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先發,我太累了,明天改錯別字啥的,徒步真不是人干的事兒啊。
“還真不一樣唉!你以前看的那個什么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啥的,我是一個字都看不進去,這個小說和他們都不一樣。”
看完了老公推薦的小說連載,張援朝老婆頓時感慨說道。
以前她老公喜歡看傷痕文學,但是她卻對這種文學不感冒,她覺得看這種小說就是找虐,從頭到尾全是悲劇。
相比起傷痕文學和反思文學,她更喜歡看小故事,比如故事會這類的。
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傷痕文學和反思文學大行其道,大部分都是在寫批判文革的。
反思文學的作品,里面的主角和配角大部分幾乎都是悲劇性的。
和李可灼寫的《多難興邦》最后主角也是死亡的悲劇不同,反思文學描寫的悲劇,都是刻畫在歷史特殊時期老百姓的各種生活悲劇。
這種悲劇,一開始看來還挺讓人震動的,然而隨著反思文學越來越多,讀者們也漸漸麻木了,這種題材的文學再過兩年就會變得沒有市場。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可灼的《多難興邦》橫空出世。
他以一個軍人為視角描述了國家有難時,軍人們挺身而出,全國人民面對災難團結一心等等感人視角。
整本小說,無疑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它可以讓人看的熱淚盈眶,也能讓人為之雀躍。
這樣的文學,給所有人帶來的沖擊是震撼的,不亞于飄邈之旅這種修真小說給武俠迷的震撼。
在人民文學發表第二期雜志后,短短幾天時間,八十萬冊雜志就全部賣光了。
好在人民文學從第一天火爆的市場反應,就開始提前加印,但是這樣還是在有些地方供不應求。
半個月后,這一期的人民文學雜志竟然賣出了一百六十多萬本。
“總編,下期印刷多少本?”這天,印刷廠的負責人找到了人民文學的總編輯。
“先印一百三十萬本,不夠再印。”總編朝負責人說。
李可灼的《多難興邦》,隨著人民文學的不斷刊印,算是徹底的火了。
很多人都記住了一個名字,那就是寫多難興邦寫成小說的作者——子灼先生。
這天,李可灼收到了一個大包裹。
包裹是人民文學給他寄過來了,里面有上千封信,全都是讀者寄來讓雜志社轉交給他的。
很多書迷就像是追星族一般,用文字表達著對李可灼作品的喜愛,以及希望他以后能夠寫出更好作品的祝福。
看到讀者的來信,李可灼都有種飄飄然的感覺,讀者對他吹捧的太過了,讓他都有自己是大明星的錯覺了。
這種感覺,給李可灼帶來了語無倫比的滿足感。
在這種滿足感之下,李可灼想到了自己的第四本小說——《未來世界奇幻之旅》。
這本小說,他將會描述中國進入智能時代的社會生活。
——主角吳凡穿越到了一百年后的世界,那時候的中國已經崛起成為了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這個時代的社會,更是進入了智能時代。
吳凡會通過在這個世界發生的各種故事情節,來描繪出一個十分完整的未來科幻的世界。
這個故事,李可灼準備把后世各種先進的科技以及先進的生活方式等等都描寫出來。
他覺得應該多寫科幻小說讓國人往前看,而不是寫反思小說讓國人往后看!
苦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社會在發展,人民只會過得越來越好。
“李主任,有人把學校圍墻打了一個洞,好多人天天去學校外面玩。”
這天,一個學生向教導主任的李可灼匯報了一個情況。
很快,李可灼就看到了學校后面一處偏僻的圍墻果然被打出了一個洞。
這個洞有五十公分寬的直徑,看到這個洞,李可灼一時間也不知道說什么好。
這種情況,只有學生感覺自己被學校關起來了不自由,想要逃出去玩耍,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好在這個年代還沒有網吧,要是有網吧的話,李可灼都懷疑學生去偷偷跑出去上網了。
其實學生不理解,學校之所以不準學生私自出去,主要是怕學生在外面出了什么事情,到時候不僅學生家長不會放過學校,教育部門也會嚴肅處置。
要是有學生跑出去出事死了,學校校長肯定被擼,學校的所有領導班子也都要受處分。
所以也不能怪學校不讓學生出去。
接下來,李可灼就堵在洞口,又學生通過洞口鉆進來,他就會用手示意對方閉嘴站在一邊去。
很快,李可灼就守株待兔逮著了十幾個私自跑出去玩耍的學生。
李可灼詢問這個洞是誰干打的,沒有人回答。
面對這樣的情況,李可灼一時間也不知道怎么處理了。
處理這些學生吧,人太多了,而且所有人的認錯態度也非常不錯。
但是不處理吧,就怕以后還有人這么干。
最后李可灼考慮了一番后,讓十幾個人每個人寫一千字的檢討交給他就算了。
他并沒有嚴肅處理這些學生,他感覺該放一馬還是放一馬好了。
不過在接下來,李可灼卻是對全校所有老師做了工作,讓老師們對自己的學生做思想工作,以免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
同時,李可灼也察覺到,學生在學校的生活也過得太枯燥無味了。
學生們在學校的娛樂活動,都是抓石頭,跳飛機,等等這些。
所以李可灼決定,要多買一些其他娛樂工具回來。
比如籃球,足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象棋,跳棋,五子棋,橡皮筋等等。
李可灼覺得,城里學生玩的東西,小安鄉學校也應該要有。
幾天后,李可灼趁著周末進了一趟城,然后就把所有東西買了回來。
當周一學生們來學校,在操場上晨練集合時聽到李可灼說,所有班級都可以向學校借各種球和棋之后,頓時就發出了一陣陣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