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96章 心境

  魏長風達宗師之境。

  已有六七年時間,其“身體”、“技術”已臻化境,奈何“心境”始終不能勘破,所以始終不能達到大宗師之境。

  這看似一步之遙的差距,其實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魏長風并沒有真正理解蘇東坡《黃州寒食帖》的神髓,筆意之間,有其形,并無其神。

  大才子蘇東坡看似孤寂惆悵的的背后,其實是一種蟄伏隱忍。宦海何其驚濤駭浪,礁石隱沒期間,一不小心,觸礁是常態。所以在宦海之中遨游。

  蟄伏是基本功,隱忍是必修課。

  蘇東坡行筆之間,氣勢奔放,并無荒率之筆。魏長風并沒有和蘇東坡的“心境”相契合。

  所以魏長風的筆意之間,并沒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胸襟和氣度。

  龍青云武學修為,雖然只是第三境界“煉勁”境,但是龍青云天性醇厚,加之龍嘯天的神識入體,其“心境”猶如淬煉一般。

  久歷人生風霜的龍嘯天,特別是橫刀立馬大敗敵軍之計,居然被己方暗箭所傷,射于馬下,此等經歷可謂是砥礪人心、磨練心智。

  龍嘯天悲愴的遭遇,進入龍青云醇厚的心境,二者相互融合,砥礪出開闊的胸襟和氣度。這就構鑄了一個豐滿、立體的龍青云,所以龍青云看上去才有超越年齡的鎮定從容、湛然出塵。

  此時的龍青云,在“心境”上隱隱摸到了宗師之境的門檻。

  蘇東坡書寫《黃州寒食帖》時的心境,是受“烏臺詩案”的影響,被貶黃州。而這些詩是蘇東坡在做杭州通判時,朋友來拜訪,被朋友摘抄而去,大做文章。才有了這“烏臺詩案”。

  龍青云神識里的龍嘯天,在戰場上被己方的暗箭射于馬下,和蘇東坡被朋友出賣,其經歷何其相似。所以這《黃州寒食帖》描述的心境,龍青云隱隱有共鳴之感。

  龍青云雖然姿勢頗為古怪,這也是為了迷惑魏長風。

  須知,魏長風在宗師之境浸潤了六七年,其“身體”和“技術”的巔峰造詣,龍青云也是頗為忌憚的。

  龍青云初次用劍化筆,也是受《黃州寒食帖》意境所感,倉促之間,并無其形,但是好在有其神。

  此時的龍青云,以劍帶筆的率意癲狂之態,有了“心境”的保駕護航,堪堪能應對魏長風妙在毫巔的招式。

  魏長風所使《黃州寒食帖》的筆間招式,固然精妙絕倫,但是畢竟脫胎于此帖作者,也就是蘇東坡的“心境”,只有形神結合,才能產生強大的“意境”,才能發揮此帖的最高水準。

  魏長風有其“形”,而龍青云有其“神”。“神”當然在“形”之前,所以龍青云能料敵于前。

  魏長風雙筆夾雜著雷厲勁風呼嘯而來時,驀然之間就失去了龍青云的身影。

  就在這時。

  一襲白影出現在魏長風身后,手握湛盧劍抵在魏長風的后腰,這道白影正是龍青云。

  “得罪了!”龍青云悠悠道。

  魏長風頹然而立,瞠目結舌。雙目之中布滿震驚和突兀。魏長風不相信這是真的。

  這一切來的太過突然。好似預先排練好一樣,魏長風怎么就鬼使神差的進入了龍青云預想的位置?

