把,他們說要這么多,其他營級主官們也只能干瞪眼。
不過白勝的理由很充足,布設地雷的活兒向來都是工兵連的,所以,這種新型地雷剩余的900枚倒是有600枚歸了他們,還另外又加了唐刀從樓德華克虜伯公司倉庫里搜出來的1000枚smi35地雷。
這種地雷目前聲名不顯,但在未來二戰中可是聲名赫赫,綽號‘彈跳貝蒂’。
戰斗時,這種在1935年裝備日耳曼帝國陸軍的反步兵地雷將會彈射到齊腰高再爆炸,并將鋼柱以致命速度向水平方向射出.....
真的,當唐刀在那間軍火倉庫里發現這玩意兒的時候,腦海里閃現的全是臉上看著一片嚴肅的日耳曼人藍眼睛里閃爍的猥瑣,這個上來就玩兒‘掏襠’戰術的設計,完全不是反步兵,而是真的很反人類啊!
這種地雷布設的多了,日本人的生育率是不是會比未來還要低幾個百分點?
7千克的壓力閥值以及自帶絆網的設計足以保證地雷不會被野生動物或是自然撞擊給引爆,20米至100米內的可怕殺傷距離簡直就是為殺傷步兵而生的。
‘彈跳貝蒂’經常造成的五條腿殘疾給以米國牛仔們為首的盟軍士兵造成的心理陰影,直至戰后許多年。
因為,‘彈跳貝蒂’的成功引來不知多少的模彷者,其中也包括中國軍工。
陰損幾乎成了未來反步兵雷所必須具備的一項特質!
反正,唐團座一邊當著樓德華的面吐槽日耳曼帝國軍工專家們的陰損,一邊大喊著,這些地雷老子包圓了。
可惜,就這1000枚!
但這,基本已經能讓小2000日本步兵成功的走向太監之路。
在這個還沒有抗生素的時代,西醫所奉行的準則就是哪兒爛了就切哪兒,全身上下除了腦袋,無物不可切。
說起抗生素,日本人沒有,但四行團現在可有了。
四行團另一個極其重要的科研團隊,在唐刀已經足夠清晰的理論指導下,成功的提取了青霉素并試驗成功,也進行了小規模量產。
4個月時間,總共生產出了超過夠8000人使用的青霉素。
這也成為澹臺明月領銜的衛生連最大的底氣,那意味著衛生連再也不用和細菌感染做徒勞的抗爭了,也不用無助而悲傷的看著傷員因為細菌感染在病床上犧牲。
衛生連有過統計,超過百分之四十重傷員的死因都是因為細菌感染,對于連番大戰的四行團來說,那就是數以百計的官兵,他們原本是還有機會重返戰場的,可細菌中斷了他們年輕的夢想。
而且這次唐刀從津城歸來,可不光帶回了各種軍火裝備,還有大量的諸如麻醉、凝血等藥物,各種醫療用品更是裝滿了五架馬車,別說夠四行團一團用了,再搭上一個步兵師估計也夠用。
甚至,唐刀還帶回來五個金發碧眼的醫生以及二十幾個中國籍女護士,那都是唐刀委托勞拉在平北城那座由洛克菲勒財團控制的最大西醫醫院高薪招募的。
原本唐刀開出的條件是每名醫生年薪5000美刀,護士1000美刀,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聽說自己是要為中國軍隊服務,中國籍護士主動要求將薪水降低至100美刀不說,五名來自米國的醫生竟然也要求大幅降薪。
用他們的話說,他們愿意為抗擊侵略者的中國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后來回來的路上,唐刀和他們仔細交流才知道,這些西方醫生原本來中國是為了豐厚的薪水,但抵達中國后,尤其是在七七事變之后,親眼目睹了日軍在城市里制造的慘桉,對日本人的印象差到極點。
能幫助當前弱小的中國對抗殘暴的侵略者,是崇尚自由的西方文化的體現。
這,也應該算是一種理想和信仰吧!
