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十四章 遺詔

第十四章  楊榮聽朱祁鎮如此問,立即正色說道:“俑像人而作,夫子惡之。”

  朱祁鎮說道:“俑尚如此,何況于人?今宮中尚有殉葬之事,楊師傅乃國朝柱石之臣,能無諫乎?”

  楊榮聽了,立即請罪道:“此乃臣之罪也。”

  朱祁鎮明顯是在甩鍋。

  從明太祖到宣宗皇帝,比起明代中后期的皇帝,都可以稱為強勢的皇帝。

  即便朱元璋自以為能夠納諫。

  但是事實上是什么樣的,朱元璋手段之下,有幾個人敢說話。朱元璋戒于外戚之強,誅死無子嬪妃,也有當時的現實考慮。

  國初,朱元璋所納的妃子,很多有現實的考慮。

  比如,舉江西而降的胡美的女兒,郭英的妹妹,等等。這些妃子都是來自各方勢力,至于兒子的婚姻也是如此。

  秦王的正妃,就是趙敏的原型,王保保的妹妹。

  所以朱元璋當初的改定有強烈的政治企圖,而永樂得位不正,正因為如此,他才要處處標榜祖制。

  而后世因循之。

  畢竟與朝廷大事相比,這些女子之事,卻算不得什么了,說不定還能作為美談,

  比較殉葬是一回事,但是如果是殉節的話,在文人哪里也可以是美談。

  為尊者諱,是殉葬還是殉節,不過在一字之差而已。

  不過,楊榮是何等機靈的一個人,宣宗皇帝看中楊榮,就是他將天下府縣,九邊險要都納入胸中,宣宗皇帝出征,只要問軍事部署,楊榮就能立即回到。

  此刻他立即知道朱祁鎮的意思。

  如果朱祁鎮沒有想在這上面開刀的話,決計不會當著大臣的面提出這個問題。

  朱祁鎮說道:“先生乃父皇肱骨之臣,此事,卻不知道先生何以教朕?”

  楊榮撲在地面上,說道:“先帝對臣,有天高地厚之恩,敢不竭誠報先帝以忠陛下。陛下欲廢此苛政,乃遵夫子之道而后行,只是陛下擔心有無知之輩,未識太祖皇帝真意,而論陛下之非。臣所言可否?”

  朱祁鎮說道:“正是朕之患。”

  楊榮說道:“臣有一策,獻于陛下。”

  朱祁鎮說道:“先生請講。”

  楊榮說道:“陛下可言此事,乃奉先帝之遺詔而為之。”

  朱祁鎮有些疑惑說道:“遺詔,可是父皇沒有這一分遺詔啊?”

  楊榮說道:“先帝大行之時,召臣,與楊士奇大人,楊溥大人,胡濙大人,英國公,尚有太皇太后,與皇太后在。”

  “陛下既然召臣言此,太皇太后定然默許了。”

  “臣愿意回內閣,說服內閣諸位。”

  楊榮話說到這里,就不言了。

  朱祁鎮立即明白,這些人聯手,廢立都夠了,不要說區區遺詔了。

  連司禮監太監權力大的時候,都敢說:“要圣旨,咱家給你寫一張。”如此太皇太后默許,輔臣五大臣點頭,皇帝首肯,這遺詔不是說有就有的嗎?

  朱祁鎮對楊榮的觀感大為改變。

  一直拘泥于成見,以為三楊乃是文臣之首,定然是如同方孝孺等迂腐之輩,想與他們說通,變更祖制,定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但是而今看來,滿不是那回事。

  楊榮的權變之道,讓朱祁鎮大大吃驚。

  他不知道楊榮這一件事情,不過是牛刀小試而已。

  當初宣宗皇帝剛剛登基,漢王叛亂,楊榮就是力主親征中的一員,在平定漢王回京的路上,楊榮又力主宣宗皇帝,將趙王也一并料理了以絕后患。最后還是楊士奇為趙王說話了,說太宗僅有三子,陛下唯一叔。

