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之所以敢瞞報、漏報土地田產數,其實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他們背后的人給了他們許諾,他們可以放心的去遠方;另一方面則是一種賭徒心理。
他們也認識到李桂如果一個莊子一個莊子的核查,不知道要送核查到什么時候,說不定弄到最后就不核查了,甚至攤丁入畝也不了了之,如此既得到了主子的獎賞,又躲過里事情,豈不美哉!
至于被查到了,只能怨命不好了,但即使不好也有主子兜底。
但是李桂的這種方式就越過了核查這一步!剩下的事情就變得簡單,打板子而已!
而在這時那書辦已經大聲念道:“清水灣水澆田三百一十畝,旱田四百零八畝,山田一百二十畝…”
“這不是胡扯嗎,俺們清水灣都是水田,也不止這點地!”
那書辦剛念完,清水灣一個很耿直的村民就嚷嚷起來。
“你小聲點,俺還要聽俺村的,心里有數就行了。”旁邊一個身子比較精悍的村民不滿的說道。
而在這時那書辦的聲音再次響起:“后廟水田六十畝,水澆田三百畝…”
“放他娘的屁!”那強悍的村民脫口而出。
“你莊就那點地!”
“怪不得剛才李有財走了!”
”肅靜!看這些黑了心的都怎么報的!”
而在這時那書辦繼續念道:“戴樓村旱田六百畝,劉洼村水田三百畝,山田八百畝…”
“這不他娘的胡扯八道嗎,劉洼哪來的旱田!”
“要是都這么報,那不還是老樣子!”
“走,告他們去!”
“他們會不會…”
”怕什么,你這光腚漢子,連個媳婦都沒有!”
”就是,李大人讓告的,皇上推行的,咱們怕什么!”
“對對,告他們去。”
“告他們去。”
“告他們去…”
人畢竟是互相影響的,熱血也會互相碰撞、呼應、重疊,那書辦三十二個村子剛念完,戲臺下面的議論聲由小到大,漸漸如江水澎湃…
慧然本來還想講經的,但是聽到由輕到重的民憤聲,看著擁擠而來的破衣爛衫,佛心突然一陣悸動。
而有同樣心情的還有詹光、修洪寶以及跟隨而來的縣衙人員,只不過他們的心情是激動,是莫名的帶著驕傲的激動。
而后詹光反應了過來,隨便對身邊一個衙役說道:“你快去金陵稟告李大人,說事情異常成功。”
金陵衛拱衛金陵,居軍部調撥給王子騰的六衛之中,現在也成了王子騰的官衙,其實為了轄制南安郡王許壽,兵部撥給王子騰的六個衛是精挑細選的,這六個衛正好將金陵全府拱衛中間。
下午時分,李桂坐著馬車與鄧會一起來到了金陵衛。
李桂來找王子騰,是要讓王子騰封鎖關口,防止里正、管事們逃走,逃走雖然能夠捉拿,而且這些人也不可能全部逃走,但總歸是個麻煩,而且影響攤丁入畝推行的進度。
王子騰現在已經隱約明白了雍元帝的用意,自己能夠復出,并調來這里,其實就是雍元帝讓他來幫助李桂,鎮壓場子的。
而且即使他沒猜到,以李桂與他的親戚關系也不會推辭,因此聽到李桂的請求后,立刻下令各關口要塞嚴加盤查,憑路引出行。
下完命令之后,看李桂神色輕松,王子騰才笑道:“中庭,可是推行攤丁入畝之事有眉目了?”
“正是如此…”
而在李桂與王子騰談話之際,張府后宅,張居常所居的兩間小屋里,張居常坐在太師椅上,妙玉則俏麗于張居常的一側,而在他們的面前,兩河口的管事張旺則匍匐在張居常的面前。
“怎么回事?你說說。”
張旺剛剛才求見到張居常,一見到張居常便跪在了張居常的面前,并請張居常救救他。
張旺聞言,身體微顫著說道:“回叔父,事情是這樣的,李大人出招了,好厲害,我悔不該不聽叔父的話,隱瞞了十畝地。”
張居常與妙玉一直關注著李桂的動靜,聞言,張居常立即問道:“他出什么招了,你且起來說來聽聽。”
“是,叔父。”
張旺聞言站了起來,然后垂著手恭恭敬敬的回道:“今天正好金水逢集,一早上就有人在街頭搭戲臺子,打聽下才知道今天下午到明天有兩天的大戲,隨便看,還有得道高僧來講經,消災禳福,侄兒就留了下來…”
張旺娓娓道來…
而當張居常和妙玉聽到慧然居然解釋攤丁入畝,并把雍元帝稱作現世佛時,爺倆不由的互相看了一眼,眼里都有著深深的驚詫——他們真的沒想到李桂會利用和尚來宣傳國策。
而當張旺講到老百姓的感恩戴德,群體向北而跪的場面時,即使不在現場,張居常的老心也是微微顫動。
而隨后張旺講道:“那和尚講完后,隨即就出來了一位軍爺,那軍爺說回頭回把各村管事、里正上報的田畝數公布出來,如有不符,讓下邊的人舉報,還給他們銀子。那軍爺講完之后,就出來了一位書辦,隨即就讀了田畝數,剛讀完,下面的人就圍上去了…”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張旺的話還沒說完,妙玉清麗的聲音就響了起來。
“還一網打盡啊!這李大人真是不簡單!”隨后張居常嘆道。
說話之時一雙老眼亮晶晶的,滿是贊許之色。
其實相比較李桂所施展的計策,他更贊賞李桂心思的細微,居然知道民心可用,而且還將民心歸于皇上!
說完之后,張居常擺了擺手,說道:“你的事我知道了,回頭我跟李大人說說,你把瞞報的再添上去就是,以后不可賺小便宜,你且下去吧。”
“謹領叔父教誨。”隨后張旺躬身而下。
“他還真是厲害,居然想到用和尚去做這事,咯咯,只是和尚倒了霉。”張旺走后,妙玉越想越感覺有意思,禁不住議論起來。
而張居常卻擺了擺手,慈祥溫煦的笑道:“有所思則必有所得,經此一事和尚固然會被士紳所厭,但在百姓間威望卻高了,這倒和皇上的處境差不過,但不論如何,民心已向此,攤丁入畝之事可定矣。”