唐刀沒有完全同意這些米國醫生的請求,不是每個人都是圣人,茫茫大山里物資條件本就欠缺,光靠信仰是難以維系長久的。
在唐刀的堅持下,米國醫生的個人薪水依舊高達2000美刀,護士的薪水則降至300美刀,換算下來也分別達到了8000大洋和1200大洋的年薪,比許多四行團高級軍官的軍餉都要高。
此時的醫護連,除了必要的一個警衛排外,醫生達到了16人,會外傷簡單治療的護士則高達150人,另額外新增擔架隊300人,可容納8張床鋪的醫療帳篷50頂。
那意味著可同時開展10臺以上的外科手術,并擁有治療超過400名重傷員,1000名輕傷員的能力。
新增的300擔架隊也全從新兵連中選拔的,4人一副的擔架,可以在戰場上以一輪75人次的速度將傷員運至衛生連。
同時,唐刀為了防止衛生連被日軍小股迂回部隊偷襲,除去那個加強型警衛排之外,所有醫護全部配備黑星手槍,300人的擔架隊也按照步兵排模式配備步槍、機槍。
或許不能當一線野戰部隊用,但如果遭遇襲擊,哪怕就是一個步兵中隊級,一個全副武裝的精銳警衛排帶領著300人的新兵,少說抵擋個一個小時。
一般來說,緊跟著團部的警衛連和特務營就在附近,無需五分鐘就能趕到,除非是日軍主力,否則前后夾擊之下不立馬干死他才是見了鬼。
做為衛生連連長,澹臺明月和歸來近十天的未婚夫君總共就是一起吃了兩頓飯,駐地相隔不過500米的兩人就沒怎么見面。
至于說其他的事,拿腳后跟想都知道,連想都沒怎么想過,或許某荷爾蒙分泌旺盛的直男在睡著之前還有些想法,然并卵,有個球用?
楊小山率領的通信連這次可也是鉚足了力氣,別看其編制才98人,但通信連擔負的是要將團部和團部各直屬部隊通信暢通保障任務。
尤其是重中之重的炮兵營各連排,無論相隔多遠,電話線和電話機必須得到足夠保證,唯有如此才能保證炮群能充分集火。
唐團座已經在營、連、排一級軍官動員大會上說過了,這次出擊,能否擊潰日軍,首要在于四個步兵營官兵能否持續發揮‘有我無敵’的英勇無畏決心,次之就是在炮兵營各連能否持續有效的將炮彈精準投到日軍陣地上。
炮兵營3個連,山炮連換裝的12門75毫米博福斯山炮,無論射程還是精準度都遠在先前裝備的四一式山炮上;重迫擊炮連換裝的12門德制150口徑重迫,精準度和威力亦是超越了先前裝備的6門遼造十六年式150重迫;防空連換裝的24門20毫米蘇羅通機關炮和24挺勃朗寧12.7毫米重機槍,對中低空的防御能力比之前幾乎是倍增。
炮兵裝備得到了質的提高,但如何能將之潛能最大的發揮出來,通信占了至關重要的因素。
如今的通信連,擁有德制西門子100瓦無線電臺四部,根據需要,兩部留于團部備用,一部給了炮兵營,一部給了騎兵營;15瓦無線電臺6部,4部分給了四個步兵營,一部給了特務營,一部給了輜重營;5瓦的無線電臺20部,四個步兵營所屬12個步兵連,4個機炮連都分到一部,另外4部則根據需要給了偵察連。
除去這些德制無線電臺,四行團還有一部分繳獲自日軍的電臺,也都根據需要分配給了其余直屬營各連,基本能保證每個連級單位一部電臺。
無線通信的特點是無視地形地貌可以和團部、營部取得聯系,可也有很大缺點,其一是地形特殊之地無法接受信號導致通信難以接通,其二則是電臺是需要電的,野戰電臺用的是電池,大功率電臺可需要發電機了。
所以,電臺無法保證隨時開機暢通,這時候的通信一來是需要有線通信,按照唐團座的要求,通信連必須保證團到營,營到連的有線通信暢通。
如果戰況激烈,電線被炸斷,那就得用人工的方式通信,用兩條腿保持團到各營間的信息暢通。
楊小山率領的通信連既是技術兵種,需要在戰前布設數以萬米的電話線并隨時排障,另外也需要充當敢死隊的角色,不光要靠兩條腿一口氣跑上幾千米,將上級的決定通報給營級單位,可能還要冒著生死穿過火線。
從一線部隊的一個大頭兵再到少尉排長最終調任通信連連長的楊小山顯然早有預桉,從成立的那一天起,通信連的官兵們每天除了通信技術方面的知識理論學習,做得最多的,就是全副武裝3公里越野訓練。
或許不像一線部隊那樣扛著沉重步槍背著各類給養負重達25斤,但鋼盔、手槍、步槍、水壺、軍糧一樣不缺的通信兵負重同樣在15斤以上。
通信兵們的及格線是比一線步兵還要快20秒,這本來在步兵們看來是楊小山太想當然。
畢竟,速度和耐力是一線步兵們吃飯的家伙,如果不能按時抵達戰場,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不是長官要他們的腦袋,而是敵人!
