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忠右衛門原本已經舉起的酒杯復又放下,助六和佐久間象山也立馬放下。到讓已經開始喝的詹姆士有些莫名其妙,剛剛還要一起喝的,咋就放下了。
好小子,你要是就說好天氣,我也就陪你喝了。你要說我們簽條約,那只能對不起了,我江戶川忠右衛門過來,就不會在你們這里留下只字片紙。
但凡在你這簽了個什么名,只要消息傳回江戶,問都不要問,將來的天誅名單里面,必定有咱的名字!
我嫌命長?
助六用眼神示意忠右衛門,這是怎么了。忠右衛門則讓助作翻譯一下剛剛詹姆士所說的東西,助作有些莫名其妙。
“詹姆士大人說希望有個好天氣,希望能與幕府訂立通商條約。”這話有什么不對嗎?助作沒覺得這話不對勁啊。
“很抱歉詹姆士將軍,我們前來浦賀,是為了感謝您送還我國的百姓,并給您提供您所需的食物、燃料和飲水。至于您說得簽訂通商條約,那是不可能的。”忠右衛門很是直白。
按理說,這還沒有開始談,就這樣一幅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態度,是十分不合適不恰當的。但是幕府不論是上層統治者,還是普遍的廣大的一般武士,對于外國人,以及和外國人通商,并沒有任何的好感和意愿。
已經有了荷蘭人這個知曉外界的窗口,就不再需要其他任何外國人了。反正外國帶來的都是日本不能生產的奢侈品,卻換走日本的黃金白銀。對于幕府沒有任何好處,還造成了百姓以及武士奢侈攀比的風氣。
尤其是八代將軍德川吉宗,他更是認為和荷蘭貿易只會讓幕府被掏空。要不是確實需要了解外國,可能他真的會腦子一拍,直接拒絕與荷蘭的外交貿易關系。
“這似乎并不是招待一個送還貴國難民的‘朋友’,該有的態度。”詹姆士聽完翻譯,確實有些不爽,但是表面上卻沒有刻意表現出來。
因為他很清楚,就他兩條船,是沒有辦法擊敗日本的。日本就算是個小國,可要是挪到歐洲,那就是可以和法國相提并論的國家。他兩條船上加起來不過一千人,就算日本的軍隊是幾十萬頭豬,一千人可能抓到死,也抓不完。
“如果是救助貴國遇難的捕鯨船以及其他船只,那么我國會提供一切必要的幫助,甚至可以提供一定的武器。但是其他的東西,則不是我們國家的百姓所樂意見到的。”
如今這個年頭,大海上面還是有相當多的海盜。能夠給被海盜打劫的美國商船提供火槍火藥,這已經是極大的讓步了,以前可只允許給吃的喝的。忠右衛門知道幕府只是不想外國船只人員與國內接觸,并且拒絕他們登岸。稍微給點東西什么的,都是可以答應的。
“如果我們有船員受傷或者生病呢?難道也不能夠上岸接受救治嗎?”詹姆士開始旁敲側擊,而且他看出來了,使團一直是忠右衛門在說話,另外兩個好像都聽忠右衛門的。
“我國可以提供藥物以及治療,允許你們在我國海岸附近停留!”這是當年島津氏從幕府得到的答案,對英國人這么說的,忠右衛門這么說等于是在復述德川家齊的原話。
“既然允許荷蘭同貴國通商貿易,那么為什么我國不能追求一致平等的待遇呢?”
我就知道你要拿荷蘭來說事,可是人家荷蘭多守規矩。你瞧瞧你們,英國人往清國買芙蓉膏,你們美國人就不賣了?要是幕府這邊開國,保不齊你們就一道往日本捎帶芙蓉膏。
“既然您這么說的話,難道貴國也愿意向將軍様稱臣!”忠右衛門立刻裝出一副大喜的樣子。
好事啊,要是美國愿意成為日本的藩屬國,接受德川家慶的封賞,成為德川幕府的封臣,每年來江戶參覲,并負擔各種營建費用。
歡迎之至!
別說歡迎了,這不是老子和兒子掉個了嘛,真要是有這樣的好事,說出去怕是能讓全日本國的老百姓笑醒。
而且荷蘭向幕府臣服,那是證據確鑿的事情。其實德川家康和德川秀忠時代,就知道和幕府貿易的荷蘭,并不是那個遠在歐洲的荷蘭,而是荷蘭的東印度公司。
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了做生意,那絕對是整個歐洲的異類,甚至可以說是異類中的異類。俄羅斯和英國的使臣到中國,全都拒絕下跪,荷蘭人跪的十分利索,立刻就朝清國稱臣了。順治皇帝高興地不得了,萬國來朝啊,紅毛夷都來了。
日本這邊的情況其實也差不多,德川幕府建立之后,開始驅逐宣傳基督教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勢力,最后堅強的活到現在的就剩一個荷蘭了。他當初就是以臣子的身份,參拜德川家康和德川秀忠的。
所以理論上、名義上或者在歷史上,荷蘭東印度公司冒充的荷蘭國,確實是向德川幕府臣服過得。現在每隔五年,還要來江戶參勤交代呢。
不是大名的話,怎么會需要履行參勤交代的義務呢!
“荷蘭是貴國的臣子?”這就大大觸及到了詹姆士的盲區了,他哪里知道這么一段歷史,他是個海軍軍官啊,怎么可能修習荷蘭東印度公司貿易歷史呢。
“再過兩年,荷蘭還會派遣使臣,前來參拜將軍様!”忠右衛門也壞的很,一副原來你不知道這事的表情。
詹姆士這下懵了,所有的強盜邏輯和那些西方慣例都不能用了。你要么就武力開國,要學荷蘭也可以,讓你們米國的大統領,寫一封國書,向德川幕府臣服。只要臣服了,那你們就來吧,我絕對不攔著你了。
我可是好人啊,把事情的主動權都交給你了,不是我不答應你,是你自己不開竅!
“荷蘭并不是任何國家的附庸,他的獨立受到各國的保證!”詹姆士猶自不信。
“這么說詹姆士先生是要看當年荷蘭向將軍様呈上的文書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