  言外之意,總不能將太宗皇帝的子嗣全部殺了吧。

  如此才保全了趙王。

  至于廢后之事,更是宣宗皇帝得了楊榮的建議,才順利進行的。

  明代理學真正興起,成為主導,也就是在洪宣之際,也就是而今這個時候,但是三楊真的說,他們其實洪武末,永樂初出頭的,有的還有在建文朝的經歷。

  他們的思維已經定型了,雖然口中說得是理學那一套,但是真正行事的時候,卻沒有一絲迂腐之氣。真要將他們當成儒臣來看,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朱祁鎮不過稍稍一愣,立即回過神來,說道:“如此,這件事情就拜托先生了。”

  楊榮欣然領命。

  楊榮回到內閣之后,先與楊士奇商議。

  雖然楊榮屢屢與楊士奇相爭,但是有一件事情,他卻是明白的。這件事情,如果想要辦成,必定要楊士奇點頭不可。

  更何況是朱祁鎮登基交代給他辦的第一件事情,楊榮自然要竭力辦好。

  與楊士奇之間的些許恩怨,就算不得什么了。

  楊士奇自然不會在這一件事情上做梗,一來不想違背朱祁鎮的想法,二來這一件事情,也算是一件好事。

  甚至楊士奇在這道遺詔之上加了不少東西,比如放出宮人。

  明代的宮廷制度,在太祖時期,多用四十歲以上的女官,這些女官年老色衰。自然不會出什么事情。

  那時候太監的權力真的不大,宮中權力多在女官手中。宮女的待遇還不錯。到了年齡還有放回家的可能。

  但是越往后來,宮禁就越森嚴。

  一至于朝廷一選秀女,民間都開始出現男人荒,百姓寧肯匆忙將女兒給嫁了,因為一入宮廷,這一輩子,難有再見爹娘的時候。

  楊士奇不能廢除這個制度,只能做些變通,而今能放出一批,是一批了。

  只是楊士奇心中另外一個念頭,越發濃烈了。

  就是朱祁鎮對楊榮的看重。

  雖然而今他有太皇太后撐腰,想來楊榮是越不過他的,要知道太皇太后對楊榮在廢后一事上做得手腳,甚為不滿,覺得楊榮失大臣體。

  但是楊士奇卻也不想楊榮在朱祁鎮身邊得寵。

  心中暗道:“經筵一事,一定要快些安排了。”

  經筵,就是給皇帝上課。

  這一件事情,在唐宋都有,在明朝也有先例。只是明朝之前登基的皇帝,都是成年皇帝,皇帝想聽什么,都是皇帝本人做決定。

  也就是經筵是受皇帝本人主導的,帶有君臣論道性質的。

  但是而今朱祁鎮卻是一個孩童。

  這樣一來,經筵就不一樣了。

  這要擔任起對皇帝的教育。未來大明朝有一個什么樣的皇帝,就要看而今,他們怎么教皇帝了。

  這是堪稱國本的大事。

  所以,楊士奇心中一直是有想法的。只是這一段時間,朱祁鎮在宮中忙碌無比,而楊士奇身為天下文臣之首,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單單是宣宗皇帝的后事,都夠他忙活了。更不要說,主少國疑之時,他要平四方之疑。還有各種地方上的急務,都要他處理。

  這一件事情,本想放放再說。

  但是而今看來卻是不能放了。

  “看陛下行事,頗有漢昭帝之風。雖然年少,聰慧過人,萬萬不可,養在婦人閹人之手,好好一個皇帝被教壞了。”楊士奇心中暗道。

  他立即將這一件事情提上議程。

  不過,再怎么說,也要等朱祁鎮出了孝。

  楊榮說服楊士奇之后,內閣其他人自然沒有反對的意思,于是乎一封遺詔呈給朱祁鎮,朱祁鎮看過之后,又請太皇太后過目。

  太皇太后看過之后,什么也沒有說,也沒有說行,也沒有說不行。

  但是朱祁鎮會意,就令內閣將這一封遺詔,昭告天下,從此宮中廢除殉葬之事。這此詔書,其中種種情況,是瞞不過人的。

  只是誰也不敢亂說話。

  也算是為宣宗皇帝身后之名,添上了幾分榮光。

  最新網址:

大熊貓文學    明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