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
附近的某座山頭上空。
沈堅遠遠地望見函谷關,即命馬仙按下云端,降至山頭。
待沈堅從自己身上下來,馬仙立即化成人形,站在沈堅身側,宛如一個侍從。
——這也是應沈堅的要求,因為沈堅并不是太喜歡馬仙以原形跟著他。
“老爺,為何不入關去?”
馬仙對沈堅的舉動感到疑惑不解。
沈堅微微一笑,說:“我要等的人,在不久后會來出關。”
“到那時候,天生異象,我自知也......”
至于是什么異象,等的又是什么人,沈堅皆沒有透露出半個字。
......
與此同時。
李耳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敗,加之君主實在不賢,多番進言無果后,便辭去了守藏室的職務,準備出函谷關去云游。
此時的李耳,已經是諸國名聲鼎沸的賢人......
他要走,昏庸無能且懦弱的周天子便直接賜金放還,連挽留之場面話都不曾說過一句。
李耳拒絕了周天子派軍士護送的提議,竹杖芒鞋,向函谷關走去。
只是......
雖對當今的周天子失望之至。
可李耳臨行之前,還將自己所著的書籍獻給天子,并且直言:“這些書里有深刻的道理,得之可以安天下。”
“今贈天子,望天子好生參詳!”
......
正行之際,忽然遇見一座山一座山。
那山甚奇:
玲瓏剔透,古怪崎嶇!
峰高嶺峻,云霧相連!
李耳看此山景物,堪描堪畫,不由好贊:“真個兒好地方!他日我云游回來,來到此間團瓢靜坐,定能做得大學問!”
然而再下一個瞬間。
此山之景象極速變化:
只見云霧四起,陰霾四合,籠罩山峰!
正看間,見有一處一團云霧分開,現一只大青牛,口吐人言:“人族,前方止步!”
李耳乍一見青牛講話,整個人都驚了一下,不過他到底是見多識廣、悟通了那無為之道的人物。
下一刻,便仗著膽子問曰:“你又是何方神圣,在此阻吾去路?”
那青牛說:“本王乃是這山頭的青牛大王是也!”
“你若要從這里過去,需繳納些過路財錢!”
此話一出。
李耳毫不猶豫把身上的金子都拿了出來。
——眼前這頭大青牛分明是妖怪!自己只是一個凡人而已,這金錢乃身外之物,該舍得時自然該舍......
誰知那青牛叨走了金子,非但沒有放李耳走,反而把身子橫在了李耳的面前,整個兒一副“老子就不讓開,你能拿老子怎么樣兒”的態度。
而其實......
這青牛也只是得了些機遇成精,因無名師無功法無功德,全憑本能吞吐日月米青華提升修為......
至今亦不過是才成仙的道行。
又因其有些跟腳,具備些異種血脈,還不到化形的時候......
“大王,我身上的錢財已經都交出了。”
李耳懇求說:“我還要至函谷關,望大王放我過去吧。”
那青牛說:“你這個老倌人,忒不是好歹!”
“那函谷關距離此地,甚是遙遠,就憑你這一雙腳,走到什么時候去?”
那青牛道行不高。
可既成了仙了,也便是有道行的了。
即便是不通那望氣觀運之方,遇到機緣或是危險時,也能夠有些近乎本能的感應。
——如今它便感覺,自己與眼前的人有大緣法,想要將眼前之人留下!
李耳卻說:“我自遠道行來,要出函谷關,云游四處,參悟道理,走到什么時候,便算什么時候。”
那青牛聽得李耳如此說,已明他之堅決,因說:“你是什么人,怎這樣固執?”
他在此山已修行千年,也遇到過許多人族,卻少如面前這人一般的。
李耳道:“我是楚國李耳,自周室而來,還望大王諒解,放我過去罷。”
青牛聞言大驚:“閣下可是老子先生?”
“正是。”
李耳似乎有些錯愕:“大王認得我?”
青牛仿佛是看到了偶像,激動萬分:“先生乃是道德之士,名譽天下,本王豈會不知?”
它雖是個妖怪,卻通人性。
近些年來常聽到過往的士人說起老子的學問,因是很是敬佩。
又說:“本王埋沒千載,未得脫體。”
“因常聞過往學子的言語,本王很是仰賴先生的學識。”
“今日今時,先生經過,又沒個腳力......”
“不如就叫本王載先生一程,亦是功德一場。”
說著,已至李耳身前,蹲在地上,請賢德來坐。
李耳想了想,亦是沒有拒絕。
這一幕巧給天上向函谷關趕的兩位道者看見了。
當中一位乃是玄都大法師,向身旁的道人曰:“這牛兒好福氣。”
其旁的道人亦是點頭附和:“道兄言之甚至。”
“它雖道行低微,又不識得圣體,卻有緣入師伯門下,真真好福氣。”
這時,玄都大法師向他說:“師弟,我奉混沌中圣人老師的旨意,同你向函谷關趕路。”
“今老師此身要去函谷關,正巧遇上了,想是師弟之緣法便應在這里了。”
此言聽罷。
道人即想起當日太上老君親自為他講道,又親自解釋的冤尤......
乃向玄都大法師打個稽首,說:“此言甚是,道兄便送至這里吧,我自去了。”
說罷,尋了老子與青牛前行路線上不遠的一處地方,按下云頭,隱去仙光,化作凡夫模樣。
而玄都大法師見他去了,自回轉八景宮......
......
不一時,那人遠遠瞧見老子騎牛而來,大呼曰:“前方來者可是老子先生?”
老子見有人呼喚,看將過去——只見一個年輕人。
遂把手指了指,示意座下青牛行過去。
待近其旁,復問說:“年輕人,你是什么人,怎在這里?”
那人說:“先生,我是農民的兒子,家就住在附近。”
“昔遠行至王都時,有幸見過先生一面,蒙先生開講道理,聽了一回學問。”
“前兒有王都里的親戚回鄉,告我先生已離王都,欲出函谷關。”
“我知先生要從此駕過,特來遠接!”
老子聞言,一嘆說:“如是說,想必你已等了許多時日,這倒是我的不是了。”
那年輕人搖了搖頭,復走上前,說:“是我自己要等,與先生何干?”
又道:“先生身無長物,兩袖清風,只有座下青牛為伴,不如就讓我為先生執繩牽牛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