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百八十八章 國亂思良將

  公元前260年,七月。

  在經歷了連番慘痛敗仗之后,駐守長平前線的趙國軍隊,夜以繼日,拼命筑起了連綿的圍墻和工事,龜縮在營壘之中不敢再主動應戰。

  秦國軍隊則是得勢不饒人,他們在大將王龁的指揮下,又一次發起了大規模的強攻,十多天的時間,便連續沖破趙軍數座壁壘,并斬殺了包括趙軍副元帥安國侯孟徹在內的多名趙國將領。

  不過,饒是秦軍勇猛異常,接連得手,可是在趙國老將軍廉頗的周密部署之下,他們并沒有能夠繼續擴大戰果,如愿以償的擊潰那些拼命死守鐵桶陣的趙國大軍。

  相反的,由于是主攻的一方,秦軍將士的戰損傷亡數量其實比趙軍更多,再加上長平地區遠離秦國本土,所以無論是傷員的救治還是物資的補給,都給秦軍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而且,這種壓力還在與日俱增,不斷放大,最終成為了懸在秦國君臣心中的一塊巨石。

  要知道,戰爭一旦這樣無休無止的拖下去,最先垮掉的絕對不是連吃敗仗的趙國,而是表面占盡上風,實則危機四伏的秦國。

  姑且先不說數十萬秦軍勞師遠征,幾年時間造成了天文數字般的國力損耗,以至于戰爭正在逐步將秦國拖入到可怖的深淵之中,光是一直在旁邊看熱鬧的另外五國,已經逐漸露出了一副蠢蠢欲動的死樣子,著實讓秦昭襄王如坐針氈、寢食難安。

  所以,盡快搞定趙軍,盡快拿下長平,盡管把主力部隊撤回國內安全地帶,已經成為了秦國國君最為關心的事情。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秦王連番催促王龁加緊攻勢,玩兒命狂攻趙軍的陣線,尋機決戰。然而可惜的是,王龁雖猛,奈何廉頗就跟個老烏龜似的,堅決躲在殼子里,死活就是不肯出來,直把秦國的好漢們氣得想吐血。

  所謂“國亂思良將”,長平之戰打成了漿糊仗,憋屈難耐的秦王終于想起了自己手中的無敵王牌——秦國第一名將、號稱當世戰神的白起。

  白起,秦國白氏,郿邑人。他出身平民家庭,少時從軍,因為英勇善戰、屢立功勞,進而從普通士兵逐級提升,伍長、什長、百夫長,一路干到了秦軍主將的位置。

  秦昭襄王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94年,白起擔任秦國左庶長,領兵攻占了韓國的新城。

  秦昭襄王十四年,韓魏兩國聯軍大舉集結,扼守在崤山與函谷關外,以阻止秦軍東進。秦國當時的丞相魏冉,大力推薦白起擔任主將,出兵攻打韓、魏二國。白起上任之后,力排眾議,采用避實擊虛、先弱后強的戰法,將秦軍主力軍繞至韓魏聯軍后方,多次擊破聯軍的小股兵馬以及留守二線的輜重部隊,逐漸將韓魏龐大的聯軍主力分割包圍于伊闕地區。最終,秦軍瞅準時機,突然發起猛烈反擊,徹底消滅了韓魏聯軍,并俘虜了魏軍主將公孫喜。之后,秦軍又乘勝追擊,渡過黃河攻取韓國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此役,白起一戰成名,大破二十四萬聯軍的驚人戰績,也成為了山東六國共同的夢魘。

  秦昭襄王十五年,白起升任大良造,奉命發兵攻魏,一舉奪取了魏國大小城池六十一座,為秦國東出崤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秦昭襄王十六年,白起與秦國客卿司馬錯聯手出兵,奪下了秦軍東進的重要支點——垣城。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白起又率兵攻打趙國,四戰四捷,占領河東戰略要地——光狼城。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白起奉命伐楚,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二十萬楚軍就大敗潰逃,無可奈何之下,楚王只能答應向秦國割讓上庸、漢水以北土地,以乞求停戰和解。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秦國再次決定伐楚,白起仍舊擔任全軍統帥。他先以漢北上庸之軍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而后又派遣秦軍主力,秘密進入秦楚邊境的無人山區,自斷后援,分三路出其不意的快速突進楚國境內,打了楚軍一個措手不及,直接圍困楚國的都城郢都。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穿插到楚軍背后的秦軍主力,大破驚慌失措的楚國軍隊,順利攻占楚國的都城,焚燒了楚王的墳墓夷陵,并向東進兵至竟陵。楚國殘兵潰不成軍,一路倉皇退卻到陳城,悲催的楚頃襄王只好將陳作為都城,對外仍舊稱作郢。同年,白起指揮的秦軍又接連攻克了楚國的巫郡和黔中郡,楚國險些直接掛掉。

  十六年的時間里,白起指揮秦軍大小百余戰,把趙國、魏國、韓國和楚國挨個胖揍了一遍,居然無一敗績。死在他手中的四國將士,合起來竟達數十萬之多,而秦國也得到城池一百一十余座,擴展疆土幾千里。

  如此輝煌彪炳的戰績,令整個秦國上下都不禁為之動容,秦王特意頒詔天下,給予白起最高評價——“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

