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天翻地覆。
中原一帶,開封被攻取后,漢軍沿著穎水,以摧枯拉朽的態勢向陳留、梁國、譙、濟陰、山陽、沛、魯等郡東進。
一時間,兗、徐、青三州各郡城頭變幻大王旗,晉國的黑紅底色旗幟被撤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面明黃色的漢國王旗。
十二月二十八日。
趙廣領軍到達高祖劉邦的家鄉,沛縣。
隨同趙廣一起到沛縣的,是魏容、寇林等幾個最早跟隨趙廣的老弟兄,這也正契合了高祖返鄉時哼唱的那一首《大風歌》的場景。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劉邦最后那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趙廣則并不認可,漢國如今名將、良將、猛將、勇將、智將都有,最不缺的就是猛士,而他趙廣也不是四十多歲起兵、垂垂老矣回鄉的劉邦。
大漢統一的大業,還有“渡江攻取江東”這個臨門一腳要完成,他來沛縣只不過是想繼承了漢國的國蔭,到沛縣來祭掃一番,也是應有之義。
“晦氣,城垣完整沒有毀壞,看上去怎么又是不戰而降的?”沛縣城外,鷹揚將軍魏容策馬前出,看了一眼低矮城垣忍不住嘟嚷起來。
沛縣城樓上,十余面繡好的“漢”、“趙”旗幟插在城頭高處,生怕前來進攻的漢軍將校沒有看到。
漢軍東進一路行來,渴望求戰的魏容郁悶不已,他竟然找不到打仗的地方,就連小規模的戰事都沒有。
這也難怪,開封被漢軍猛攻了有二個多月,晉國后方的各郡、縣能戰之將、可戰兵早已被抽空,就算有個別的漏網之魚,也早早的逃到了徐州廣陵郡一帶。
在沛縣的城門口,聽到大漢皇帝到來的消息,一眾鄉老們不顧年邁,從各自的鄉邑或坐車、或由子孫背負著前來相迎。
“吾等高祖遺民,期盼大漢天軍久矣,期盼大漢復興久矣!”一個柱著柺杖,走路都要攜扶的八旬老者用盡全身的力氣叫喊道。
“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在領頭宿老的帶領下,眾沛縣三老跪倒高呼萬歲,討好的笑容堆砌在這些人的臉上,仿佛他們一直是漢國的臣民,從來沒有在魏晉兩朝生活過一樣。
趙廣領軍入沛縣,與眾鄉老一番敘談,暢談大漢治國的理念,以及要繼承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的遺志,發展大漢、再現萬夷來朝的盛景,心靈雞湯一遍遍的敘說下來,這一眾沒見過世面的沛縣鄉老激動不已。
大業四年,元月。
在漢國博聞司的統一運作下,這些被洗腦的鄉老、愚民被送上一輛輛巡游的馬車,他們將被前往漢國新占領的郡縣,為彰顯趙廣大漢政權的合法性而宣講。
輿論陣地,其重要性不亞于戰場。
趙廣從后世而來,對此更有深刻的認識。
兗青徐這三州不比關中、蜀中,這里受魏晉影響多年,民眾對漢國的感情已經漸漸淡去,重新喚起百姓士子對驅逐諸胡、北狩草原的強大漢王朝的懷念,是統治這幾個州郡的關鍵。
只有掌控了人心,才能治理好地方,若是人心動蕩,那什么好的政策,也無法推行下去。
大業四年,元月上。
吳國隨著孫皓的投降而覆滅,隨即司馬駿、司馬徽、司馬肜就誰來當皇帝爭了個面紅耳赤。
司馬駿輩份最大,是司馬懿的第七子,按理說由他來當皇帝比較合適,但司馬駿此人權力欲不是很大,對當這個被漢國欺負的東晉皇帝也沒多大的興趣,他一力推薦了尚在徐州彭城苦戰的三哥司馬亮。
司馬肜是司馬懿的第八子,為人器量狹窄,見利忘義,歷史上正是他堅決不救被齊萬年圍攻的周處,才使得這位吳地名將戰死于西北邊地。
東晉這個燙手皇帝,司馬肜也不想干,七哥司馬駿有意司馬亮,司馬肜聽從別駕盧播的建議,推薦了東海王司馬越,因為他覺得司馬越領兵打仗頗有本事,為人也甚有謀略,正好年富力強,相比垂垂老矣的司馬亮來說更有精力與趙廣相爭。
這兩人意見相持不下,推薦的兩位正主,司馬亮、司馬越一個在彭城,一個在青州,距離江東關山重重,暫時也不可能親自前來。
商議到后面,司馬徽和王戎站出來,提了一個建議,暫時先不立皇帝,改立七歲的司馬睿為晉王,代掌東晉大權,等司馬亮、司馬越從北地脫身之后,再行商議誰來當這個晉國皇帝。
這個折衷的提議終于得到三方的一致認可。
司馬駿、司馬肜覺得,一個七歲小兒,立不立晉王無關緊要,反正在朝堂上也是一個擺設,真正作主的是他們這幾個重臣。
同時,在司馬亮、司馬越那里,也有一個過得去的說法,皇帝位置還空著,你們可不要說兄弟沒有照顧老哥。
與歷史上相似又有不同的東晉王朝,就這樣倉促的建立了起來。
為了抵御漢國的進攻,司馬駿、王戎等人又馬不停蹄,連續向北府兵下令,迅速向南進軍,以雷霆風暴之勢占領原吳國的各個郡縣。
在強大的武力壓迫下,忠誠于吳國的勢力一個個被撲滅,就連吳郡的陸景、陸機等人,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也只能先撤出郡城,帶著陸家的部曲遁入太湖躲避。
同時,東晉朝堂的各路使節,多次往返于建業和廬江、柴桑之間,游說柴桑吳軍、廬江徐軍歸附新生的晉朝。
“諸位王爺,有柴桑、合肥在手,再加上已在我北府兵掌控中的壽春,江東可保無恙。”當著司馬駿等人的面,負責布防長江、淮河防線的晉國大都督王戎大言不慚。
魏蜀吳三足鼎立局面,持續了將近六十年,其中,吳國是支撐最久的一國,原因就是江東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冷兵器時代,沒有強有力的水軍,北方不諳水戰的軍隊是極難攻破長江天險的,就算渡河過去一支軍隊,也難以長久立足。
從長江的中游往下游,北方可操練水軍的地方其實不多。
襄陽有漢水經過,可以作為一處屯兵練兵之地,這也是歷史上襄陽屢屢成為左右天下戰局關鍵的原因。
合肥有巢湖直通長江,這里是魏吳兩國爭奪的焦點,曹魏以大將張遼守衛合肥,孫權則屢屢舉十萬大軍北伐,目的就是為了控制巢湖,不讓北方的魏國練出水軍來。
廣陵有吳王夫差開挖的邗溝,經過江淮之間的樊梁湖(高郵湖)、富陵湖、破釜澗、泥墩湖、萬家湖等湖泊,進抵淮水。這一條水道也是溝通南北的主要通道,當年夫差率吳軍北伐就是走的這條道。
從當前漢吳之間的態勢來看,長江中游的荊州已經被漢軍占領,吳國只能憑籍柴桑也就是九江一帶的彭澤(鄱陽湖)復雜水系抵擋。吳國之所以還能堅持下去,依靠的就是廬江郡的合肥、淮水上的壽春都還在晉軍手里。
柴桑在晉軍手中,合肥一帶被友好勢力徐控制,壽春一帶則在北府兵手中,有這三個重點的戰略節點在,司馬駿、司馬肜、王戎等人對守住江東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