  眾人皆是一臉錯愕的表情。此事太過意外。這一瞬間的到來,太令人匪夷所思。

  隨著魏長風的落敗,天地之間的寒徹之氣也迅速褪去,一股盛夏的灼熱感慢慢充盈于庭院之中。

  凌芷煙緊蹙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來。

  笑靨如花,雙眸如春天雨后的湖水,清澈而明亮。仿佛波光粼粼的湖面,泛起旖旎瀲滟的神采,讓人有駐足流連之感。

  此時的凌芷煙憂郁的神情褪去,綻放出少女渾然天成的美感,簡直是萬千明媚集于一身,美的不可方物。

  羅曼生看向呼延雄,一臉敬佩。終于明白剛才呼延雄阻止自己的深意。

  呼延雄作為東一宗的宗主,絕非泛泛之輩,師兄魏長風在《黃州寒食帖》上“重其形,少其神”的情況。呼延雄可謂是了然于胸,一清二楚。

  而龍青云,看似率意癲狂的背后,《黃州寒食帖》的神髓綻放而出,這倒是讓呼延雄錯愕不已。

  呼延雄曾經聽師父講過,傳說中的第六境界“證道”境,就是放棄了武功的形式,以一種精神力出擊,可以達到無往而不利的效果。

  精神力重“意”,不重“形”。而精神力的最初淬煉,就是“心境”的錘煉。

  武學修為中,“三昧”俱全的大宗師境之后,就是第六境“證道”之境。

  難道這少年已經摸到了“證道”之境的門檻?摸到了邊?觸到了角?

  此時的龍青云,剛毅的臉上洋溢著昂然之氣,雙眸如大海般深邃遼闊,臉色澄明,湛然出塵。

  武學修為,隱隱邁向宗師之境。

  當一種武功和人生道理融為一體,相互印證,上升為一種哲學思維,從而產生一種力量,我們姑且稱之為精神力,這就是一個“證道”的過程。

  這就是傳說中,武學修為的第六境“證道”之境。當然,在種類繁多的武學修行中。

  儒家、佛家、道家、兵家無疑更為人所熟知,也是這亂世風云中,影響最大的修行路徑。

  儒家中,有人著書立說,引天地共鳴,如果此人是學武之人,就會達到“證道”之境。

  佛家中,有人黃卷青燈,豁然明悟,有了立地成佛的澄明,也就達到了“證道”之境。

  道家中,有人道法自然,一朝勘破,有了羽化飛仙的心境,就已經踏入了“證道”之境。終南山的長春子,無疑就是“證道”之境的道家代表人物。

  兵家宗師喻景舟繼承了兵祖姜尚、兵圣孫武、兵仙韓信兵法中的謀略,結合自己的實戰經驗。寫了《兵書殘卷》,其境界也已經到達“證道”之境。

  但是,《兵書殘卷》只是殘卷,說明喻景舟只是到了“證道”之境,并未到達巔峰。即便如此,其武學修為也在大宗師之境的玄天教主蔣天賜之上。

  任何一個行業、領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達到巔峰狀態,而這個行業的集大成者,無疑就是“證道”之人。

  所以在建盞行業,“曜變天目”無疑是這個領域的集大成作品。其深邃的“心境”和“意境”能啟發兵家宗師喻景舟,在武學修為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喻景舟和魏長風,幾乎是同一時間達到宗師之境。武學修為要更上一層樓,就需要高人點撥和外物引入。

  二人已是當世高人,能點撥他們的人,著實不多,所以引入外物是最好的辦法。機緣巧合之下,喻景舟得到了“曜變天目”、魏長風也得到了“風卷葵”。

  但是,造化弄人。

  喻景舟借助“曜變天目”的深邃“意境”,達到了大宗師之境,進而進入“證道”之境。

  而同樣是天生異稟的魏長風,居然拿到的是“風卷葵”的贗品,雖是高仿,但畢竟“意境”低了很多,所以收效甚微,幾乎是停滯不前。

  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天意。

  唏噓感嘆的同時,不禁想到龍青云。

  十六年的桐廬縣城歲月,可以說是平平無奇,遭到諸多白眼,被人嘲笑為:“除了帥,幾乎是一無是處”。

  真是無巧不成書。

  被牛奔揍的鼻青臉腫的龍青云,竟然被龍嘯天神識入體,整個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連番奇遇下,龍青云居然得到了湛盧劍。

  湛盧劍,乃戰國時期鑄劍名家歐冶子所鑄,在上千年的傳承中,已有靈性。

  湛盧劍對龍青云的影響,自是不可小覷。這種外物的引力,仿佛高人點撥。

  就像喻景舟受“曜變天目”所感一樣,龍青云也是在湛盧劍的浸潤下,“心境”之力蒸蒸日上。

  今日和魏長風比武。

  龍青云也算是靈光一閃,在“心境”上摸到了一點“宗師”之境的門檻,或者是“大宗師”之境的邊邊,亦或是“證道”之境的觸角。

  雖然,只是摸到了一點竅門。

  但是其意已夠。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大熊貓文學    千古英雄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