  至此,白起獲封武安君爵位,成為了大秦將士心目中神一般的存在。

  武安之威,名震天下。

  面對長平地區膠著的戰局,經驗豐富的白起一眼便看穿了老將廉頗的圖謀,他向秦王明確指出,此役勝負的關鍵,不在軍旅,而在主將,不在前線,而在邯鄲。

  秦昭襄王乃是一代雄主,叱咤天下幾十年,壓著山東六國喘不過氣來,所以當然同樣老謀深算、思慮周詳。他聽白起這么一說,立馬明白了對方話里面的意思。不過,他仍舊有些疑惑,當即向白起提了一個問題。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難道趙國真能放著廉頗這樣牛掰的老將軍不用,改換其他將領和戰略嗎?

  白起聞言微微一笑,對秦王講道,目前趙軍所采取的策略無疑是非常正確,非常明智的,并且極有可能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只可惜,這個策略的主人是廉頗,而不是趙王。

  打窩囊仗,老人能忍,年輕人卻忍不了,尤其是現在秦軍的總指揮是王龁,而不是他白起,所以年輕的趙王,打心眼兒里渴望能夠憑借趙軍的強大戰力,一舉定乾坤。

  大王,您別忘了,九年前的閼與之戰,趙國可是擊敗過我們的呀。

  秦昭襄王聽得不禁眉頭大皺。白起說的沒錯,九年前,趙惠文王任命趙奢為主將,在秦軍占據了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仍舊選擇正面硬剛,指揮趙軍在閼與地區取得大勝。

  那一仗,不僅讓趙奢得到了馬服君的爵位獎勵,而且還大大提振了趙國上下的信心,從此不再把秦軍視作不可戰勝的存在。

  當時吃了大虧的秦昭襄王,一回憶起瘀與之戰就感覺頭疼心痛,所以平時都是絕口不談此事的。不過,眼下的長平大戰更為重要,他經白起這么一提醒,頓時醒悟過來:你的意思是,現在的趙王想學他死鬼老爹那樣,也風風光光的勝咱們秦國一次?

  白起微微頷首,年輕人往往就是這么個心性,換成是誰都一樣。

  秦王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狡黠的笑容。老白,怎么著?你親自上場操刀唄?咱們君臣聯手,給他設個套兒?

  白起聞言也笑了,我王,微臣一直就等您這句話呢。應對長平之戰,臣有三條計策:一、讓王龁再次發起猛攻,不惜一切代價,在場面上一定要占盡上風,給趙國君臣造成一種秦軍正在不斷取得優勢的感覺;二、利用這樣的戰事局面,派遣細作潛入邯鄲,散布消息說,王龁將軍根本就沒有把廉頗放在眼里,想打就打,想揍就揍。他唯一擔心的,是曾經打敗過秦軍的趙國名將趙奢,以及那個比父親更厲害的馬服子趙括;三、在趙軍丹河防線以西的丘陵山谷地帶,派兵秘密修造堅固壁壘,形成一個廣達三十里的環形陣地,只留東邊的山口進出。一旦趙國中計,讓趙括接替廉頗指揮,便讓秦國兵馬佯裝潰敗,引著趙軍的主力直接追擊到那里,最終陷入重圍。

  秦王聽得連連點頭,同時也補充了兩個建議。一是從藍田大營另外增調一支部隊,繞開長平戰場,待趙括主動出擊后,便秘密偷襲趙軍丹河防線后邊的百里石長城,徹底截斷其退路和補給線,防止趙軍增派其他援兵接應趙括。二是對外嚴守消息,不準泄露白起親自指揮長平大戰這件事,以免趙國君臣因為害怕武安君的威名,不敢再輕易出擊。

  就這樣,秦國最老辣的君王和秦國最厲害的戰將,躲在房間里嘀嘀咕咕,研究出了這場舉國戰爭的最終構想,一張精心織就的奇謀大網,正朝著趙國君臣的頭上罩去。

  位于大網核心處的趙孝成王,此時也正在著急上火。前線的戰報像雪片一般紛至沓來,竟然沒有一個好消息。不是昨天城池被奪,就是今天營壘被毀,隨之一起的,還有將領們的陣亡噩耗以及戰士們的死傷情況。

  他娘的,這日子沒法過啦!趙王看戰報看得氣急敗壞,直接把心愛的墨玉酒爵砸在地上,摔了個粉碎。

  換將!這兩個字,又一次從趙王的心中升騰而起。廉頗雖然戰功赫赫、經驗豐富,可他畢竟老了,再也沒有年輕時的勇氣和魄力了。以往欺負欺負燕國、韓國這種二流貨色或許還可以,但是對著虎狼之師的秦軍,眼下如此慫包的心態絕對不行!

  于是,他下令叫來朝中幾位舉足輕重的大臣,緊急商議前線指揮人選的調整問題,甚至連沒有任何官職的晉陽公主趙琦也在這次的御前會議之列,足見趙王對此事有多么重視,換將的心意有多么堅決。

筆趣閣(m.xcxsg)希望你喜歡書迷們第一時間分享的反穿越調查局

大熊貓文學    反穿越調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