有時候,搶占制高點,就是那么幾十秒鐘的時間差。失去制高點,往往不知道要耗費多少條人命才能再重新搶占回來。
換句話說,那是步兵們的專業,通信兵們雖然負重稍輕,但要在速度和耐力方面還要勝過他們,步兵們是萬萬難以相信的。
但楊小山和他的通信連在這次大練兵中展現出來的成績,令所有步兵們都瞠目結舌。
全副武裝負重15斤的通信兵們人人通過及格線!
“看到沒,通信連的小家伙們都比你們這幫蠢貨強,都給老子跑起來,五公里山地,50發實彈!150米靶不上350環者,晚上統統只有大白菜加米飯!”看著團部發來的通信連訓練成績,身為4營3連副連長的范漠北的一張黑臉赤紅,大嗓門吼得群山都產生了回響。
3連的兵們差點兒沒哭嘍!他們這位副連長絕對瘋了,上午剛帶著大家跑了一圈五公里打了50發實彈,都還沒緩過勁兒來,又來!
而且跑得渾身酸軟了再打高達50發實彈,誰能保證150米每發平均7環的準頭?你讓那幫牛逼哄哄的偵察兵們來試試?
換成以前,大白菜加米飯絕對讓所有人高聲歡呼,但現在,為了保證大練兵期間所有官兵營養,每人每天的肉食增加到5兩,而且還加了一個雞蛋,據說為此軍需處將整個山鎮的雞蛋全部買空,甚至還號召在大口子洞安家的一些軍屬養雞,為的就是未來有足夠雞蛋給大家伙兒增加營養。
好家伙,蛋都買空了,那來的蛋生雞?
結果,有‘昏官’竟然不給肉蛋吃只給大白菜了,快哭了的士兵那能受得了?不得紅著眼珠子拼命跑,這樣才有足夠時間恢復體能,好保證命中率。
被4營3連士兵們暗自吐槽為‘牛逼哄哄’的偵察兵們,那是一次五公里山地越野中兩個連‘狹路相逢’,范漠北瞅著偵察連士兵們笑瞇瞇看著自己的兵一副看小朋友們的神態很不爽,提議雙方就地比一場。
不比別的,就比全副武裝五公里越野。
結果顯而易見,從四行團全團挑出來的偵察連士兵們碾壓式獲得了勝利,就連原542團的幾個老兵都差了人家排名最后的二等兵十幾秒,讓剛成立的3連充分認識到了自己和精銳的差距。
當然了,偵察連排名最后的那個二等兵不是人,是頭豬!
一頭名叫‘乖乖’的大野豬!
之所以那貨排到整個偵察連最后,倒不是它跑得慢,也不是大野豬身上掛著2挺mg34機槍和一箱子彈,負重達60斤。
而是那貨貪吃,給吃的就跑一陣,不給就落到后面磨嘰,只有看到同伴跑遠了,才邁開四條豬腿追一陣。
就這,還甩了3連老兵們十幾秒,想想就讓范漠北好一陣蛋疼!
反正,不管怎么說,即將出征的消息刺激的四行團官兵們大練兵熱情一浪高過一浪!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理念不用唐刀多說,這些大部經歷過戰場的士兵們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